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改變財運的21堂必修課》

《改變財運的21堂必修課》作者:胡金盛 不是「富二代」,但立志成為「富二代」的父母的你;苦苦思索卻不知如何步入財富之門的你;沒有絕頂聰明的腦袋,卻願意努力學習和奮鬥的你;還在為生活辛苦打拚的你;相信自己一定會變有錢的你,如果不是天生有錢人,那就成為後天有錢人,要變成富人並不難,從胡金盛所著的《改變財運的21堂必修課》開始從頭學!

內容簡介   苦惱於自己沒有「第一桶金」? 苦惱於自己沒有好的資源? 苦惱於自己沒有好的賺錢門路? 苦惱於自己沒有理財的專業知識? 不是天才,不是「富二代」,怎樣才能變有錢? 先像富人一樣思考,然後學會理財致富的方法,最後堅定地執行。胡金盛所著的《改變財運的21堂必修課》指出了致富三部曲、21堂財富課,《改變財運的21堂必修課》教你致富的一招一式,讓你翻身成為富人。  富裕的生活一直在那裡等著你,就看你如何行動!

作者簡介   胡金盛,實戰型資深理財專家,現任職於某大型股份制上市銀行,從事投資理財輔導實戰與寫作十餘年,發表文章百萬餘字,擅長將投資理論技巧與投資實踐緊密結合,對投資技巧有獨到的分析與運用,被多家理財雜誌譽為「銀行專家」。並被評為「最受讀者歡迎的作者」。著有《30歲之前登上財富快車》、《大蕭條時代投資理財策略》、《牛市中國》、《巴菲特與索羅斯21個投資秘籍》等理財著作,並在台灣出版上述作品。

我要成為有錢人:改變財運的21堂必修課 這本書,是為這樣的你準備的

不是「富二代」,但立志成為「富二代」爸爸/媽媽的你。

苦苦思索卻不知如何才能步入財富之門的你。

沒有絕頂聰明的腦袋,卻願意努力學習奮鬥的你。

還在為生活辛苦打拚,卻懷抱著擁有美好富裕生活心愿的你。

相信自己一定會變有錢的你!

目錄 第一部分 改變觀念,正確認識財富第1課 貧窮是一種病,你要治好它貧窮是一種病,病根在於心治癒貧窮。須打心底里尊重財富貧窮病很好治,「選擇」是劑良藥脫貧致富要自信成功緻富沒有那麼難

第2課 其實你並不窮你很富有,富得只「差錢」「志不窮」是你富有的源頭窮親戚也是一筆人脈財富

第3課 態度積極上進,不抱怨你生來就不是這個命,自暴自棄要不得財富青睞態度積極的人不服輸不認命,為富裕而積極抗爭成為百萬富翁沒有那麼難

第4課 勤勞不一定致富,跳出「時間換錢」的陷阱越勤勞不等於越富有時代不同了,致富規則在改變勤勞沒有錯,但得用對地方讓錢為你工作,錢生錢

第5課 沒錢更要理財理財是現代人的必修課小錢也可成大事,別拿沒資金說事理財要搶「風頭」良好的理財習慣,是致富的助推器

第6課 不投資風險更大收益與風險是孿生兄弟,拒絕風險就拒絕收益不投資比投資風險更大選准領域與時機。風險比你想像的要小

第二部分 學習方法,為賺錢做準備第7課 你需要學習理財知識學習是到達財富王國的必經之路腦袋決定錢袋,投資自己絕不吝嗇

第8課 要像富人一樣思考和行動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言談舉止要向富人看齊信息就是財富

第9課 不能只專心上班,那樣會錯過致富機會你是工作中的先進者,卻是財富中的落伍者別錯過工作之餘的許多致富機會

第10課 致富正道是慢富,暴富來得快去也快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別指望一夜暴富致富要投資,投機是毒藥

第11課 利用「複利+時間」賺錢複利讓800美元變成380萬美元保持足夠的耐心,讓小錢長成大財富

第12課 可適當負債投資,借別人的錢來賺自己的錢「借雞生蛋」大有可為借錢投資講究方法「借雞」獲取負債資金有途徑

第13課 給財富設定一個目標給你的財富一個夢想細化你的財富目標投資法則助你實現財富目標

第三部分 開始行動,去賺更多的錢第14課 投資改變命運,從現在開始投資投資改變命運,讓你遠離貧窮投資致富越早越好時勢造富豪,投資要緊跟形勢不損失本錢最重要

第15課 打造良好信用,讓經濟生活更順暢你的信用值百萬,別失信你的信用,你做主提升信用有方法

第16課 充分利用你現有的資源賺錢平凡的人有不平凡的資源盤活現有資源來創富

第17課 給自己謀劃一份不在職收入有一份不在職收入,等於多一個人在賺錢謀劃你的不在職收入

第18課 錢不能只存銀行,那樣會越存越少錢存銀行是「暗虧」,會越存越少銀行存款在創富中的作用小錢存銀行不如做基金定投大額資金長期躺銀行,不如投資股市

第19課 和氣生財,致富需要和諧環境為人友善,多個朋友多條路家庭幸福是成功緻富的基礎你的笑容,能給你帶來巨大財富

第20課 堅持做你應該做的事,不能只做你喜歡做的事依據規劃,確定應該做的創富事項朝著目標努力奮進,不達目的不罷休

第21課 科學消費,合理開支,會花錢比會賺錢更重要花錢最有智慧,富有是因為懂得如何花錢越富越節儉,向富翁學習金融消費要科學

第一部分:改變觀念,正確認識財富 貧窮是一種病。也許有人反對這種說法。

但無論你願意不願意承認,在如今的市場經濟中,貧窮的確是一種病。只不過它不是一種不治之症,而是一種較為容易治好的病。

貧窮是一種病,病根在於心 貧窮是一種病。也許有人反對這種說法。

但無論你願意不願意承認,在如今的市場經濟中,貧窮的確是一種病。只不過它不是一種不治之症,而是一種較為容易治好的病。

猶太人將貧窮視為恥辱。他們認為富有是自由、安定的基礎,貧窮是罪惡的開始。

猶太人是全世界公認的第一商人,他們這樣看待貧窮,自然有深刻的道理。

猶太人口不足世界總人口的千分之一,卻是創造奇蹟的民族。歷史上的許多世界偉人,如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畢加索等,都產生於猶太民族。而且,無數的億萬富翁也產生於猶太民族,他們中的許多人控制了世界的經濟命脈,贏得了「世界第一商人」的美譽。猶太人在經濟上的強勢地位一直延續到今天。

美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而在美國的富裕階層中,猶太人的比例大得驚人。在美國的中產階層中,猶太人也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猶太人在致富方面的成功,是其他民族無法比擬的。

貧窮為什麼是罪惡?因為貧窮讓人無法充分地展示自我價值,貧窮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會因為沒有錢,為了生計而去做自己並不喜歡的事,即使是有遠大的抱負,也得為五斗米而折腰。很多夢想不能實現的主要原因,往往是造夢者缺錢。貧窮也會使人無法完好地履行自己的責任。沒有錢,很難成為一個好丈夫、好父親,也不能很好地孝敬父母。

有句名言說:「一個有錢人辛辛苦苦地積累著財富,但當稍有一點放鬆,他就會受到奢侈品的誘惑。一個窮人辛苦地工作以維持他微薄的生活,當他放鬆一下,就會發現自己無法生存。」可見,窮人比富人更不能放鬆,貧困讓窮人更累。

