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棟:智慧男女,打造完美婚姻
葛棟:智慧男女,打造完美婚姻
核心提示:婚姻不僅是愛情的產物,它還能使愛情升華和發展,締結婚姻之後,單純的戀愛關係升華為愛情、親情,並且夾雜著其他各種複雜的關係,如果不能處理好這些關係,將會為婚姻生活埋下隱患。那麼,婚姻中有哪些隱患需要我們注意?完整的婚姻關係需要經歷哪些階段?父母離異會對孩子造成哪些不良影響?本文為您解答。
葛棟 華中
大家上午好!前面幾堂課我們講人際交往、人際性以及人際性上升的一個層次,戀愛。接下來我們這堂課主要講到戀愛的制高點,叫做婚姻與家庭。
婚姻關係的五大隱患
愛情並不等於婚配,但是世間上大多數的成人眷侶還是成為了夫妻。婚姻不單單是愛情的產物,而且還能使愛情進一步升華和發展。比如在生育孩子之後,單純的戀愛關係升華為愛情、親情,夾雜著其他各種層次關係的模型。婚姻會給成人前期的個體帶來許多需要適應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好,也會為今後的婚姻埋下隱患。簡而言之,主要是有以下五個方面的適應。
第一,兩個人在一起,需要適應配偶的生活方式。夫妻雙方在一起之前,獨立生活的方式已經形成了,而且是一種穩定的生活方式,當雙方結合到一起以後,彼此之間都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來適應對方,來平衡家庭,促進愛情的健康發展。
第二,結婚之後,家庭勞動的數量會顯著增加,這樣就需要男女雙方處理好家務勞動的平衡問題。可以說,完成家務需要佔用男女雙方非常多學習、工作或娛樂的時間。因此,有的國家和地區的妻子為了愛情和家庭放棄了工作。但是,更多的夫妻是為了愛情和家庭而適應現實的新情況。因為在中國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男女雙方都需要出去工作,彌補家庭的經濟開支。
第三,結婚之後要面臨新生兒的適應。結婚之後,在兩到三年的時間裡,可能會面臨第一個孩子的降生。第一個孩子的降生對雙方來說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戰,也可以說是一次危機。第一個孩子出生之後,夫妻關係可能會出現親子關係的增加與夫妻交流的減少,這可能會使夫妻的感情面臨一些危機。
第四,組建家庭以後的經濟問題也需要適應。在男女雙方未步入婚姻殿堂之前,他們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消費方式。這樣一種穩定的消費方式在步入婚姻之後,需要為了家庭的平衡而協調各自的方式。一個家庭如果沒有最基本的經濟的保障,有時很難和諧、愉快。因此,婚後一方面需要調整自己過去的一些消費習慣,另一方面更要以辛勤的勞動和工作來獲得報酬,以保證家庭有著更充分、充裕的經濟來源。
最後,姻親關係的適應。婚姻不單是兩個人的關係,還包括兩個大的家庭的關係。這就牽扯到姻親關係的適應。個體結婚之後,就與對方的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構成了法律上的姻親關係,儘管年輕夫妻不一定與親戚居住在一起,但也需要對他們許多方面進行適應,以保證家庭的和諧幸福。
愛情中的男女差異
有一項研究表明,男女雙方在愛情之上是有性別的差異,這些差異存在於哪些方面?我們來看一下。
第一個方面,男女對於愛情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女方更重視被男方所愛,而男方更重視他所愛的異性。換句話說,女方追求愛情,而男方則重視所愛的女人本身。
第二個方面,男女對於愛情的憧憬和指向不同。女方對愛情是較為現實、理智的,比如她們會想像到如何組建家庭,組建家庭以後會遇到什麼樣的阻力,如何去解決,幻想作為丈夫應該有的行為模式,以及子女的撫養等具體問題。而對於男方來講,愛情更富有浪漫的色彩,他們往往將愛情的憧憬只限於兩個人之間的愛情生活,而非是具體的家庭瑣事。
第三個方面,男女對於愛情對象的選擇上不同。一般而言,在選擇對象上,女方更注重內在的才能,男方更重視外貌和人品;女方更重視對方的事業心,而男方更重視對方是否溫柔、賢惠。
第四個方面,男女性慾的強弱,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不同。為了愛情,男女雙方都要處理好性愛與家庭和婚姻的關係,使性生活不阻礙愛情生活,而是成為有助於愛情和諧的部分。
當戀愛雙方把戀愛推向最高潮,可能他們就會步入婚姻的殿堂,最後締結婚姻。當然,這是最理想的。但是結婚未必就是愛情的最終結果。因為婚姻還包括了當事人之外的各種因素,是一個非常複雜過程,包括來自家庭或社會的促進與阻礙力量。克服了這些阻礙,男女雙方就開始為結婚積極地做各方面的準備。經過結婚登記、婚禮,使青年男女在法律上正式成為夫妻。同時也獲得社會的認可和親戚朋友的祝福。
打造理想的家庭模式
每個人都希望建立起一個理想的家庭。理想的家庭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根據大多數人對於理想家庭的期望和總結,理想家庭應該具備六個條件,這六個條件既包括了親子之間、父母之間、夫妻之間,也包括了夫妻溝通之間的要素。
