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最神秘的時裝品牌,它的創始人消失已經十年了

這可能是最神秘的時裝品牌,它的創始人消失已經十年了

來自專欄 Lens · 故事

品牌故事

-27-

Maison Martin Margiela

時尚圈有個「隱形人」

他遵循「三不原則」,不受訪、不拍照、不露面。如果想要採訪他,你只能乖乖地把問題打在紙上,傳真到他巴黎的工作室。

這個神秘兮兮的「怪才」名叫 Martin Margiela,雖然離開時尚圈已有十年之久,但你仍能從現在的潮流中看見他設計的影子,他傳奇的故事也依然為人所津津樂道。

由他創立的時裝品牌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像一個代號為 MMM 的「秘密組織」。品牌沒有統一的 logo,不找代言人也不曾投放任何廣告。

但這個「秘密組織」徹底顛覆了服裝設計的意涵,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 /

Maison Martin Margiela

/ /

Kate Moss in Maison Martin Margiela

Margiela 就讀於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安特衛普六君子」全部畢業於這個學校)。畢業之後,他師承當時紅極一時的法國設計師 Jean Paul Gaultier,幫他打下手。習慣了獨自工作的 Jean Paul Gaultier,回憶起與他共事的那段時光充滿了歡聲笑語,所以當 Margiela 決定自立門戶的時候,他十分不舍,但也堅信這個天賦異稟的年輕人一定會成功。

川久保玲或許是 MMM 的第一位客人

MMM 背後有一個隱藏的「女人」,Margiela 的靈魂伴侶: Jenny Meirens。在比利時紡織工會舉辦的比賽上,Meirens 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年紀輕輕的毛頭小子,之後他們便成為了朋友。

Meirens 是一個先鋒級的買手。早在 1984 年,她就開設了自己的買手店,代理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等設計師品牌在安特衛普的生意。

第一次去東京和川久保玲談生意的時候,Meirens 穿了一身 Margiela 設計的衣服(包括鞋子)。面對著沒有任何錶情的川久保玲,Meirens 最後鼓起勇氣問:「你覺得我穿得怎麼樣?」川久保玲沉默了一會兒,「我很喜歡你的鞋子。」她隨即向 Meirens 訂購了一雙,這樣說來,川久保玲或許是 MMM 的第一個客人。

以日本「分趾襪」為靈感的品牌標誌 Tabi Shoes 「分趾靴」

1988 年,Martin Martin Margiela 正式出道。一開始的時候,整間公司只有他們兩個人,這個情況也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當各路設計師極盡所能地奢華,這兩個人卻反其道為止,對這些凸顯「設計師」標籤的設計嗤之以鼻,他們要讓設計回歸到衣服本身。

Meirens 提議使用空白的商標,「當人們看到一件衣服的商標是空白的,一定會覺得很酷,讓他們更好奇。」

MM6是為年輕女孩設計的支線

之後便有了這個神秘的商標,四條白線寬鬆地把白色縫布縫在衣服上,外面會顯露出「四條白杠」。設計的本意是可以讓客人輕易地扯下,讓衣服不屬於設計師,而只屬於你一個人。但現在,誰又捨得扯下這彰顯品質的「四條白杠」呢?

1997 年開始,他們用 0 到 23 號的數字系統來分類品牌不同的支線。6 號是女裝,10 號是男裝。而 23 這個數字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沒有,23 是商標上能塞下的最大數字。

Line 13:Objects & Publications

MMM 曾發售過幸運雞蛋,灌你一碗心靈雞湯

看 Margiela 的秀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被時裝周寵壞的雜誌編輯有時要跑到巴黎郊區的北非社區,有時要跑到荒無人煙的公墓才能看 MMM 的秀。抵達後,現場沒有事先預留好的頭排座位,因為 MMM 秀場的座位「先到先得」。拿到黑色和白色邀請函的人要從不同入口進場,不然就會被拒之門外,當然,川久保玲除外。

MMM 第一場秀,模特腳底塗著紅色油漆走在白色地毯上

Margiela 的回顧展上復刻了這一場景

但這些「離經叛道」的秀總是座無虛席,因為它們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於時裝的理解。現正當紅的設計師 Raf Simons( Calvin Klein 的創意總監)無數次在採訪中表達他對 Margiela 的崇拜之情,他毫不吝嗇地讚美:「是 Margiela 的秀讓我想要成為一個服裝設計師,他改變了我所有的想法。」

混亂的秀場

MMM 的邀請函也十分與眾不同。有一次,他們把秀場信息登在免費的報紙上,發行之後,團隊用紅筆划出重點,再郵寄出去。「這是最便宜的邀請函了。」

還有一次,買手和記者收到了一張寫有電話號碼的白色卡片,打通之後,語音信箱的留言會幫你解鎖看秀的時間和地址。

各式各樣品牌的邀請函,左下的茶包上寫著 MMM 在北京辦展的資訊

Margiela 的秀也不怎麼容易看懂。

你很難想像他可以把屠夫穿過的圍裙改成裙子,把路邊撿來的盤子碎片做成上衣,把紙牌做成馬甲,他可以把任何東西變成衣服。但 Meirens 稱讚他說:「無論什麼材料、甚至是別人眼中的廢物經過他的手,都會變成時髦的服裝。」

