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你和18歲牛津美女學霸的差距到底在哪兒?

【生活】你和18歲牛津美女學霸的差距到底在哪兒?

近日,一位牛津大學華裔女學生Cecilia Zhao火了,她在牛津大學辯論賽上的表現激起了評論的熱潮。

純正的口音,性感優雅的著裝與儀態,確實很吸睛。

外國網友們不淡定了:

國內的一些媒體也以最快的速度對她進行了採訪,曝光了她的背景,以及求學歷程。

1998年,她出生在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9歲時毅然決定隻身赴英留學,感受異國文化,接受國際化的教育,並且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初高中就讀於精英雲集的學校Woodhouse Grove School,並且在多選三門課的前提下,英國高考(A-Level)拿到6個A+,以全校第一的成績,成為所在中學唯一一個以華人的身份考入牛津的學生,被利茲市媒體報道。

這樣的經歷可以說讓大部分人望塵莫及,足夠引發一片感嘆。

當一眾佛系青年在打遊戲、吃零食、看劇的時候,人家在參加籃球比賽、拳擊比賽,成為全校越野隊隊長了。

當我們還在渾渾噩噩,對未來規劃抱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的時候,人家已經拿到了麥肯錫的實習機會了。

不過從這些經歷的側面來看,我們不禁發現一些讓普通人倍感無力的問題:9歲就出國留學,這樣的經歷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首先,是殷實的經濟基礎。

9歲就出國留學,費用大概包括註冊費、押金、學費,以及一些潛在的學習輔導、考試、保險、書費和課本押金等費用。

這樣算下來,一年花費大概在40萬人民幣左右。持續供讀9年,還要支撐包括旅遊、美食、運動等豐富多彩活動的校園生活,這樣的家庭,經濟實力可以說很強了。

而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這都是一筆需要好好考慮的費用。

不是說我們不夠努力,只是純靠灌雞湯,讓未成年人完全不顧家庭情況,承擔風險,拿出勇氣這樣挑戰,實在太過苛責和不現實了。

其次,是知識分子家庭帶給她的眼界、見識。

9歲的孩子獨自出國念書,是不是會讓人馬上聯想到那些瑪麗蘇偶像劇中大集團董事長的兒子或千金?

當然,不是說Cecilia一定就是這種情況,但至少她的父母很有眼界和見識,這是一種階層決定的自信。

這讓我想到2017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在網路和電視新聞上熱傳的一段採訪對話。

面對記者的鏡頭,熊軒昂大大方方侃侃而談:「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父母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在北京這種大城市,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這可能是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如果要和這些人比的話,很多人可能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雖然國家各種政策在促進教育平等,但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還是個不變的真理。

最後,我們別忘了,Cecilia自己的堅毅、野心,還有她的執行力。

籃球、拳擊、越野這些運動,對普通女孩子可不太友好,這種充滿腎上腺素的活動,需要很好的體質與堅毅的性格;

她從小獨自在國外念書,與外國朋友打成一片,她性格活潑外向、獨立自主;

她想要完成一件事就會早早的計劃,並且有超強的執行力;

......

這些特質,是我們普通人可以培養的,但是又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同款的。因為各種性格特質的形成,離不開生長環境的影響,一個來自禁不起反覆試錯家庭的人,他的野心勃勃中必定還有謹小慎微的元素。

話說回來,難道每個人都要野心勃勃,入讀牛津哈佛,立於人前,才算得上成功嗎?

現在的社會雖然成功的渠道看似多元化了,但是所謂成功的標準還是很單一:上學時看成績如何,是否名校;工作了看工資如何,是否名企。

長大後,你是否會發現,有些不喜歡的事情,逼著自己去做,激發潛能,也能完成的很好,但是並不快樂。

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活在別人的成功標準里,讓自己的潛能在日復一日的激發中消磨的黯然失色;或者說,是不是總是羨慕別人,雖然也曾積極上進的給自己規划過未來的宏偉藍圖,但是輸在邁出第一步,拖延症像魔症一樣控制了行動力,只能任由它擺布。

不要逼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但也不能以此為借口放任自己懶惰。

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趨,

但也不能止步不前。

早點規劃吧,不管計劃是小是大,選擇一個適合你的,然後行動起來,就從最簡單、最容易的一件小事開始。

說爛了的,要做自己世界的主角,卻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到。

那麼,下一個做到的人會是你嗎?


推薦閱讀:

TAG:學霸 | 牛津大學UniversityofOxf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