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當今閩西文壇橫空出世火爆軍人抗戰爭看《亮劍》文人抗戰爭讀《筆鋒》的盛況而讚譽為閩西文壇半邊天的閩西女作家的姐妹們祝賀為郭鷹強勢推出《筆鋒》的賀詞
為當今閩西文壇橫空出世火爆
軍人抗戰爭看《亮劍》文人抗戰爭讀《筆鋒》的盛況而讚譽
為閩西文壇半邊天的閩西女作家的姐妹們祝賀
為郭鷹強勢推出《筆鋒》的賀詞
郭奕康
郭家書香歷史傳承梅村往事虎嶺論政雲林丹桂如櫞筆
鷹擊長空高屋建瓴塵封記憶文人英雄正氣凜然似刀鋒
2018年3月3日北京 知秋居
熱烈慶祝2018年北京兩會勝利召開之時
附件1:
《筆鋒》作者介紹:郭鷹,女,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江山鎮人,現任職龍岩市新羅區委黨校高級教師。是福建省作協會員,福建青年作家委員會委員,龍岩市作家協會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閩西女作家聯誼會副會長。有小說散文詩歌評論發表於《光明日報》,《山花》,《福建日報》,《福建文學》,《廈門文學》《炎黃縱橫》等報刊雜誌。
小說《母親的葬禮》獲福建省第30屆優秀文學作品榜暨第十二屆《陳玉明文學榜》提名獎。小說《傻燕》發表於《福建文學》,小說《漂亮李倩》發表於《廈門文學》,小說《順姑》,《是花是草總向陽》等發表於《文化閩西》。2017年出版有紅色少年長篇小說《銅村有朵紅色的雲》,2018年出版有長篇小說《筆鋒》。
散文《一曲桃花扇,遺恨壯悔堂》發表於《閩南風》,散文《茶心酒性》發表於《生活創造》,散文《五彩巷的變遷》發表於《炎黃縱橫》。散文《母親的私房錢》,《老棉被》,《斜背訪茶》,等數十篇散文發表於《閩西日報》。系《福建日報》文藝部頒發的《2010年新人獎》的獲得者。散文《尋根》曾獲得2008年華東一市報紙副刊作品評選三等獎。結集出版有散文集《茶心酒性》。
評論《一本貼近地氣的好書》發表於《光明日報》;評論《真情的紀念與呼喚----讀《秋白之死》有感》發表於《福建鄉土》。
附件2:轉載:賞讀郭鷹長篇小說《筆鋒》有感文:樹中俊葉
一個月前,我在從朋友圈看到郭鷹發出了「開篇歷時五年,六易其稿的長篇小說《筆鋒》終於面世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的消息之時,心中有種莫名的詫異與悸動。我曾經讀過郭鷹的很多散文,被她那種幽默詼諧、雅俗共賞、頗接地氣的文風以及細膩地寫人、繪景、狀物、抒情的能力所折服。見字如面,我對郭鷹在文學創作能力似乎也止步於:在文字天地間,留點兒雪泥鴻爪的故事、精彩片斷與感悟的誤判中。不曾想到的是,與她為鄰、為友多年,她的長篇小說處女作《筆鋒》竟然在水深火熱之中磨礪了五年,直至出版發行,我都沒有從她身上獲取任何信息。她寫長篇小說,對我來說確實有點兒「於無聲處聽驚雷」的震撼。
我想看《筆鋒》的最主要的動因是因為小說封面上那不同凡響的宣傳語:軍人抗戰看《亮劍》、文人抗戰讀《筆鋒》。《亮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長篇小說,沒看過小說的,同名電視劇的美譽度也是家喻戶曉、好評如潮。敢與《亮劍》相提並論,如果沒有兩把刷子怎能自圓其說?其次是想看看平時大大咧咧,心無城府、坦率耿直,貌似沒有太多故事的小女子,是如何HOLD住這34萬字的長篇巨著。在這樣的獵奇心理驅使下,我打開《筆鋒》的扉頁,聞到了久違的墨香,然後淪陷其中不可自拔……
一、懸念疊加、故事精彩
喜歡《筆鋒》里那種一以貫之輕鬆幽默的郭式風格,精彩的橋段與場景常常讓我「笑中有淚,樂中有傷」。 但是,真正讓我刮目相看的是,郭鷹一下子蛻變成了一個說故事的高手。《筆鋒》真可謂是故事精彩、懸念迭起 ,處處給人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與驚嘆!
