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得到」的4個稱讚與1點建議——寫在得到2周年之際
來自專欄三節課
本文作者黃有璨,三節課聯合創始人
說明: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三節課官方立場
2天前,2018年5月26日,得到2周年。
同日,得到同時發布了其新的產品視覺形象,並上線了新的APP版本,新版本中包括知識城邦、筆記等新功能,也開始支持用戶之間的互相關注、點贊、評論。
過去2年的互聯網業內,得到無疑算得上是一款值得關注的行業級產品。
按照得到團隊的官方說法,2年來,其已上線了71個知識產品,用戶量超過2000萬。按照粗略估算,其在2017年的年度收入至少在10億以上級別,在商業上,得到已經是一家較為成功的公司。
然而,如果拋開商業,站在行業層面,甚至是純粹產品和運營的層面看,縱使在業內,圍繞著「知識付費」是否有製造和販賣焦慮之嫌始終存有大量爭議,但得到這款產品,仍然有許多地方是非常值得業內從業者們稱讚和借鑒學習的。
以下,把一些我眼中得到極度值得肯定和稱道的地方列舉分享如下——
第一,得到的產品創新能力。
2年多以前,在得到出現以前,這個世界上是沒有「知識付費」這個行業的,甚至,整個業內,「為內容和知識付費」這件事,在得到出現之前,也看起來像是個天方夜譚。
按照得到聯合創始人快刀青衣的說法,這款產品的出現,完全由羅振宇自身對於「知識付費」的一些需求和想像而驅動,並且,他們很多時候往往是「連想找個同行抄一下都不知道該上哪裡去抄」。
然而,在此後2年里,得到團隊幾乎是靠著整個團隊的無限想像力、超強的執行力和內容產品定義能力,生生在「知識付費」這個領域內趟出了一條路——2年來,在得到上,誕生了許多口碑爆棚的知識付費產品,也包括業內第一個收入過千萬的知識付費產品;此外,在我印象里,包括付費訂閱專欄、付費聽書等知識付費產品形態,也都是由得到團隊率先開創進而普及到整個行業的。
基於這些,說是得到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著過去2年里整個知識付費行業的發展,可能也不算為過。
在這一點上,你必須要給得到點個贊。
第二,得到在「內容產品打磨」上的認真與匠心。
我至少與超過15位在得到上上線過付費專欄、聽書、精品課等知識付費產品的老師相熟,在特別早期的時候,我個人也曾為得到錄製過一堂音頻課程。而幾乎每一個在得到上線過知識產品的人,幾乎都會產生一個深刻的感受——得到對於內容品質的要求,實在是超乎尋常的高。
其對於給用戶呈現內容的姿態、講說時的語音語調、內容錄製時的清晰和順暢程度、內容信息量和複雜度是否能夠匹配到用戶在對應場景下的閱讀和收聽需求等,均有非常嚴格的要求,而一旦講師本人的內容和錄製音頻無法達到標準,均一律打回重新磨課+錄製。
不妨再隨意舉一些真實的例子——
- 古典老師,百萬暢銷書作者,授課經驗長達十多年的知名講師,也是我眼中最善於演講、口頭+書面表達和知識建構的老師之一,在簽約得到付費專欄之後的前4個月里,一度焦頭爛額完全閉門謝客,因為要批量生產出符合得到內容品質要求的內容,對當時的他來說挑戰太大、太過痛苦。
- 李忠秋老師,結構性思維方面的資深講師,在企業培訓、課程講授方面經驗付費,錄製過線上線下課程無數,對於「結構思考力」相關的課程講過無數個版本+無數本,簽約得到後,他本來以為自己可以在2周內就迅速完成音頻課程的錄製上線,但事實上,得到團隊又跟他磨了3個月還是4個月,才最終完成了他的音頻課程的打磨。
- 小馬宋老師,在得到剛剛上線後曾經嘗試著跟得到打磨過一個知識付費專欄,但歷經數月,最終因品質達不到得到團隊的要求而夭折。據他所說,得到在上線第一年時,簽約的付費訂閱專欄作家和最終能夠上線的專欄數之間,至少是7:1或8:1的關係。
拋開「知識付費是否有製造焦慮之嫌」這一話題不論,至少在內容產品的打磨上,我認為得到的認真與匠心,以及得到的內容產品品質是無需懷疑的——我個人認為,在內容品質這一點上,目前在國內知識付費圈內,尚無能夠超越得到者。
第三,得到在運營層面,始終保有極強的「用戶參與感」和「用戶尊重感」。
2018年,小米的「參與感」已經火了4年,然而放眼整個行業,真正能把「參與感」這件事做實,讓用戶來深度參與到產品的定義、營銷過程中的產品,實在是鳳毛麟角。
而這當中,得到肯定算得上一個。
僅舉幾例——
- 大約從2016年下半年還是2017年年初開始,得到就開始在每周二晚8點面向全體用戶直播其每周例會,羅振宇、脫不花、快刀青衣等人輪流出席,面向用戶介紹產品核心數據(包括註冊用戶數、活躍用戶數等)、主要業務進展和業務中遇到的核心問題,迄今已持續至少1年以上。放眼整個互聯網圈,敢於做到把公司的核心數據面向所有用戶開放的產品,不說絕無僅有,至少也屈指可數。
- 羅振宇和脫不花都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過「得到最不能得罪的人是我們的用戶」的說法;
- 最新的2周年版本更新中,得到也公開邀請用戶在公號圖文的留言區或APP留言區留下自己的姓名與身份,讓用戶成為「贊助人」,而實際上,留言的用戶也算得上極為踴躍,無數用戶公開表達了自己對於得到的認可。
我從事互聯網運營工作10年,先後在5家公司負責過團隊管理並試圖推行過所謂「強用戶參與」的機制,就個人經驗來看,我深知,這顯著是個知易行難的事——唯有你的團隊成員從上而下具備極強的一致價值認同、在業務組織結構和管理上極度高效敏捷且產品和團隊真的長期保持著對用戶的關注與互動,存有一批認可度極強的忠誠用戶,這件事才能夠發生。
