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 聊翻天覆地的車內配置

改革開放40周年 聊翻天覆地的車內配置

來自專欄汽車圈兒的那點事

改革開放40周年

  [愛卡汽車 用車頻道 原創]

  改革開放40周年,祖國的汽車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汽車的配置也有了飛躍式的發展。還記得小時候但凡有車的「老司機」基本都會修幾下子車,換個皮帶、清清積碳。而現在,車輛的配置已經不是一般人輕易能修的了。到底汽車配置上有哪些變化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改革開放40年,汽車上的通訊和娛樂功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相應的很多手動配置,也都搖身一變成了電動配置。

變化最大的配置之一就是車載收音機。最早的車載收音機誕生於1924年,那時候人們並不太接受這項配置,認為它影響司機開車的專註度。

改革開放初期,收音機的樣式已基本定型,只不過那時候電台比較少。當時家喻戶曉的麵包車都有車載收音機。

後來出現了第一批的卡帶車機,那是跟Walkman一起隨時代而來的產物,和收音機整合在一起,提升大家的聽覺選擇。在那個打口磁帶流行的時節,多少有車的人手套箱里都有幾盤心愛的收藏。

更新一代就是車載CD播放器,中國品牌車大概是在2000年以後開始配有這項配置,比如上圖的老捷達。隨著這個功能的推出,車載系統上開始出現功能豐富的屏幕,系統使用起來也越發直觀方便。

後來,車機科技已經遠遠不止CD這麼簡單,國產車最早興起的有屏科技是從效仿進口車配置去汽配城改裝開始得來的。曾經掀起了一組改裝車機熱潮。

如今許多中國品牌車型在車機上的科技已經超越了合資、外資品牌。Carplay、語音識別、地址檢索等多項車載互聯功能之齊全好用令人驚嘆。

  除了車機,後視鏡也集成了越來越多的功能。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汽車的後視鏡靠手掰的居多,角度調節也靠手調。

  第一批機械調節是由三根鋼絲拉動後視鏡的,理論有點像牽線木偶,不過使用起來比手掰調節省事了很多。

逐步慢慢有了電動調節後視鏡,這很大程度地方便了人們對於後視鏡的調節。

隨著科技的發展,後視鏡不僅有了跟座椅整合在一起的位置記憶功能,還有了防眩目功能,同時,併線輔助提示也集成到了反光鏡上。

  在中國,後視鏡改裝也十分常見,幾十、幾百塊錢將原廠普通後視鏡改成帶有防眩目、流媒體等功能的後視鏡是人們經常選擇改裝方式。

車內配置

  還有一個科技型的配置叫抬頭顯示功能,這個功能可讓司機不低頭就能看到導航、限速、時速等情況,降低低頭看儀錶帶來的駕駛安全隱患。

抬頭顯示最早是用於二戰時的飛行員瞄準,自英國人發明以來陸續被廣泛應用于軍事航空領域。

1988年,美國通用公司最早把HUD用在了Oldsmobile Cutlass Supreme車型上,緊隨其後的是日產240SX。

  直到2003以後,HUD才逐漸正式進入人們的用車生活。如今,HUD已經出現在許多車型當中,它最初的戰鬥功用早已隨時間隱沒在普通老百姓的記憶當中。

國產風神藍鳥車可算最早有HUD的國產車之一,不過那時候只是單一顏色的電子時速顯示,並沒有更多其他的功能。如今許多車型都有了自己原廠的抬頭顯示,而且還可以看導航、限速等。

還記得小時候小朋友們玩兒假裝開車的遊戲,對於方向盤上的認知只是它能發出「滴滴」的聲響。如果如今的小朋友再玩兒這種遊戲,恐怕手可以像打遊戲一樣變換出各種功能。

1994年,寶馬首次把多功能按鍵裝在了方向盤上,並且集成在了3、9點的位置,成為了行業標杆。

這種方向盤的普及速度很快,如今,大多數國產車的方向盤都是多功能的了。隨著科技的進步,方向盤上不僅能控制音響音量、換台,還能調整液晶儀錶上的多項顯示內容,前衛到驚嘆。

同時載入在車上的還有一個裝置叫定速巡航。這個功能最早是1945年一個叫Ralph Teetor的盲人發明的。

定速巡航最早的用途是為了避免人們因為開車說話分神導致的車速不穩。起初這項發明並沒有被廣大車企採納,改革開放初期的車上也鮮少有這個功能。

直至2010年,定速巡航的實用性才逐漸被人們所意識,那時候還有許多人把它歸為「最雞肋的配置」之一。

如今,定速巡航已經成為了許多國產車上不可或缺的配置,比如圖上的紅旗H7就匹配了單獨的巡航撥桿。同時車輛的其他各種安全性科技配置也一併上線。

編輯點評: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的用車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車上的配件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迅猛變革,而我們對於車輛配置的接受能力和需求也逐步提升。相信未來在改革開放的帶領下,中國的汽車配件領域會有越來越多的精彩。


推薦閱讀:

內飾小知識1:為了行車安全的貼心細節
【展商介紹】卡瑪瑞高端面料10月再登RA車展

TAG:汽車 | 汽車內飾 | 汽車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