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匯:立足教育 擁抱互聯
憑藉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優勢,加上「免費使用」的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在教育領域掀起了一股革命性的浪潮。新的人機交互模式、人工智慧帶來的不僅僅是教育技術的革新,更是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方式、人才培養過程的深刻變化。
教育需要互聯網來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需要通過互聯網來滿足更多人對於學習的需求,需要互聯網帶來更多可學、可用的知識和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以教育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多舉措全面推進 「互聯網+教育」的深度發展。
1、基礎硬體建設:進一步提升和完善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信息化網路基礎建設項目,其包含的主要項目有校園網升級改造和城域網組網建設兩個項目,全面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和學習空間「人人通」。
2、前端設備建設:建設並完善教育前端設備,為教育信息化及「互聯網+教學」打好基礎,其包含的主要項目有班班通設備、計算機網路教室、多功能廳、校園電視台、自動錄播系統、數字實驗室、班級移動終端等子項目。
3、學校管理信息化前端設備建設:建設完成學校管理信息化前端設備,為「互聯網+」校園管理打好基礎,其項目主要有校園一卡通、校園安全監控系統、校園廣播系統等子項目。
4、實現「互聯網+」三個軟體平台建設:基於國家和省平台,搭建符合本地區要求的網路平台,從而實現「互聯網+」的應用,其主要建設項目有綜合管理平台、資源平台、教師培訓平台,這三大平台將為基於互聯網的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融合、網路化行政管理做好準備。
5、積極探索「互聯網+教育」模式下新的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網路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和區域外優質學校形成聯合,開展互動教學教研,學習名校的優秀管理模式,共享優質教學資源。積極開展試點工作,探索基於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方法,利用數字化教材進行授課,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6、做好「三個課堂」的建設與應用。深入開展網路直錄播專題課堂、名師課堂、網上備課、協同教研、視頻培訓等活動,利用互聯網技術擴大優質資源建設與傳播力度。
7、培訓工作:下大力氣抓全體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培訓工作,促進基於「互聯網+」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融合。
未來的教育必須依託信息技術,是「互聯網+教育」的真正融合。無論是教育信息化,還是「互聯網+教育」,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給教育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只有在尊重教育規律、堅持教育本質、專註服務學生的前提下,擁抱互聯網、以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教育」,才能真正實現「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的目標。
推薦閱讀:
※深度解析—研學教育借政策之勢如何破壁
※「減負令」越減越負,癥結何在?
※KIE為何種教學法,讓鴻文教育提分如此之快
※牽引力教育重新詮釋「優秀四有新青年」
※領譯專欄 | 天才兒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