「廢物利用」這個優點或許和他奶奶直接關係。戰爭時代物資緊缺,大家都要通過縫縫補補來維持生計。Margiela 的奶奶把一件磨損的衣服拆成兩半,翻出另一面重新縫成一件新衣服,這個故事給了 Margiela 很大的啟發。

他長大以後很愛古著,時常去跳蚤市場淘舊物。「縫補」呈現出來的缺陷美也令他深深著迷,他喜歡服裝處於一個「未完成的狀態」,所以他時常讓縫紉線跑到衣服外面,更把用於服裝設計的假人模特的表層皮質剝開,做成成衣。

外界把他這些對於服裝的「實驗性」嘗試歸結成「解構主義」,但他自己從來沒有這樣宣稱過,他享受這種對於服裝原材料的探索,讓他深入服裝設計的根本。所以他有時會把模特的頭蒙住,讓大家把焦點完全落在服裝身上。

1999 年,MMM 才正式推出 10 號男裝線。在此之前,Margiela 都專心地為女性設計服裝。

看起來天馬行空、沒有邊際的他,設計的時候,從不憑空捏造一個想像中的女性形象。而是尊重 Meirens 和團隊中其他女性的意見,如果 Meirens 說「女性不喜歡這樣」,他會認真地思考,做出調整。

因為他覺得服裝是人的「第二層皮膚」,穿著舒適非常重要。

工人手工縫製晚禮服,由三條材質不同的婚紗組成

黑與白之間,藏著無數種可能

Margiela 和 Meirens 有著外人看來完全不同的性格,Margiela 天馬行空,Meirens 理性思考。正好一個負責設計,一個負責營銷。

Meirens 驕傲地說:「我們的錢永遠都剛剛好,不多,也不會負債。沒有人資助我們,而這份自由的空間對我們來說無比重要。」

喜歡黑色的 Meirens 和鍾情白色的 Margiela 就這樣完美地配合著,「好像是兩個熱情洋溢的靈魂,緊緊相吸。」在黑與白的空白地帶,他們互相鼓勵,互相支持,激勵著彼此,創造出了神話般的 MMM。

在 MMM 誰都要穿「白大褂」,繼任 John Galiano 穿上之後也少了一絲不羈

在 Margiela 的眼中,有無數種白色,所以他稱它們為 whites。白色不僅僅只是一個顏色,而是反射了所有顏色之後的總和。他喜歡看白色隨著時間慢慢變黃,從這種變化中,它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

可想而知,MMM 總部從地板到天花板都被塗上了白色的油漆,所有的傢具都被白色棉布覆蓋,MMM 的店員也都統一穿著「白大褂」。而 Meirens 呢,她把家裡塗成了黑色。

純白色的巴黎總部

「性冷淡」時裝的先驅

1997 年 4 月,是他職業生涯中重要的轉折點。

愛馬仕首席執行官 Jean-Louis Dumas 宣布 Martin Margiela 成為新的創意總監,這個消息震驚了整個時尚圈。許多人抱著看好戲的心態,認為他會給「凱麗包」打幾個洞,或是繼續用那些「廉價」的材料來設計禮服。

在確定選用 Margiela 之前,愛馬仕沒有收到任何他的作品集或創意靈感,Margiela 給愛馬仕的只是幾個關鍵詞:舒適,品質,經典,永恆,手工,傳統,優雅。而正是這 7 個詞贏得了Jean-Louis Dumas的信任。

奢侈的橙色遇到了前衛的白色。

當時,時尚圈對 Margiela 時期的愛馬仕褒貶不一。輿論都期待這個「怪才」給愛馬仕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他卻收斂了起來,收斂得被評價成「毫無設計感」。Margiela 試圖用服裝表現一種「虛無感」,這個概念自 MMM 創立之始的空白商標就可見一斑。

90 年代不像現在,「性冷淡」風大肆橫行,當時大部分的人或許無法理解 Margiela 過於極簡的設計。他著力於每一個細節,希望製造出所有女性都合適的、能過歷久彌新的服裝。現在看來,Margiela 的設計仍然沒有一點年代感,穿它出門,依舊時髦,愛馬仕也保留了許多他曾經的設計,經典的雙圈手錶就出自 Margiela 之手。

在愛馬仕的氛圍之中,Margiela 嘗試了很多新的東西。之前,他從來沒有用過羊絨,因為太貴了。他想把羊絨換成他喜歡的法蘭絨。但愛馬仕不同意,他們覺得法蘭絨不高級,最後雙方妥協,讓工廠製造了一種羊絨布料,看上去像是法蘭絨。

他也開始探索如何讓衣服變得實穿且有趣,深 V 領口的設計讓女生不會在穿脫的時候弄亂頭髮,可拆卸的風衣袖口能夠適應不同不同的溫度,這些設計背後都體現了他對女性的尊重與了解。

