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斯的異世界-試析我心中浩氣長存的已故偉大漫畫藝術家莫比斯先生

莫比斯的異世界-試析我心中浩氣長存的已故偉大漫畫藝術家莫比斯先生

來自專欄漫評五六毛

壹 緣起

對莫比斯的了解和接觸,有幾年時間了。沉心漫畫幾個月來,隨著視野的開拓,忙著去關注廣漠的更多,對他反倒淡漠掉了, 心裡深處大概會有「和別人比起來也沒那麼突出嘛,為什麼那麼有名呢?」的疑問吧。

直至關注了國內某新銳少女插畫家的博客後,發現她的早期作品,不論題材還是技法,都明顯有「致敬」(姑且用這個詞吧)莫比斯的痕迹,便又翻看莫比斯。

士別「三日」,再回頭看時,卻被其深深震撼了(任何的美是不是都來源於對比啊)。


貳 生平簡述

本命:讓-吉羅。

筆名:moebius(莫比斯)。

生卒:1938年出生在法國瓦勒德馬恩省馬恩河畔諾讓。卒於2012年3月10日,其它事迹,百度即可,不詳述。

高產而跨界,參與設計的電影不計其數,其中較著名的有 Ridly

Scott 的《異形第一集》、迪士尼的《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1988 年的《無底洞》(The

Abyss)、以及由盧貝松執導的《第五元素》等。另外在服裝秀、電視廣告、平面海報設計、唱片封面、雜誌封面等多種媒體藝術上,也都看得到Moebius的作品,創造力十足。

第五元素的設定草圖


叄 莫比斯與宮崎駿

莫比斯在漫畫中構築了一個夢境一樣的異世界,這個世界有著宏大的空間感,宮崎駿一直對其非常推崇。其實我們從宮崎駿的作品中,總能夠發現一些莫比斯的影子,兩個人都是打造夢境的大師,只是莫比斯的夢境,比宮崎駿似乎更加成人化、從而也更加恣意妄為一些而已——孩童雖然天真無邪敢於夢想,但是卻又囿於知識和見識積澱,其時夢想的邊界似乎單薄一些。

宮崎駿評價莫比斯的代表作《阿扎克》有一種「既孤獨、又高傲的空間感」。大概作為對於宮崎駿好感的回應,莫比斯將自己的女兒起名為「娜烏西卡」——《風之谷》女主角的名字。

正因為兩人都是「造夢」大師,而宮崎駿更為我們所熟知,所以在對莫比斯的分析與摹刻中,我多拿出宮崎駿來作為一個對比與參照系。

莫比斯和宮崎駿

《無盡的明日》

莫比斯曾與《沙丘》的特效總監丹·歐班農共同創作了漫畫《無盡的明日》,講述了一個在未來城市的警探故事,其中創造的超現實卻又栩栩如生的未來城市景象影響了大批的後來者,包括《神經漫遊者》、《紐約大逃亡》、《銀翼殺手》等等。


肆 莫比斯與宮崎駿之夢世界的異同

兩個造夢大師,都用畫筆描述出夢幻的、迥異於現實的、卻又能夠引發諸多觀者共鳴、誘發出觀者深埋潛意識之中的夢境的異世界。

兩者有同有異,不妨淺析如下:

相同點-孩童之夢:孩童往往好奇心強過成年人(當然藝術家的好奇心則不會衰減,所以他們能夠通靈於孩童之夢),孩童之夢,毋寧說是人的潛意識中的那些更加本能的夢境吧,往往是對於常識的顛覆、對於肉體能力極限的突破、對未知的駕馭和探索等等。

莫比斯作品

宮崎駿-女性之夢:宮崎駿的夢世界,相對來說、更低齡化、更女性化,充斥了飛行、天空、可愛的妖怪等等,往往即使是其中的惡人,最後卻也能夠轉善,暴力血腥或者與性有關的事物,幾乎沒有。

