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長聯初探

  提要 楹聯是我國獨有的藝術形式,長聯是楹聯的「鴻篇巨製」。長聯的劃分標準「字數說」只是相對的;長聯大約始於明代嘉靖年間的宮廷應制之作,在清代有了很大的發展。與短聯相比,長聯在使用排比、對仗、押韻和用典方面,都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

 

  楹聯是我國獨有的藝術形式,長聯是楹聯中的「鴻篇巨製」。一副情文並茂的長聯,洋洋洒洒,騰挪跌宕,情思奔涌,排比鋪陳,如起伏連綿之山川,如滔滔不絕之江河。它精妙的謀篇布局,高超的文字技巧和雄渾遒勁的書法藝術,足以使人遊目騁懷,迴腸盪氣。筆者曾於1989年2月在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古今特長聯譯賞》一書,但並未從理論上對長聯進行深究。本文想從長聯的劃分標準,長聯的起源和發展,長聯的藝術特點三方面作一個初步的探討。

  一 長聯的劃分標準

  長聯的劃分標準如何?迄今為止,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概括起來,大約有三種說法:一為字數說。這種意見最為普遍。習慣上,歷代聯家多根據對聯字數的多寡,將對聯分為長聯和短聯,但究竟以多少字為長、短聯的劃分標準,說法亦不盡相同。清人梁章鉅在《楹聯叢話》中說:「勝地壯觀,必有長聯始稱,然不過二三十餘字而止。」在《楹聯叢話》所收楹聯中,被梁章鉅稱為「長聯」的有二十一副,其中最短的一副為河南許州八里橋關帝廟聯,全聯共四十四字。今人周淵龍、趙夢昭在《古今長聯輯注·前言》中說:「一般以六十字以上者稱為長聯,約定俗成而已。」余德泉在《中國長聯三百三·前言》中說:「一副對聯,若全聯上了四十個字,就可以稱為長聯了。」徐玉福則根據王力《詩詞格律》關於詞的分類又提出了「二十字以內為短聯,二十字至九十字的為中聯,九十一字以上為長聯」的說法。持字數說的標準有二三十餘字,四十字,六十字和九十一字等幾種。二為句數說。今人孫天赦在《對聯格律及撰法》中認為上下聯各含三個以上句子的對聯可以稱為長聯,否定了傳統的字數說,提出了以句數多少為長、短聯劃分的標準,但他並未談及為什麼要如此劃分的理由,因此句數說也未能為人們所接受。三為字句說。陸偉廉認為:「劃分長聯與短聯應有兩個不可分離的標準:每邊至少八字、兩個短句,才算長聯;否則算短聯。」其理由是:對聯每邊由一句變成多句時,在格律上產生了新的內容,此內容表現為同邊各短句句腳平仄的關係;對聯因句數增多而引起質變,產生句腳之平仄關係這一新的內容,系始自每邊達兩句之時,因而須以每邊兩句為短聯與長聯的劃分界限;句數每邊至少兩句,字數看來應為八個,因為通常句數最短者為四字,故兩個短句不能少於八字。

  筆者認為,任何絕對地斷定多少字或多少句為長聯的觀點都是片面的,不科學的。因為事物是發展的,長短的標準也是變化的;又因為長與短是相對的,因此長短聯之間不可能有一絕對的界限。一百八十字大觀樓聯早在乾隆年間就被譽為「古今第一長聯」、「海內外長聯第一佳者」,但自咸豐,同治,特別是光緒以來,對聯的「鴻篇巨製」陸續湧現,字數由一百八十字增到一千六百一十二字不示等,此時若將大觀樓聯與一千六百餘字的鐘耘舫擬題江津臨江城樓聯相比較,便不覺得其長了。長的標準變了,短的標準也要變。大凡標準的確定都是人為的,主觀的,正如周淵龍、趙夢昭所說的「約定俗成而已」。最大的問題不過是由誰來「約定」或按誰提的標準來約定。其實不「約定」也無妨,因為對聯不管你「約定」還是不「約定」,它們都客觀地存在著,發展著。梁章鉅以二三十餘字為長聯,余德泉以四十字以上為長聯,周淵龍、趙夢昭以六十字以上為長聯,筆者在《古今特長聯譯賞》中以百字以上為特長聯均無不可。但為了我們今後在研究、創作對聯時使「長聯」這概念在一個相對長的時間內有一個相對確定的內涵,我贊成周淵龍、趙夢昭以六十字以上為長聯的觀點。當然,我也提不出什麼充分的理由來。

