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為什麼總受歧視 | 地球知識局
來自專欄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出自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蘇北為什麼總受歧視
NO.531-剛波寧額故事
作者:董冬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在地域歧視的話題里,「蘇北」一詞長盛不衰,讓當地居民至今仍然背負著不屬於自己的精神負擔。刻板印象的力量是強大的,「剛波寧」的調侃已經瀰漫到了全國各地,乃至與江蘇無關的內地。
剛波寧在哪裡
其實作為東部沿海地區,蘇北的經濟實力在全國來講都算強的。即使民風有落後的地方,比如鬧新娘,也只能說是全國性的通病,並不是一城一地的特殊之處。然而「蘇北人」這個名聲還在互聯網時代被意外地炒熱了。
今天的文章就來聊一聊「蘇北」的不良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
江北與蘇北
文化上,江蘇可以分為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和吳文化三塊。行政上,江蘇才分為蘇北、蘇中、蘇南。這二者有所聯繫,但並不完全重合。
南京和南通由於高度混合的文化
是兩個特別的地區
其中最值得一提,也是圍繞「蘇北」這個概念爭議最大的地區,是江淮文化/地區。這個文化圈東起安徽,西至江蘇,沿淮海一路向東流,向北是徹徹底底的北方,向南是徹徹底底的南方,自己則是一片南北混合的文化區域。
由於黃河和淮河的不穩定
「蘇北」在一個很大的範圍內大幅擺動
(可橫屏食用)
當然,總體來看,江淮仍然屬於南方。只是這個地區在江蘇的特殊之處在於,其更北的徐州、宿遷、連雲港,已經到了真正的北方。
徐州的暖氣!
比如說一個徐州人,僅僅出於文化,更容易跟山東人打成一片,而且徐州也有暖氣。由此,處於中間地帶的江淮人由於來自北方的影響,和吳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差異被無形拉大,也形成了雙方的對立。
雖然這一混合區域有相對獨特的文化
但形成一個聯繫緊密的經濟區尚難實現
但實際上,正是因為江淮中間地帶的存在,人們其實很難定義真正的「蘇北」是什麼,也就有了很多認為自己被無端鄙視的抱怨聲音。
如果我們認真定義所謂的「蘇北」這個概念,會發現劃分蘇北的方式其實有三種:以南北劃分、以長江劃分、以文化劃分。
第一種南北劃分幾乎完全看緯度。南是南、中是中、北是北,這也是今天通用的劃分蘇南蘇北的方式。在這種劃分方法下,江蘇被分為蘇北、蘇中、蘇南。比如蘇北人民醫院坐落在揚州,但按緯度來看,揚州是蘇中。
來自揚州的蘇北人民醫院
然而,雖然在外地人看來這種說法合情合理,很多江蘇人卻並不認可這種說法,揚州人自己更是不同意。
第二種是看長江,江北即是蘇北,江南才是蘇南。在蘇南至上海的民間,江北人和蘇北人基本是劃等號的。但「江北」一詞過於歧視,逐漸地在正式場合被淘汰,「蘇北」的定義就又模糊了起來。而且,如果以長江來劃分,那南通市這個緯度與常州的城市對自己的蘇北身份又要表示不滿了。
除了長江南北,長江東西也是有不同的
(可橫屏食用)
第三種是看「含吳量」,這才是江蘇人最接受的方式。就算人在江北,只要講的一口吳儂軟語,也會被認為是江南人。這種地理位置與文化之間的撕裂,在南通市最有體現。
倷好
吳語區內部也是頗為複雜的
由於歷史上常州人曾經向南通移民,所以在南通的東南角形成了一片吳語區。講啟海話(吳語)、通東話(吳語)是南通人就稱呼講如東話(江淮官話)、如海話(江淮官話)的南通人為「剛波寧「。而兩地的最短距離,不過二十幾公里,只是一個北上廣白領平時上班通勤的距離。
然而,國內的省界、甚至市界劃分基本上都是犬牙交錯的,內部文化分裂並不足以完全解釋「蘇北」一詞的過度流行。
南通還真是個混合地帶
窮是蘇北的原罪嗎
在談論起為什麼總有人看不起蘇北的時候,最確鑿的「證據」,就是蘇北蘇南的貧富差距。
如果對比江蘇省內的GDP、人均GDP、基礎設施等硬指標,蘇北是遠遠不及蘇南的。但問題在於,不僅蘇北,中國的絕大部分地區,都難以跟蘇南一較高下。
蘇北經濟雖然比不上蘇南