僑育大學於抗戰初期從廈門內遷長汀,不啻是擔當起民族文化、教育重負的一次肉體上的苦旅,精神上的涅槃。老校長死於日機轟炸,新來校長臨陣脫逃,讓唐治平受命於危難之際。內遷過程中歷經了省政府勒令撤校、唐校長几百里跋涉到永安臨時省政府與省長斡旋,使學校得以續存。「長征」伊始,就遇上一串串人為枝梗:學生中最得力的幹將余嘉訓、李應松臨行前投筆從戎讓唐治平出師未捷先失左膀;教學力量的半壁江山,僑育大學的標杆,化學系主任何作賓臨陣變卦讓唐治平再失右臂。還未出行,運載貨物的司機就開始趁火打劫加價、遇兇險時司機半道棄車回歸。途中女老師李沁失聯導致師生們人心渙散、過清風寨遭遇土匪橫刀打劫。外加不可抗拒的滂沱大雨、叢林里的豺狼虎豹。到了長汀,為解決校舍、經費、口糧等問題,還要與駐地的流氓地痞明爭暗鬥、與無能的官員巧妙斡旋。人禍天災讓苦不堪言的「文化、教育長征」雪上加霜,難上加難。這些情節環環相扣,互相掣肘,互為伏筆,使故事懸念疊加,引人入勝。
非常喜歡僑育大學師生路遇清風山土匪這一橋段,到現在想起來還讓我忍俊不禁。自古以來都是「秀才遇上當兵,的有理講不清」的場景。靠真刀實彈的硬拼,手無縛雞之力的秀才們哪是土匪的對手。果然,清風寨的土匪抓到幾位年輕亮麗的女大學生,正準備「大塊朵頤」之時,唐治平和其他師生奮力營救,才使女生們免遭一劫。在這場師生救援女生的鬥爭中,秀才們與定當以智取勝。先是唐校長獨闖虎穴,裡應外合。師生們藉助火神槍、火藥、鎂條虛張聲勢得以逃離虎口。當讀者為他們躲過清風寨土匪而慶幸之時,作者卻筆鋒一轉把讀者的視野再次牽引到土匪窩裡去。因為在荒郊野嶺過夜受到虎狼蟲豸的嚴重困擾與威脅,相形於不諳人性的兇猛動物,唐治平感覺與人性尚未完全泯滅的土匪過招也許更有幾分勝算。於是,幾百號人馬在唐治平校長的帶領下再入「虎穴狼窩」。憑秀才們的智慧與膽略,他們不僅能得以安全夜宿清風寨,而且還臨時抱佛腳調動「秀才」們的才藝優勢,舉辦一場篝火晚會。晚會上師生們各顯其能,讓山寨里一群目不識丁的精神餓漢們實打實地開了一回洋葷。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唐治平不但成功與虎謀皮得以夜宿之便,最後師生還與「根紅苗正」的土匪握手言歡,唐治平更是與土匪頭兒「大嘴」歃血為盟,義結金蘭。最後的場景竟然是幾百師生與土匪們「依依惜別」,雖然履步薄冰之上卻又安然無恙地通過了清風寨的鬼門關。在此,郭鷹將一場讀者想像中充滿刀光劍影與血腥味的情節,以如此輕鬆幽默詼諧的場景而終結。及此,這依然不是故事的終結,它還是後續故事中唐治平幫助縣政府與軍隊招安土匪入伍,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抗日埋下的伏筆。真的很佩服郭鷹這種一波三折,一唱三嘆的文字功力。
二、有血有肉、形象豐滿
唐治平是郭鷹精描細繪、非常用心打造的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隨著情節徐徐展開,一個才華出眾、個性十足、狂狷不羈,又忠肝義膽、正氣凜然的人物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之所以喜歡唐治平,先是被他「一分狡黠一分油滑一分無賴」的個性所折服。初入長汀第一件事就是在找尋校舍的過程中遭遇敲詐勒索。結果他讓學生裝神弄鬼貶低房屋的實用價值,用以降低租賃價格。再用一塊假金錶讓地頭蛇黃日蛟吃啞巴虧。他假借省主席陳鑒的虎威,糊弄縣太爺儘力為學校爭取辦學經費和維持生命的口糧;忽悠劉團長嚴肅軍紀、將強姦女教師李沁的罪魁禍首斃命。與劉團長打賭招安清風寨土匪時,他裝神弄鬼砍斷山寨的水口樹,堵塞水源,然後用風水、運勢來動搖土匪軍心,糊弄土匪頭兒「大嘴」招安。
如果受命於危難之際的唐治平只靠裝神弄鬼、虛張聲勢、狐假虎威、聲東擊西、賭局運勢這幾把刷子,其形象定然是扁平無力的。唐治平的形象之所以立得正、站得穩,其最重要因素在於,他的所作所為都與學校、師生、國家的命運緊緊關聯。遷校於長汀,作為一校之長的唐治平面臨著縣官執政不力、資金困難、校舍無著、地痞勒索、守軍騷擾。難以想像的重重阻力與困擾,迫使掌管一校命運的唐校長,必須生出三頭六臂、調動全身所有的解數、能量與手段去應對各種突髮狀況。在與敵匪勢力作鬥爭的過程中,他不動刀槍、不使蠻力,而是用科學知識與手段讓對手徹底誠服。小說中的招安、整訓、改造清風寨土匪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場科學與愚昧的過招。唐治平用「油鍋撈匕首」這一「雕蟲小技」就讓不安分的土匪為拜倒在科學的「石榴裙」下,乖乖坐到課桌前當起「小學生」。借用發電機為學校發電之機,輔之以壞人會招「雷公電母」鞭笞的「鬼話」,就把那些個幹壞事又怕招雷劈的土匪學生治得服服貼貼。