貧窮還是社會病的主要根源,是導致不幸和犯罪的最大根源。大部分家庭的破裂,第一大因素是因為錢。所以產生了一些俗語和格言,如:「貧窮使人違法」;「貧窮比五十種災禍還慘」;「身體的所有部分都依靠心而生存,心則依賴錢包而生」等。猶太諺語還說:「錢不是罪惡,也不是詛咒;錢會祝福人的。」

富豪洛克菲勒曾說過:「錢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為未來提供一定程度的力量和安全感。」因此,賺錢不僅僅是一種謀生手段,它還承擔著人們的希望與恐懼、理想與價值觀,因而上升為一種社會和心理的概念。

所以說,貧窮是一種病,是一種讓人痛苦、恐懼的病,是很多悲劇的病根。也正是這個原因,國家需要富強、家庭需要小康、個人需要富有。

貧窮這種病,雖然與缺乏理財知識和技巧有關,但是錯誤的觀念、心態和思維方式,才是阻礙人們去實施正確的理財方式的根本原因。因此,貧困主要是「心病」,其病根在於心。

簡要來說,貧窮這種「心病」,首先是在內心深處沒有追求財富的強烈願望,甚至還形成了鄙視財富、仇視富人的不良心態。因為你無心致富,所以就無心去抓住致富的機遇,也不會去學習致富的知識和技能。在這個世上,人和人之間的致富能力差距其實很小,關鍵是看你有沒有「用心」,「用心」之人善於抓住致富機遇,而機遇就像一個「放大鏡」,它把人與人之間的財富差距拉寬放大了。因此,改變貧窮首先得改變「心態」,因為心態控制了個人的思想與行動。無心致富,自然不會有致富的行動,當然也就沒有財富可言了。

其次,貧窮這種心病,根源在於一種害怕「改變」的恐懼,心裡沒有勇氣去改變貧窮的現狀。一個在工廠上班的工人,儘管每個月賺的錢不夠花銷,一個在事業單位上班的人,儘管每月的薪水不夠養活全家,但要是讓工人改變現狀,辭掉工作去創業賺錢,或是讓在事業單位上班的人放棄安逸的工作下海經商,他們往往不願意,因為他們害怕改變現有的生活和工作狀態,他們恐懼改變現狀。

但改變往往給人新生,改變能讓人超越自我,獲得更大的財富。比爾?蓋茨原本是一位在校的大學生,過著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但他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勇敢地改變現狀,走出校園去創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改變,比爾?蓋茨憑著自己的才華和毅力獲得了巨大成功,成為世界巨富。

貧窮病很好治,「選擇」是劑良藥 無數先富起來的人告訴我們: 賺錢是一種選擇。

窮人與富人的能力差距,並不像他們之間財富的差距那樣大,那看似非常懸殊的差別,其實只根源於微小的一點,那就是對財富心態、財富觀念、創富行動的選擇。20%的富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富人,是因為他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有一個富人感慨地說:「現在回過頭來看,20年前的選擇是正確的。如果,我當時選擇繼續待在單位過清閑但又清貧的生活,而不是選擇下海經商辦企,去博取財富,那麼我現在可能還拿不出5萬元的積蓄,哪會有過億的身價。」

貧窮是因為「選擇」導致的。解鈴還須繫鈴人。所以治療「貧窮」的最根本的良藥還是「選擇」。下面我們來看看,巴菲特是怎麼通過「選擇」成為世界首富的。

在一開始,巴菲特就選擇了「要過富裕生活」,於是他不以自己只有100美元為由而放棄投資致富,選擇過平庸的生活。相反的,他積極向親朋好友們借款,開始了投資致富生涯。

在巴菲特投資致富的過程中,處處體現了「選擇」對於致富的重要性。他說:「選擇一個優秀的明星企業比投資技巧和信息更重要。」

巴菲特認為,在人的投資生涯中,要做對幾次投資決定(即選擇)是非常容易的,但要做出千百次正確的投資決定,則是十分困難的。而選對了最適合投資的明星企業,就可以讓投資者避免需要自己來做出無數個正確的投資決定的麻煩。否則,你若是選錯了投資對象,再怎麼努力,其結果都是令人失望的。這就好比一個優秀的攻擊手,若選錯對象,再猛烈的攻擊都是徒勞的。所以,巴菲特總是選擇適合投資的明星企業。

同樣的,巴菲特也十分注重投資工具的選擇。作為「股神」,他對投資工具的選擇是極具智慧的。特別是在他白手起家的創業初期,他選中了「有限合伙人」這個投資工具,使自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順利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因此,他說:「選准投資工具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的,如果選錯了投資工具,最終只會是一敗塗地。

第一部分 改變觀念,正確認識財富 選定了投資工具後,巴菲特就著力選擇投資人。最初的投資人就是他的家庭成員,在投資事業逐漸穩固後,巴菲特開始把加入這個合夥關係的投資門檻提高。因為合伙人不能超過100人,他必須選擇那些最有價值的投資人做自己的有限合伙人。

所以,巴菲特投資致富的一身,就是正確地做出「選擇」的一生。

其實,富翁們的致富過程都是選擇的過程。當他們面臨是過安逸但不富有的生活還是去過拼搏去創富的挑戰生活時,他們選擇了挑戰;當他們面臨創業致富的艱難時,他們選擇了「克服困難,堅持到底」,而不是選擇了「放棄」;當他們面臨投機與投資時,他們正確地選擇了投資,讓財富穩健、持續地增長。

在貧富差距逐漸擴大的時候,許多人不是選擇緊隨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努力去創造財富,而是選擇懷念過去「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大鍋飯生活。

多次聽人說,他很懷念計劃經濟時代的生活。那個時候,工作輕鬆,生活有保障,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國家包了,雖然工資不高,錢不多,但生活得很安心,幸福感也很強。計劃經濟體制雖然給人們以一定的生活保障,但人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個人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事件,都被國家「計劃」了,每個人的一生都成為國家計劃的一部分,甚至談戀愛、找對象和結婚生子都由組織安排了。所以,那個時代,個人的選擇空間很小,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追求自己夢想的機會就更少了。

如果,現在讓你選擇,你是選擇返回計劃經濟時代,還是選擇過當前這種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生活?筆者相信,會有許多人選擇計劃經濟時代,繼續去過那種每個月拿著百把元錢,但很安心的生活,那麼這部分人選擇的是「貧窮」。相反的,我也相信,還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在當今的市場經濟中去拼搏去尋找致富的機會,那麼這部分人選擇的是「富裕」。

因此,脫貧致富的過程,就是「選擇」的過程。致富是一種「選擇」,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心態」的選擇。要富有,首先你要從內心深處選擇致富,而不是選擇安於貧窮。這樣,你的貧窮病才能治癒;不久的將來,你將過上富有的生活。

特別是在當今的中國,貧窮病就更好治了,因為我們有一個治癒貧窮病的良好環境。目前,中國正處於一個充滿經濟活力與致富機會的時代,大量的財富被快速地創造出來,並持續不斷地進行再分配。每天,都會有眾多的百萬富翁產生。

從今天開始,你就打心底里渴望財富,選擇致富,並積極行動起來。選擇對了, 下一個富翁就是你!