第一個條件,需要生活在同一個物理空間之內。就是說,理想的家庭需要生活在一起,需要生活在同在一個家庭里。所謂同一個家庭里,是指家庭成員一定要生活在一起,這個生活在一起不單是指一個物理上的親近,更重要的是指心靈上的溝通。這不僅僅是指家庭成員應該而且必須生活於同一個屋檐下,更重要的是指心理層面的親近,即保持親密的情感聯繫,維持心靈的溝通。家庭是一個生理、心理和社會系統交互複雜的結合體。只有物理上和心理上生活在一起的人,並且保持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家庭才是健全和理想的。家庭成員都應該為造就這樣一個理想的家庭形態而做出必要的努力,這是維持理想家庭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石。也就是生活在一起,並且保持良好的溝通,保持心靈的親近。
第二個條件,夫婦之間要形成動力的平衡,家庭之間男女要有良好的分工,並且能夠認可自己的分工。夫婦的動力均衡是指夫妻在力量和動態各方面都要儘力保持平衡和和諧。一個良好的婚姻和家庭,是由每一個家庭成員所共同營造的,需要每位成員積極地參與,並且認真的融入。無論是日常生活的家庭勞動,今後共動承擔的經濟負擔,還是在教育子女及重大事情的決定,都應該由夫婦雙方(或者說家庭成員)來共同商量、達成一致,而並非由某人專權獨斷。這樣來形成力量的制衡機制,而不是一方做決定,另一方完全服從。家庭是一個動力的、生態的、環境的、社會的系統,只有夫妻的力量均衡,才能維持整個家庭系統的協調運作和家庭功能的良好發揮。
第三個條件,親子之間既要親密,又要有一定的獨立性。簡而言之,親子之間盡量做到「一線之隔」。這個「一線之隔」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間要有非常清晰的親子界線,保持每位家庭成員相對的獨立性,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相對獨立和自由的空間。父母在這方面既不能夠對子女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甚至是放棄養育,也不能夠過於嚴格、事事追究,而是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作為親緣監護人的責任,有適度的愛心、關心、引導、傾聽、理解和監督。當然,在必要的情況之下,也需要做一些制止或者管制的教養。
「一線之隔」中的「線」是指界線,如果界線沒有了,孩子可能會捲入到夫妻關係中來,或者造成孩子過於依賴父母,不能夠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如果這個界線過於僵化,雖然可能在一方面鍛煉了孩子的自主性,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孩子也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和愛,他們也喪失掉了今後如何去愛和關心他人的能力。因而,親子之間需要「一線之隔」,這樣孩子既能夠習得一些生活上的獨立性,同時也能夠充分享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學會在今後的人際交往以及今後組建家庭過程中如何去愛,如何去關愛他人,家庭的功能就可以得到良好的發揮。
第四個條件,自由和受保護的空間。一個家庭以及每個人都要有一個自由而受保護的空間。自由和受保護的空間這個概念是在心理學的治療方法——「箱庭療法」中提出來的。在這個概念里,強調治療者需要建立與來訪者之間的「母子一體性」關係。在箱庭治療室和以砂箱為中心所創造的自由和受保護的空間里,來訪者處於安靜、隨性、舒服的狀態之下,通過製作砂箱作品,促使來訪者將自己潛在的自我治癒能力喚醒,並且充分發揮,為來訪者的人格走向整合提供一種可能性。這個概念同樣適用於家庭系統,也就是說,每個人只要能夠擁有自由和受保護的空間,在合適的機會和環境里,人的潛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
家庭成員在家庭這一自然、特殊的組織里,如果能夠擁有,並且體會到這種自由、安全和受保護的環境氛圍,必然就會心情愉悅地過好每一天,渡過有意義的人生。同時,父母要為孩子創造這樣一個自由和受保護的空間,尊重和接納孩子,使孩子能夠在自由、安全和受保護的環境里充分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護和關注,從而發展與父母之間的信任和依戀的關係,產生對父母和家庭的這樣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使人格走向整合,心理趨於健康的發展。
第五個條件,父性原理和母性原理的協調。父性原理和母性原理這兩個概念是日本臨床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提出來的。家庭成員在家庭中所承擔的責任和角色是不同的,日本臨床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將家庭中父親的角色作用命名為父性原理,而把母親的角色作用定義為母性原理,認為家庭中必須明確父母親各自應該扮演好的角色。
所謂的父性原理,在河合隼雄看來,是指無論多麼可愛的孩子,如果做了違背社會準則或者家規的事情,當父親的會毫不留情地訓斥孩子,或者採取絕情、斷絕父子關係等強制懲罰的手段來對待孩子。而母性原理恰恰相反,無論自己的孩子怎樣,即使是惹事生非、無惡不作,當母親的都會疼愛、關心,甚至包庇、袒護自己的孩子。這就好比最近的夢鴿和他的兒子李天一的事件,夢鴿扮演的角色就是母性原理的角色。
因此,父性原理是一種切斷的技能,而母性原理是一種包容的技能。這就好比一個家庭當中,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怒,另外一個包容。這樣能夠使得家庭更好地維持權威和民主的氛圍。
