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明:為什麼刑事辯護是一種修行?

來源於微信公號:桂客留言,微信號ID:agui1962。桂客留言由法律界著名社會活動家、民主與法制社總編輯劉桂明先生擔綱,致力於打造一個法律人的分享平台。在這裡傳播法律常識,傳承法律文化,點評法律事件,分析法律現象,為法治中國及司法改革建言獻策。

我與本書作者陳世和律師可以說是一見投緣。

在2001年中南片區律師業務交流協作會間隙,時任貴州省律師協會秘書長李建(現貴州省高級法院副院長)陪我夜訪貴州幾家律師事務所,其中就有威克律師事務所。當我見到該所主任陳世和律師時,我就看出他一定是一個有話題、有故事且能聊得來的人。後來經過了解,我們還是江西老鄉。我們在一起不僅聊法律法學,而且還聊文學宗教。陳世和律師祖籍江西廬山,早年研習史學,後改宗法律。西風東漸,曾遊學於美、加多所常春藤校園。在繁忙的辦案之餘,他與我一樣鍾情山水,醉心禪佛。不同的是,他對禪佛的理解早已上層次了,而我卻因為還不得法而被關在門外。

為此,他將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彙集成了「旅遊與宗教三部曲」:《聖潔之旅--漫漫菩提路》、《聖潔之旅--縱橫天下處處是禪》、《聖潔之旅--春秋聖殿》。爾後,又將自己的專業心得與體會匯聚成了「法律三部曲」:《法律的尷尬》《法律的無奈》《法律的蹊蹺》。無論是是文筆還是圖片,都顯露出了他怡禪養心與修身養性的唯美視角。

如今,世和律師的新作《法律的困惑》又誕生了!他請我為其作序,我當然樂意為之。

從先前出版的作品來看,世和律師的書很耐讀,標題很抓人,文筆很感人,描述很動人,闡述很服人。但是,當我讀到書中出現了「三覺圓滿」三個字時,我便立刻想到了他對佛學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我又想起了不久前一位友人給我推薦的一本名為《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的書。該書看起來封面淡雅、內容樸素、閱讀輕鬆,但書名深刻、寓意深邃。該書以十三個章節的思路切入方式,分別介紹了人生的十三個重要問題。其通過大量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畫龍點睛的點評,使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得到了許多有益的人生啟迪。它告訴我們:人的一生要做很多事,做事的過程就是修行。成長、愛情、事業、婚姻、生子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人生大事。有些是我們喜歡做的,有些是我們必須做的,當然,也有些是我們根本沒必要做的。於是,捨棄就成了一種修行。為何捨棄,如何捨棄,捨棄為何是一種選擇,選擇捨棄為何是一種修行。原來世間種種皆為修行,每一次經歷都是一種修行,每一種結果都會使你得到提升。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生命未到終結時,修行就不會結束。認真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做好該做的每一件事情,這就是真正的修行。人生苦短,到修行結束的那一天,我們都會感謝人生讓我們成長,感謝修行讓我們成熟。

應當說,那是一部值得推薦閱讀的書。正如該書編者所言:如果你希望擺脫平凡的生活,如果你想追求卓越的品質,如果你想探索成功的奧秘,如果你想充分地發展自我,但是又苦於找不到突破點,那麼,請你試著把《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放在你枕邊,在閑暇無聊或苦悶彷徨的時候,打開它。因為《人生就是一場修行》都會給你指導!

因為該書所蘊含的深意,也因為世和律師所鍾情的刑事辯護與佛學淵源,我便立即想到了有關人生修行與刑事辯護這個話題。

1996年,時任《中國律師》雜誌社總編的我,在《中國律師》雜誌特別刊發了一篇「首屆全國十佳律師」馬軍撰寫的有關刑事辯護的心得體會。我還為其特別製作了一個標題,那就是《刑事辯護:律師成名的搖籃》。在我看來,刑事辯護,不僅僅是律師成名的搖籃,更是律師成長的階梯、成功的載體。受命於危難憂煩之際,效力於是非曲直之間的刑辯律師,不論是充分利用證據還是靈活運用程序,不管是擔任被告人的辯護人還是擔當被害人的代理人,都是在以自己的法律智慧和專業技巧,力求變被動為主動,變複雜為簡單,挽狂瀾於既倒,化腐朽為神奇,從而真正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在許多局外人看來,這是一個多麼有意義的職業,又是一項多麼有前途的事業。但是,當下在律師界,都知道這是一個眾所周知、憂心忡忡乃至談虎色變的話題。對律師們來說,說它是一項業務吧,但它又可能是一項為之需要忍受、棄之必然難受的業務。說它是一種專業吧,但又讓做律師的還需要面對更多的是專業以外的難題;說它是一項事業吧,但又讓律師許多時候還體會不到榮譽感;說它是一種責任吧,但又讓人感覺到制度設計者在法律上只是說說而已;說它是一種使命吧,但有關政法機關既不配合又不買帳,甚至還刁難打擊。於是,對於刑事辯護業務,有些律師準備另作打算了,有些律師從此偃旗息鼓了,有些律師已經轉移戰場了……

