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容易誤解孩子的四件事,你可能從來都沒發現!

父母最容易誤解孩子的四件事,你可能從來都沒發現!

《呂氏春秋》中記載著這樣一則小故事:

孔子周遊列國被困某地,一連七天沒飯吃,弟子顏回好不容易討到點米回來煮飯。當煮熟的飯香,把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的孔子從睡夢中喚醒時,他遠遠地望見顏回從鍋里抓了一把飯自己吃掉了!孔子裝作沒看見,一聲不響。

等顏回把煮好飯,恭敬地請孔子去吃飯時,他起身對顏回說:「我剛夢到祖先了,我應該用這些潔凈的食物先來祭祀他們。」

顏回急忙說道:「先生不可!剛才煮飯時,煙灰掉進鍋里,我覺得把飯倒掉太可惜,於是我把弄髒的飯抓出來自己吃掉了,所以,這碗飯已經不潔凈了。」

孔子聽到後自我反省:原以為眼見為實,但實際上,眼見的卻未必可信!

孔子之於弟子,猶如父母之於孩子,誤解孩子在所難免,但是,又有多少父母像孔老夫子那樣賢明,能夠及時悔悟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呢?

你總以為你很了解你的孩子,可你沒想到,你一直是在以你自己的方式誤解他!

01 你找到孩子學習的動力了嗎?

偶然的機會,在跟好友正讀中學的兒子聊天時,得知他立志從醫。

讓我頗感意外的是:他喜歡的居然是枯燥又高深的「理論醫學」,而不是與我們傳統認知相符又最掙錢的「臨床醫學」!面對我的追問,孩子只淡淡地應了句:「就是喜歡而已。」

當我在一次飯局上再次當面問起他為什麼會喜歡「理論醫學」時?孩子沉思良久之後,在眾目睽睽之下,幾度哽咽地說出了深埋內心的小秘密:

原來,他小時候剛接觸到「死亡」這個字眼時覺得好可怕,但同時他又發現這世上每天都有那麼多人因為各種疾病而死亡,於是,慢慢地,他萌生了投身醫學研究、去拯救整個人類、而不僅僅是一小部分人生命的夢想,這也正是他熱衷「理論醫學」的真正原因!

當時,我非常確定自己內心受到了兩種強烈的震撼:一種是感慨於憂國憂民的雄心壯志竟然出自於眼前這個稚嫩的少年;而另一種則是詫異於他在座的父母也像我一樣,對孩子這個小秘密同樣毫不知情!

能看得出,他的媽媽平常是位善於溝通的母親,但當她聽到孩子的回答後卻自責不已:「我原本覺得我已經跟孩子溝通得非常非常充分了,但是,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自己誤解了他熱愛醫學的真正原因!」

02 你知道孩子為啥總想買買買嗎?

一對夫婦帶著孩子逛超市,孩子抓住一袋零食,死活不肯放下!雖然爸媽剛開始不同意買,但在孩子各種撒潑耍賴、滿地打滾的攻勢之下,他們最終選擇了妥協,乖乖結了賬。

這種類似的經歷,相信各位做父母的肯定都不陌生!而且,面對此情此景,你可能還不止一次地這樣安慰過自己:孩子還小,還不懂事,等他再長大點兒,自然就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然而,事情真得會如你所預料的那樣發展嗎?

恰恰相反,孩子的慾望會隨著你一次次的妥協而不斷膨脹,當孩子的慾望大到你根本無法滿足時,他會想盡各種辦法,哪怕是鋌而走險也要滿足自己那已經習慣於被滿足的慾望:他可能去賣掉一隻腎只為買一台iPhone手機,她也可能去P2P平台抵押裸照就為了一套漂亮衣服……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想想,當初你為什麼不肯為孩子的各種慾望買單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你的人生閱歷告訴你:自己所擁有的財富是有限的,而人的慾望是無限的,用有限的財富無法去滿足無限的慾望。

反觀孩子,他之所以如此,其問題的根源恰恰在於:你以為這條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資源有限、慾望無限」的經濟學原理,即使你不講,孩子自己也知道!

