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立志
06-04
再談立志
來自專欄心學修行筆記
利用這有限的時間,再跟大家談一下立志。為什麼越不過這個坎了?因為立志實在太重要了。無志,不足以談心學,更不足以成聖人。接下來的內容是自己這一段時間的學習心得。
想要立志,必須要有個為己之心。能為己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方能成聖人。為己不是為著這一坨死肉,讓它舒適。而是能視,能聞,能聽,能思,這個精精明明的自己。這樣說,實在太寡湯寡水了。還是用我來做例子吧。我也曾經為了滿足這一坨死肉的享受而虛耗光陰,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確實能感受到舒適感,這感覺是真實存在的啊。如果沒有這感覺,估計大家學道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阻力了。這樣做就是把自己的軀殼當做了一個感受器。所干之事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多分泌一些多巴胺。佛家唯識宗所講:萬法唯識。我想藉此改編一下:萬惡唯多巴胺。你所在乎的一切,你所依賴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只不過是多巴胺的採摘地。能產生多巴胺的地方,你就喜歡留戀,不能產生的地方,你就不願再回頭。我們經常喜歡說,某人是守財奴,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誰不是多巴胺奴呢?短短百年時間,都用在這一點死物上面。可悲,可嘆!聖人正是憐憫眾生,才創立了聖學。陽明師更是將聖學發揮的淋漓盡致。但木需有根方能升發。人需有志才能獲得不一樣的人生。請注意,我用的詞是不一樣。眾生平等。學心學也只不過是為了獲得不一樣的人生,而不是以覺悟者自居。而志之所立,決不能立在這一坨死肉上。心學不離軀殼,但誰為軀殼之主必須弄清楚!識得自己的本來面目,方能有為己之心。方能立下大志,方能棄小我,成大我。此大我亦為權宜之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回歸本題,如何立志?要識得本心,方能不為一坨死肉所惑。識得本心,方能產生為己之心,方能有志所能立之地。方能如陽明師所言,常保此志,如雞覆卵,如貓捕鼠。方能慎獨,方能致良知,方能大誠。如何識得本心,這在佛家是話頭,是要參的。陽明師也是真正在龍場陽明洞中識得本心,把本心上的生死掛礙都去掉了,才真正成為大賢大聖的。想要識得本心,需要各位在生活中,細細體悟,需要在四書佛經和道藏中認真思索,實在是沒有一條明路可指。學心學,成賢成聖,哪是那麼容易的事!各位,可別把心學看的輕了!心學是儒門禪宗,是教授孔孟心印。莫將容易讀,當做輕易看!這些,就是我最近的體會。
再多說幾句,多說給誰看呢?這篇文章可能沒幾個人能看到吧,權當是日記,留給有緣人看吧。學心學,目的是什麼?成聖人。不是成儒教的聖人,也不是成山東的聖人。懂我什麼意思嗎?想學道,心首先要如虛空一樣,別那麼多門戶之見。另外說一下王公龍溪。歷代對他的評價大多是負面的。實際上,王龍溪講的是無為法。非上根之人不能學。陽明師也囑咐他,只可自悟,不能授之與人。只可惜心學門中不如禪門中有那麼多法門龍象。而且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是有為法。跟王龍溪的路子合不上。導致現成派成了無知之人抨擊心學的靶子。陽明師的憂慮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另外學心學,要有個敬畏之心,別看了一遍傳習錄就覺得自己已經陽明師附身了。論語中有句話送給各位有緣人。——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道,不是那麼容易看到的。精進修行吧。推薦閱讀:
※因信稱義與因義稱信——宗教與信仰的不同
※世界是變化的。
※心學的傳播與流派
※進化遺留的陷阱無處不在——《影響力》讀後感
※人生真的有意義嗎?——唯上進不已,豈有他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