最後一個條件,夫妻雙方盡量要有相同的志向。家庭成員,尤其是夫妻之間,要有一些共同的興趣愛好、生活方式等。特別是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判斷這些人生信念上,更要努力去保持彼此之間的一致性,擁有積極向上的力量。俗話說,全家老少一條心,瓦石也能變成金,這就是強調共同的積極向上的志向的作用。
綜合來看,前面所講到的理想家庭具備的六個條件是:第一,要共同的生活在一起,並且心靈上要經常的溝通;第二,家庭之間,夫妻之間的角色以及他們的作用,要實現一種動力的均衡;第三,親子之間,既要保持獨立,又要有很大的親密性;第四,在家庭當中使每位家庭成員都要體會到一種自由和受保護的氛圍;第五,在家庭當中,父親和母親要分擔好自己的角色,既權威,又能夠達到一定的和諧、民主;最後,夫妻雙方盡量要有一些相同的志向,這樣才能使家庭的生活目標更明確,對於未來的發展具有更好的一個規劃。
如何成功適應婚姻關係
前面講到,夫妻結婚之後,由獨立的生活狀態走向共同生存的狀態,今後可能會共同面對許多問題。理想家庭的建立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需要將兩個生活經歷完全不同人來共同面對新婚生活,在這些過程當中,夫妻雙方需要去適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詳細來講,第一個是對婚姻的適應。如前面所說,一個人在而立之年要成家,締結婚姻關係。婚姻是由男女雙方締結而成的,在締結的過程之中或者之後,有是否成功適應的表現。如果是成功適應,那麼就是美滿、幸福的婚姻;如果是失敗的適應,最後的結局往往是婚姻不協調,最甚至離婚。
婚姻適應的成功都有哪些表現?
婚姻適應是成人前期最重要,最為嚴謹的人生課題。婚姻中的人際關係比其他人人際關係更難適應,為了使婚姻能夠適應成功,務必要做好六件事,即婚姻適應成功從六個方面來表現。婚姻關係的適應相比於其他類型的人際關係,是最難以適應的。那麼,需要從哪幾方面來做到婚姻的適應呢?
婚姻適應的良好表現:第一,夫妻相親相愛,忠貞如一。夫妻恩愛、忠誠、專一,並且形成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諒互讓的平等和睦關係。第二,性生活和諧。婚姻必然會牽扯到性生活適應的問題,性的適應,可以說是最難以適應的。所以需要夫妻雙方都了解性生活的生理知識和衛生知識。第三,處理好家庭人際關係,這就比如前面所講到的姻親關係的適應。不管是核心家庭,還是一個大家族,都要處理好與配偶的家庭以及外人的關係,家庭各個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關心和愛護。第四,家庭經濟生活的適應。理想的狀態就是家庭經濟生活的民主化,要有良好的家庭經濟的預算和支出,不欠債、不借貸、適當儲蓄。所有的這些都來自夫妻協調,經濟生活民主化。此外,對於財務的渴望和提高,以及社會經濟地位的慾望,需要立足實際,不能好高騖遠、巧取豪奪,或者採取不法的方式獲得巨額財富。第五,夫妻共同協調好家務勞動。在中國,男主外、女主內這樣一個傳統的家庭分配、角色分工的模式已經發生變化。因此,夫妻雙方分擔家務互相理解和支持是相當必要的。這樣就不會出現「懶丈夫症候群」,由於丈夫不管家務而導致夫妻之間感情疏遠,感情出現裂痕走向離婚的情況。第六,父母角色的適應。結婚之後,可能會面臨著新生兒的適應。如果能夠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新生兒的適應也會達到非常完滿的效果。子女適應的可以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危機,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如果能夠很好地適應第一個孩子的狀況,那麼夫妻之間的感情將升華到另外一個層次,從而更為穩固。
以上的六條是婚姻適應成功的基準,與之相反的是婚姻的不適應。婚姻不適應的結果是夫妻感情的破裂,嚴重會導致離婚。這在成人前期是非常普遍的問題。如今在我國結婚年齡與傳統日趨偏離,在農村結婚年齡越來越早,而城市結婚年齡越來越晚。但是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離婚率都在逐年的增長。理想家庭的建立,美滿婚姻的維繫,需要雙方積極的溝通、交通,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另外一方面是對子女的適應。成人前期多數都要為人父母,一對兩情相悅的夫婦婚後第二年或者若干年後突然降臨一個新生命,成為三人口之家的核心家庭,接著可能會成為多口之家。這對青年父母而言,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兩個人生活突然連接三個人的生活,樣怎樣去協調、面對,怎樣處理接下來的兩個人的關係,這些都需要雙方思考。
心理學家馬森提出了「第一個孩子的危機」這樣一個觀點。他認為,第一個新生兒對於夫妻關係,乃至家庭的穩定度都是一個危機。有研究表明,83%的中產階級夫婦將第一個孩子的來臨稱作是廣泛的或者是嚴重的危機。因為為人父母之後,在社交互動、家庭負擔、經濟開支、住房條件以及夫妻交流和感情等方面,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第一個孩子有可能會危及到婚姻關係的發展。62%首次做父親的人承認,感覺到孩子出生以後自己被妻子冷落了。又如,以家務勞動時間以及數量來講,會出現非常繁重的家務勞動負擔。在沒有小孩的時候,一個人做家務的時間為每周平均30小時。但是有了小孩之後,特別是在孩子幼小的時候,一個人每周所要做的家務時間和數量都會大大增加,這種時間上的增加則意味著家庭負擔的繁重。