第2課:勤勞不一定致富,跳出「時間換錢」的陷阱 時代不同了,致富規則在改變 為什麼越勤勞不等於越富有? 之所以發生這種狀況,歸根結底是因為時代不同了,致富規則發生改變了。

在工業時代,賺錢的規則是一份努力就有一份報酬。所以,勤勞致富;只有勤勞的人才會富有,懶惰的人不會有出息。有時間付出就有金錢回報,是這個時代的賺錢特點。

但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信息時代,致富規則發生了改變。很多人可以利用信息來完成財富的巨大飛躍,一個絕佳的創意,一次成功的資本運作,可能使他們一夜之間成為億萬富翁。

所以,翻開現代中國的商人創業史,就會發現: 20世紀80年代初的那些街邊小販、擺小攤的個體戶,靠起早貪黑的勤勞致富了,成為了中國第一代百萬富豪。而中國的第二代百萬富豪,告別了「勤勞致富」的模式,他們是起步於90年代初的那些「炒房地產」、「玩空手道」的所謂儒商、官商。但後來,中國從短缺經濟進入買方市場,「暴利」被「微利」所替代,勤勞致富的人們感覺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相同的,中國市場經濟的逐漸成熟,讓那些靠「腦體倒掛」和「皮包公司」而暴富的神話成為了歷史。時代的進步,使致富規則快速地發生變化。因此,時代不同了,不僅許多老的生活規則在發生改變,賺錢方式甚至財富理念也隨時代發生了重大改變。當今的經濟社會,與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不同,由於信息的作用,創造財富已不再是依賴於土地、工廠等有形的東西,各種集中了智慧力量的無形的信息,如知識、創意等,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富翁。在信息時代,創富告別了「一步一個腳印」的緩慢的積累和進程,財富的增長可以超乎人們的想像,成幾何倍增長。因此,與時俱進地更新觀念、改進創富方式越來越重要了。

明白了這種變化之後,當你再次看到一些人生財有道、舉重若輕、輕輕鬆鬆地賺得大量財富,而另一些人辛辛苦苦掙錢、為生活疲於奔命時,你不必再驚訝與詫異。因為,在當今社會,這已經是正常現象了。

有一本暢銷書叫《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熱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向世人揭示了「時代不同,致富規則已經發生改變」這一事實。這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故事敘述,向世人展現了貧富兩極的差異。書中的「我」有兩個爸爸,一個是親爸爸,教育程度很高,雖然是一個好爸爸,但卻是個窮爸爸。相反的,另一個爸爸,教育程度不高,但卻是個富爸爸!窮爸爸工作十分賣力,可是日漸增加的生活開支讓他負債越來越多;而富爸爸的工作卻越來越輕鬆,錢也賺得越來越多,過著「有錢又有閑」的富裕生活。為什麼窮爸爸努力工作卻難以致富?富爸爸輕鬆致富而且越來越悠閑?這其中固然有一些其他原因,但最為重要的是,窮爸爸的賺錢思路和方法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著無數的像「窮爸爸」一樣的追求財富者,他們教育程度不低,工作也很賣力,甚至「五加二,白加黑」地加班加點工作,但終因財富觀念不能與時俱進,不知道正確地賺時代的錢,結果當然是「沒錢又沒閑」。相反的,那些「富爸爸」深諳「時代不一樣了」,他們率先跳出舊思維,大膽拋棄老觀念,踏著時代的節拍,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賺錢方法創造財富,結果是錢越賺越多,生活越來越愜意,有錢又有閑。

讓錢為你工作,錢生錢 賺錢的層次分為三個等級: 最底層是靠體力賺錢,中間層是靠知識賺錢,最上層是錢生錢。最底層和中間層的賺錢方式,都是要靠時間去換取金錢,靠的是「人追錢」(俗話說:「人兩腳,錢四腳」,能不追得辛苦嗎),過的是為錢工作的辛苦生活。但最上層的賺錢方式,過的是「錢生錢」的輕鬆投資生活,達到「讓錢為我們工作」的賺錢境界。

所以,賺錢不一定要一味地追求勤勞致富,「懶人」也有致富路,他們反而過的是有錢又有閑的生活。

為什麼我們要追求讓錢為我們工作,而不是我們為錢工作呢?因為金錢不是一個好主人。如果讓金錢成為你的主人,你就會成為奴隸,為了它你付出健康、快樂、親情、友情,甚至是寶貴的生命。相反的,如果你做了金錢的主人,你就可以駕馭金錢,讓它賣力地為你不分晝夜地工作,以錢生錢,最終實現你的財富夢想。因此,有人總結說:

發現金錢奴隸與金錢主人的差異是擁有財商智慧的第一步!

但如何讓錢為你工作,如何讓錢生錢? 這裡很有必要講一下廣為流傳的曼哈頓島的故事。曼哈頓島最初是一個荒島,1626年,一個荷蘭人用60荷蘭盾(摺合24美元)的物品就從印第安人的手中換取了這個荒島。而現在,曼哈頓島成為全世界最繁華的大都市,至少值50萬億美元。我們現在來看這宗交易,感覺那個荷蘭人賺了大便宜。不過,假設賣出曼哈頓荒島的印第安人,當時把賣島所得的24美元拿去投資,僅以8%的年複利來計算,到了380多年後的今天,這24美元已經「成長」成120萬億美元。而120萬億美元遠超出曼哈頓島的現值,他們又可以極為輕鬆地將曼哈頓再買回去。

從上述故事中可以看出,讓錢生錢,首先要讓錢從你的口袋裡「走」出去,讓它進入投資領域,去為你賺錢。注意是將錢投入到投資領域,而不是消費領域。假如,1626年時,那個荷蘭人不是將60荷蘭盾買下曼哈頓島,而是將60荷蘭盾花銷掉,可想而知結果會多令人失望。每個人都有消費的慾望,有的人壓抑慾望,延期消費,推遲錢的花銷,將錢投資出去獲取收益;而另一些為數更多的人,卻認為反正自己富裕不了,就有一分錢花一分錢,結果沒有錢投資去錢生錢。長期下來,結果就是前一部分人成為富人,而後一部分人仍然過著貧窮的生活。

其次,要讓你的錢獲得穩定的收益。「收益穩定」是錢生錢的關鍵。再以上述的印第安人為例,如果他們不是將24美元投資到收益穩定的領域去獲取8%的年複利,那麼將不可能獲得120億萬美元的投資效果。

不信?下面進行一個簡短的計算,你就會明白了。假設我們有1萬元,投資到收益大風險也大的領域。第1年獲取50%的高收益,但第二年卻虧損了40%;第三年再獲利30%,第四年又虧損25%;第五年收益35%,第六年虧損30%。從表面看,這6年來,每隔2年都有一個5%以上的正收益。但第六年末,投資收益情況會是如何呢?具體如下表: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6年來投資收益的大起大落,不僅沒有給投資者帶來收益,反而虧損了17%。相反的,如果這1萬元投資到收益穩定的領域,即便只獲得5%的年複利,那麼6年後的收益率會達到。具體見下表:

因此,以錢生錢,一定要追求穩定的收益。因為平穩收益率與長期持有相結合產生的將是意想不到的巨大財富效應!但令人遺憾的是,越是貧困的人越是不知道這個道理,越想追求快速致富、一夜暴富,結果致富不了。相反的,富人卻已經知道了慢富是正道,將錢投資到能獲取穩定收益的領域,讓錢能確定性地生錢,結果是越來越富。

也正是這個原因,社會上流行一種說法:「窮人投資買彩票,有點錢的人投資買股票,再有錢的人投資買房產,而最有錢的人投資到哪裡去了?投資產業,每年獲取5%左右的投資收益,長此以往,保持穩定增長。平穩加長期持有,這就是富人的投資理論,也是其能夠成為富人乃至保持富有的關鍵。」關於如何讓錢生錢的知識和技巧,在本書的其他章節中有詳細介紹。在此,只是提醒讀者一定要樹立「錢生錢」的意識,通過各種渠道讓錢為你工作。

因此,從今天開始務必牢記7個字:讓錢為我們工作!

