你所以為的心理學都是偽科學

你所以為的心理學都是偽科學

來自專欄無澤看世界

大三的時候開始對心理學感興趣。

初時覺得心理學高手應該是這樣:能一眼看透別人的想法,聊天時一發功就知道對方有沒有撒謊,更厲害的,能夠操縱別人想法,讓別人對自己言聽計從,從此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當時被這個想法激勵的不行,拼了小命晝伏夜出了一段時間,考上了浙大心理學的研究生,想著終於要實現成為神筆馬良、走向人生巔峰的夢想了。

只是,劇情沒有按照我的設想發展...

兩年多的學習,那些設定中的心理神技是一點也沒學到,估計是個人資質愚鈍的緣故,或者就是欲練神功、必先自宮,莫非是我還沒自宮?當然,也可能是神功不對,自己學了個假心理學。

浙大心理系的歷史上是出過巔峰人物的,最知名的是阿里的技術委員會主任王堅。

那麼,很多寶寶就好奇了,一位心理系畢業的同志,怎麼成了全球一流互聯網公司的CTO了?難道阿里的IT技術是靠心理問診搞出來的?

所以,今天聊一聊心理學這玩意。

心理學領域最廣為人知的人物是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分析學,對西方文化影響無比深遠。

但被封為心理學奠基人的卻不是弗洛伊德,而是一個叫馮特的人:1874年,他設立了一家心理學實驗室,號稱是心理學誕生的標誌。

為什麼要把實驗室的設立看的這麼重,甚至成了心理學誕生的標識意義?最具標誌的難道不應該是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嗎?

好吧,關鍵的問題來了,其實,心理學對自己的要求,和普通人對心理學的要求是有區別的。人們希望心理學可以幫助自己撫慰人性的苦難,擁有幸福的密碼,而心理學對自己還掩藏著一個更宏偉的理想。

1、心理學一直想讓自己登上科學的殿堂

讓心理學成為科學,這是每一個心理學家為之努力奮鬥的願望。每個心理學家內心都在呼喊:我們不是算命的迷信,不是哲學的思辨,我們是一門很牛逼的科學!

但要成為一門科學,有什麼要求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你的每一個結論可以被證偽,能被數據量化。而能被證偽——這是判斷觀點是否具備科學性的邏輯起點。

什麼叫能被證偽?

我們舉個例子,有兩個觀點。觀點一:「天鵝是白色的」。這可以被證偽,只要找到一隻黑色的天鵝就能否定它。觀點二:「好人死後上天堂,壞人死後下地獄」。這就沒法證偽了,因為我們沒法求證人死後的事情。

為什麼證偽比證實還重要?

我們找到一萬隻天鵝都是白色的,就能證明天鵝是白色的嗎?不是的,找到一百萬隻都沒用!!只要出現的第一百萬零一隻天鵝是黑色的,就能推翻這個觀點。但不管這個觀點是不是正確,我們知道怎樣推翻這個觀點:找到黑天鵝。如果一直找不到黑天鵝,那就相信天鵝是白的吧。

但可怕的是,很多觀點根本就找不到推翻它的方式,比如上面舉例的觀點二。如果一個事情連證明它是錯的機會都沒有,那麼其實也就沒法做實他是對的,它就不具備科學性。

心理學的很多觀點長期來是無法被證偽的

我們偉大的中醫和風水理論是不能被證偽的,你沒法說他錯,但也正因如此,你也就沒法說他科學上是對的。

在歷史上心理學長期跟中醫、風水差不多,你一套理論,我一套邏輯,但既沒法證明你對,也沒法證明我錯。比如有人說人是機器,沒有所謂的自由意志;有人說人是自己的主宰,主觀能動性可以感動天地,舌戰百年,誰也說服不了誰。

因此心理學一直地位不高,長期幫哲學大哥拎個包,做個小跟班混口飯吃。

馮特的實驗室橫空出世,打破了這個格局。

我再不跟你扯高大上的觀點和推理,直接就揪著幾個人關到實驗室里,完成各種任務,記錄各種數據,得出有依據的結論。

比如有一個結論:「人的記憶存在7+-2現象,即人看一串數字,瞬間只能記住7個左右的數字。」

怎麼證明這個觀點的對錯?科學的方法,就是要找一批人過來做實驗,完成數字記憶的任務,一統計就能得出這個觀點是否正確。因為樣本數據有限,你還要計算出這個結論在多大概率是上正確的。

