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多少錢,才能算中等收入群體?

月入多少錢,才能算中等收入群體?

世界上對中等收入者的判斷基本標準是:有房有車,有固定的收入來源,並且有一定的金融資產。在中國,達到這個標準就意味著這個家庭已經處於小康生活了。

「在中國,一個月要掙多少錢,才能算是中等收入群體?」

日前國家統計局給出了答案:根據世界銀行的中等收入標準「年收入2.5萬~25萬元人民幣」,換算下來,也就是說只要月收入2083元,就能算中等收入群體了。按照這個標準,中國擁有「世界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3億人為中等收入群體,佔世界的30%。

這個數據一公布,引起一片嘩然,月入2千,即便在一個四五線小城市,除去房租和吃飯,日常開銷和交通,所剩幾乎為0。怎麼經統計局一解釋,連溫飽問題都沒完全解決的低收入人群,忽然一下就成了中等收入群體了,按照這個說辭朝前邁一步,就成了中產階級了,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統計局在扯淡。

老闆的腎,當官的稿,小姐的眼淚和統計局的表,向來被認為是「四大虛」,所以大家不相信統計局的數據也在情理之中。但大家沒仔細看的是,年收入2.5萬—25萬人民幣之間,這個「之間」的距離有多大,從數字上來看,就差了一個0。拆解開來,一個月入2千,一個月入2萬。

網上的許多雞湯文,很多都會用這個標題「月入2千和月入2萬的人差距在那裡?」所以月入2千和月入2萬的絕對不是一類人,統計局簡單的把這兩種人放在一起,說這都是中等收入者,大家當然不肯認同。

這張圖片,就是在一個三線城市月入2千和月入2萬的人群不同寫照,而圖上的兩個孩子,未來的命運也是截然不同的。

拋開收入構成談收入,純屬耍流氓

人們在討論收入的時候,更多是尋求一種安全感和存在感,人們的安全感來自於收入的構成部分,存在感則是薪資的多少。

以北上廣深為例,張大偉是北京一家IT公司程序員,一個月工資純收入2萬,在同行當中屬於不高不低,但他還要房租、吃飯、交通和各種應酬花銷,一個月下來也所剩無幾,五道口房子已經破十萬,所以小王一年不吃不喝,也買不下北京的一個廁所,所以他在這個城市裡安全感並不高,而且很低,所以即使月入2萬,他也不認為自己是中等收入人群。

而在北京出生的二德子,德勝門外老房子拆遷,自己獲得了四套房,其中三套房用於出租,他本人在一家安保公司當保安隊長,月薪5千。二德子每套房收房租5千,自己月薪5千,算下來也是2萬,但二德子的安全感就很高,但他認為自己月薪5千,也不認為自己是中等收入人群。

張大偉和二德子的月收入相當,但由於收入的構成不同,所以即使在同個城市,同等收入,兩個人的安全感也是不同的。

再到一個5線小縣城,一個普通環衛工人的月薪大概在2千左右,而一個事業單位的普通科員,薪資大概也是這些,但由於兩者是通過不同方式獲得的同等薪資,其存在感和安全感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當年劉少奇當年跟時傳祥講的那話,如果放到今天說,容易挨揍。

歸根結底,當前房價和物價飆升,但大部分人的薪資並沒有太大變化,甚至在一些傳統行業,降薪甚至失業的危機,隨時都在困擾著人們。對現狀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恐慌情緒在蔓延,而統計局這個時候告訴我們,你們都是中等收入群體,都是中產階級,沒人願意相信。

日本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曾對中等收入群體提出三個問題,被全世界各地的媒體反覆引用:

第一,房貸是否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壓力?

第二,你是否不敢結婚,或不打算生兒育女?

第三,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是否讓你憂心忡忡?

大前研一認為:如果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有任何一個為「是」,你就不算中等收入群體。

那麼你來嘗試回答下這三個問題,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中等收入群體。

本文系深一度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推薦閱讀:

中等收入陷阱是什麼?
厲以寧駁許小年「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能否立腳
「中等收入陷阱」&「兩極分化」
中等收入陷阱的量化研判
收入再分配對緩解發展中國家的「中等收入陷阱」會有作用嗎?

TAG:中等收入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