當個人的才幹與民族的興亡、抗戰的大背景、與學校的命運緊緊維繫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真正感受到了亂世中崛起並堅持的一校之長的可貴。唐治平為了學校的生存與發展,處處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一邊投身於難以自棄的教學事業中;一邊付出身心之勞、放棄妻兒天倫。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他殫精竭慮、傾家蕩產、無私無畏直到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由此,讀者眼裡的唐治平已經不是那個耍點小無賴,處世圓滑的小聰明,而是心繫民族大義、一切為僑育大學在亂世中續存的大智慧。讀者也無時無處感受到從唐治平的身上散發而出滿滿正能量。
想到小說封面的「軍人抗戰看《亮劍》、文人抗戰看《筆鋒》」其實唐治平與《亮劍》的主人公李雲龍相比較,二者頗有許多相似之處。李雲龍與唐治平的可愛之處,都在於處事時有果敢堅毅的共性,但更多的是在情急之下為達目的,臨陣發揮的聰明、圓滑甚至無賴。但他們都顯得萌態可掬,詼諧可愛。然而,他們的可敬之處更源之於戰爭的血與火的不斷歷煉,從中磨礪出對國家、民族的忠勇與獻身精神。所以,在我的眼中李雲龍與唐治平的形象確實是難分伯仲,不相上下。
《筆鋒》之所以能牢牢抓住我的眼球,首先是唐治平這個主體形象的豐滿,其次還在於作者成功塑造了張成田、李沁、何作賓、李應松、余嘉訓這一眾知識分子群像。他們在抗戰的時代大背景下,在艱難困苦的辦學過程逐漸成長起來。他們的視界沒有局限在暫時偏安的山城長汀,而是放眼中國和世界。在唐校長的帶領下,僑育大學把學校的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緊緊相連。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振興國家的強烈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師生們在被日軍摧毀的殘垣斷壁前仍然精神不倒。他們置任何艱難困苦於不顧,教師為國之振興而教,學生為抗戰建國而學,體現了「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誓死不當亡國奴的崇高民族氣節。他們以筆為鋒,牢記「教育在平時可以培養建國的人才,在戰時可以發揮禦侮的力量。抗戰建國都要依託教育」的辦學宗旨。向師生和民眾宣傳抗日精神,用科學武裝兵員的頭腦,讓每個畢業生都成為精神、文化、專業上的鬥士。讓一批批軍人擁有強大的使命感和超出常人的文化與科學知識。退,上得了三尺講台;進,上得了千里疆場。讓學生、兵員以嶄新的姿態去為衝鋒陷陣、保家衛國。
在賞讀小說《筆鋒》的過程,我被每個鮮活的人物命運所牽魂,為每個精彩的橋段而擊節,為那些四兩撥千斤的智慧與輕鬆幽默的場景而狂笑。捫心自問,我讀《筆鋒》的收穫還遠遠不止這些。從中我看到郭鷹以形象化的手法敘述了一部抗戰時期高校的內遷史,從中我看到風光如畫的閩西南地理特點、山川風物,長汀客家人的民俗民風……
真的難以想像,郭鷹一介貌似平凡的鄰家小女子,竟然擁有如此之宏大的胸懷、如此之遼闊的視野,給讀者提供了如此海量的信息。從她的後記可以得知,世上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郭鷹也如是。她是攀登文學巔峰的勇士,挑戰自我攬下高難度的作業。她是勤勉專註的學生,為了寫書她白手起家,從頭學起。到魯藝班進修、買大批關於民國時期的相關書籍,查詢搜索大量網路資料,讀熟了福建的高校內遷情狀。為此,我在賞讀長篇小說《筆鋒》的過程中,不僅分享了郭鷹創作愉悅,也真切地感受到她創作過程的艱辛。因為她的勇敢、因為她執著,因為她的努力,《筆鋒》最終得以面世。
最後討個巧,再次引用封面的提挈語:
軍人抗戰看《亮劍》、文人抗戰讀《筆鋒》。
一個文弱的校長,消滅日寇於無形的利器。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抗戰小說千萬種,唯有《筆鋒》直戳人心,讓你站栗沒有之一。
此話公正,此話真實。《筆鋒》確實值得一看。推薦閱讀:
※除了紫砂壺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比較好的陶土壺?
※如何看待錢文忠一天只吃一頓飯一天只睡三個鍾?
※魏晉名士到底有多放浪形骸?
※讀書有何用?
※民國文人教你寫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