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的分化如何演變

2018下半年的分化如何演變

本文轉自5月17日推送文章全文


今天的文章來說說我對18年下半年二級市場的分析和看法,關鍵詞就是:割裂!

顧名思義,割裂就是把一個本是整體的事物分割開,而下半年市場在我看來不是像這幾年,簡單的大盤與小盤的翹翹板,或者說績優股和題材股的割裂,在經濟、外圍、貨幣等等眾多方面共同影響下,主要產生的 流動性的割裂主戰場的割裂 資本發展的割裂,三者交集甚多,環環相扣。

流動性的割裂

貨幣政策的辭令有三種:積極,中性,穩健,翻成白話

積極 --- 寬鬆 中性 --- 穩定 穩健 --- 收緊,

穩健這個詞已經在新聞中聽過太多次,寬鬆就是放水,滿地都是錢,房價會漲,股價會漲,物價會漲,而穩健自然有相反的預期,美元強勢周期下,國內資產槓桿過高,債務水平驚人,繼續放任槓桿雖能緩解經濟下滑但絕對是飲鴆止渴,很可能走日本的老路,於是乎就必須去槓桿,這個去槓桿就和經濟高速發展一樣都屬於經濟周期中客觀存在的過程,經濟發展和衰退都圍繞著信貸,信貸也屬於貨幣,減少貨幣的供應量降低經濟風險的同時也會壓制經濟增速,支撐不住高企的資產價格,利率提升又會加重地方債務的成本,誘發銀行系統性風險,所以老大哥們在危險邊緣試探,利用制度優勢盡量爭取寶貴的時間,來平穩著陸,具體措施涉及到很多方面,十分複雜,這裡不做展開。

上面這堆如果不理解沒關係,Get到大環境錢是變少的就可以了,並且主要針對的是地產,不是資本市場,又換成股市的說法就是國內缺乏增量資金,現在我們來看流動性怎麼個割裂法。在4月8日《貿易戰是真正的毒藥?》一文中,我說到貿易戰、獨角獸、MSCI、資管新規、上交所《指南》,隨著葯明康德上市,富士康招股書出台,MSCI標的確定,資管新規延期,這些不確定因素漸漸明朗很多。

獨角獸企業的回歸以及綠色通道上市,目的不再是單純的融資,兩公司上市的抽血量不算很大,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富士康招股書公布當晚居然沒有公布發行量,可以看出上面對市場承接能力是非常謹慎的。同樣也是利用制度優勢,玩出了一套上市邀請制,一箭多雕,優質大企業的回歸,

一來,提高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緩解資本外流的壓力;

二來,精準的讓資金流入有潛力的高新科技企業,快速發展,在爭取到的時間期內助力轉型;

三來,給A股市場打個樣,股權投資到底該怎麼玩。

從獨角獸方面看,優質公司的對資金的牽引力是很大的,而這些公司的體量,使得好公司與垃圾公司的成了冰火兩重天,這是流動性上的割裂其一。

本就是增量減少的背景,還讓大體量的獨角獸們上市,資管新規說是說延期兩年,但是結果仍然是抽出市場資金,那按道理市場絕對是死路一條,沒錯確實是死路一條,所有我們再來看MSCI。

外資

滬港通、深港通開了一兩年了,MSCI資金6月開始進入,日本獲配2000億QFII額度,滬倫通在研究,金融市場大幅開放等等這一系列措施,就是為了平衡穩健貨幣,印錢是不可能印錢的,打死都不想印錢的,做生意老美又不讓好好做,就是外資這種東西,才能維持下生活。

你說外資是不是佔到了便宜,確實是佔了便宜,但總比死要面子活受罪強吧,不是外資來推一把,救市資金估計現在還在裡面憋著。所以對於流動性的割裂,我們需要注意這些,

外資會選什麼標的,能選什麼標的,它們進入的體量如何,節奏如何,所以它們的主戰場是主板,白馬股,藍籌股,它們玩的是價值,而價值就是 好的價格配上好的公司。


主戰場的割裂

剛才提到外資的主戰場在白馬藍籌,是不是帶的來預期就是小盤股又歇菜了?先來看三張圖。

易方達創業板ETF

富國創業板指數分級

華安創業板50ETF

我挑了三隻份額比較大的創業板ETF基金,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凈資產規模的變化來分析。

易方達創業板ETF,今年一季度規模從51.66億增長到100.15億;

富國創業板指數分級,從51.49億增長到81.67億;

華安創業板50ETF,從2.02億增長到28.27億;

一季度創業板是個什麼行情,大家看一眼創業板指數就明白了,這種大跌下規模大增,你會認為是普通投資者突然扎堆申購?再看看創業板50的季線。

兩方面的根據合在一起,我個人認為這是創業板在指數上的長期見底,這批入駐ETF的資金是一批長線的機構資金,它們不會在意短時間的波動,它們做的是趨勢,是對未來發展方向預期的買入,也可以說是對籌碼穩定性的認可。

這批資金能代表國內的老派機構,最精明與時俱進的那一批,當然包括公募、私募等其他,因為主板目前的位置和外來資金的風格不支持它們獲取中期的超額收益,逐漸開始形成兩個戰場,外資、價值投資者或機構在白馬藍籌戰場,趨勢性投資者或機構聚集在創業板戰場,形成了主戰場的割裂。

同時戰場的割裂又疊加流動性的割裂,使得不僅主板中有好劣差別形成的流動性問題,創業板中同樣出現了好劣之分的流動性問題。投資創業板不像以前簡單的玩小、玩爛、講故事,也要看業績、看發展方向,看這些不是因為他是價值投資,而是優中選優的資金聚集效應。雖然和白馬們的結果一樣,但是深層的邏輯不同


資本發展的割裂

資管新規、去槓桿的很多措施,已經是擺明了,除了某些Too "Big" To Fail的企業,你們自己為自己負責,去槓桿周期中,優勝劣談是必然,很多企業會死掉或者被兼并,經濟好時,拍馬屁都能平步青雲,進入拐頭期,過度擴張導致債務壓力過重,穩健貨幣一來,流動性吃緊甚至瀕臨破產,它也只會過來摸摸頭,安慰的說一句:「去死吧。」 經濟周期確實很殘酷。

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我們身邊的小公司,倒閉了就是倒閉了,被兼并了就是被兼并了,沒了就真的是沒了。監管的持續高壓下,只要不造成大片的公司質押線爆倉,該退市的就會退市,仙股的就會仙股,很大可能就是將來的趨勢,不要懷疑現在的監管連續性。

資管新規加IPO門檻提高,不僅很多信託、私募將憑空消失,像申萬宏源這些有名的上市券商都不得不降薪、裁員,排在前5之後的券商,未來收入來源都會堪憂。而很多賬面盈利頗豐但流動性不足的機構就只能望著紙面富貴,渴求獲得一次題材炒作的光顧以此脫身。

這就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割裂,擦亮眼睛,不被雷炸斷腿,才有資格談夕陽下奔跑的青春,你說是不?


本文轉自公眾號:慢行者慢5月17日推送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慢行者慢」公眾號


推薦閱讀:

最近什麼行業,什麼股票有投資價值啊?
在美國生活的普通人應該怎樣做投資管理?
學習投資分析就這麼痛苦?比丟失金錢還要痛苦?
庫卡庫卡的復國大計

TAG:股票 | 金融 | 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