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輝內部再放猛話:522或是交易敏感窗口,美帝大棒要來了?
「地租:中國是美國的9倍;
物流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
銀行借款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4倍;
人工成本:美國是中國的2.57倍......」
「我們實際上已經再現『不外貶,就內貶』之場景,外部不能釋放的話,那就內部釋放去把這個實際匯率等式的缺口補上。」
「跟2015-2016一樣,只是上一回是驅動居民猛加槓桿買房子......今天至以後,我們體會到的『脹』可能更多是:美帝用供給側的大棒(全球資本的爭奪)向下砸出來的產出缺口。有種『撕裂出來的口子』的畫面感,有股『狠』的感覺。」
以上,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在一次內部分享中,對中美關係做的預判,延續生猛的風格。
去年11月,劉煜輝曾放猛話提醒:「對房地產這個最棘手問題的處理,我們採取的策略或是我們長達90年的革命鬥爭史總結出來最成功的政策,我找了個典故叫『半渡而擊』,再厲害的敵人,誘敵深入予以聚殲。」
對內是誘敵深入,對外會如何?市場又會如何?這次因為是內部分享,他劉煜輝大膽敲警鐘:「522是敏感的窗口,交易希望從中獲得的信號不言而喻。信號的感覺:或是大漲,或是大跌。眼前苟且的平靜不會是個穩態。」
「聰明投資者」獨家發布劉煜輝的內部講話紀要,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522是一個重要的觀測時間點:500億美元關稅的政策諮詢結束日。領導下一周赴美談很大程度上決定522的成色。
床鋪(川普)的「推」平靜了好幾天了,和習主席也電話了,我們的外交部、官媒也降低了情緒的調門。我們在周邊頻頻在調整關係,中日、中朝、中韓、中和東盟。
似乎都在為第一個敏感時間點準備著什麼?希望避免TRIGGER(扣扳機),至少能延到第二個敏感時間點(7月1號)再決定。別一下聊死了,還能留出更多的時間討論。
我想表達幾個判斷,供批判學習。
1,當下中美之博弈矩陣,技術層面操作空間有限,都是明牌,談判桌上的TEAM(團隊)是「螺螄殼裡做道場」,木有太多辦法。不是技術層面的事,關鍵是背後的政治決斷。
2,我個人認為,522不是那種很標準的「懦夫困境」的博弈矩陣。因為雙方的支付函數中的「害怕值」並不對等。(拐彎,直行)可能會出現,但如果一方計算失誤的話,(直行,直行)也是可能發生的。
(1)這次貿易戰的背後,跟過去三四十年的歷次貿易糾紛完全不一樣,背後有強烈的「清算」的味道。過去四十年是冷戰的鐵幕徐徐降下的四十年。至此世上沒有任何抑制力量能去抑制資本跨境自由流動的「洪荒之力」。
(2)我們可能過於聚焦床鋪(川普)作為商人的「交易」特性的一面(認為他唯利是圖,以為以利誘之而擒之),而產生了認知的「幻覺」。
(3)我們很大程度上漠視了床鋪(川普)政治集團身後所代表的政治理想:「反建制」(大資本、大金融、大科技,過去四十年的既得利益),建制的堅硬利益共同體恰恰是我們,而將兩者結合的紐帶叫「全球化」。
所以「文明的衝突」、「修昔底德」這些政治學的符號,顯得有些邏輯跳躍,那只是蓋在「底層」邏輯之上的一抹「油彩」。
(4)不揭開「底層邏輯」,你可能體不到「清算」的味道。全球化給過去四十年的世界格局、美國和西方的內部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的結構斷裂造成了怎麼的衝擊。
全球化模型的參與各方(跨國資本、美國沉淪的中產階級、以及我們)都可能進入了某種臨界狀態。
3,既然是「清算」,所以這輪貿易戰的本質是中美供給側改革的競爭,是全球資本的爭奪。床鋪(川普)的「牌」已經開出:對外提關稅(製造全球化的摩擦成本),對內大幅降企業所得稅。其他中美的「牌」其實也開出來了。
(1) 地租:中國是美國的9倍;
(2) 物流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
(3) 銀行借款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4倍;
(4) 電力/天然氣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以上
(5) 蒸汽成本:中國是美國的1.1倍;
(6) 配件成本:中國是美國的3.2倍;
(7) 稅收成本:美國稅收優惠力度大;
(8) 清關成本:美國無需支付進出口清關成本
(9) 人工成本:美國是中國的2.57倍;
(10)折舊成本:美國是中國的1.7倍;
(11)廠房建設成本:美國是中國的4倍
剩下的就是告訴全球資本,你們自己看著辦,食材都齊了,做什麼菜看你們自己了。
4,貿易戰上拖長時間對峙的結果,供諸位思考。我們的「脹」事實上已經冒出來。如果你要討論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那我們就只能請你去找「非交易」領域的筒子去討論,交易層面有意義的只有貨幣購買力。
很多同志對通貨膨脹可能是既熟悉又陌生。你且可以拋掉那些以往進入你腦海中的各種龐雜的通膨的概念,只去感受一下我跟你講的這個「通膨」。
成都最近五萬四千人搖號求籤四百套房,中籤率只有0.78%。最近TF跌得蠻厲害,其實資金面還尚好的情況下。
「脹」是什麼? 「脹」是貨幣購買力。我們實際上已經再現「不外貶,就內貶」之場景,外部不能釋放的話,那就內部釋放去把這個實際匯率等式的缺口補上。
跟2015-2016一樣,只是上一回是驅動居民猛加槓桿買房子,需求擴張向上拉出的產出缺口(學宏觀的研究者都知道這就是理論上的「脹」,模型中的「脹」);
今天至以後,我們體會到的「脹」可能更多是:美帝用供給側的大棒(全球資本的爭奪)向下砸出來的產出缺口。有種「撕裂出來的口子」的畫面感,有股「狠」的感覺。
5,美帝會怎樣,我只是感覺很多同志覺得我們不好能把美帝拖下來,美帝甭想好,或者美帝怕股票下跌,股票一跌經濟就扛不住,這些個想法怕是要修正。
很多筒子對美帝經濟的影像可能還是停留在「老照片」中,印錢、加槓桿、股票財富效應、然後是EM的需求盛宴,我們能蹭便車,大家還是緊緊地綁在一起,就像過去四十年全球化一樣;
是不是有點漠視了當下供給側的全球資本爭奪,基建翻新,特別是能夠讓美國的技術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新能源、大數據,乃至5G通訊,生產函數的改造。
6,最後提一個問題:貿易摩擦、逆全球化的成本誰來負擔?供思考。很簡單。
7, 2016年底我講過我們非常需要戰略緩衝期「打掃房子」。一年多過去了,時間不夠用。但木有辦法,當下現實和理性的,怕還是要盡量購買「時間」,盡量購買「效率」。
8,感覺522是敏感的窗口,交易希望從中獲得的信號不言而喻。信號的感覺:或是大漲,或是大跌。眼前苟且的平靜不會是個穩態。
- 小彩蛋-
醫療服務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為什麼美年大健康的市盈率如此之高,一位專註於醫療領域投資、投中七八家獨角獸的私募還堅定看好?點擊聽聽他的三大投資邏輯…
更多精彩都在「聰明投資者」價值場。點擊看看吧~
聲明: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