然而孩子對於婚姻來說又是非常重要的。多數父母從孩子身上得到的是愉悅和滿足,而非是前面所講到的父親體會到被妻子冷落,從而影響到夫妻關係。他們能夠在孩子身上來彌補這樣一種失落。有一項研究對40對婚姻美滿的夫婦和40對婚姻不如意的夫婦做了比較,當被問及什麼東西是他們婚姻中最大滿足時,他們的回答都是孩子。而且這兩組在這一點上竟然沒有差異。就是說,孩子是夫妻在婚姻中最看重、最滿意的部分。婚姻不滿的夫婦當中有63%的人認為孩子是自己婚姻當中僅有的滿足,中國大陸近年來破鏡重圓的復婚現象也日趨顯著,這也從另一方面支持了上面的的結論。
不同夫妻教育孩子的風格
北京曾經是全國離婚率較高的城市,現在這座城市的復婚率也是較高的,達到了50%以上。復婚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因為孩子而使夫妻破鏡重圓走向復婚的佔到50%以上。可見,孩子是維繫婚姻,乃至挽救愛情的重要、必要的紐帶。顯而易見,在這存在一個矛盾,一方面有了孩子,似乎會給家庭,乃至婚姻帶來危機。另一方面,孩子又是婚姻的重要內容。因此,如何來對待孩子,不同的青年夫婦都會有不同的適應風格。
第一種,為了給將來養育孩子提供更好、更充裕的物理環境,會採取晚育,積累財富。第二種,丁克家庭現在越來越多,不要孩子。第三種處理方式,重新明確父母的職責,夫婦一起承擔家務。第四種處理方式,留有一定的空間,用於夫妻之間的接觸。在雙親的時間裡面,將孩子忽視片刻,將孩子暫時放到父母或親戚那裡,利用這段時間溝通夫妻感情。第五種解決方式,接受如何充任父母的優育和優教政策。
這五種風格當中,我們認為,實行優育優教政策是適應子女、當好父母的重要決策。優育主要包括孩子出生以後身體健康發展所需要的必要條件,比如衛生保健、疾病的預防以及護理、合理的營養、必備的用具以及良好的生活環境等等;優教則要求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以及心理特徵,用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使他們正常和全面的發展,從而健康成長。
離異家庭對子女的影響
經過婚後一段時間的適應以後,有些夫婦建立起了理想的夫妻關係。但是,並非所有的婚姻通過適應期都能建立良好的婚姻關係,同樣的存在經過很長的時間仍然難以適應婚後問題的夫妻,甚至也會有不幸的婚姻。不幸福的婚姻會影響到人的心理,甚至是身體的健康狀態,給雙方甚至整個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一旦雙方感到非常難以適應,而且他們也為彼此保持親密關係做出了許多的努力,仍然沒有結果,沒有效率時,那麼離婚為雙方提供了一個機會。一個終結痛苦,並且可以與他人建立新的婚姻關係,並擁有家庭幸福的機會。
有人說,婚姻對於人的創傷作用比死亡對於一個人的創傷作用更為劇烈,這是從不負責任的離婚對於夫妻和孩子造成傷害的角度而言的。父母離婚對子女心理的發展的消極影響,不僅是多方面的,還是長期的,可能會對孩子終身的心理健康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
很多研究也關注離婚以及單親家庭對於孩子的不良影響。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給孩子造成傷害的並不是父母離婚這個事件本身,而可能是父母在離婚前後多方面的衝突,甚至整日的爭吵,這些會給孩子帶來難以磨滅的陰影,使孩子對自己今後生活方面的期待或期望降低,或者持有消極的態度。也有可能是父母未能很好的適應離婚後的生活,或者在重組家庭里,孩子受到來自同父異母的姐妹或兄弟間的不平等對待。因為離婚造成的對孩子教養方式的改變,在重組的家庭當中,新爸爸或媽媽與親生父母的教養方式一定會存在差異,這樣教養方式的改變,離婚後造成生活改變,也會給孩子的適應造成很大的困難。
有研究表明,婚姻衝突與兒童和青少年的行為,適應、情緒、健康、學業成就等這些問題都顯著相關,它直接或說間接的影響到兒童的心理發展。父母離婚之後的與一方的聯繫往往會減少,孤獨、搬家等因素也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些壓力增加了消極的情緒以及行為問題的產生。另外,婚後父母不能就夫妻離婚這一問題與孩子坦誠交流,往往他們的做法是給孩子灌輸另一方不好,或者說另一方很可恨的觀點,或者不讓孩子接受另一方的關愛,把對另一方的恨意轉嫁到孩子身上。這些不良的處理方式多會給孩子造成一些心理上的陰影。
導致離婚的原因
當婚姻關係難以維持,矛盾激化,可能會走向離婚,離婚是一個社會問題。在美國,離婚率佔到40%以上,我國夫妻的離婚率也在逐漸上升。關於離婚,可以說在一方面也是擺脫不幸的婚姻關係,重新贏得幸福的婚姻關係的契機。
離婚的原因是多個方面的,絕不是單純的某一個因素所導致的。國外學者認為,離婚或者分居有八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早婚。在夫妻雙方比較年輕或者剛步入成年時期就選擇結婚,其婚姻適應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發展在這個時期還不是很成熟,他們很難適應來自婚後各方面的巨大壓力。
第二個原因,西式的求婚方式。這樣一種西式的求婚方式顯得更為浪漫,更不切實際,使雙方不能有睿智的選擇,從而盲目的結婚,最後因為自己當初的選擇失誤而迅速地離婚。
第三個原因,男女雙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會給婚姻帶來巨大的壓力。