莫比斯-男性之夢:莫比斯的夢世界,則相對更加成人化、雄性化,暴力、色情元素不僅沒有被排斥,甚至和人性深層有關的暴力幻象、情色幻象,是構築這個夢世界的重要因素(莫比斯自己就解釋過,「阿扎克」頭上的尖帽、常出現的尖塔形象等,都是對雄性生殖器的隱喻)。而且他對於未知的探索會更多,比如對宇宙主題,更加不畏懼艱險。

莫比斯的代表作:阿扎克和藍莓上尉


伍 夢世界的層次與「境界」:

不論莫比斯、或是宮崎駿,凡是長於構築這種酣暢淋漓的大開腦洞的異世界的作者,大概皆是能夠深切體會人之潛意識中的嚮往的人吧;簡要說,是一個長於做夢、知大家之欲夢、夢大家之所夢的人。甚至我們有很多人,長大後處於常識的壓力之中,已經忘記了如何做夢,而他們的作品卻恰恰能夠喚醒你似乎已經沉睡了的夢境。

而夢之所以為夢,恰是通過與常識、與現實的顛倒,從而塑造那些你在現實中無法體會、無法完成的慾望吧。

造夢,卻也可以分出層次和境界,不妨嘗試概括如下:

夢境之第一層:屌絲之夢-對「工具性成功」的追求:

所謂的人世間的「工具性成功」,其實大概就是指金錢和權力的獲得,因為這兩者其時是種工具,有了金錢和權力,似乎就能夠去滿足你的各種恣意妄想的夢境了。

目前中國的媒體娛樂,充斥的皆無非都是去完成各種男女「屌絲」的夢,不論是塑造一個「寶寶」式的逆襲英雄、塑造一個成功紙醉金迷的「小世界」、或者是「煎餅俠」(女主一定要是那個屌絲夢中的柳岩),皆是如此。

「屌絲之夢」好像其實是一種經過現實「教育」之後的夢-金錢與權利,本非上帝造物,但屌絲在現實中的失敗、誇大了這些工具的重要性,產生了「工具崇拜」,從而使工具成為了夢的主角。

夢境第二層:本能之夢

本能之夢又可分兩層:滿足之夢突破之夢

滿足之夢,是追求肉身在現實中未能徹底得到滿足的夢想,比如有關性的幻想,多是追求現實中未能夠實現的滿足,這大概因為,即使不是一個屌絲,現實生活中關於性,也會受到很多道德等元素的限制吧。或者如果是個吃貨,可能會有個饕餮之夢吧。

而本能之夢地第二個層次,則是突破之夢,突破那些現實中因肉身機能所限而根本不可能去完成的,比如像鳥兒一樣的飛行或者像魚兒一樣的游泳(或者通過對生物的駕馭而間接實現),又或者肉身變小或變大從而徹底換一個視角看待世界等等。這往往就是有關於「迷境」的追求了,所謂迷境,就是那些很難以去探索的、有著強烈好奇的世界吧。即使可以乘坐飛機了,卻對天空很難有鳥兒一般切身的認識,所以也仍然是個「迷境」。

就像我小時候盯著魚缸裡面在水草之間遨遊的小魚,總幻想它似乎是在叢林中愉悅穿行一樣。

這種夢境包含了對未知的強烈探索欲和佔有慾,是對人之本性-好奇心的極大滿足。這就很像孩童的夢,比如對鳥的駕馭、對空氣的駕馭、對魔法的駕馭、對魚類的駕馭等等。


陸 夢的描摹法

那麼莫比斯(之流)是如何來在繪畫中構建這個夢境呢?試析一下,似乎有一些常用手法:

反重力-漂浮與飛翔:

地球重力似乎是對人肉身的最大的一種束縛,所以能夠突破重力的約束,是很多奇幻與科幻與夢境的共通吧。

不論是漂浮起來的天空之城、抑或下小上大的反金字塔城市,都是對重力的一種抗拒。而自身能夠飛翔(無論有沒有翅膀),也是對能夠成功克服重力的一種嚮往吧。

極大於極小-戲劇性尺度:

