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智度論 白話譯(36)

大智度論 白話譯(36) 問道人譯摘自中國佛教印經網

複次,譬如治病,苦藥針灸,痛而得差;如有妙藥名蘇陀扇陀,病人眼見,眾疾皆愈;除病雖同,優劣法異。聲聞、菩薩教化度人,亦復如是:苦行頭陀,初、中、後夜,勤心坐禪,觀苦而得道,聲聞教也;觀諸法相,無縛無解,心得清凈,菩薩教也。

(又,譬如治病,用苦藥針灸,受苦痛而病得愈;有妙藥叫蘇陀扇陀,病人眼見此葯,眾病皆愈;除病雖同,優劣法異。聲聞、菩薩教化度人,相差也是這樣:苦行頭陀,初、中、後夜,勤心坐禪,觀苦而得道,這是聲聞教啊;觀察一切法相,無縛無解,心得清凈,此是菩薩教啊。)

如文殊師利本緣:文殊師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過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師子音王,佛及眾生壽十萬億那由他歲,佛以三乘而度眾生。國名千光明,其國中諸樹皆七寶成,樹出無量清凈法音,空、無相、無作、不生不滅、無所有之音,眾生聞之,心解得道。

(如文殊師利本緣:文殊師利對佛說:「大德,過無量阿僧祇劫以前我有一世,那時有佛叫師子音王,佛及眾生壽十萬億那由他歲,佛用三乘而度眾生。國叫千光明,其國中一切樹都是七寶所成,樹出無量清凈法音,空、無相、無作、不生不滅、無所有之音,眾生聽後,心解得道。)

時師子音王佛初會說法,九十九億人得阿羅漢道,菩薩眾亦復如是。是諸菩薩,一切皆得無生法忍,入種種法門,見無量諸佛恭敬供養,能度無量無數眾生,得無量陀羅尼門,能得無量種種三昧。

(師子音王佛初會說法時,九十九億人得阿羅漢道,菩薩眾也有這麼多。此眾菩薩,一切皆得無生法忍,入種種法門,見無量眾佛恭敬供養,能度無量無數眾生,得無量陀羅尼門,能得無量種種三昧。)

初發心新入道門菩薩,不可稱數。是佛土無量莊嚴,說不可盡。時佛教化已訖,入無餘涅槃;法住六萬歲,諸樹法音亦不復出。

(初發心新入道門的菩薩,不可稱數。此佛土無量莊嚴,說不可盡。佛教化結束時,入無餘涅槃;佛法住世六萬歲,一切樹法音也不再出。)

爾時,有二菩薩比丘:一名喜根,二名勝意。是喜根法師,容儀質直,不舍世法,亦不分別善惡。喜根弟子聰明樂法,好聞深義;其師不贊少欲知足,不贊戒行頭陀,但說諸法實相清凈,語諸弟子:

(那時,有兩位菩薩比丘:一叫喜根,二叫勝意。此喜根法師,容儀質直,不舍世法,也不分別善惡。喜根弟子聰明樂法,好聽深義;他的老師不稱讚少欲知足,不稱讚戒行頭陀,只說一切法實相清凈,對眾弟子說:)

『一切諸法淫慾相、瞋恚相、愚痴相,此諸法相即是諸法實相,無所掛礙。』以是方便,教諸弟子入一相智。時諸弟子於諸人中無瞋無悔,心不悔故得生忍,得生忍故得法忍,於實法中不動如山。勝意法師持戒清凈,行十二頭陀,得四禪、四無色定。

(『一切法淫慾相、瞋恚相、愚痴相,此眾法相即是一切法實相,無所掛礙。』用此方便,教眾弟子入一相智。時眾弟子於眾人中無瞋無悔,心不悔所以得生忍,因得生忍而得法忍,在實法中不動如山。勝意法師持戒清凈,行十二頭陀,得四禪、四無色定。)