第3課:沒錢更要理財 小錢也可成大事,別拿沒資金說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一些人。他們也想成為百萬富翁,但總是以「沒有資金」為借口,放棄了「追求百萬富翁」的夢想與努力。

從第3課中的《百萬富翁成長計劃表》中,我們清楚地看到: 成為百萬富翁只需要少量的錢。在此,我要對只有小量資金的人說: 別總認為小錢辦不了什麼事,只要注重積累,小錢也可成就大財富。

1元錢很小,但當1元變成200萬元時,你還會認為它是一筆小錢嗎?1元如何變成200萬元?方法很簡單,例如,你給一個零歲的孩子,一天給他存1元錢,60年後,這筆錢將變成200萬元(假定年收益為10%)。最典型的小錢變成大錢的故事,就是阿里巴巴網站。當阿里巴巴網投資人向全球宣布推向市場時,阿里巴巴網原始股金從1元猛漲到1萬元,翻了整整1萬倍。

因此,不可小視小錢。說到實際的理財生活,理財應該「從第一筆收入、第一份薪金」開始,即使第一筆的收入或薪水中扣除開支之外所剩無幾,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錢的聚斂能力,1000萬元有1000萬元的投資方法,1000元也有1000元的理財方式。即便你的收入在支付完每月的必要開支後所剩無幾,你也應給自己定下一條鐵律:

先將每月薪水撥出10%來投資,而且要長期堅持,保持「不動用」、「只進不出」的狀況。因為這是最有效的財富積累方式,如果你每月擠出500元存入銀行,20年後,僅本金一項就達到12萬了,如果再加上利息,數目更不小了。當然,你若是將每月500元錢,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基金,那麼20年後所產生的本息收益將能使你安度晚年。

其實,絕大多數的富人,其巨大的財富都是由小錢經過長期的投資逐步累積起來的。所以,不要忽視小錢的力量,在時間的作用下,小錢將會長成「大錢」,而且「成長」的結果十分驚人。

因此,從今天開始,你要杜絕說「我沒有資金」之類的話。致富沒有借口,小錢也可成大事,今後不要拿沒資金說事。

理財要搶「風頭」 如果問你: 最近這五六年,做什麼最賺錢?

我想,十有八九的人都會脫口而出:買房產。

那麼哪些人買房子賺得最多?當然是那些在2005年前後,房產地市場剛拉開大幅上漲序幕的時候,就搶先大量購買房產的人。

如果再問你,最近這四五年,做什麼最虧錢?

也許,這時就該基民發話了:我買基金虧死了!

那麼,是哪些人虧的最慘?當然是那些在2007年末,股市處於最高點時,買入基金並一路持有的基民。

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

問題就在於: 投資理財,你是搶「風頭」了,還是「跟風」了。

當房地產市場剛啟動時,你就搶盡「風頭」,大量購買房產,結果是賺得「房滿財滿」。相反的,牛市已經走到盡頭了,你再「跟風」投資基金或是股票,結果當然是虧得一塌糊塗。

所以,投資理財一定要率先搶「風頭」,而別一再落伍最後跟了「風尾」。套用股市一句經典之言,就是「要吃牛頭和牛身,別吃牛尾巴」。

如何能做到理財只搶「風頭」,不落伍「跟風」呢?

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要與時俱進。

早在21世紀初,中國經濟已經走過短缺時代,中國家庭收入普遍提高,生活由溫飽型轉入小康型,人們手上有了一些余錢可供投資理財,「個人理財」概念在中國迅速升溫。頓時,投資理財在中華大地成為一種趨勢。

時至2005年的中國百姓理財年,「理財」真正從高不可及的神壇走向平民百姓,「個人理財」概念普及到大江南北,增值、創富成為觸手可及的「平民夢」。人們正視財富,渴望通過理財使財富保值增值。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2011年,我國的「十二五」規劃強調要「創造條件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很顯然,如今的中國,已是一個愈發顯現理財重要的時代,當中國的百姓以前所未有的覺悟來關注理財話題時,理財已經步入嶄新時代。

在大眾理財的新時代,作為一個明智的理財者,就要與時俱進,即要緊扣時代脈搏,在理財觀念、理財方式、理財產品等方面都要與時代合拍。唯有如此,才能通過理財,步入美好富裕的生活。

理財與時俱進,就要做到如下五點。 第一,要更新理財觀念。 理財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一個中長期的規劃,需要的是正確和理性的觀念。理財的觀念要符合時代的要求,這是理好財的關鍵。理財觀念不合時宜,不僅會錯失理財良機,還會造成資產流失。當前,時代不同,形勢相異,理財的觀念與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的形勢下,以「保值」為出發點的理財觀念,必將被以「增值」為主要訴求點的全新理財觀念所替代。理財觀念是決定理財效果的第一要素,一定要隨時代改變而更新。

第二,投資渠道要多樣化。 投資是有風險的,要分散風險,有效的辦法就是「把雞蛋分籃放」,把資金分散於不同的投資領域。目前大眾投資渠道和理財產品與以前相比,豐富得多。常見的投資渠道就有儲蓄、國債、股票、收藏、基金、保險、外匯、期權、民間借貸,等等。理財產品就更是屈指難數了,據統計,目前較為常用的就有八大系列、四十多個品種、近百個產品。如此之多的投資渠道和理財產品,為大眾提供了廣闊的理財空間和選擇餘地。要想有效致富,投資渠道或是投資工具也要根據情況靈活變化。那些瞅準時機,及時變化投資渠道的人,早些年就進入股市撈了一大把,這三四年又在房產投資中發財,最近一兩年又在第三套人民幣收藏中賺足了銀兩。

第三,理財要專業化。 在個人理財領先的美國,平均每3人就有1人通過專業機構和理財專家投資基金。同樣的,在中國投資者委託專家理財的時代已經來臨。將資金委託專家打理是一種趨勢,理財藉助專家,才能少走彎路,快速到達預期目的。目前投資理財日益知識化和專業化,一般人很難具備理財的理想條件,因此在處理自己財產的時候,極有可能處理不當而造成財產大損失;即便是有條件了,操作起來也費時費力。而專業的理財機構,在知識、渠道、資金規模和專業技能等方面都遠遠超過個人,理起財來自然遊刃有餘,效果更佳。因此,通過專家理財,既省時省力,又能降低風險,比個人自身更理財更能實現財富不斷增值。目前,不僅有銀行開設了大量的理財中心或是理財工作室,還有專業的第三方理財機構為大眾打理錢財。

第四,理財方式要時代化。 網路的飛速發展,給個人理財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網路理財越來越受重視,並越來越具優越性。網路理財不僅方便省時省力,還更省錢。與此同時,網路時代的理財無國界,大眾理財已由國內的傳統方式發展到國際的時髦形式。理財產品越來越講究國際化,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元指數的漲跌會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理財神經,理財已沒有國界和地域。目前,理財方式不僅限於人民幣,外匯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理財方式。理財方式時代化,是確保理財高效的要求,不容忽視。

第五,理財要個性化。 個人理財要與時俱進,但切不可依葫蘆畫瓢,盲目生搬硬套。由於各個家庭的經濟情況不同,理財的目的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適合別人的理財觀念與理財方案並不一定適合自己。所以,理財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依據理財目標、投資回報率、風險承受能力、資產規模,量身定製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從而讓你的經濟生活更加理想。

良好的理財習慣,是致富的助推器 「股神」巴菲特為什麼能在股市中賺錢,而成為世界首富?