03 孩子熱衷遊戲的另外一種原因!

當年,有人生動地形容沉迷「網吧」的奇人異士:

他們是鐵人,

施瓦辛格死了,他們都死不了;

馬克思挺不住了,他們都挺的住;

衣索比亞難民餓了,他們都不餓;

沙漠的非洲土著渴了,他們也不會渴。

他們是神的化身,

是精神力量的體現。

現如今,用這句話來形容正在被「王者榮耀」所吞噬的孩子們一點也不為過!對這些孩子而言,只要有一款王者榮耀在手,一切煩惱皆可拋之腦後。他們玩起遊戲來的那種專註、那種迷戀、那種笑逐顏開,引得無數家長吐槽,說自己每天都是在跟遊戲「爭奪」孩子。

作為父母的你,把遊戲看作是洪水猛獸,看作是新時代的精神鴉片,你以為孩子醉心遊戲只是為了尋找多巴胺帶來的那點兒快感,殊不知:遊戲,其實是孩子「社交貨幣」的一部分!

正處在對外尋找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期間的孩子,很可能因為和周邊的同學沒有了共同語言而產生不被集體認同的自卑感。

就像美國是一個汽車上的民族,蒙古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一樣,現在的孩子們,更像是一個出生在互聯網上,浸泡在遊戲中長大的民族……

04 你有沒有給孩子打「標籤」?

童話大王鄭淵潔有一次做客央視《開講啦》,在談及幼兒教育時,他分享了一段兒時記憶:

在他的小的時候,有一天,媽媽給他煮麵條,因為鹽放得太多,所以他一口也沒吃。

等到第二天,他媽媽帶他去姥姥家探親,姥姥打算為他煮麵條當午飯時,卻被他媽媽攔住:「不要給他煮麵條了,這孩子不愛吃!」

就是因為這簡單的一句話,鄭淵潔這輩子再也沒有碰過麵條!

語言的力量是強大的,特別是當你給孩子貼上某種「不」的負向標籤時!還未形成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性,他們非常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並按照父母所貼的標籤去尋找歸屬感!

孩子見了陌生人躲在你身後,你跟人解釋說「這孩子怕羞,不愛跟人講話」,於是這孩子可能就靦腆終身;孩子本來並不挑食,但你無意中一句「這孩子愛吃肉,不愛吃菜」,可能他今後就徹底地跟青菜說拜拜了……

事實上,每個被父母貼上標籤的孩子,都是被細繩拴住的大象!

05 孩子在你的眼中是什麼?

幼教專業《學前教育》的第一節課,教授問了所有學生一個問題:「孩子是什麼?」

有的學生說孩子像一粒種子,有的說像一株小樹,但更多的學生認為:「孩子是一張白紙,所以,父母要用心去描繪!」

沒想到這個答案卻招來教授強烈的反駁:「你們憑什麼把孩子當作一張要大人來描繪的白紙?難道就因為他的生命是由父母所創造的嗎?」

孩子,其實並不是一張白紙,也不是一塊兒任由父母塑形的橡皮泥——孩子是人!

人,是生而平等的,孩子同樣應該得到父母最基本的尊重!

而這種尊重,應該是從不把孩子當作是一張你宣示過「主權」的白紙,按你的思想恣意在上面揮毫潑墨開始;這種尊重,應該是從你蹲下身來以一個更加平等的視角,來觀察和思考孩子行為背後的「真相」開始……

對孩子的尊重,從來就不是高高在上的施捨,而是發自內心的平等對話!更多精彩請關注公號:兒童防摔指南。純原創作品,幫助孩子躲避各種人生陷阱!


推薦閱讀:

孩子在青春期為什麼會叛逆?
這兩段視頻讓孩子知道:夢想可以很大,失敗並不可怕!
給予孩子正確的是非觀
是孩子壞脾氣,還是你不懂他?
一個懂心理學的媽媽,步步偵破8歲女兒偷錢(←_←這算哪門子心理學)

TAG:父母教育 | 財商教育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