  二 長聯的起源和發展

  長聯究竟始於何時?史無定論。從目前所能見到的材料看來,長聯大約始於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5年)的宮廷應制之作。明人沈德符《野獲編》載嘉靖年間宮廷文人袁煒(字文榮)所撰的一副皇家齋醮聯已達六十六字,其聯云:

  洛水元龜初獻瑞,陰數九,陽數九,九九八十一數,數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誠有感;  岐山丹鳳兩呈祥,雄鳴六,雌鳴六,六六三十六聲,聲聞於天,天生嘉靖皇帝,萬壽無疆。

  該聯就內容而論,恐怕是難以流傳下來的,它之所以流傳下來,無疑是因為它是當代最長的對聯。當時景常春撰文引《徐渭集》載,徐渭一生撰聯一百一十八副,其中四十字以上的對聯達十二副,最長的一副題紹興開元寺大殿聯竟達一百四十字,其聯云:

  壇為祝厘之重,暫集衣冠劍佩,盡宜齋沐焚修。況前臨芹沼,後倚花封,並稱高山仰止。念錫檀家搬柴運米,觸目皆證果圓機,切莫向糟丘畔時酣花鳥醍醐,看天堂立登,笑地獄枉設;  寺當輻輳之廛,則凡濕化胎卵,未免屠沽駔會。若故殺養生,因貪恣狡,便墜涅海無邊。今禪林輩暮鼓晨鐘,何下非醒人木鐸,但能於枕頭上常見釁牛觳觫,許今朝入市,與昨日不同。

  景常春在引此聯後說:「徐渭這副長聯,與袁文榮撰皇(家)長聯相比,字數超過一半以上;若論能突破百字之限的時間與昆明大觀樓長聯相比,雖徐渭之聯所作的時間不能詳考,但以徐渭的生卒年與孫髯翁題昆明大觀樓聯的大約時間來分析,那徐渭此聯大約早了二百年。」誠然,徐渭此聯是中國對聯史上最早超過百字的長聯,就字數而論,堪稱明代「楹聯之冠。」

  清康熙年間,雲南昆明出現了一位奇人,姓孫、名髯,字髯翁,號頤庵,(原籍陝西三原縣,自幼至昆明定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昆明大觀樓在原觀音寺址建成,很快成為詩人墨客的聚會之所。乾隆年間孫髯寫下了一副長達一百八十字的對聯,這便是膾炙人口的昆明大觀樓長聯,上聯寫滇池風光,下聯寫雲南歷史,氣魄雄偉,文辭富麗,曾一度被譽為「古今第一長聯」、「海內長聯第一佳者」。在它的影響下,全國陸續湧現出一批對聯的鴻篇巨製,如吳可讀《甘肅舉院聯(192字)、寸開泰《騰衝龍光台聯》(206字)、鍾耘舫《成都望江樓聯》(212字)、諶毅《六十自壽聯》(218字)、黃摩西《挽程稚儂聯》(334字)、潘炳烈《武漢黃鶴樓聯》(350字)、李善濟《灌縣青城山聯》(394字)、張之洞《屈原湘妃祠聯》(400字)、鍾耘舫《六十自壽聯》(890字)和《擬題江津臨江城樓聯》(1612字)等等,字數均超過了孫髯《昆明大觀樓聯》,且寫作時間均在《昆明大觀樓聯》之後的道光至宣統期間,形成了長聯創作史上的一個高潮,而這高潮逐漸的形成正是以孫髯《昆明大觀樓聯》的出現為開端的。孫聯的影響是巨大的。是深遠的,後人崇尚它,學習它,摹仿它,甚至把它當作詞牌曲譜來使用,仿作了不少長聯。與《昆明大觀樓聯》相比,它們不僅字數相同,而且每句的內部結構也基本相同,足見《大觀樓聯》影響之深遠。