勝意諸弟子鈍根多求,為分別是凈是不凈,心即動轉。勝意異時入聚落中,至喜根弟子家,於坐處坐,贊說持戒、少欲、知足,行頭陀行,閑處禪寂;訾毀喜根言:『是人說法教人入邪見中,是說淫慾、瞋恚、愚痴,無所掛礙相,是雜行人,非純清凈。』

(勝意眾弟子鈍根多求,為分別是凈是不凈,心即動轉。勝意有一回到聚落中喜根弟子家,坐下後,贊說持戒、少欲、知足,行頭陀行,閑處禪寂;訾毀喜根說:『此人說法教人入邪見中,此人說淫慾、瞋恚、愚痴,無所掛礙相,他是雜行人,不是純清凈。』)

是弟子利根得法忍,問勝意言:『大德,是淫慾法,名何等相?』

(這位弟子利根得法忍,問勝意說:『大德,此淫慾法,叫什麼相?』)

答言:『淫慾是煩惱相。』

(答:『淫慾是煩惱相。』)

問言:『是淫慾煩惱,在內耶?在外耶?』

(問:『此淫慾煩惱,是在身內?在身外啊?』)

答言:『是淫慾煩惱不在內,不在外。若在內,不應待外因緣生;若在外,於我無事,不應惱我。』

(答:『此淫慾煩惱不在內,不在外。如果在內,不應待外因緣生;如果在外,和我無關,不應該使我惱。』)

居士言:『若淫慾煩惱非內、非外,非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來,遍求實相不可得,是法即不生不滅;若無生滅,空無所有,云何能作煩惱?』

(居士說:『如果淫慾煩惱不在內、不在外,不在東西南北、四維、上、下,遍求實相不可得,此法即不生不滅;如果沒有生滅,空無所有,為什麼能作煩惱?』)

勝意聞是語已,其心不悅,不能加答,從座而起,說如是言:『喜根多誑眾人,著邪道中。』是勝意菩薩未學音聲陀羅尼,聞佛說便歡喜,聞外道語便瞋恚恚;聞三不善則不歡悅,聞三善則大歡喜;聞說生死則憂,聞涅槃則喜。

(勝意聽到這個說法後,他心不悅,不能回答,從座而起,說這樣的話:『喜根多誑眾人,著邪道中。』此勝意菩薩沒學音聲陀羅尼,聽佛說便歡喜,聽外道語便瞋恚;聽到三不善就不高興,聽到三善就大歡喜;聽說生死就憂愁,聽說涅槃就喜樂。)

從居士家至林樹間,入精舍中,語諸比丘:『當知喜根菩薩虛誑,多令人入惡邪中。何以故?其言淫、恚、痴相及一切諸法,皆無礙相。』

(從居士家出來到林樹間,入精舍中,對眾比丘說:『當知喜根菩薩虛誑,使眾多人入惡邪中。為什麼?他說淫、恚、痴相及一切法,都無礙相。』)

是時,喜根作是念:『此人大瞋,為惡業所覆,當墮大罪!我今當為說甚深法,雖今無所得,為作後世佛道因緣。』是時喜根集僧,一心說偈:

(此時,喜根這樣想:『此人大瞋,為惡業所覆,當墮入大罪惡中!我先在應當給他說甚深法,雖然今生無所得,為作後世佛道因緣。』此時喜根集僧,一心說偈:) 

淫慾即是道,恚痴亦如是;

如此三事中,無量諸佛道。    

若有人分別,淫怒痴及道,

是人去佛遠,譬如天與地。    

道及淫怒痴,是一法平等;

若人聞怖畏,去佛道甚遠。    

淫法不生滅,不能令心惱,

若人計吾我,淫將入惡道。

見有無法異,是不離有無;

若知有無等,超勝成佛道。

(行人看到這一段話不要誤解,認為去行淫慾等一切惡法也可以得道,虛空世界一切法,本不存在,所見皆是真心迷後的妄見。

就像生眼病的人,看到空中有花,空中的花,人生病時不生病時,都不存在,此花也沒有出生過,病好了看不見了,也不是花消失了,是病人病好了可以說空中的花不生不滅,花從來就沒有,也談不上生滅,這是佛教的不生不滅的道理。