因此,心理學建立實驗室的的歷史意義在於:心理學每一個的觀點和發現,都數據量化了,也因此可以被證偽,經得起經驗:要麼可以被複制,要麼可以被推翻,要麼已經闡明自己的局限性。

心理學,總算揚眉吐氣了一把,連忙向世人宣告,我的每一個心理學觀點是有科學性,我們能夠為之擔負責任。

2、越是科學的心理學,越不是生活的心理學

沒有人知道馮特,就像沒有人不知道弗洛伊德。但這不妨礙心理學在成為科學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心理學發誓讓自己從一門不能證偽的軟技能,搖身變成一門追求實證的硬技能。於是,心理學開始研究大腦神經網路、研究激素、研究語音識別,開始研究在人工智慧的應用、在語音識別的應用,在工業設計的應用。

終於明白為什麼浙江大學心理系主任出身的王堅,卻能成為阿里巴巴的首席技術官了吧。因為人家一開始研究的就是人和機器的交互,人和計算機的交互。作為引領時代風騷的技術大神,不搞這些艱深的課題,那滿溢出來的高智商是無處安放的啊。

幸福、情感和愛情,這些個玩意有哪個是可以被證偽的?有哪個是容易被數據量化的?沒法量化,沒法證偽,那就沒法得出什麼科學的結論和發現啊。

心理學,就這樣say goodbye了,拋棄了生活,獨自去追求科學的殿堂。人們生活中的情緒、幸福和情感,這些都早不是心理學所關心的課題。

空曠的大地上,留下來的人們,愈加孤獨。家庭的原罪,情緒的困惱,婚姻的不幸,職場的困頓,卻是人們生活中最大的困擾。

叩問偉大的心理學:有沒有一種科學道理,只要堅持訓練,可以讓人的內心可以變得豐盛而強大?心理學搖搖頭回答:你這樣的要求,一點也不具備科學道理。

這時有個叫樂嘉的跳出來說,我可以的,帶著性格色彩學款款而來。無數的星座專家說,我可以的,也來了。各種各樣的情感作家也妖嬈的來了,紛紛翩翩起舞,揮舞著衣袖,喧囂的說,來,聽我的。

狂風掠過,只剩一地雞毛。

3、你所期待的心理學,只是獻祭一個人去溫暖另一個人

人是善於偽裝的,會根據情景的需要而改變自己。人的功利性,或者說生存的力量最大程度的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個體的內心差異在情景壓力下經常可以忽略。

不然哪裡還會有從眾心理和集體無意識這樣的說法,不然你以為怎麼還會有法西斯主義這個么東東誕生。

所以,心理的科學性在複雜的生活面前,總是顯得很蒼白,它能科學的觀察生活,但很難有效的指導生活,更無力有效地干預生活。

幸好還存在心理諮詢這麼一回事,它為改善你的生活而存在,它不一定科學,但它卻有效。

每一個人身上都壓著厚厚的傳承,如家庭、父母、環境、親友和學校,沉澱和塑造出了內心人格。但一個被塑造出來的內心,未必總是平衡與完整的,時時被壓抑和未被善待的部分會撕咬著你、吞噬著你的力量。

當你內心失衡、充滿衝突的時候,你找到一個人,他用盡其全部精力吸納你的困擾,吐故納新,幫你洗滌內心沉澱的塵埃;

當你快要淪陷、極度缺乏力量的時候,你找到一個人,他依託著你,幫你梳理、回顧和體察,找回力量。

這一個人,他一定很專業嗎,他的一言一行很科學嗎?實際上這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你需要,而他願意,哪怕他是居委會大媽也能有效幫助你。更重要的是,這個人,他對你的每一分共情和付出,都是對自己的一次獻祭,一次熵增。一個人被溫暖,意味著另一個人被獻祭。

如果有人給了你力量,記得給他足夠的饋贈。因為單向的總是不可持續,事情想要持續就得遵守能量守恆的原理。而如果恰好他是一個心理諮詢師,那反饋就變得很簡單,他陪了你多少時間,就給他多少錢就行了。畢竟,錢,是這個世界上最讓人溫暖的東西。

當然,心理學追求科學,最終還是為了能更有力的幫助人們的生活,總要干一些普通人幹不了的事情,揭示一些經得起推敲的科學真相。本公眾號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來發現心理學的科學,一起尋找生活中的心理學。

讓我們舉起心理學這杯酒,一杯敬科學,一杯敬生活!


推薦閱讀:

富氧水和富氫水能保健嗎?
【奇聞】掛磚頭已成過去式,頭頂水瓶腰扛磚頭才是新訓法

TAG:偽科學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