第四個原因,電影、大眾傳媒等使人們過於重視浪漫的享受,而不是對愛情實在的考慮。這樣可能會使他們忽略掉生活中最本質、根基性的東西,從而使生活難以繼續下去。
第五個原因,夫妻單方面或者雙方面均想要發展各自的興趣和人格。這樣就使夫妻雙方出現意見上的分歧,生活、價值觀以及經濟支配各方面不和或者矛盾的狀態。在常年累積的作用之下,可能會使夫妻關係出現裂痕,進而走向離婚。
第六個原因,年輕夫妻沒有適應好為人父母的角色。孩子的降生給他們帶來巨大的衝擊,也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危機,他們沒有利用好孩子降生這樣一個契機,反而被孩子降臨的危機所打倒,從而走向離婚。
第七個原因,夫妻雙方都想提高社會經濟地位,但是他們社會經濟狀況不容樂觀,面臨的社會經濟壓力過大,這也是導致他們離婚的一個原因。
最後一個原因,夫妻不重視家庭是一個群體。他們還沒有適應好家庭作為兩個人的世界或者三個人的世界這種新的生活模式,在這個生活模式中不能夠很好地把握好自己與家人的關係,或者自己的獨立空間、自己的自由各個方面的因素,最終導致離婚。
由此可見,離婚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例如,職業婦女和家庭主婦就是不一樣的。同樣是職業女性,而知識女性又有其特殊性。男女在離婚申訴上也是有差異的。不同的階層,不同的社會地位的人群對離婚理由的表述又是不一樣的。此外,離婚與夫妻的年齡及結婚年齡也有密切的關係。在大陸的離婚者中,30到40歲這個年齡階段離婚人數是最多的,約佔到總數的一半。大陸離婚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婚姻的不適應,直接的原因往往有三個方面:第一,夫妻雙方有一方對於另一方不忠誠,造成第三者的介入;第二,與家人的不和睦,特別婆媳關係緊張,使夫妻難以相處;第三方面,經濟地位不平等所造成的種種矛盾。
離婚之後,家庭成員也需要面臨著各種適應。對於丈夫和妻子來說,不僅要適應離婚本身以及感情上的變化,也需要適應夫妻相互攻擊這樣一種變化;適應社會上的態度;同時還需要適應新居住的環境以及適應再婚。離婚之後可能面臨重新選擇配偶,迎接新的婚姻。在迎接新婚姻的過程當中,必然會重新適應新的婚姻生活,又會面臨著前面所講到的新婚所需要面臨的各個方面的適應,包括關係的適應、孩子的適應、家務的適應、經濟負擔的適應以及其他各個方面的適應。
家庭:成年中期的後勤基地
接下來看一下成年中期的家庭生活,中年人大部分的發展任務都是在家庭內部實現的。家庭是中年人積極開展職業活動的根據地和後勤基地,是中年人最重要、最堅強的後勤補給。
首先來看成年中期的婚姻。人到了中年,絕大多數已經有了穩定的婚姻,但是這個階段的婚姻也會表現出各種不同的形態。
首先來看一下中年人的婚姻狀況。
在美國約有96%的成年人在54歲之前選擇結婚,但是這96%的結婚對象裡面,有一半以上是以離婚而告終的。其中,第一次結婚的人當中約有37%的人離婚,而第二次結婚的人離婚率則高達59%。在我國大陸,中年人完整的婚姻占絕大多數,不完整的婚姻佔少數。隨著年齡的增長,未婚率、有配偶率會降低,喪偶率、離婚率則會升高,男性未婚率、喪偶率均高於女性。
完整的婚姻關係要經歷的幾個階段
婚姻關係的變化在不同的時期往往具有不同的特點。社會學家把婚後夫妻關係的變化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新婚燕爾的熱烈期。這是非常親昵、甜蜜的階段,夫妻雙方往往充滿激情,表現為夫妻之間強烈的依戀以及頻繁的性親近。
第二個時期:由盲目的熱烈期走向發現彼此不足的矛盾期。夫妻倆各自從原來的家庭生活中分化出來,獨立地組建家庭,開始新的家庭生活,在生活節奏、經濟開支、感情的調試及人際交往之上出現了較多的矛盾。矛盾期的時間長短是由夫妻關係好壞程度所決定的,也是夫妻關係好壞程度的衡量指標。如果夫妻的矛盾期短,矛盾不突出,說明這對夫妻能夠和諧相處,夫妻關係良好。反之,夫妻的感情容易出現裂痕。
第三個時期:移情期。當矛盾激化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改良婚姻關係,使夫妻關係升華的契機,那就是新生兒的降生。移情期是以新生兒的降生為標誌的。夫妻雙方把對對彼此的關注共同投射、轉移到了孩子身上,所以這個時期叫做移情期。夫妻雙方在這個時候都會不自覺地將對配偶的愛大部分轉移到孩子身上,在強調親子關係的中國大陸家庭尤其如此。再加上工作壓力增大,家務勞動增多,閑暇時間減少,生活漸漸地失去原來的浪漫色彩,而變得更加實際、實在。移情期一般出現在成人前期和中期的前半段。
第四個時期:由熱烈、矛盾、平衡,走向深沉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已經長大,或者已經獨立,走出家庭,開始新生活,父母關心、照料孩子的負擔減輕了很多。在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具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個獨立性不單是指物質上的獨立性,還是指心理和精神上的獨立性。他們對於父母的依賴在這個時期大大減少,因此中老年夫婦又要把注意力轉移到對方身上。在這個時期,夫妻關係可能會重新熱烈起來,夫妻之間強烈的依賴感和性親近會變得比較突出。在這個時期的夫妻關係比起新婚燕爾的熱烈期要顯得更加深沉、含蓄,情感體驗也往往更為深刻。
成年中期的人際問題