儘管如此,我還是希望刑辯律師從我們曾經崇尚的法律職業追求與人生境界意義上來理解刑事辯護事業。對此,陳世和律師想到了,而且還做到了。

對於鍾情於刑事辯護的陳世和律師來講,刑事辯護就是一種修行,就是一種「三覺圓滿」的事業。所謂「三覺圓滿」是指:自覺、覺他、覺行的圓滿,佛陀就是三覺圓滿、萬德具足的聖者。世和律師就一直渴望以自己對刑事辯護的修行來實現自己的「三覺圓滿」。其實,刑事辯護就是一種修行。所謂修行,就是修鍊自己的言語與行動。在心理學上是指具有自我意識的客觀存在,為了實現自主進化這一目的而主動對自身施加的一系列約束的總稱。釋迦牟尼說,人生是苦,而這個苦是可以解脫的,這個解脫的過程就叫修行。修行是一條道路,一條通往人類內心最深遠處的道路。而在這條道路的盡頭,我們就可以找到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能夠讓我們了解到生命的真諦,使我們的生命自動達成充滿了喜悅的圓滿狀態。

說起刑事辯護這個話題,作為一位資深律師,本書作者陳世和律師與所有從事刑事辯護的律師一樣,可以說是一言難盡。無論是刑辯律師在依法會見時遇到的冷遇還是其在依法閱卷時受到的冷眼,不論是其在依法取證時遭到的「306條」冷門乃至每一位刑辯律師面臨的職場生存壓力,我們知道,做一個刑辯律師究竟有多苦。當然,其中也有經歷千辛萬苦獲得成功的喜悅萬分,也有歷經千難萬險終於脫險的如釋重負。

美國著名律師艾倫·德肖微茨教授曾語重心長地對中國同行說:「沒有一個頭銜能比刑辯律師更崇高可敬的了!」同時,他也常常告誡後來者,成功地給有罪被告人辯護的律師永遠也別想指望有一天為律師設立諾貝爾獎。因為在任何一個社會,為有罪的人和為世人所不齒的人進行辯護的律師可能永遠不會有好日子;因為人們會懷疑他們的動機,人們會以為他們忠於委託人的利益甚於社會正義;因為社會輿論可能會把委託人的不良行為和為他們辯護的律師聯繫在一起而將律師當作惟恐天下不亂的宵小之徒。於是,刑辯律師常常會遭遇懷疑、責難、非議乃至打擊、迫害甚至被非法追究。

在這方面,中國的刑辯律師面臨的現實大概也差不多。儘管境遇正在不斷改善,但刑事辯護的艱難與磨難依舊在不斷地拷問與考驗著年輕的中國刑辯律師。相對於德肖微茨這樣的美國律師來說,實際上,中國的刑辯律師可能更苦,所以更值得尊敬。

面對這種苦,我們怎麼辦?在世和律師看來,我們每一位刑辯律師必須選擇堅持乃至堅守。因為面對危機而找到契機、面對磨難而不畏難難,面對風險而發現風光,正是刑事辯護的魅力所在。「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或許正是因為刑事辯護的艱難與磨難,才能不斷錘鍊與提升刑辯律師的本領和能力,才能不斷彰顯與體現刑辯律師的功能與價值。

已經圓寂的台灣聖嚴大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覺得既有佛理,也有道理。他說:「生活中難免出現逆境,我經常勸勉大家,處理棘手的問題時,應該坦然地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說,遇到任何困難、艱辛、不平的情況,都不逃避,因為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用智慧把責任擔負起來,才能真正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

