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
來自專欄霧雨魔法店
最近跟人聊天,他說物理學停歇不前,那像二戰的黃金時代,產生了相對論跟量子力學。於是,我想起了去年剛學歷史沒多久的自己。。當時我覺得CS的黃金時代 - 1960~80已經過去,互聯網,OS,GUI,Computer Architecture,等等,全部出自那個時代,而我們只是想方設法去monetize這些。唉。
現在看來,實在是有失偏頗。
要對歷史/當下做評價的最主要的問題是,credit assignment實在太難做。
舉個例子,大家是如何看待區塊鏈的?
我曾經問過我的PHD同事/朋友,他們的答案,除了一個就是搞區塊鏈的,通通是『敬而遠之/bubble/pyramid scheme』。
而這的核心,是因為區塊鏈『沒有現實價值』。
而1970年代的Xerox高層是怎麼評價Xerox PARC的?
『沒有用』『白花錢』。
看出問題了嗎?如果我們真穿越回1970,說不定我們會感嘆著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老馮搞出了老馮架構,IBM搞出了計算機架構,海軍准將弄出了COBOL,一推人搞出了Algol,我們就有些民科般亂搞的人。
而他們也情有可原 - 1960~70出現了PC&GUI&Tablet/Smart Phone的概念,一直到90才步入大眾(phone得到2010),而70年同時的出現的internet呢?Amazon在dot com bubble受到的影響一直到2010才恢復過來,這整整隔了40年。從一個東西被發明,到走到現實,往往需要很久的時間去降低成本/建立中層建築/尋找應用。
而區塊鏈只出現了10年,根據歷史的發展,很可能30年後才兌現 - 現在評論區塊鏈有沒有用,實在太早。
但是,如果最近各個還在發展中的idea(block chain/deep learning/quantum computing),真在幾十年後被發現是www級別的idea呢?
那我們這就不止是第二春 - 黃金時代只是現在這時代的前傳。
甚至,還有個更基本的問題 - internet固然是偉大的發明,bob taylor 當初也沒有預料到會有 search engine存在啊。這credit多少得給Parc/Bob,多少Google?
那,什麼時代是最好的時代?
楊過問道:「郭伯伯,你說襄陽守得住嗎?」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鬱郁蒼蒼的丘陵樹木,說道:「襄陽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當年耕田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治國安民的才略,我們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說只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最後成功失敗,他也看不透了。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後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
我認為,學歷史,是為了抓住&復現各種機會,而不是去懷古傷今或者輕議冢中人 - 那實在是太難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好。
推薦閱讀:
※如何進入BIOS?
※關於教育(一)
※HTML5有什麼用呢?
※2018最新國外EI源刊SCI期刊徵稿發表寫作經驗分享
※Resnet論文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