但還是比廣大中西部發達很多的
蘇錫常的人均GDP在都在2萬美元左右,差不多是連雲港、徐州等市的二到三倍,下游的上海也是太湖平原的成員。整個地區富裕得如此密集、文化又極為統一,對外產生同仇敵愾的感覺,似乎也是理所應當。
然而這還是不足以成為「蘇北」一詞格外出跳的理由。談及省內的貧富差距,另一個富裕省份——廣東,其內部貧富差距就要比江蘇大的多。
廣東核心城市的省內首位度
明顯要比江蘇高很多
在廣東,深圳市2.5萬美元的人均GDP是梅州的幾乎6倍,粵東粵西粵北等地都是連綿的山區,交通不便經濟落後,和珠三角的實力差距不亞於蘇南蘇北之差。而且廣東省境內廣府、客家、潮汕文化差異極為巨大,互相之間連講話都聽不懂,差異比中原、江淮、吳三大文化只多不少。
語言和文化差異也是相當之巨大
但我們從未聽說過「深圳人看不起粵東粵西人」的傳說,在廣州也較少有這樣的排外口徑。
要找到蘇北成為蘇南乃至全國人民口中的落後地區的理由,還需要從更久遠的歷史角度尋找答案。
江北難民
之所以偏偏看不起「蘇北」,要蘇南人和上海人說,還不是因為蘇北來人太多了。
由於種種原因在家鄉難以繼續生存者,往往會背井離鄉流向經濟發達的地區討生活。由於外流人員素質低、文化不適應等原因,他們很容易就與本地居民產生矛盾。
上世紀河南人大量走出家鄉,留下了偷井蓋傳說;如今東北人外流嚴重,曝光東北人種種不文明事迹的視頻也開始大量出現,都是這個原理。
偏見地圖?
蘇北人慘遭歧視的原因也不例外。他們在蘇南和上海早年間的形象,多是以難民身份出現。
1855年黃河改道之後,依賴運河與黃河的江蘇北部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在1911年、1921年、1931年都發生了大洪水,蘇北生靈塗炭,只好南渡找機會。
從蘇北改道至魯西北
是黃河最近一次大規模改道
其後又有反覆,沿岸受災甚眾
水患之後,又是戰亂。到了40年代,抗日戰爭結束就是內戰。來自長江以北的難民再度大量湧入蘇南和上海。
難民一群一群地渡江而來,沒有資本、語言不通,卻要養活一家老小,只能從事黃包車夫、搬運工、理髮師、搓澡工等非技術性工作,在江南優雅的士紳看來自然就是「低端人口」。
1946年常州的黃包車夫
就算到了和平年代,蘇北人還是喜歡往蘇南跑,距離近是一個極大的優勢。富可敵國的江南就在省內,跨過江就是,清明還能回老家掃墓,換誰也抵擋不住這份誘惑。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記錄,時至2000年,江蘇省內流動人口的數量仍然是省際人口流動數量的三倍。當時在江蘇南部,本地人每接觸四個外地人,就有三個是蘇北人。
除了強勁的蘇南
徐州、南京也有各自的區域吸引力
大量湧入的外來人口,還是貧窮的外來人口,勢必會發生矛盾。其實外來人口能夠補充當地的勞動力,對經濟的長遠發展是好事,至少房價會漲,對於坐擁本地房產的居民而言,穩賺不賠。
上海人眼裡蘇北人推高房價的最佳闡釋
房子的重要性
但是當外地人突然湧入的時候,沒有人會考慮這些。倒是交通擁擠、住房緊張、資源短缺、甚至治安惡化等問題,幾乎隨著外地人下船的一瞬間一起出現。
在漫長里歷史時期里,湧向江南的外地人又大多是江北、蘇北人,久而久之,蘇北人都窮、臟、素質差這一印象,就被固化了。南北之間互相的不滿也就應運而生。
人多帶來的不僅僅是擁擠
其實,不管是北京、香港還是上海、蘇南,歧視外地人的大多是社會的最最普通的人,是無法立即從外地人身上獲得好處的大多數。甚至可以出現這樣一種奇景:一個內地人前一秒為香港人歧視大陸遊客憤慨不已,下一秒又忠心地希望家門口的外地人滾出去,身陷互相鄙視的食物鏈中不能自拔。
上海的72家房客
而且地域之間的對立情緒一旦形成,就很難抹去。即使現在蘇北已經不再盛產難民,「剛波寧」也仍然背負著歷史帶來的惡名。
人們期待著伴隨著人口移動的空前增長,這些無奈的偏見能逐漸被淡化,無論南北都是一家。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END
推薦閱讀:
※《地理五訣》卷七——[清] 趙九峰
※地理風水術語大解讀,獻給剛愛上風水的易友。|
※上海可以算全球最繁華城市之一嗎?
※平原分為三種嗎?東北平原屬於哪種?
※為喜歡地理的人開一份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