成年中期不僅面臨著婚姻方面的問題,也面臨著人際方面的問題。這個人際方面的問題又包括了與孩子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因為中年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年齡階段,在這個階段,他既需要去照料還未成年的孩子,還需要照顧已經步入古稀之年的父母;一方面承擔著贍養父母的義務,一方面承擔著養育子女的義務。
中年人的人際關係包括了與孩子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這主要是指中年人的代際關係。無論是與孩子這樣一種由上到下的關係,還是這樣一種與父母由下到上的關係,這種關係或者代際的影響都是一種交互的方式。即不僅父母可以影響孩子,孩子同樣也可以反過來影響父母,只是影響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歸結為一點,代際關係是父母對子女互動和交互的影響。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代際關係中,與孩子的關係。
中年期是一個發展時期,是一個較長的年齡階段,大約35歲到55歲或60歲這樣一個中間階段。中年期是一個跨越了近30年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由兒童逐漸成長為成年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親子關係也會發生相應變化。未成年之前,絕大多數孩子都是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因此親子之間無論是在交往的次數,還是在交往的深度及相處的時間方面都是較多的,相互影響也是比較明顯的。儘管孩子在未成年之前,在物質、心理和精神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父母,但是他們的獨立性是在不斷地發展的,尤其是青少年期,他們往往有追求獨立和自主的傾向。在這個時期,追求獨立和自由的傾向尤為明顯,對於父母不再言聽計從,而出現青少年的逆反期。如果父母未能認識到孩子在逆反期心理的變化,仍然以原來權威式的方式來對待他們,把孩子當作小孩子,那麼父母和孩子之間就很容易產生衝突和隔閡。
在孩子即將離家自立,走出家庭鳥巢的時期,他們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獨立性和自主能力,他們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的生活目標,他們將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選擇職業,並且組建家庭。在這個時候,父母一方面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不要過多干涉,更不能包辦、代辦,否則容易引起親子矛盾。另外一方面,父母還要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豐富的生活閱歷給孩子以指導和幫助。一方面不能過多的干涉,另一方面還要適當的給予合理建議。
總之,在孩子離家自立之前,無論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方式怎樣,他們的情感指向主要是在孩子身上。在孩子離家自立時,在這個時期,中年人的婚姻滿意度往往是最低的。在孩子離家之後,由於空間上的限制,加上孩子已經成為成年人,他們在各個方面都已經基本成熟,思想觀念和人格特質也日趨穩定,父母對他們的影響相對減弱。
親子關係在這個時期與以前時期也大為不同。一方面父母和孩子都已經是成年人了,有獨立看待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許多方面雙方是平等的。比如說都有工作,都有自己的家庭等等。另一方面,在這個時期的情感投入與以前往往也不同。孩子成年之前,父母情感投入與指向,在孩子身上往往佔有非常大的比例。孩子成年離家之後,中年父母的注意力往往將會重新轉移到配偶身上,或者轉移到家庭的第三代上。而進入成年期的孩子,他們的注意力主要指向自己的家庭和事業。
儘管如此,有研究表明,在一般情況之下,這個階段的親子關係仍然是非常密切的。在中國這樣一個狀況之下,青年子女往往在經濟上還需要父母的幫扶和支持,需要父母幫助他們照看孩子。而父母也可以從照顧第三代子女,或者說為子女提供生活上的幫助這些事情當中獲得滿足感和價值感。
代際關係的另外一個方面,中年夫婦、中年時期與年邁父母的關係。
在孩子離家獨立以後,中年人撫養下一代的任務基本上已經走向結束,然而家庭負擔並沒有因此而減弱。因為此時自己的父母已經年近古稀,贍養老人的問題又擺在眼前。尤其是在大陸的廣大的農村地區,這種情況是更為普遍。老年人沒有社會保障,晚年生活主要由子女來照顧的。照顧老年人,尤其是身體狀況欠佳的老年人,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財力,在心理上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因為對老年人而言,僅有物質之上的幫扶是不夠的,他們對於情感交流以及溝通的需要是巨大的。
這樣成年中期的代際關係主要是與即將走向社會,離開家庭的孩子的關係;與年近古稀的父母的關係。以上內容主要牽扯到婚後的適應,包括中年人與親孩子和年邁父母的關係。
家庭結構有哪些類型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關於一個家庭類型的問題。在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裡面,家庭所需要面臨的任務以及發展策略是不同的。以下內容將對這幾個方面加以詳述。