張曼玉為 Martin Margiela 時期的愛馬仕走秀

向來獨來獨往、神神秘秘的 Margiela 加入愛馬仕之後,雖然依舊保持著原有的個性,但我們也終於有機會從別人的口中,窺探出一個更具體的形象。

Margiela 會和愛馬仕當時的皮具產品的負責人 Christian 討論產品的每一個細節,Christian 說 Margiela 十分理性,毫不情緒化。而且極其有條理,就像是一個工程師。

曼哈頓 The News Showroom 的創始人 Stella Ishii 評價他是一個溫暖而敏感的人。

他沒有把愛馬仕的標誌絲巾做成裙子,也沒有把鉑金包塗上白漆。但是他把成衣的 logo 換成了 70 年代的標誌,把扣子的縫線改成了 H 型的品牌標識。大師都迷戀細節,他們把個人特色不顯山不露水地融入品牌,而也只有細心的你,才會發現。

巧合的是,六年之後,愛馬仕選擇了 Margiela 曾經的老師 Jean Paul Gaultier 來接替他。

大師的「小心思」

We Margiela

在 Meirens 眼裡,Margiela 的這段經歷為 MMM 帶來了許多資金,他們招募了許多人才,無論他們有沒有時裝背景。品牌並沒有藉此加速擴張, 2000 年才在東京開設第一家旗艦店。

但值得一提的是,2012 年,MMM 和快時尚品牌 H&M 聯名,選出品牌庫當中的代表之作,進行復刻。王菲裹在身上那條著名的「被子」就出自這個系列。

2003 年,看著時尚圈好像又回到那個盲目崇拜「設計師」的年代,Meirens 身心俱疲,選擇退出時尚圈。她買下了義大利海邊的一棟別墅,和她的小狗 Luna 一起安靜地生活。

在她房間,並排掛著三個古董相框,裡面沒有任何東西。她把內襯的帆布拿走,呼應著品牌至今都在使用的商標。Meirens 一生都十分謙遜,默默做品牌背後的女人。而那一塊商標背後體現出「設計的自由、勇氣和信念」,是她自詡這輩子最大的成就。

在昏暗燈光的映襯下,我們依然可以看見她金色頭髮下面那雙藍色的眼睛,以及她身上那條及膝黑色長裙,來自 Maison Martin Margiela 。

Raf Simons 形容她擁有極強的個性,是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女人。去年,這個強大的女性離我們而去。

Meiren 去世那天,MMM 官方 Instagram 發了這張照片,Margiela 和 Meiren 在後台相擁(沒有正臉)

Martin Margiela 呢?

2008 年,他宣布退出品牌,其餘的事情,我們一概不知。他來無影,去無蹤,好像是武俠小說里的「世外高人」。他與世無爭,也不曾妥協,自由自在地獨自創作著。

30 年,40 場秀,百餘件經典服裝。這位大師還留給了我們什麼?或許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草草作結的。

最後,想要分享一段 Margiela 的採訪。是的,用傳真進行的採訪。有意思的是, Margiela 在所有採訪中都以「我們」自稱,而不是「我」。

記錄片《 We Margiela 》於 2017 年 10 月 23 日上映

第一排空著的座位為 Martin Margiela 而留

什麼是顏色?強度,溫度。衝突,和睦。

怎麼使用顏色?需要的時候。

什麼是黑色?是不存在,是存在,是情緒,是遮蓋物。

什麼是紅色?是他臉紅,是她臉紅,是發燒,是命令。

什麼是皮膚?一種保護。

什麼是布?一種媒質。

什麼是材質?時間的結晶。

什麼是結構?達到目的方式。

什麼是功能?回應所需。

什麼是藝術?需要回應。

什麼是工藝?時間的產物。

什麼是服裝?最外一層。

什麼是時尚?一組建議。

什麼是回收?另一個機會。

你如何回收再創作?自然地。

在 MMM 的工作方式?時間,問題,答案。

在愛馬仕的工作方式呢?時間,另一種問題,另一種答案。

除了服裝,你還想要什麼?理解。

生命中最重要的詞是什麼?我們。

FIN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策劃:Lens Brand Lab

編輯整理:倪時俊

REF:

《 Maion Martin Margiela 》by Rizzoli

The New York Times Style Magazine: The Woman Behind Martin Margiela

Another:Exploring the World of Margiela, the Hermès Years

Dazed: The untold story of Martin Margiela』s time at Hermès

好奇心日報:關於Martin Margiela,你可能不知道的100 件事

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Lens日課

更多有趣內容歡迎

Lens-知乎Lens-專欄

微信、微博 「WeLens」

Lens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推薦閱讀:

知道你年底有些場合要參加,一份務實的購買清單
薄開衫,擋風遮肉又防晒的夏季好物
中長款T恤這樣搭配, 減齡不減時尚度
為什麼35歲的林依晨看起來少女感滿滿?
夏日男生簡單時尚搭配 輕鬆穿出男神范兒

TAG:時裝品牌 | 時尚 | 創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