  余德泉在《中國長聯三百三·序言》中說:「要說孫髯翁在長聯創作上的成就『前無古人』,那麼鍾耘舫在長聯創作上的成就,從某種意義上說,恐怕就要算『後無來者』了。」筆者以為這個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無論從字數還是思想內容或者藝術特色上看,尚無人能超過鍾耘舫。鍾耘舫(1897-1911),字祖棻,自稱鐵漢,號錚錚居士,清末四川江津人。一生作聯達一千八百五十副,其中他在獄中所作的三副長聯尤為後人所推崇,有「長聯聖手」之譽。1903年鍾耘舫撰寫了212字的《錦江城樓聯》(即《成都望江樓聯》),第二年春,他又撰寫了1612字的《擬題江津縣臨江城樓聯》,長聯從各個領域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天昏地暗,表達了作者不滿現實的悲憤情感和改造社會的堅強決心以及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1906年,六十歲的鐘耘舫在獄中為自己撰就了一副890字的《六十自壽聯》。壽聯痛陳經歷,評論時事,揭示了社會黑暗、國家破亡的根本原因,把矛頭指向了貪官污吏、封建皇帝以及腐朽的社會制度,表現了鍾耘舫非凡的膽識和強烈的愛國之心。此聯較前二聯思想內容要豐富得多,主題發掘要深刻得多,表現手法要成熟得多。前人在評價此聯時說:「通幅一氣,曲折排闔,亦挺亦秀,亦豪放,亦詼諧,科渾並雜,美不勝收,悲懣之懷,直令千古英雄為之淚下,真大觀也。」鍾耘舫是中國長聯發展史上繼孫髯之後又一座震古爍今的豐碑,他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為中國長聯的發展豐富了題材,拓寬了視野,其影響不僅在現代和當代,而且還必將延伸到遙遠的將來。

  三 長聯的藝術特點

  長聯是從字數的角度對對聯的劃分,因此它仍具有「句句相銜」、「字字相麗」(《文心雕龍·麗辭》)、「編字不只,捶句皆雙,修短取均,奇偶相配」(《史通·敘事篇》)等一般特點,但相對於一般的短聯來說,長聯在使用排比、對偶、押韻用典等方面,還表現出它獨特的藝術風格。

  第一,長聯的排比。凡長聯多使用排比鋪陳的手法。一般說來,一副長聯,倘不使用排比鋪陳的手法,便會顯得句式散亂,語氣平淡,缺乏感染力;只有恰當地使用排比鋪陳的手法,才能使長聯句式整齊,結構勻稱,語氣奔放,從而表達更為豐富的內容,產生更強的藝術感染力,因此,歷代長聯大家無不藉助排比鋪陳的手法,來構制一副副優秀的長聯作品。從我們常見的長聯來看,排比的方式有多種:

  1.時間排比。時間排比包括朝代、季節等概念的排比。如孫髯《昆明大觀樓聯》:「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又如李善濟《灌縣青城山聯》:「漢標李意,晉著范賢,唐隱薛昌,宋征張愈。」以上是朝代的排比。長聯常將春、夏、秋、冬四季嵌入聯中來表現景物的變化。如龔發舉《文山五子祠聯》:「莫負他楊柳春疏,芙蕖夏滿,桂林秋老,榕樹冬青。」又如唐炳霖《永州東門亭聯》:「春悵萍飄,夏驚瓜及,秋歸客燕,冬賞賓鴻。」長聯的排比有時也表現一天中的景物變化。如楊鑒勤《麗江玉龍山聯》):「看曉吞紅日,夕照霞光,午吐碧嵐,夜煥星斗。」

  2.空間排比。長聯在描繪自然景物時,常常將東、南、西、北四方或「邊」、「外」、「里」、「前」等方位片語合在一起形成一組排比句,這也是長聯最常用的排比方式之一。如鍾耘舫《擬題江津臨江城樓聯》:「看南倚艾村,北褰蓮蓋,西撐鶴嶺,東敞牛欄。」又如趙錦春《通海海潮寺聯》:「看西刺秧針,南飛蘆絮,北撐荷蓬,東插蓮筆。」還有如《壽縣觀瀾亭聯》:「賞不盡溪邊明月,檻外清風,院里疏鍾,堤前斜照。」