巴菲特致富是許多因素綜合起來的一個典範,但他之所以能在股市中賺大錢,與他的投資股票的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巴菲特在多年的股票投資中,已經養成了能讓自己賺錢的「習慣」。 ——他習慣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他習慣於不被分析師的預測所左右,總是獨立思考; ——他習慣於價值投資,習慣於長期持有優質企業的股票; ——他習慣於投資自己所熟悉的行業,終生都在觀察企業。

相反的,在股市中輸錢的人,他們也有一些習慣。他們習慣於追漲殺跌,在山頂上「站崗」;他們習慣於聽信內幕信息而被套牢;他們習慣於頻繁交易,錢都交了印花稅;他們習慣於「害怕」賺錢,被套的股票一平虧就賣出。

可見,習慣對於一個人成就財富人生非常重要。因此,若想成功緻富,你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經過近幾年的市場炒作,房產、股票、收藏等領域都經歷了一輪巨幅上漲的行情,能夠產生暴利的投資理財領域幾乎不存在了,一夜暴富發財的投機機會已經稀少,留給現在的又是一個微利時代。

在微利時代,要理財致富,就要依靠長期的投資來積累財富。

理財是貫穿人的一生的事情,因此,理財人生猶如馬拉松比賽,貴在堅持。而長期堅持十年如一日的理財行為只有靠養成一種習慣來保障。就像先哲所說的:

人的思考取決於動機,語言取決於學問和知識,而人的行動則多半取決於習慣。習慣是一粒種子,播種良好的理財習慣,你就會收穫豐碩的財富。

其實,投資理財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認定一個目標、採取一種辦法,然後長期堅持不懈。每一個理財致富的人,只不過是養成了「一般人都知道,但沒有堅持去做」的習慣而已。

一些人理財致富挫敗的原因,就是沒有養成一種長期堅持理財的習慣。理財致富最困難的時期,就是剛開始的那段時間。許多人在剛開始的時候,滿腔熱情,寄希望理財致富能立竿見影,財富迅速膨脹。一夜暴富是一種較為典型的投資理財心態,懷有這種心態的人總是希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面,捕捉到常人所發掘不了的投資機會,迅速地獲得高額投資收益。但過了一段時間,預期的財務目標沒有實現,最初的熱情就逐漸降低,最終放棄了理財規劃。成為財富領域的一名匆匆過客。

因此,理財不應是一時的衝動,而是一個中長期的規劃,需要的是正確的心態和理性的選擇,在堅持中養成習慣,在習慣中堅持不懈。

要培養理財習慣,方法多種多樣,比如實施基金定期定額投資計劃、長期堅持零存整取儲蓄、購買期限較長的期交分紅型保險,等等。在長期的持續性重複的行為中培養慣性,最後成為一種自然,養成理財習慣,使理財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理財一旦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也就會成為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財富也就在愉悅的習慣中增值和膨脹。

第二部分:學習方法,為賺錢做準備 學習是到達財富王國的必經之路

「沒有人是貧窮的,除非他沒有知識。」這句名言里所說的知識,指的是創造財富應知應會的知識,這種知識會促使人快速提升賺錢能力。因此,知識就是財富。

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他們經商的成功秘訣是很簡單的兩個字:「學習」。所以,他們這樣形容知識的重要性:「知識是最可靠的財富,是唯一可以隨身攜帶、終身享用不盡的財產。」

第4課:學習方法,為賺錢做準備 你需要學習理財知識 學習是到達財富王國的必經之路 「沒有人是貧窮的,除非他沒有知識。」這句名言里所說的知識,指的是創造財富應知應會的知識,這種知識會促使人快速提升賺錢能力。因此,知識就是財富。

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他們經商的成功秘訣是很簡單的兩個字:「學習」。所以,他們這樣形容知識的重要性:「知識是最可靠的財富,是唯一可以隨身攜帶、終身享用不盡的財產。」

知識是富人隨身攜帶的一筆巨大財富。鋼鐵大王卡耐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巨富們已經具備了賺大錢的能力,所以他們不懼怕失去財富,他們所具備的賺錢能力,又會很快地使自己成為億萬富翁。因此,鋼鐵大王卡耐基說:「你可以把我的資金、廠房、設備全拿走,只要人不動,十年後我還是世界第一。」

可見,學習,可以讓自己具備掙錢的能力,是致富關鍵的環節。巴菲特有一句投資名言:「如果你不懂它,那就別做它」。可見,努力學習直到你「懂」為止是投資致富成功的保證。當今社會貧富懸殊之所以越來越大,說到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賺錢能力的差距越來越大。

學習的途徑無非有兩條: 一是向書本學習;二是向人(多為先富起來的人)學習。

向書本學習,是初涉投資理財的人必做的事。因為許多初級的賺錢知識和能力,書本都可以提供給你。而且通過書本學習,你可以很快地掌握一些賺錢的知識,減少自己摸索的彎路和時間,從而贏得了更多的賺錢時間,也提高了投資成功率即賺錢的幾率。

一項對富人的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富人是通過學習獲取致富知識和技巧之後才走上富裕生活的。近些年,韓國產生了一大批年紀很輕的新生代富豪,他們中的半數人都是讀書狂,他們通過讀書獲取財富知識、提高賺錢能力。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晉商曾富甲一方,例如大家熟悉的喬家大院就是一個例證。晉商究竟有多富有?有一個數據能回答你:

鴉片戰爭前後,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不過7000萬兩;而山西一些富商的資本在千萬兩金銀之上的比比皆是。真可謂是海內最富,富可敵國。晉商如此富庶,與他們的精神財富——重視學習——是分不開。

據說,晉商家族中是以讀書能力來劃職業、定前途的。晉商總是把最有學習能力、最優秀的子弟投入商海,只有一、二流的讀書子弟才能優先去經商,三、四流的子弟則被下派去參加科舉考試。可見,學習對於經商致富有多麼重要。

「懂得運用知識的人最富有。」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萊斯特?梭羅說的一句經典名言。言下之意,就是說能否運用知識及掌握技術,是決定21世紀貧富差距的關鍵。而運用知識及掌握技術靠的就是學習。

只有通過自己學習,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才能自主地、辯證地、正確地對待致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只有自己掌握了相關知識,你才能甄別投資過程中出現的假象,才具有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自行決策的能力,才不會在隨大流中盲從地做投資,從而能較為準確地判斷這是投資機遇還是投資陷阱,最終能較大程度地避免投資風險。古語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就是具備能力的重要性。

筆者曾經在一次理財講座中,做了一個模擬實驗。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爆發了,有一家銀行渡不過這一難關面臨倒閉,於是銀行發生了擠兌。假設所有聽講座的人都有錢存在這家銀行。筆者問:「你們會不會參與擠兌?」請會參與擠兌的人原位不動,不會參與擠兌的人站起來。結果,只有兩個人站起來。