明白這個道理,你就知道,淫慾等惡法本來也不存在,即不存在談不上去干,比如屋子裡本來沒有凳子,也談不上坐不坐這個凳子。心想去干,說明你還不知道空中沒有花,還想去摘花,心在迷處怎能得道?看到惡事生氣也是這個道理,看到好事歡喜也是這個道理)

「說如是等七十餘偈時,三萬諸天子得無生法忍,萬八千聲聞人不著一切法故皆得解脫。是時,勝意菩薩身即陷入地獄,受無量千萬億歲苦;出生人中,七十四萬世常被誹謗,無量劫中不聞佛名。

(「說如此七十餘偈時,三萬天子得無生法忍,一萬八千聲聞人不著一切法而都得解脫。此時,勝意菩薩即身陷入地獄中,受無量千萬億歲苦;出生人中,七十四萬世常被誹謗,無量劫中不聞佛名。)

是罪漸薄,得聞佛法,出家為道而復舍戒,如是六萬二千世常舍戒;無量世中作沙門,雖不舍戒,諸根暗鈍。是喜根菩薩於今東方過十萬億佛土作佛,其土號寶嚴,佛號光逾日明王。爾時,勝意比丘,我身是也。我觀爾時受是無量苦。」

(此罪漸薄,得聞佛法,出家修道而又舍戒,這樣六萬二千世常舍戒;無量世中作沙門,雖不舍戒,眾根暗鈍。此喜根菩薩現在在東方過十萬億佛土作佛,其土號寶嚴,佛號光逾日明王。那時的勝意比丘就是我啊。我觀見那時受此無量苦。」)

文殊師利復白佛:「若有人求三乘道,不欲受諸苦者,不應破諸法相而懷瞋恚。」

(文殊師利又對佛說:「如果有人求三乘道,不想受眾苦的話,不應破一切法相而懷瞋恚。」)

佛問文殊師利:「汝聞諸偈,得何等利?」

(佛問文殊師利:「你聽了眾偈,得到了什麼利益?」)

答言:「我聞此偈,得畢眾苦,世世得利根智慧,能解深法,巧說深義,於諸菩薩中最為第一。」如是等,名巧說諸法相,是名如實巧度。

(答:「我聽了此偈,得畢眾苦,世世得利根智慧,能解深法,巧說深義,在眾菩薩中最為第一。」像這一類說法,叫巧說一切法相,此叫如實巧度。)

大智度論卷第七

釋初品中佛世界願  

【經】願受無量諸佛世界。  

【論】諸菩薩見諸佛世界無量嚴凈,發種種願。有佛世界都無眾苦,乃至無三惡之名者;菩薩見已,自發願言:「我作佛時,世界無眾苦,乃至無三惡之名,亦當如是。」

(【論】眾菩薩見眾佛世界無量嚴凈,發種種願。有的佛世界都無眾苦,乃至無三惡的名字;菩薩見後,自發願說:「我作佛時,我成佛的世界沒有眾苦,乃至沒有三惡道的名字,也像這些佛的世界一樣。」)

有佛世界七寶莊嚴,晝夜常有清凈光明,無有日月;便發願言:「我作佛時,世界常有嚴凈光明,亦當如是。」

(有的佛世界七寶莊嚴,晝夜常有清凈光明,沒有日月;便發願說:「我作佛時,我成佛的世界常有嚴凈光明,也像這些佛的世界。」)

有佛世界一切眾生皆行十善,有大智慧,衣被飲食,應念而至;便發願言:「我作佛時,世界中眾生,衣被飲食,亦當如是。」

(有的佛世界一切眾生都行十善,有大智慧,衣被飲食,應念而至;便發願說:「我作佛時,我成佛的世界中眾生,衣被飲食,也像這些佛的世界。」)