  3.人物排比。長聯詠史時通常要涉及人物,寫人物時常列舉數人組成排比。如馬長卿《成都濯錦樓聯》:「溯淵雲墨妙,李杜才奇,軾轍名高。」短短三句,寫到了王褒(字子淵)、揚雄(字子云)、李白、杜甫、蘇軾、蘇轍六位與四川有關的歷史人物。又如張之洞《屈原湘妃祠聯》:「嘆當日靳尚何奸,張儀何詐,懷五何暗,宋玉何悲,賈生何太息。」列舉了五位歷史人物,並對他們作了精當的評價。

  4.動物排比。長聯描繪自然景物時也常寫到動物,動物組成排比又常兼用擬人或擬物的手法。如趙錦春《通海海潮寺聯》:「姑勿論布穀催耕,醍醐勸飲,燕剪穿花,鶯梭織柳。」「更可賞蝦兵舞劍,蟹將執戈,螺螄獻寶,蛟客呈珠。」前四句是四種鳥兒組成的排比,運用擬人手法,賦予鳥兒以人的性格,呈現一片活潑生機;後四句是四種水中動物的排比,水族做人的動作,百態千姿,情趣盎然,儼然一個神話般的世界。也有將人擬作動物的排比,如鍾耘舫《六十自壽聯》:「做了齙書蠹,敩了鑽紙蚊,狂了采蜜蜂,瘋了鬧山鵲。」作者擬物自嘲,頗有「覺今是而昨非」之嘆。「躍出五爪獅,吼出獨角虎,嗥出四眼狗,現出九尾孤。」形象地描繪出反動勢力各種醜態。

  5.景物排比。長聯寫景往往不局限一景一物,而是眼觀八方,筆落四面,異彩紛陳,諸美畢現。如《壽縣觀瀾亭聯》:「蕭寺鳴鐘,遙天返掉,平沙落雁,遠浦驚鴻。」又如趙錦春《通海海潮寺聯》:「喜風生水面,月點波心,雲暝海角,日照山巔。」二組排比,猶如八幅風景畫,或深沉,或壯闊,或清新,或豪放,令人耳目一新,如臨其境。

  6.數字排比。長聯中用數字組成排比的現象比比皆是。如歐陽紹祁《宜春宜春台聯》:「兩渡虹橋,萬家蜃市,半江鷗艇,幾點漁燈。」孫髯《昆明大觀樓聯》:「四周香稻,萬頃睛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寸開泰《騰衝龍光台聯》:「兩廂歌賦,半壁詩文,雙塔煙霞,四圍花木。」數字本是單調、枯燥、乏味的,但嵌於聯中,使描寫的事物高度形象化,從而產生一種奇特的藝術效果。

  第二,長聯的對仗。長聯的對仗除具有一般的短聯所具有的字數相等、詞性相同、結構相應、句式相似、內容相關、平仄相對等一般特點外,它還通常使用當句對和隔句對的對仗形式。

  所謂當句對,也叫互成對,就是上聯和下聯的分句各自形成自對,即「於一句中自成對偶」(唐時日本僧人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同時上下聯之間又構成對偶,故又稱雙對偶。當句對在長聯中運用很廣,如吳可讀《甘肅舉院聯》中上聯「外勿棄幾邊楨幹,內勿遺八郡楩楠」和「如許經營,幾番結撰」,下聯「淘不冬耳畔黃河,削不成眼前蘭嶺」和「展開氣象,推助波瀾」,上下聯內的分句各自形成了自對。若將上下聯逐句對照起來看,字面上並不構成工整的對偶,但從整個自對的分句來看,它們之間的對仗應該是工整的,是渾成的。又如諶毅《六十自壽聯》上聯「雪鴻泥已盡,蕉鹿夢全非」是自對,「理亂勿聞,是非勿問,休戚勿知」是排比式的自對,下聯「詩畫壁間留,酒痕襟上涴」是自對,「腳力猶健,目光猶強,臉皮猶薄」是排比式的自對,上下聯又從整體上構成對仗。當句對手法的運用,既可以使上下聯某些求對困難之處得以避免,也可以使對仗形式靈活多樣,因此,這種手法的運用,對長聯的發展創新是有積極意義的。