作為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刑事業務委員會委員,世和律師自然也非常清楚當前我國刑辯律師的環境確實不太樂觀。但是,正如任何事物的發展所要經歷的階段,困境總是不可避免和正常的。我們不必諱言,也毋庸太過擔憂。關鍵正在於,如何在困境中發揮自己的作用,簡言之就是刑事辯護最終應當追求怎樣的結果。是效果還是效能?效果只是表面的掌聲、一時的讚譽,而效能則是一個優秀的刑辯律師在制度框架下實現符合各方要求與利益即社會、當事人和律師三方都有益的結果。而對於環境不利的現實,我們如果無可更改,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那就是如何做到像聖嚴法師說的那樣: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本書正是這樣一部面對刑事辯護、接受刑辯難題、處理熱點疑案、放下抱怨失望的新作。簡而言之,這是一部釋疑解惑的時評之作。本書延續了本書作者一貫的善於以標題吸引人、以文筆感動人、以描述打動人、以闡述說服人的獨特魅力。所以,這也是一部同樣值得推薦閱讀的新書。

本書首先是一部解惑之作。作為第一讀者,我不僅看到了正如本書書名《法律的困惑》所表達的困惑,更看到了來自一位資深律師的疑惑。這就是法律家之「惑」,更是全體法律人之「惑」。所有這些「惑」,基本上都體現在本書的四個組成部分:一是定罪量刑之「惑」,二是定分止爭之「惑」,三是建言獻策之「惑」,四是添磚加瓦之「惑」。總而言之,無論是司法實踐的「左右為難」之「惑」還是「左右難分」之「惑」,不論是司法體制的「左右開弓」之「惑」還是「左衝右突」之「惑」,最後都演變成了「像霧像雨又像風」的法律之「惑」。「惑」在何處?如何釋疑解惑?釋疑解惑何為?從「疑」到「惑」,必然需要破題與解題。於是,本書從此開始解惑……

本書相當於一部開題之作。在本書中,無論是視覺還是感覺,我們感到,每一個標題就是一個命題,每一個命題又像是一個話題,每一個話題實際上就是一個課題。於是,我們看到,所有的標題都是吸引我們閱讀與探究的問號,所有的命題都很有現實意義與研究價值,所有的話題都可以說是既說來話長又意味深長,所有的課題最終都成了我們需要了解、需要破解、更需要化解的問題。於是,本書就此切入開題……

本書實際上是一部選答之作。在我看來,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通過標題就可以知道我們即將探討的命題與必須研究的課題。比如「是暗藏玄機還是虎頭蛇尾?——小心,新刑訴法暗藏三重玄機」與「是黑社會罪還是口袋罪?——注意,撤銷黑社會罪的八大理由」帶來的立法課題,又如「是錯抓、錯放還是錯判?——張高平叔侄冤案平反的省悟」與「是疑罪從無還是遵從民意?——朱令案徘徊於人性與法理的十字街頭」引出的司法難題,也如「是依律當斬還是網開一面?——劉志軍一案判決效果之聯想」與「是敲詐勒索還是反貪俠女?——重慶美女趙紅霞的雙重面相」披露的庭審問題,還如「是圖窮匕見還是請君入甕?——從『平度強拆』看新圈地運動的新特點」與「是人有多大膽還是地有多大產?——撕開房地產開發的假市場經濟面紗」體現的民生主題,更如「是惱羞成怒還是需要亡羊補牢?——中國紅十字會與郭美美的糾結」與「是在沉默中死亡還是在沉默中爆發?——死磕律師的崛起是法治進步的必然產物」 凸顯的熱門話題。一個問號就是一個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如何選擇、怎樣解答,既是解決刑事辯護的必須,更正推進法治中國的必要。於是,本書著手進行選答……

如果說刑事辯護是一種苦,那就需要我們去開拓;如果說刑事辯護是一種難,那就需要我們去克服;如果說刑事辯護是一種情,那就需要我們去付出;如果說刑事辯護是一條路,那就需要我們去探索與追求。由此可見,對我們來說,刑事辯護就是一種修行,修鍊我們的內心,修鍊我們的思考,修鍊我們的志向,修鍊我們的理想,修鍊我們的語言,最終都要落實到修鍊我們的行為。

綜上所述,本書不一定是一部關於刑事辯護的業務提升之作,但一定是一部關於刑事辯護的專業修行之作。它可以助我們成長,更可以令我們成熟。感謝刑辯,讓我們成長!感謝修行,讓我們成熟!

感慨系之,是以為序。

(註:作者系中國法學會《民主與法制》總編輯,高級編輯,曾任中國全國律師協會《中國律師》雜誌社總編輯)

△掃描二維碼,關注桂客留言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米晶子道長的金剛八部功?
睡覺前躺在床上,或者說不用打坐的姿勢可以一心持佛號嗎?會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嗎?
行者,行者。
說讀不懂佛經的人,是卡在哪裡了?
突如其來的極大的幸福感,是怎麼回事?(不間斷持續了N個月)

TAG:修行 | 刑事辯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