他們是這樣解釋不參與擠兌的理由的:他們事先學習過保險法,保險法規定,一旦銀行發生倒閉,每戶最高只有100萬元的保障。因此他們在存款的時候,就了解過,這家銀行有參與存款保險,而且在存款之前,他們已經將巨額的存款分成幾家銀行存,所以在這家銀行的存款沒有超過100萬元。這樣,這家銀行倒閉後,他們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所以沒有必要去擠兌。

從這個小案例,就可看出學習與不學習的差別。萬一哪個富翁因沒有學習保險法,將幾千萬的存款存在這家即將倒閉的銀行,那他就慘了,因為他最多只能獲得100萬元的賠償,其餘的財富將化為泡影。當然,學習還包括從實踐中學習,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和最好的老師,正所謂「實踐出真知」。猶太人通過學習和實踐提高了自身的素質,使猶太民族成為最富有的民族。所以,向書本和向他人學習的知識和經驗,要結合到投資理財的實踐中去。當你真正做到將學習貫穿到致富生涯中去,你將會更加順利和有效地得到財富。

腦袋決定錢袋,投資自己絕不吝嗇 在當今的經濟大潮中,「腦袋決定錢袋」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億萬財富買不到一個好的想法,一個好的想法卻可以賺來億萬家財。這就是「腦袋決定錢袋」的形象說明。

要想在當今複雜多變的投資環境中獲得成功,你得有一個好腦袋。

賺錢的好腦袋不是天生,它是後天學習培養的。要想擁有一個好腦袋,你就得學習。而學習,就是對自己的一種最大、最好的投資。這筆投資所創造的財富,可能讓你自己都無法預想: 回報怎麼會這麼大!

但投資自己需要花成本: 一是時間,二是金錢。

許多時候,你想將書本中涉及的信息、書本中介紹的方法和智慧完全吸收,你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重複多遍研讀。「股神」巴菲特就曾下定決心,不把格雷厄姆的書讀上12遍就決不開始投資。韓國一位經營服裝賣場的年輕富豪也說:「凡是與服飾和時尚有關的雜誌,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全都不放過。在時尚界,我算不上專家。因此,我要比別人多花10倍乃至20倍的精力去學習。」

但有許多人,捨不得給自己投資時間。他們投資時很急躁,捨不得花時間學習投資對象的特點,不肯花精力去研究投資領域的門道,結果當然是由於「不了解、不熟悉」而導致失敗。

其實,投資之前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做足「功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巴菲特之所以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資自己。他在投資一個企業時,首先讓自己學習和研究這個企業以及企業所涉行業的狀況,使自己在頭腦里對這個企業有一個足夠的了解。所以,巴菲特「習慣於投資熟悉的領域」。

只有對某個項目或是某個領域熟悉了,你才不會盲目,才能有把握和有針對性地投資,也才能在投資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否則,盲目、無知的投資,必定是一個賠錢的投資。所以,華爾街有句諺語:「熊賺錢,牛也賺錢,但豬會被屠宰。」這裡所指的「豬」,就是那些「不知道自己正在幹什麼的投資者」。

投資了自己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結果會怎樣?巴菲特就曾投資他所不熟悉的金融衍生品,結果是一個失敗的慘痛的投資。自從涉足金融衍生品方面的投資以來,伯克希爾公司的損失高達億美元。在2005年努力退出Gen Re衍生業務的過程中,伯克希爾公司的稅前損失是億美元。對於自己在金融衍生品方面投資的失敗,巴菲特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的錯誤之一,所以在2006年3月他發表在伯克希爾公司網站上的致股東的信中,特意說明了這次錯誤。

因此,你要是做了自己所不熟悉的投資,那將是很可怕的情景,你就像買了一件明天不知道會變成天使還是魔鬼的禮物。

自從有了這次深刻的教訓之後,巴菲特更加堅定地做到: 不熟悉不做。而且,堅持用自己的投資標準,觀察投資世界,找到那些他真正懂的投資對象。

所以花時間和精力投資自己的「腦袋」,是一項最為明智的投資。

在投資自己時,不能吝惜時間的同時,也不能吝惜金錢。

學習,也會讓你花費一些金錢。但你今天買100本書,花費三四千元,說不定幾年後,這100本書的知識能夠為你帶來幾千萬元、甚至是上億元的財富。

在銀行工作的一位朋友,向筆者講述了一個富人花錢的奇怪現象。他有一個很有錢的VIP客戶去買一張演唱會的票,300元他嫌很貴,猶豫很久,始終沒買。但有一次,他卻毫不猶豫地買下了一套《投資理財教學》光碟,5張光碟花了2000元,還一副很值的高興樣。

這個VIP客戶之所以毫不猶豫地買入一套《投資理財教學》光碟,就是投資自己的「腦袋」。富人對投資非常肯花錢。因為,今天花1萬元「充電」,在未來的日子,富人用新學的知識和智慧,會賺回好幾百個、幾千個1萬元。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早已超越了物質資本和貨幣資本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世界銀行報告顯示:「當前世界財富的64%是由人力資本(知識資本)創造的」。美國經濟學和社會學教授貝克爾更是深刻地指出,發達國家資本的75%以上不在於實物資本,而是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成了人類財富增長和經濟增長的源泉。

因此,從現在開始,你要毫不吝嗇地花錢投資自己,武裝自己的腦袋,努力提高你自身的人力資本的含金量,讓它為你創造更多的財富。

第5課:要像富人一樣思考和行動 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研究表明,心態和情緒是可以傳染的,而且傳染的速度很快,少則幾分鐘,多則20分鐘。有人做了一個實驗,讓一個心態和情緒不錯的人,走進一個氣氛很糟糕的會議室,很快他被會議室的氣氛同化了。一個人如果與一個情緒低落的人在一起,自己的情緒也會低落起來。就像我們有時看到心理諮詢師也會自殺的新聞,看來心理諮詢師還沒有練就金剛不壞之身,或多或少受到了病人的傳染。

那麼,我們要致富,就一定要與富人在一起,就要與富人交朋友。

富人之所以能富有,與其正確的理財觀念、良好的賺錢心態和行為有著緊密的關係。與這樣的人在一起,即便是再窮的人,其財富觀念、賺錢心態和行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積極的影響。與富人在一起,雖然不能增加我們致富的本錢,但有富人當老師幫助和影響我們理財的言行,致富的路走起來肯定會更容易一些。

因此,猶太人致富最重要的智慧之一,就是「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接受富人心態和思維的熏陶。長久之後,你就會像富人一樣思考。

在本書前面的章節中提到過,要想投資致富,不僅不能仇視財富,還應該與錢交朋友。仇視財富,就是不尊重財富。不尊重財,財也會懶得理你。正所謂: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善待錢財,錢財就會經常光顧你、照顧你。取之有道的錢財,是我們值得信賴的朋友。

同樣的,要想投資致富,不僅不能仇視富人,而且還應與富人交朋友。富人為什麼能富?因為他們往往具有超越常人的智慧,他們的敏銳度總是高於其他人,所以緊跟富豪們的投資步伐,就能快速地、直接地得到投資致富的正確思路和途徑,不僅風險小,而且收益大。

例如,你想投資房產,那麼就要結交幾個善於投資房產的富人。這些富人有豐富的房產投資經驗,他們能告訴你:什麼樣的房產具有投資價值;什麼地方的房產價值低估了,可以馬上介入,等等。