  所謂隔句對,又叫扇面對,就是在上聯或下聯中,「第一句與第三句,第二句與第四句對」(唐時日本僧人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同時上下聯之間亦從整體上構成對偶。為了論述方便,特將句子編成序號進行說明。如孫髯《昆明大觀樓聯》上聯:「①趁蟹嶼螺洲,②梳裹就風鬟霧鬢;③更蘋天葦地,④點綴些翠羽丹霞。」①與③對,②與④對;下聯:「⑤盡珠簾畫棟,⑥卷不及暮雨朝雲;⑦便斷碣殘碑,⑧都付與蒼煙落照。」⑤與⑦對,⑥與⑧對。同時上下聯又形成工整的對仗。又如鍾耘舫《成都望江樓聯》上聯:「①花蕊飄零,②早埋了春閨寶鏡;③枇杷寂莫,④空留著綠野香墳。」①③與②④均隔句成對;下聯:「⑤長歌短賦,⑥拋撒些幽恨閑愁;⑦曲檻迴廊,⑧消受得清風好雨。」⑤⑦與⑥⑧隔句成對,同時上下聯之間亦從整體上構成對仗。隔句對的運用,深化了表達的內容,豐富了對仗的形式,使長聯這一藝術形式更趨完善和富有感染力。

  第三,長聯的押韻。詩、詞、曲均要押韻,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長聯押韻就未必為人所共知了。長聯的押韻始於清人梁章鉅《自居草堂聯》「客來醉,客去睡,老無所事吁可愧;論學粗,論政疏,詩不成家聊自娛。」此聯對仗並不工穩,且有出格之處,但由於押了韻,故讀來朗朗上口,別有韻味。不知何故,此聯出台之後並未造成什麼影響,此後亦很少見到押韻的長聯。

  近年來,不少有識之士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並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1986年初,新疆的明柏先生撰寫了174字的《詠烏魯木齊聯》)(見筆者著《古今特長聯譯賞》第172頁),上下聯猶如兩闋宏詞,分別由押韻的句式構成上聯寫新疆苦難的過去,下聯寫新疆美麗的現在和將來,讀之音律鏗鏘,和諧悅耳,給人以鼓舞的力量和藝術的快感。1989年初,四川王鍾璘先生不但撰《我和有韻長聯》)(見楹聯學刊》1989年第1期)一文提出了「發展對聯藝術可以另闢蹊徑——多節奏的長聯,押韻」的主張,而且還積極實踐,撰寫了許多押韻長聯,如他與毛駿先生合撰的一副云:「細品茗,閑抽煙,輕搖蒲扇漫聊天,稻花香里話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徽吟曲,慢度韻,緩撥琴弦調雅令,宮羽闋中歌美景,醉舞月影三人。」舒維高先生亦撰寫了一副60字的白話押韻長聯:「春節起身早,家家吃圓寶,花燈檐上挑,紅燭堂前照,噼噼啪啪放鞭炮,真熱鬧;重九登高忙,個個攜籃筐,佳肴盒中放,美酒瓶內裝,嘻嘻哈哈賞秋景,好風光。」以上數例,均系押韻長聯中較為成功的作品。1990年初,西安師範學院任本命先生在發表《西安古城長聯》(318字)、《北京古都長聯》(938字)之後,興猶未盡,又大膽嘗試,撰寫了押韻的《驪山華清池長聯》(900字)。任先生將草稿寄我,拜讀之後,頓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枕華胥,歷經了幾次劫灰?改換了幾家朝代?記此地,媧皇補天,石留五彩;周幽燃燧,峰遺孤台。想秦王,橫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正坑灰未冷,關東亂起,劉項鷹揚展霸才。鴻門宴,刀光劍影,秦楚俱堪哀。漢隋自興衰,驪山腳下,錦繡又成堆,望山頂千門次第開。看馬踏紅塵,貢來妃子笑;妝成金屋,人在君王懷。喜霓裳羽衣正好,因何事,漁陽鼙鼓頻相催?長生殿里,盟山誓海,馬嵬坡前,等芥同埃。海棠湯尚溫,蓮花池猶在,空餘這離宮別館,倩誰作註解?它是那讀不厭的史書,編不完的教材,講不倦的故事,發不盡的感慨!  四時清景,吸引著萬方遊客,陶醉著萬國嘉賓。進斯園,雕樑畫棟,浮紫耀金;宸殿御池,飛甍落鏡。步曲檻,壁潛九龍,泉鳴如琴韻。看柳浪生煙,荷風吹粉,碧波蕩漾助遊興。望湖樓,擁翠堆紅,亭台相掩映。林麓有佳境,五間廳前,蔣公曾遺恨,剩玻窗幾處彈痕印。想張楊兵諫,千秋有公評;歷史征程,百折如蹊徑。早神州禹甸重新,羨情儔,笑語歡歌忒親近。紅顏兒女,聯袂同行;白髮翁媼,沿途照應。山花何爛漫,絕巘任登臨。且賞那西嶺殘霞,入眼盡消魂。再看些碧澄澄的田野,孤另另的陵寢,紅彤彤的夕陽,靜悄悄的黃昏。