首先看一下家庭類型,現在最普遍的是六個類型的分類方式。
第一個類型,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是指由已婚夫婦和未婚子女或者收養子兩代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家庭類型,它的主要特點是家庭成員少、結構簡單,家庭內只有一個權力和活動的中心,家庭成員之間容易溝通,容易相處。
第二種類型,主幹家庭。主幹家庭又稱為直系家庭。主幹家庭是指由父母、有孩子的已婚子女以及他們的子孫,三代人組成的家庭,也就是三代同堂的局面。在我國,主幹家庭曾經是主要的家庭類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個家庭類型已經不再佔主導地位了,父母往往與子女分居。主幹家庭的特點是家庭內不僅要有一個主要的權力和活動的中心,還有一個權力和活動的次中心存在。在中國傳統家庭里,主幹家庭是非常普遍的,家庭最重要的權力和中心往往集中在最年長一代,而其次的另外一個家庭權力和活動的次中心集中於中間層次的範圍之內。
第三種類型,聯合家庭。聯合家庭主要是指包括父母、已婚子女、未婚子女、孫子女、曾孫子女等幾代居住在一起的家庭。聯合家庭主要的特點是人數非常多,非常龐雜,結構也非常複雜。家庭內部存在著一個主要的權力和活動的中心,幾個權力和活動的次中心。
第四個類型,單親家庭。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離婚率的上升,單親家庭的類型也逐漸凸顯出來。單親家庭主要是指由離異、喪偶或者未婚的單身父親或者母親及其子女,或者領養子女所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主要的特點是人數非常少,結構也非常簡單,家庭內只有一個權力和活動中心,但是可能會受到其他關係的影響。此外,在這樣的家庭裡面,經濟負擔相對重一些,經濟來源相對不足。
第五個類型,重組家庭。這同樣是與離婚有關的。重組家庭主要是指夫妻雙方至少有一人已經歷經過一次婚姻,並且可能有一個或者說多個前次婚姻的子女以及夫婦重組的共同子女。重組家庭的特點是人數相對較多,關係以及結構比較複雜。
第六個類型,也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一個家庭類型,叫做丁克家庭。是指夫妻兩人組成了無子女的家庭。目前在我國丁克家庭的數量逐漸增多。它的主要特點是人數很少,只有兩個人,結構也非常簡單,兩個人之間的婚姻關係、愛情關係,而不牽扯到其他的一些親子關係或者說代際的姻親關係等其他複雜的人際關係。
怎樣劃分家庭生命周期的發展階段
看完了家庭類型,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在家庭這樣一個生命周期之內需要面臨什麼樣的發展任務。家庭生命周期(familylifecycle)是反映一個家庭從形成到解體呈循環運動過程的範疇。美國學者格里克最早於1947年從人口學的角度提出了比較完整的家庭生命周期的概念,並且對一個家庭所經歷的各個階段做了劃分。一般把家庭生命周期劃分為形成、擴展、穩定、收縮、空巢與解體6個階段。標誌每一階段的起始與結束的人口事件,如表所示。6個階段的起始與結束,一般以相應人口事件發生時丈夫(或妻子)的均值年齡或中值年齡來表示,各段的時間長度為結束與起始均值或中值年齡之差。例如,如果一批婦女的最後一個孩子離家時(空巢階段的起始),平均年齡為55歲,而她們的丈夫死亡時(空巢階段的結束),平均年齡為65歲,那麼這批婦女的空巢階段為10年。
家庭生命周期這個概念綜合了人口學中佔中心地位的婚姻、生育、死亡等研究課題。由於婚姻、生育、死亡等人口過程都是發生在家庭里的,對家庭生命周期的研究可以對這些人口過程的機制進行更深入的認識與剖析,避免傳統的人口學把婚姻、生育、死亡等人口過程分離開來孤立地進行研究的弊端。家庭生命周期的概念在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乃至與家庭有關的法學研究中都很有意義。
傳統的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反映的是一種理想的道德化的模式,與社會的現實狀況有較大出入。有不少學者已認識到這一概念的局限性。他們認為把家庭生命周期分為6個階段,只適用於核心家庭,而不適用於許多亞洲國家和他發展中國家中普遍存在的核心家庭與三代家庭或與其他形式的擴大家庭並存情況;傳統家庭生命周期概念也忽略離婚以及在孩子成年之前喪偶的可能性,即未包括殘缺家庭;還忽略了無生育能力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無孩家庭」,也可以稱之為被丁克家庭,這樣一種家庭今後可能會發展成為收養孩子的家庭,他們構成的也是一個核心家庭;對於有不同孩子數的家庭,含有再婚與前夫或前妻所生子女的家庭的差異也未予以反映。
每個父親都是家庭的經濟和精神支柱,正因為此,許多父親都深深地懂得自己的責任和負擔的重大,特別是要保證家庭經濟生活的穩定,這就要求父親們要在積極做好本職工作、努力賺錢的同時,認真做好理財規劃,使一家人的生活正常運轉,實現自由、自主、自在。作為理財專員的金融理財師和理財經理們,面對處於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父親們為了實現全家人自由、自主、自在的生活而奔波奮鬥,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發揮自己的才能,幫助他們做好規劃。