大家都知道,浙江溫州人很富有。早在2003年,溫州市的個人儲蓄存款就佔據了全國個人儲蓄存款總量的10%,一個小城市,竟有這麼多的財富。大家更知道,溫州人投資房產的巨大熱忱,以致無人不曉「溫州炒房團」。為什麼精明的溫州人對投資房產熱情這麼高,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投資房產能帶來巨大收益,從而成就財富。如果這些年,你與溫州炒房的人交朋友,那麼你會受他們影響,或多或少都會參與投資房產。那麼,現在你肯定是富裕之人了。

同樣的,如果你想投資收藏致富,那麼也應該有一群收藏古玩的朋友,一起切磋,增加投資收益。按照歐美國家專業人士的普遍說法,一個人的財富水平取決於他親密朋友的財富水平。也就是說,每個人的財富水平大約等於他親密朋友的平均財富水平。而且,一個人的財富增長速度也取決於他親密交往的朋友的財富增長速度,即每個人的存量財富收益率等於他親密朋友的財富平均收益率。

這其中的道理就是:物以類聚。只有你結交的朋友是富人,他們才會每時每刻影響你的思想與行動,最終讓你去投資致富,從而跨入富人行列。

當然,與富人交朋友,你要克服自卑的心理。別以為自己不是富人就低人一等,也別以為富人都看不起窮人。你只要以積極的心態,謙虛地與富人相處,你就能在富人堆里「混」下去,最終會通過富有成效的投資理財而成為富人。

言談舉止要向富人看齊 若要問,當今社會如何賺錢才是最快最有效的?

回答可能有千萬種。但實踐證明: 跟著富人的投資思路走,這是最快最有效的致富方式。

所以,要成功緻富,你的言談舉止就要向富人看齊。

富人有許多良好的習慣,例如不斷地獲取投資領域的新知識和新信息,他們為此而不斷學習,不僅向書本學習,還向周圍的人學習。保持學習,不斷進步,是他們維持財富水平,確保財富能不斷增長的主要手段之一。

所以,富人一些內在的品質你要學習,例如財富觀念、對待財富的態度,等等。

當然,還有一方面你也要學習,那就是富人的外表。有些富人他不注重外表,但有些富人,特別是當今的新生代富人,還有富二代,他們都很注重自己的裝扮,衣食住行很講究品位。

因此,你若想進入某類富裕群體,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你就要讓他們無戒備地接納你,讓你完全融入他們當中。為此,你必須在外表上與他們保持一致,否則他們會視你為另類,排斥你,不會真心地與你交朋友,當然他也不會毫無保留地傳授致富心得、致富信息、投資技巧給你。

裝扮自己可能會增加一些費用。但這部分費用,你是「投資」而非「消費」。這部分「投資」會給你帶來不菲的收入。該用錢的時候,決不吝嗇;同時,這與「月光族」們純粹的花錢打扮不一樣。「月光族」超前消費的打扮是「虛榮」,而你花錢打扮是「需要」,賺錢的「需要」。

有一位富人講述了他還沒有成為富人之前的一個親身經歷。他說,一個富裕的親戚介紹他去參加他們的高爾夫聚會,想讓他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從而也帶他走上富裕之路。

「但沒去幾次,我就發現人家壓根就沒有把我當成自己人。比如,有時候專門躲著我背地裡聚會,有時候舉行圓桌聚會時,專門說一些只有我不知道的話,我始終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最終,我自己放棄了這種聚會活動。不久後,我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把我拒之門外,這都是因為我的轎車。」

知道了原因之後,他將自己開了5年的國產轎車送到了二手市場,闊闊氣氣地換了一部最新型的高檔車,等他再參加聚會時,主動跟他套近乎的人就多了起來。換了車之後,他通過聚會上結識的夥伴,認識了許多貿易商人,把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從此發家致富了。

後來,他說:「我並不認為將我拒之門外的那些富人是壞人,無論是哪個社會,哪個階層,哪個聚會都會存在『只屬於我們的圈子』,所以你想要進入這個圈子,你就必須認同這個圈子所追求的價值觀,如果你不認同圈內人士的理想與目標,那你最好還是別進去。因為,並不是他們需要我,而是我想跟他們結為商業夥伴。」

但如果你因此認為,富人們都是奢侈浪費的,那就錯了。除了商業戰略上必要的開銷之外,富人們都是追求合理消費和節儉的人。

「必要的時候絕對不吝嗇,但即使如此也要進行合理消費。」這是追求生活品位的新生代富豪的心聲。

可見,富人與窮人不管在思維上,還是在行動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別。窮人只有明確自己與富人在思維上、行動上存在哪些區別,才能努力改正自己的思維與行動,努力向富人看齊,努力像富人一樣思考與行動,最終才能讓自己成為富人。

第6課:不能只專心上班,那樣會錯過致富機會 你是工作中的先進者,卻是財富中的落伍者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企業或單位中,總有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但他們大多不是工作中的先進者。率先購買私家車的,不是單位的先進工作者,他們在工作中的表現平平;率先住進別墅的人,也不是單位的先進工作者,他們在工作中的表現也平平……

於是你納悶: 為什麼我努力工作,生活卻不如不努力工作的人?為什麼我工資比他們多一些,卻還是比他們窮?為什麼我努力工作卻買不起私家車?為什麼我努力工作卻買不起大房子?為什麼我努力工作,生活還這般拮据?

上述這些讓努力工作的人不解的現象,比比皆是。

為什麼?同樣上班,同樣領薪水過日子,也同樣的工資水平,但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財富。一些人,辛辛苦苦工作一輩子,到了退休時還是感覺錢不夠用,還是處於「找錢」的狀態,還在為錢發愁。但有另外一些人,上班也不那麼辛苦,但生活卻有滋有味,家裡家外的經濟開支應付自如,到了退休時過上了富有的生活。

同樣是上班,為什麼會有兩重天? 為什麼你是工作中的先進者,卻是財富中的落伍者? 因為你僅僅是努力工作而已,僅此而已。你做的是「以時間換錢」的事,卻因為一心想著工作,沒有進行「錢生錢」的投資,所以不富裕。

沒錢人說: 必須努力工作才能賺錢!

有錢人說: 讓錢努力為我工作!

世界上第一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說過,在這個世界上,依靠工作一步一步地賺到富翁的人很少很少,幾乎是沒有的。王立和李忠明是一個事業單位的同事,1993年同時參加工作。在參加工作時,王立就立志要在單位里出人頭地,於是全心全力地工作。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工作之外的事,他基本上不過問,以至於找老婆也比別人遲。2005年,王立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標:

成功地當上了科長。當上科長後,每月的工資增加了180元。

但李忠明卻不一樣,他知道只努力工作會失去許多東西,其中包含對人生很重要的財富。因此,從一參加工作開始,李忠明的腦子裡就充滿了投資意識。例如,在剛畢業的1993年底,他就將3000元的年終獎,和幾個人湊足5萬元,作為一個小股份,投資到一個鄉村小水電站里,當年拿的分紅就有1200元,相當於他當時3個月的工資。李忠明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項目,於是又將每年的分紅轉成投資本金,加大對該小水電站的投資。

