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實證(3)

第五篇 深信因果輪迴 念佛求生極樂

第一章 深信因果 行善止惡

讀者諸君由本書第三篇的實例,可證知『殺生確實會招致惡報』,則舉一反三,可知其他一切惡行都會招致惡報。

佛告訴我們,會招致惡報的不良行為有十種:(一)叫殺生。(二)偷盜(只要不是自己的東西,拿來使用或佔為己有都屬偷盜)。(三)邪淫(違背倫理道德,在正式夫婦之外,貪圖淫樂,亂搞男女關係等都屬之)。(四)妄語(說謊、偽證、不守信)。(五)惡口(以凶暴或惡毒的話罵人)。(六)兩舌(挑撥離間、搬弄是非)。(七)綺語(說黃色淫穢的話使人想入非非)。(八)貪(貪求名利財色各種享受,迷戀不舍)。(九)嗔(稍不如意就生氣怨恨)。(十)痴(邪見、不信因果)。

由本書第四篇的實例,可證知『戒殺放生確實可獲得善報』,則舉一反三,可知其他一切善行都可獲得善報。

佛告訴我們,能獲得善報的好行為有十種:(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惡口。(六)不兩舌。(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痴。

既然『為善得福,為惡招禍,因果報應,真實不虛。』聰明的您,當然會將『因果報應的道理』奉為指導生活行為的最高準則,欲求福報當努力實行十種善行,欲免禍患當努力戒絕十種惡行。

此外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務請記住:『只問耕耘,不問何時可以收穫。』本書第二篇已說明因果通於三世的道理,若您努力行善求福,卻仍未能改變坎坷的遭遇,當知這是由於往世惡業較大,惡報較重所致。只可甘受如飴,並勤懺悔往業,行善不懈,或可早日痞極泰來,欠人業債,總須甘心償還才是做人的道理;切勿因一時看不見明顯的改善而失望怨尤,因為我人凡眼,不知無形中福與禍消長轉變的情形,也許您的善行已經為您減輕多少應受的惡報,只是您不知道罷了。

第二章 六道輪迴 應急出離

人世間的因果現象既已略有了解,不可不知輪迴的道理。因為只有『六道輪迴』才能代表整個眾生界的因果變化真面貌。

所謂『六道』是指六大種類的眾生:(一)天道——指居住於天上,具威德、有神通、享天福的眾生。俗稱天神。(二)人道——指人類。依佛經所說,各星球上多住有人道眾生。(三)阿修羅道——有天福而無天德的眾生。(四)餓鬼道——常受飢餓怖畏的鬼類眾生。(五)畜生道——指除人以外之一切動物。(六)地獄道——指墮落在地獄中受苦的眾生。

所謂『六道輪迴』是指眾生在命終後,各依善惡業力的牽引,投生到上面所說的六道之中。由於眾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有時修善,有時作惡;於是有時生天享福,有時入地獄受苦。就這樣在六條道路中進進出出,頭出頭沒,如輪之迴轉,永不停息。

決定六道輪迴的總關鍵,在於善惡業力的牽引。

以人道來說,能行上品十善,則死後生於天道;行中品十善,死後仍生人道;行下品十善,死後生於阿修羅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由行善而得,果報較好,三者合稱『三善道』。

若造作下品十惡,則死後生於餓鬼道;造作中品五逆十惡,則死後生於畜生道;造作上品五逆十惡,則死後墮入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由作惡而得,果報低劣,三者合稱『三惡道』,又稱『三塗』。

六道輪迴之中,有三種善道,三種惡道。表面看來,出生於善道與惡道之機會,各佔一半;實際上『淪落於三惡道之機會』,要大於『生在善道的機會』千萬倍乃至無數倍。這一點只要比比地球上人類和其他動物(畜生道)的數目就可明白。

涅槃經說:『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意思是說:『出生為人的機會假設像手裡拿的一撮土,那麼出生於三惡道的機會就如整個大地的泥土。兩者大小懸殊,不成比例。』

既然出生於三惡道的機會大得嚇人,而三惡道的痛苦又是我們所不敢領教,當然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永遠避免它、躲開它。

怎樣做才能永遠避免走入『三惡道』這個恐怖、痛苦的黑暗深淵呢?請看下章說明。

第三章 修持念佛 求生極樂

壹、為何一定要修持佛法急求出離輪迴

前面一章提到作惡會墮入三惡道受苦,而且機會很大,要想避免,只有一個方法——修持佛法以求永遠脫出輪迴。

不過許多人心中存有一種想法:『既然作惡會墮入三惡道,我只要一生守法守分,不做壞事,就不怕死後淪入惡道,何必一定要修持佛法求脫輪迴?』其實只要明白後面的道理,就知道這是一個不正確而且危險的觀念。

因為眾生只要未修至解脫生死的地位,就永遠在六道輪迴中輪轉。佛告訴我們,每個人自無窮遠古以來,出生在人道的次數多得無法計數,若能將每次出生為人時所流的淚水積集起來,將比整個地球大洋海水還多。每次出生為人總曾經做了或多或少的善業與惡業,扣除掉已經受完的果報後,每個人的身上都仍背負了無量的惡業和一些善業,這些業一筆一筆的等待因緣成熟以產生果報,讓我們去償還或者享受。既使今生今世你勤修十善,使你下一世能生到天上享受天福,或再出生為人享受大富貴的果報,也不值得你太高興。這話是何道理?因為下一世若生到天上,由於只顧享受殊勝的快樂,往往疏忽或者不想修行;若出生為人,由於有隔陰之迷,不記得前世之事,也很可能忘了應該修行十善才能保住人身。如此一來,當你下一世在天上或人間的壽命結束之後,能不能再繼續出生在人、天的『三善道』,可就很有疑問了,那還要看這時等待在後面,即將對你產生支配力的下一筆業,要牽引你往生六道中的何處而定。而等待在後的下一筆業是善業或惡業,你全不知;下一筆業若是惡業,它將使你墮落為餓鬼、畜生、地獄三惡道受苦;若是極重的惡業,將使你千萬億劫淪落惡道受大苦報,難有出期。何況華嚴經說:『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這話告訴我們『墮落惡道十分客易』,而所謂『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實為千古不易的真理。

