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武式太極拳身法八要點

武術網資料  武式太極拳注重身法而不注重於招法,注重於氣勢不注重於形勢,武式太極拳身法八要即是:含胸、拔背、提頂、吊襠、裹襠、護肫、松肩、沉肘.

  含胸拔背:含胸就是兩肩微向前內扣,胸部肋骨鬆開內含,使體內的五臟六腑松順,胸腹肌肉放鬆,此為含胸,有含胸自然有拔背,背部脊椎放鬆豎直,肌肉捋順,肩胛骨撐起松沉前合,此為拔背,含胸並非駝背或低頭貓腰,後背為陽,前胸為陰,也有人稱之為「陽緊陰松」。

  提頂吊襠:提頂就是下頜微收,頸椎正直,百會穴自然上頂,此時精神專註,雙目有神,頸椎兩側氣血暢通,此包含有虛領頂勁之意,吊襠就是後尾椎骨內鉤,吊起會陰穴,收臀提肛,此時命門穴自然向後凸出,腰椎豎直,形成整個脊椎上下對拉,鬆開了脊椎骨節縫隙,拉開了距離,對治療頸椎病、椎間盤突出有一定療效。

  裹襠護肫:裹襠就是大腿內側肌肉微用意內扣,腹股溝加深,也是兩腿分清虛實的重要轉折過程,可使內勁不懈,身法不散,使身體上盤與下盤整體更好銜接。護肫就是兩手臂以肱骨為主,保護兩側肋骨與胸部,雙臂外撐內合,中間圓活,可以更好地八面支撐。此肫字含意為胃部與上腹部及軟肋。

  松肩沉肘:松肩就是肩部斜上肌與三角肌對拉,使雙肩大結節與小結節之間縫隙拉開,沉肘就是雙肘尖往下松沉,還要有外撐內合之意,松肩與沉肘是相對應的,有松肩就有沉肘,有沉肘就有松肩,松肩沉肘更容易使脊背的勁、意、氣血貫穿於手指梢節。

  此外也講究手眼步法。

  手法:手指自然伸直,領意貫勁,氣血走通,豎腕坐掌,意在小指沿外側,中指領勁,勞宮穴微向內凹,手掌有膨脹之意,掌型為「五花掌」。

  眼法:眼為人心靈之窗,行功走架中,雙目要平視前方,目光專註於手指方向,做到手有所指,意有所念,目有所視.  步法:武式太極拳步法以丁八步為主,也稱「不丁不八步」,兩腳前後沿線為60度左右,每一動作所邁出步都是以腳跟先著地,腳尖翹起,以後腳蹬地推動身體重心前移,隨後前腳掌慢慢踏平,進步必跟,退步必隨,進步退步都要以虛腿的腳尖點地,虛實變化在腳跟,每一轉以實腿腳跟為軸,虛腿腳尖點地,兩腳間的距離在進步與退步之後,保持有一腳的距離,步法必須虛實分明。後腳定勢後是推動身體發力的主根,不可隨意挪動,更不可離地,前腳是調節人體運動的方向和角度。身體調正,兩腳在定步之後,不可在一條直線上。

  現以武式太極拳第一式懶扎衣為例,舉例說明各身法要領:前手的距離不可超過腳尖,高不可超過眉毛,後手的高度應與前手手腕平行,雙手掌前高後低位於胸前,雙手如抱一立圓之物,此自然有護肫之意,兩手臂彎曲度約135度左右,肘尖松沉,此為沉肘,能沉肘自能松肩,兩肩微向前扣,肩胛骨撐起,雙臂自然有外撐內合之意,此即含胸,能含胸自然拔背,下頜微收,脊柱豎直,尾椎內鉤,百會穴與會陰穴上下一線與地垂直,此即提頂吊襠,如此這般才可做到「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後腿坐實,膝蓋後側委中穴上下沿線135度左右為佳,兩膝有內扣之意,自然裹襠。前腳內側與後腳跟內側沿線夾角約60度左右,此為丁八步前腿伸直,腳跟著地,此為蓄勁,蓄勁時吸氣,細、慢、深、長。提肛收腹,逆式呼吸。後腿蹬地,重心前移,在重心前移時,兩手臂不可任意伸縮,保持外撐內合之氣勢,前腿弓步,腳尖踏平,此為發勁,發勁時呼氣,丹田鼓盪,意、氣、力貫穿全身。虛實分明,後腿為實並有騰挪之意,支撐整體重心,前腿為虛,虛實變化重在腰胯與脊椎,切忌雙重之病。身體重心由後腿變為前腿,須刻刻留意在腰間,此謂進中有退,退中有進,實腿腰眼微後撤,虛腿腰眼微前推。也就是說實腿腰眼帶動虛腿腰眼旋轉跟步,起步要輕靈,落步要沉穩。兩眼平視前手中指正前方,鼻尖、手尖、眼尖,三尖一線,自能做到手有所指,意有所念,目有所視。

  自起勢至收勢,每一式都離不開此身法「八要」。日常生活行立坐卧,如能做到此「八要身法」,則隨時即為練功。最後引用前輩格言總結武式太極拳特點:「立定腳跟豎起脊,拓開眼界放平心。隨屈就伸剛柔濟,順其自然靜生智。」


推薦閱讀:

武式太極拳三路小架
武式太極拳源於趙堡鎮的趙堡太極拳之考證
46式武式太極拳拳譜詳解
談談學習武式太極拳的幾點體會
武式太極拳之特點/孫建國

TAG:太極拳 | 太極 | 武式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