有佛世界純諸菩薩,如佛色身三十二相,光明徹照,乃至無有聲聞、辟支佛名,亦無女人,一切皆行深妙佛道,游至十方,教化一切;便發願言:「我作佛時,世界中眾生,亦當如是。」

(有的佛世界純是菩薩,如佛色身三十二相,光明徹照,乃至沒有聲聞、辟支佛的名字,也沒有女人,一切菩薩都行深妙佛道,游到十方,教化一切眾生;便發願說:「我作佛時,我成佛的世界中眾生,,也像這些佛的世界。」)

如是等無量佛世界種種嚴凈,願皆得之;以是故,名願受無量諸佛世界。

(像這樣等無量佛世界種種嚴凈,願都得到;所以,叫願受無量眾佛世界。)

問曰:諸菩薩行業清凈,自得凈報,何以要須立願然後得之?譬如田家得榖,豈復待願?

(問:眾菩薩行業清凈,自得凈報,為什麼要須立願然後得到?譬如田家得榖,難道還需要發願?)  

答曰:作福無願,無所標立,願為導御,能有所成。譬如銷金,隨師而作,金無定也。

(答:作福無願,無所標立,願為導御,能有所成。譬如銷熔金子,隨金師而作眾形,金子沒有定形啊。)

如佛所說:「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禪法;聞人中有富樂人,心常念著,願樂不舍,命終之後,生富樂人中。復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禪法; 

(如佛所說:「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禪法;聽說人中有富樂人,心常念著,願樂不舍,命終之後,生富樂人中。又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禪法;)

聞有四天王天處、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專念色慾,化來從已)、他化自在天(此天他化色慾,與之行欲,展轉如是,故名他化自在),心常願樂,命終之後,各生其中;此皆願力所得。菩薩亦如是,修凈世界願,然後得之。以是故知,因願受勝果。

(聽說有四天王天這樣的地方、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專念色慾,化來從已)、他化自在天(此天他化色慾,與之行欲,展轉如是,故名他化自在),心常願樂,命終之後,各生其中;這些都是願力所得。菩薩也是這樣,修凈世界願,然後得到清凈世界。由此而知,因願力而得到更殊勝的果報。)  

複次,莊嚴佛界事大,獨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須願力。譬如牛力雖能挽車,要須御者,能有所至;凈世界願,亦復如是,福德如牛,願如御者。

(又,莊嚴佛界是大事,因為只行功德不能成就,要須願力。譬如牛力雖能拉車,須要駕御的人,才能到所要到的地方;凈世界願,也是這樣,福德如牛,願如駕車的人。)  

問曰:若不作願,不得福耶?  

(問:如果不發願,不得福報嗎?)

答曰:雖得,不如有願。願能助福,常念所行,福德增長。

(答:雖得,不如有願。願能助福,常念所行,福德增長。)  

問曰:若作願得報,如人作十惡,不願地獄,亦不應得地獄報?

(問:如果發願得報,如人作十惡,不願下地獄,也不應得地獄報?)  

答曰:罪福雖有定報,但作願者修少福,有願力故得大果報。如先說罪中報苦,一切眾生皆願得樂,無願苦者,是故不願地獄。

(答:罪福雖有定報,但作願的人修少福,因為有願力而得大果報。如前面說罪中報苦,一切眾生都願得樂,沒有願受苦的人,所以不願下地獄。)

以是故,福有無量報,罪報有量。有人言:「最大罪在阿鼻地獄,一劫受報;最大福在非有想非無想處,受八萬大劫報。」諸菩薩凈世界願,亦無量劫,入道得涅槃,是為常樂。

所以福有無量報,罪報有量。有人說:「最大罪在阿鼻地獄,一劫受報;最大福在非有想非無想處,受八萬大劫報。」眾菩薩凈世界願,也無量劫入道得涅槃,此為常樂。)


推薦閱讀:

02-1.《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白話選(上)
【推薦】史上最白最白的白話《楞嚴經》!
3紫薇斗數白話版——北斗第一星:貪狼星(江心月明)
白話法華經16
大智度論 白話譯(第一冊89)

TAG: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