家庭生命周期主要劃分為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衰落期。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形成期的發展狀況。家庭形成期也叫築巢期,這個時期是指從結婚到子女出生,特徵是處於美滿的二人世界,作為家庭里的准父親,一般年齡在25-35歲之間,家庭支出面臨較大壓力,加之結婚、購房、購車等,一般負債較高。這就使得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准父親,將承擔更多的社會和家庭責任,尤其是為了迎接即將出生的寶寶,及早為家庭制定和執行有效的規劃非常重要,從整個家庭生命周期來看,這個時期的理財規劃可能最為重要,在以後的各個階段只要根據家庭情況的變化對這個規划進行相應的調整即可。
在這個時期,年輕的夫婦們可以首先考慮保險規劃。作為準父親和家庭經濟支柱,家庭責任重大,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保險對於家庭責任的最好體現,可以使自己成為一家人遮風擋雨的「愛心大傘」。在保險規劃之上,首先要保額和保費。其次要確定保險種類。為了應對相應的意外事件和以後每個生涯階段的理財目標需求,如果在這個時期的資金比較充裕,還可以選擇一種貫穿整個家庭生命周期的投資型險種。投資規劃在這個時期也可以相應的激進一些。最後,在這個時期的理財還需要量力而行。由於家庭剛剛形成,生活壓力較大,特別需要購房、購車,支出較多。對此,准父親要注意衡量好家庭的基本情況和未來的收入支出,量力而行,合理的規劃好購房、購車事宜。規劃好個人的職業生涯是當今競爭世界生存的主題,更是學習型社會競爭的要求。對於年輕的、即將承擔生兒育女的准父親來說,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是至關重要的。
家庭的第二個時期稱之為成長期,家庭成長期也叫做滿巢期。這個階段主要是指從孩子出生到其完成學業這個階段,其特徵是家庭成員增加,家庭中父親的年齡一般在30-55歲左右。孩子的出生給家庭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但隨之帶來的是較二人世界時更多的責任,許多家庭都明顯地感受到了壓力,生活支出、教育支出壓力都較大。因此,做好這個時期的規劃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來的一個時期稱為成熟期,也叫做離巢期,是指從子女完成學業到夫妻均退休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的特徵是家庭成員的數量隨著子女的獨立而逐漸的減少,作為家庭男主人的父親,在這個時期的平均年齡大約在50歲到65歲,事業發展和收入均達高峰期,家庭支出會隨著家庭成員的減少而降低。這個階段時期的家庭規劃,要適當考慮自己養老問題以及今後的儲備問題。
最後一個家庭發展周期稱為衰老期,也稱為空巢期,是指夫妻均退休到兩人當中有一人過世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父親年齡大約在65到90歲,家庭收入較退休以前減少,除了養老金之外,主要是理財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家庭生命周期在這個時期基本走向結束。
家庭生命周期這個概念涵蓋了婚姻、生育、教育和死亡等一系列生命課題,對家庭生命周期的研究可以對家庭、生命、婚姻的各種現象和機制進行更深入的探討,避免將婚姻、生育、死亡等家庭過程孤立起來進行研究的弊端。比如通過對家庭生命周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解釋處於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人們心理狀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婚姻障礙背後的家庭原因等等。
這堂課我們首先講到了愛情與婚姻的關係。愛情並不代表一定會走向婚姻,但是美滿的愛情走向婚姻的還是居多。第二個方面,我們講了在愛情方面男女之間的差異。男女之間在愛情的側重點以及對於愛情的一些憧憬、指向和年齡特點都會存在差異。因為男女由獨立的生活狀態到締結婚姻,走向兩人共處或者三人共處的婚姻世界,需要承擔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也需要各個方面新的適應。在適應的過程當中,一些家庭能夠很好地協調彼此間的關係,協調家庭的重心、家庭角色的承擔、夫妻角色的平衡,或對家庭第三代的教養達成一致,從而使家庭渡過發展危機,升華為更高層次的家庭關係。接下來是成年中期的適應,在成年中期需要承擔的代際關係不僅是指來自於未完全步入社會的子女養育問題,另一方面還需要面臨老年人的贍養問題。接下來主要講到了家庭的類型,主要介紹了核心型家庭、丁克家庭、擴展家庭、主幹家庭等類型。最後講了家庭生命周期的變化,主要是根據一系列家庭生活事件的發展來劃分的。主要劃分成了形成期、擴展期、穩定期、收縮期、空巢期和解體期。
這就是這堂課所講的內容,謝謝大家!再見。
推薦閱讀:
※婆婆說,這個月懷不上,下個月再懷不上就不要懷了,怎麼辦?
※什麼八字的男命註定有上等婚姻?
※兩情相悅,為什麼不結婚?
※婚姻是幸福還是不易,就看你明不明白這幾個道理!
※[婚姻經營]有一種「孤獨」叫遠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