第四,得到在營銷和運營層面的獨特與剋制。
2年來,得到實現營收數十億,然而回顧起來,得到在產品的營銷方面,往往也能夠恪守「尊重用戶」的基本原則,做出許多讓人驚喜的創意之舉,幾乎甚少出現那種會讓用戶反感的行為。
在我看來,得到最為值得稱道的,是在其誕生迄今的的2年時間內,其從未使用過業內早已被無數人濫用,並已經證明了是能夠迅速短期獲利的強制轉發、二三級分銷裂變等運營機制——在當前浮躁的業內大環境下,這殊為不易,需要團隊創始人的極度克制和團隊成員的極度給力才有可能做到。
在其營銷創舉與細節方面,也隨意舉幾例——
- 早期《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上線後,得到及李笑來團隊採用了「邀請用戶為自己背書」的方式來在朋友圈形成了極大傳播,並且,許多用戶還為此感到興奮。
2.得到在其產品內圍繞著撬動用戶的自發分享行為,設計了一系列精細有效的產品機制,包括閱讀紅包、專有證書&勳章等等,事實來看,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3.2017年年底,得到團隊上線一個「仗義證」的活動,不要求用戶強制轉發,而是先生成證書,用戶自行承諾願意仗義分享,此後分享與否由用戶自行決定。一時間也引發朋友圈小小刷屏,也在業內形成美談。
以上是我個人對於得到這款產品和這個團隊無保留的讚賞。
當然,我也並非完全都是讚賞,作為一個非典型得到用戶+典型互聯網從業者,我其實也有一個醞釀了許久的建議想要試著公開丟出來給到得到。
這個建議,可能要從我幾年前的一段經歷說起。
2014年初,我曾經有一段短暫在新浪工作的經歷,當時的新浪微博,正直頂峰剛過,走上自己的第一個衰退期,而衰退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信息過載。
簡單來講,當時的微博環境下,信息極度泛濫且缺乏過濾,當大家發現微博上已滿是大V言論、段子和看都看不完的新聞謠言之後,就紛紛轉投了起碼還能很單純的跟朋友們互相打個招呼點個贊的朋友圈。
後來從新浪離開後,我曾經跟好幾個微博的朋友在一起嚴肅討論過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新浪微博,上線之初最多允許用戶關注的人是200個而不是2000個,是否微博後面的狀態和發展會有所不同?
討論過後,大多數人的意見是:很可能會。
邏輯是:在只能關注200個人的情況下,用戶對於自己任何一個要關注的對象都會更加認真嚴謹精挑細選,對於不良內容或不相關內容的容忍度也會更低,這會顯然讓更多人的微博Feed流變得質量更高更具可讀性,也會促使更多微博大號大V們絞盡腦汁的去創造出更多精彩內容去吸引到用戶們的持續關注,進而一定程度上避免掉後來微博流失最嚴重那段時間滿屏廣告營銷段子號的狀況。
而在一個圈子中,假如其提供的信息、服務等負載已超過了圈子成員精力、時間和能量所能承載的上限,圈子成員最可能的選擇就是離開它或從此對之視若不見。
在這個意義上講,我會建議得到團隊考慮一下——是否有必要上線一個同一時間內,只允許用戶購買有限的幾個知識付費產品的功能?
這個建議背後的邏輯,估計大家都容易懂,我就先不過多解釋了。
個人層面上,我始終希望和相信,互聯網理應是為了人們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而服務的,而不是相反。在這個角度看,一個處於較好狀態下的人和產品,更應該是擁有「節制」和「邊界」的,這種節制和邊界短期內看起來可能會有點傻和損失了一些東西,但長期而言,卻可能讓你得到更多。
2017年年底,我在參加某一行業活動時,主持人問我:對2018年的互聯網人有什麼建議?我當時也曾有過如下回答——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好是一個選擇、慾望和信息都太多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下,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多帶著一點「隱忍」和「克制」前行。
就此話也可以與各位共勉。
當然,上面這個給得到的建議,畢竟是站在旁觀者的胡亂建議,很多當局者面臨的問題和考慮,我也相信僅站在旁觀者立場是很難理解的,今日的得到與當時的微博之間,也必然存在諸多差異。
所以,說歸說,也未見得對,大家姑且就當作看一樂呵,略做一點思考吧。
最後,以上言論均僅代表個人立場。
祝得到團隊可以繼續在產品和運營的創新上能帶給這個行業更多的驚喜。
最後,推薦近日高贊回答:
鮮為人知&很有意思的網站|寫競品分析|微信搜索的野心|高效找工作
互聯網人的職業規劃|電商運營|新世相刷屏營銷|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就點個讚唄,十分感謝!
推薦閱讀:
※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對比
※望眼欲穿的產品分析beta
※放心選產品體驗報告
※暴雞電競 - 產品策略體系搭建
※【運營】產品對運營的依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