六道之中,以『天道』的福報最為殊勝,地位也最為尊貴,但命終之日也難逃過業力的控制,仍要落入輪迴之中,佛經中有不少『天人死後墮入惡道』的記載,可為明證。

你說業力可怕不可怕?

由此可知六道輪迴有如浪濤洶湧的無邊大海,處在其中,隨浪升沉,難以自主,頭出頭沒,無有盡期。今幸有『佛法』這一個大慈航、大寶筏,聰明如您,可不早搭其上,速登彼岸,急求出離嗎?

貳、如何修持佛法

佛學精深,法門無量,初入門者,可能眼花撩亂,不知從何下手。

編者在此鄭重的向您推薦一個最容易、最穩當的方法:『凈土念佛法門』。

為何此法最容易?因為只要神智清楚,能夠口念或心想,就可修持。

為何此法最穩當?因為只要方法正確,任何人都有成功的希望。

參、如何修持『凈土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的修持方法,當然不是簡單數語就能解說究竟,這裡僅作簡要、初步的介紹,讀者諸君憑著這些,可作初步入門的修持。若想作更深入的了解及研究,須另找專書閱讀,或向師父、大德們請教。

修凈土念佛法門要點如下:

一、立不移之信心:有疑心則修此法難成就,故首先須確信後面數事:

(1)確信在我們的西方,距離十萬億佛土之處,有一個景色無限美妙,極為清凈莊嚴,勝過此處千萬億倍的極樂世界。

(2)確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曾發誓願,要接引十方世界修持凈土法門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而且成佛以來十劫之久,都一直在實踐著他的誓願和諾言。

(3)確信如法修持凈土念佛法門,臨命終時必定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二、發堅定之誓願:決志今生求生凈土,無有退轉。發願應於佛像前,若無佛像,則合掌面向西方恭敬發願也可。發願文句本無固定格式,總以虔誠為要。就像對自己的慈父慈母訴說願望一樣,想像慈悲的阿彌陀佛就在你面前,親切而無比虔誠的對佛說出你的願望即可。此項發願的工作,最好於每天最後一次念佛之後或睡前重覆一次,才能使願力深植於潛意識中,則命終痛苦迷糊之際,也會不忘求生凈土之誓願。

三、主要修行:每天念佛。要點:

(1)佛號念法『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讀『ㄋㄚ ㄇㄛ′』。

(2)每天念。隨時可念,隨處可念。行、住、坐、卧、工作中皆可念。

(3)出聲念、默念皆可。但上廁及就寢時只可默念。念的時候要口裡念、心裡想、耳朵聽,一句一句清清楚楚的念下去。

四、輔助修行:

(1)遵行十善,戒除十惡。

(2)多多行善助人。(行善之法可參閱陳柏達居士所著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一書)。

(3)每天在睡前,要將今日念佛及行善的功德,在佛前迴向求生極樂世界。

肆、釋疑

編者要在這裡提醒大家,有非屬純正佛教的其他宗教,他們的部分傳道師宣稱:『現在是白陽期了,念阿彌陀佛已經沒有功效,不能解脫生死,出離輪迴。』『白陽期』是他教的教義,在此不予批評;後面半句話則是人為編造的大妄語,千萬相信不得。

試想,『接引十方世界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往昔所發的偉大誓願,並且阿彌陀經里,佛明白的告訴我們,阿彌陀佛自從成佛之後,開始從事接引眾生前往極樂世界的工作,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十劫之久(十劫約一百三十四億多年),從沒間斷,阿彌陀佛壽命之長難以思量,因此其度眾生的工作也無量久遠的進行下去,永遠實踐著許給眾生的諾言,怎麼會因為地球上其他宗教教義中劃分一個白陽期,就違背自己的大誓願而停止度眾生的工作?更不可能任我們凡夫俗子隨便說一句『念阿彌陀佛已經無效』,就使得阿彌陀佛沒有辦法再度眾生了。

這層道理,有智慧的人深思一番自可明白,切勿為人所迷,坐失念佛往生的大利益。

願您相邀親戚朋友,共沐彌陀慈光,共修念佛法門,他日相率往生極樂,方不辜負出生為人、幸聞佛法的大好機緣。

伍、實證

自古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實例,指不勝屈。近代人往生實證請參看下列各書:

1、凈土聖賢錄。(台中蓮社出版)

2、念佛感應見聞記:林看治居士著。(台中蓮社出版)

3、當代往生應驗錄。

4、神奇的感應:陳柏達居士著。(普門文庫出版,該文庫後改為慈濟文化中心)

5、凈土的見證:陳柏達居士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出版)


推薦閱讀:

正法:【五戒十善】 十善而行布施
聖空法師開示:這個世界為什麼會不平等?
正法:【善惡果報】佛說人臨終時將生五趣各自顯相
沒有底線的人,註定遭受報應
關於因果報應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TAG:因果報應 | 因果 | 實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