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思筆記131:讀《萬古江河》隨筆
來自專欄孫某的書桌
讀《萬古江河》隨筆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是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的代表性著作,想要閱讀久矣,但遲遲沒有提上日程,前一段時間讀了他的《漢代農業》,最近讀書經常看到他的《萬古江河》被引用,於是便立即將其放置到桌面,已提醒自己快速閱讀。所讀為2006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簡體中文,在豆瓣上看到有台灣漢聲出版社也出版了這本書,封面完全一樣,但是評價比大陸版的好,不知道內容到底有何地方修改了。
本書正文按照時間順序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古代以前:中國地區考古略說,以考古發現為線索介紹了新舊石器時代中國各地的考古發現及相關的考古學文化,自然地引出了關於中國文明問題的思考;第二部分為中國文明的黎明(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3世紀),介紹了商周文明,這個時期中國真正進入歷史時期,在介紹東周思想的時候作者提到了以儒家為中心的人簡秩序和以陰陽五行為中心的自然秩序,兩種思想兩套系統共同構成了一個複雜的系統,而戰國時期的諸多思想也不應當被看成是相互隔絕對立的學說,而更應當被看成是一個整體的不同部分,他們共同構成了中國的思想體系,為其後兩千年中國文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產生於東周時期的編戶齊民制度是中國兩千多年帝制時期的重要支撐,而其產生的最大動力則在於戰爭,尤其是戰國時期大規模戰爭的推動。
第三部分為中國的中國,講述了「中國」從中原到中國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是疆域羅達和變換的過程,也是游牧文明農業文明交互的過程,也是思想、宗教發展交流的過程,如佛教的發展對於原來的道教與儒家思想體系的挑戰,而這些思想最終融合成為中國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在本章中,作者指出道路的重要性,他既是中央的控制網路,也是農民起義的路線網路,掌握了這個網路才能加強控制,而網路之間的稀疏空隙則成為農民起義的發源地。雲氣是對不可知宇宙與不知可神秘力量的畏懼和尊敬。這在墓葬和繪畫中經常見到。長生不老的理念是人們對生命的依戀,而這種情況發生的條件是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生存狀況。最後將漢帝國與羅馬帝國進行比較,其興起和衰落各有異同。
第四部分為東亞的中國,介紹了漢唐之間中國政治宗教經濟文化格局的變化,中國自身經歷了極大地變化,中國與周圍地區的互動令其成為東亞的一組成部分而不再是單獨的個體,同時涉及這一時期的衣食住行、天文醫藥、文學藝術,最後將唐帝國與伊斯蘭帝國繼續對比,展現其各自特質。
第五部分為亞洲多元體系的中國(公元10世紀到公元15世紀),介紹中國如何融入到亞洲發展的歷史當中(政治戰爭、經濟網路);第六部分為進入世界體系的中國上篇(公元15世紀到17世紀);第七部分為進入世界體系的中國下篇(公元17世紀到19世紀),在十五六世紀西方殖民者逐漸深入到世界各地的時候,中國政府卻取締海外華人的住所,抑制海外貿易,這令中國錯過了緊跟世界潮流的機會,同時在這一時期中國的手工業生產大發展,但是仍舊是人工技術的發展而與近代科學相去甚遠,其中明朝西班牙與哈布斯堡王朝的對比值得思考,兩者都是處於輝煌而衰落的階段,而清代則處於轉變階段;第八部分為百年蹣跚(公元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介紹了鴉片戰爭以前的中國經歷的大變局,經濟融入全球化之中,政治大波動,武化程度不斷加深,思想與文化變遷,另外對比了中國和俄國的革命、中國與日本的維新。最後兩章都著重介紹了台灣近代的發展,而最終也以「台灣的百年變化」為結尾,在這裡,我看到了一道文化的種子在黑夜中閃閃發亮。
中國文明與兩河流域相比擁有自身的獨特性,廣闊的地域和族群並非各自為政,而是在一定的相同的文化特質之上發展自身的地域文化,而這種地域文化都基於一種強大文化的認同,各個族群在密切接觸的過程中有統一文字系統為文化發展的載具,兩元陰陽的的動態互動思想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系統的主要思想模式,而這也奠定了之後幾千年文化思想的發展格局。
本書內涵豐富,敘述了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各個方面,內容全面而深刻,衣食住行都有所涉及,如生活資源與生活方式中級提到「豆類也是重要食物,肉食是貴族們的享受、樓房要到戰國末年才出現」等,發人思考,很多小點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是一本可以作為教科書的歷史讀物。
本書的另一個特色是在講述中國歷史的時候,每個時段都會與同時期的世界其他文明進行對比,以展現出中國的特質,他在世界的位置,東亞文明與兩河文明、如漢帝國與羅馬、唐帝國與伊斯蘭帝國、明代與哈布斯堡王朝、清代與俄國的對比,在對比中能看到中國的地位,是特殊還是相同,強大還是弱小,現金還是落後。
本書之豐富,不僅在於內容涉及之廣泛,全面,也在於其較高的思想性。儘管在每個方面並沒有深入的分析,也沒有小事件的追問,但更加註重整個時代的特徵,令人對每個時代的特質有明確的印象,從而思考漢代為什麼強大,唐代為什麼開放、宋代為什麼繁榮、明清為什麼衰落,在論述近代百年的時候作者提到建立近代教育體系為中國的發展培養了一批人才,而這正是中國發展的巨大動力,在抗戰期間弦歌不綴也為中國保存了大量的知識分子,保存了戰後恢復文化的火種。
最後說說本書的排版,目錄與序言放在一起本來無可厚非,但需要的之間糟糕的黑點分界實在太丑,一大片沒有段落的文字,令人對文字的興趣驟然下降。正文排版平平無奇,讀來沒有美的享受,當然,相比於排版內容優秀多了。
後記:最近讀書速度越來越慢,並非受到完結環境的影響,這是自身的浮躁,想要看多本書、同時干多件事情,反而一件都不能,故做事還是必須要一心一意,如此才能有所收穫。
2018年4月23日
於陸寮
???
推薦閱讀:
※歷史往事軼事人物人間萬象273 (2015-06-26 09:26:00)[編輯][刪除]轉載▼
※皇帝真的可以隨便花錢嗎?
※為什麼《大秦帝國之裂變》有那麼高的評價?
※綠海行動:帝國的絕唱
※和之前的朝代相比,明朝不同在哪?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