  作者立足驪山,遐想古今,溶詠史、寫景、抒情、議論於一聯之中,作為一副名勝新聯,已自不同凡響,更兼上下聯400言分別押韻,可謂匠心獨運,史無前例。任先生可貴的創新,豐富了長聯的表現形式,拓寬了長聯的發展道路,在長聯發展的里程碑上,刻下了閃光的一筆。

  第四,長聯的用典。一個精採的典故,往往隻言片語,便能形象地點明歷史人物的運籌機竅;寥寥數字,便能深刻地揭示人生哲理,表達許多文字所難以表達的思想內容。長聯固「長」,但仍十分講究精鍊,因此長聯便很自然的與典故結下了不解之緣。喜歡用典,是長聯的一大特色。翻開任何一本長聯集,可以發現,沒有幾副長聯是不用一個典故的,而且許多典故都用得十分巧妙妥貼。如鍾耘舫《六十自壽聯》中「耨惱著孔兄醜臉」一句中的「孔兄」,即孔方兄,是古時對錢的擬人之稱;典出《晉書·魯褒傳》引褒著《錢神論》:「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有。無翼而飛,無足所走。」用此典便顯得幽默詼諧、倘直接說「我一貧如洗」,便顯得太直了,違背了對聯作為一門藝術的根本了。又如李善濟《灌縣青城山聯》中「鸞章翠輦,不過留鴻爪一痕」一句中的「鴻爪」,典出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聯中意謂:封建帝王(王衍)乘車駕臨青城的往事,只不過是雪地上留下的一點鴻爪之痕,轉眼就消失了。此典的運用,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封建帝王的極度蔑視。典故用得好,無疑能增添長聯的文采;表達更為豐富的內容,但典故用得過多,往往物極必反,使長聯晦澀難懂,詰屈聱牙。從這個意義上說,喜歡用典也是長聯的一大缺點。如鍾耘舫《擬題江津臨江城樓聯》,注重堆砌詞藻,溺求以長制勝,遣詞生僻,用典繁多,不易誦讀,不便記憶,因此,客觀上也影響了它自身的傳播。

---------------- ①《楹聯叢話》,清·梁章鉅撰,民國二十四年四月,商務印書館版。 ②《楹聯叢話·廟祀上》。 ③《古今長聯輯注》,周淵龍,趙夢昭編注,1986年1月,湖南大學出版社版。 ④《中國長聯三百三》,余德泉選注,1986年10月,雲南人民出版社版。 ⑤《也談長短聯的劃分》,徐玉福撰,《對聯》1989年5卷3號。 ⑥《對聯格律及撰法》,孫天赦著,貴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 ⑦《明代已突破百字長聯》,景常春撰,《對聯》1988年4卷3號。 ⑧本文所引對聯,除說明的外,均見《古今長聯譯賞》,樊明芳著,1989年2月,雲南人民出版社版。 ⑨《楹聯續話·廨宇》,清·梁章鉅撰。


 作者:樊明芳 原載:《唐都學刊》1992年第3期 錄校製作:惡人谷珠樓  轉貼請註明
推薦閱讀:

俞可平:鄧小平與中國政治的進步
中國幾千年前就有自己的婦女節
中國有一座陵墓,邪氣重重,挖掘以後怪事連連,如今神仙都不敢挖
4月份中國遊客海外消費幾乎翻番
中國星官體系的完善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