肉身縮小(或者周圍物變大)可以騎在蟲子的背上,或者遭遇巨人國和小人國,以及尺度巨大的建築空間,這些都可以看作對常識的顛覆、從而創造出的極具戲劇性的空間感吧。肉身的放大或者縮小,深究起來,也其實是一種奇幻的空間感受,所以大概,宮崎駿會讚賞莫比斯的空間感吧。

陌生的熟悉感之一 熟悉物的拼貼:

其實不論莫比斯還是宮崎駿,在各種未來(或幻境)城市、飛行器等等的營造上,都迥異於某些好萊塢科幻大片,這種差異,可以歸納為,相對比好萊塢科幻巨制,莫、或者宮崎,所營造的世界,都往往具有強烈的「陌生的熟悉感」。

我不清楚這是有意為之、還是因為其團隊相較與好萊塢大片團隊、人員構成有差距、從而無力完成更多的設定的原因。但是不論如何,結果如此。

所以他們創造的未來之物,無論是城市還是物件,都有著一眼可以辨識的與現實之物的相似(蒸汽朋克風格的作品更是如此),飛行汽車其實和老式汽車外形一樣、只是少了個輪子多了個翅膀或者噴氣口,諸如此類。

而在奇幻類作品中,則往往是將現實中的自然之物加以變化,比如可以駕馭的水母或者其他動物等等。

而這些生物也可能成為機械設計的原型,比如這個水母形的飛行器(與前幅圖片出現在同一個作品中)。

總之,在他們這裡,夢境和現實更加水乳交融。而對於觀眾來說,更多熟悉的視覺元素的介入給與了夢境以「尺度」,夢境更容易解讀。這就使他們的作品與好萊塢「高冷」的科幻巨制有了迥異的「親民」氣質。

這種用熟悉物進行的拼貼,乃是宮崎駿與莫比斯的共同點。

即使是這匹異星的坐騎,也明顯實在現實的馬的造型基礎上,又糅合了其它「熟悉物」的元素雜交而成吧

陌生的熟悉感之二 基本形:

莫比斯的成長時代,仍然是西方現代美術思潮如立體主義等的興盛時期,莫比斯應該受影響較大。所以在他的造型手段中,多用到了球體、椎體等最簡體量。這一點卻是莫比斯的獨有,宮崎駿未表現出對這類有些數理性冰冷的極簡形體的喜愛。

球體的飛行器

金字塔形飛行器和兩個「布爾」加和起來的金字塔形成的空間站

膠囊型飛行器

多處出現的椎體的巨型建築

這種形體簡潔的宇宙飛船更有趣,這兩個一起就形成了法國雪鐵龍的標誌啊——不過,這的確來源於莫比斯給雪鐵龍公司的一套「定製型」的漫畫作品

「極」-極疏與極密、極簡與極繁

所謂的「極」,是將某種趨勢誇張到極致,從而使其空間特質得以強烈的表現出來,從而營造出某種夢幻感。

比如很多日本、歐美科幻片中,喜歡用香港城市肌理作為人居背景,大概就是因為香港城市肌理,呈現出某種「密」的極致,然後作者們會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誇張,打造出一種「極密」的空間感。

很多的東西,當我們將其獨居的某種特質再推向極致加以表達時候,自然就呈現出一種震撼感。

極密的城市

空蕩無人的荒漠,極簡的巨型飛船

性:

這一點自然也是莫比斯的獨有,莫比斯作為歐洲畫家,對性的表述非常直接。他自己也指出了他常用的人物尖帽、尖塔等元素,是男性生殖器的隱喻。他的速寫集中有著大量的性愛及男女生殖器的摹寫。

這種在莫比斯的畫中經常出現的怪怪的呼吸器明顯是性器的隱喻。


推薦閱讀:

一個練習的漫畫稿(二)
洗頭髮也要按照【基本法】
【桌游四格】流浪馬戲團 05. 時間線一:狼人殺開賽
一個漫畫的練習稿(三)

TAG:青年漫畫 | 漫畫 | 漫畫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