2003年,水電站投資盛行時,該小水電站被人高價收購後改建中型水電站。此時,李忠明拿到了萬元的投資本金和收益。2003年末,李忠明嗅到了房產投資的巨大投資機會。在同事們還全心全意地陷入做好年終工作、忙於編製年終報表的時候,他利用2個周末時間,考察了2個樓盤,用投資水電站的收益萬元再湊足9萬元,訂購了3套商品房。結果,這2個樓盤竣工後銷售形式極好。李忠明轉讓了2套商品房的預售號碼,就取得5萬元的收益;另外一套商品房,自己買下,到2006年8月份出售,又賺了30萬元。2006年絕佳的基金投資機會和股市投資機會,又讓一邊工作一邊搞投資的李忠明大賺一筆。目前,他已經是住著別墅、開著小車了,基本上不為錢愁。

但當了科長的王立,此時還擠著公交車,過著僅靠工資收入的精打細算的生活;而且更糟的是,他原本想通過晉陞來獲取更多的工資收入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因為工作到一定年限,事業發展面臨瓶頸;在新的潮流趨勢下,自己的競爭力已下降,職場的生命周期不斷地接近尾聲。王立真正開始感覺到為錢工作的危機,也深深地體驗了一句話:

沒有一本萬利的職業。因此,僅專註工作,而不關注並進行經濟投資的人,會失去許多的致富機會,從而使自己陷入困境。從事還是不從事投資理財,是最終拉開上班族貧富差距的主要原因。上班拿薪水的同時,要學會投資;那麼,生活將會更美好,別人有的你也有;別人沒有的,你還有。韓國的年輕一代就是在工作之餘進行科學的投資,現在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進入韓國最富有的人群。

作為上班族,在當前投資理財十分盛行的時候,在經濟對人的生活質量影響越來越大的時候,在評價一個人成功標準多元化的時候,在賺錢能力成為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依據的時候,不能再抱著「工作努力=職務晉陞=生活富裕」的老觀念。

如果,你還抱著這樣的老觀念,那麼你離財富的距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遠,自己會逐漸在財富生活中被邊緣化。因為,作為一般的上班族,公司或是單位所支付給你的薪水永遠趕不上投資所產生的巨大財富。

洛克菲勒曾說過:「只知道努力工作的人,失去了賺錢的時間。」

所以,上班族要拋棄「為錢工作」、「以時間換錢」的陳舊觀念,重新審視和組合工作與財富兩者的關係;在工作賺取薪水的同時,千萬別忘記了利用業餘時間投資致富。要知道,許多情況下,薪水不如業餘收入多。

一邊工作,一邊投資,是上班族致富的必由之路。

別錯過工作之餘的許多致富機會 我們提倡努力工作,但我們也要直面現實: 努力工作也許是邁進富人圈的途徑之一,但並不是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成為富人。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在自己崗位上傾注了畢生心血的人,但他們現在的生活卻很艱難。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在用退休金還債;一些人連生病住院的自付部分的錢都沒有著落;還有一些人靠左鄰右舍的施捨過日子……

為什麼會是這樣?原因就在於,他們只知道用心工作,卻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利用自己掙來的錢去掙錢;一到退休停止「時間換錢」的行為後,收入就直線下降,自然不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只努力工作,就像我們在本書第一部分中說的一樣,他們是在用時間換錢,在用時間「熬出」不多的金錢。「時間換錢」的賺錢方式,所賺的錢永遠都有一個極限,因為人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在這個世上,許多人用80%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工作,換取20%的收入;另一小部分人,卻能夠用20%的時間和精力去創造80%的財富。因此,這個世上,富人相對少,窮人相對多。

為什麼那些僅是專註工作的人,要用80%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工作,換取20%的收入?因為他們錯過了投資致富、「錢生錢」的機會。

所以,我們應該勇敢地、大聲地對自己說: 我要努力工作,但又不要錯過致富機會。

有人說,我一直在上班,哪會有什麼致富發財的機會。

偉大的藝術家羅丹說: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同樣的,生活中不缺少財富,而是缺少發現。

在世人眼中,洛克菲勒的「發跡和致富」一直是個神話,感覺不是凡人所為。但當細細解讀他的發財歷程時,又會有一番領悟:

其實,每個人身邊並不缺少財富,而是缺少發現財富的眼光。

所以,工薪階層在上班時,不要只為了工作而上班,可以在上班之餘尋找致富的信息。只要有心,你的周圍隨時存在致富機會。也許你左腳和右腳都各踩著一個致富的機會,關鍵是我們有沒有發現它。相同的,致富的機遇也往往就藏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關鍵是我們有沒有發現並抓住它。我們中的許多人苦苦追求財富,但最終還是兩手空空,就是因為他們不善於發現身邊的財富。

因此,作為上班族,我們不應該抱怨身邊沒有致富的機遇,更不能以沒有致富機會來原諒自己的不富有,而應以積極的心態,用全新的眼光和細膩的思考來發現並抓住身邊致富的機會,從而改變我們不富裕的現狀。

而且,工作與業餘投資可以良性循環,熊掌和魚可兼得。筆者有一位朋友,他很喜歡業餘做投資,人們都稱他為「業投」。為了讓自己不佔用業餘時間來加班,他長期以來養成了一種高效的工作方式,領導有一些很急的工作,反而喜歡讓他處理,因為他效率高,不會誤事。

而且,由於業餘有較高的投資收入,他一般不計較工資收入的多少,只是讓自己保持一種上班的狀態而已,從而杜絕自己養成懶散的壞習慣。所以,有時領導碰到一兩次很難分配績效工資時,都會選擇讓他吃點虧。因為他不在乎那點錢,而其他同事卻不一樣了,少了一分錢都斤斤計較個沒完沒了。因此,領導很喜歡他,還提拔他當了科室主任。

可見,邊工作邊業餘搞投資不會影響工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工作,有利於單位開展一些活動。筆者在走訪一些單位時,也聽到一些領導說:「員工業餘搞些投資,只要不影響工作,我們是很歡迎的。」在一些單位,每逢捐款時,總是那些業餘搞投資的員工起表率作用,而且捐款的數額都排在前面。這讓單位很好做動員工作,也給單位樹立了樂於捐助的良好社會形象。王國營是某國有控股上市銀行基層支行的一位員工,工作之餘,他持續地做投資,已是開著高檔轎車上班。這個基層支行由於是上級行統一配車,支行行長坐的車是桑塔納2000,有時候行長要去見一個重要的富裕客戶,需要好車充面子,只好借用王國營的私家車。

借用久了,行長感覺王國營做客戶經理工作會很適合,把他從後勤部門的一般員工提升為客戶經理,專門服務高端客戶(即富裕客戶)。一是行長外出可以帶上他,當然也帶上他的高檔轎車,由原先的「借用」就變成了理所當然的「順用(順便用一用)」;二是王國營也算當地的富裕階層,與富裕客戶之間更有共同語言,便於交流;三是王國營在業餘投資中結交了一群富裕朋友,月末充存款時,只要王國營一個電話,就會有幾千萬元的存款從四面八方匯到這個支行來,支行完成存款任務當然不成問題;四是當支行在完成基金、保險等產品任務時,王國營可以讓他的那些富裕朋友分別買一些,完成任務就更容易了;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國營自己是富人,所以給客戶談理財業務時,才能「理直氣壯」,客戶也更加相信他這個富人的理財能力,否則客戶會說「他自己都是個窮人還跟我們談什麼理財」。一年之後,因為他的業績很好,已經提升到支行客戶經理的最高級別了。從王國營的真實經歷可知,工作與業餘投資可形成良性循環,魚和熊掌可兼得。

在工作之餘做好投資,要注意如下事項: 第一,工作和業務投資要兩分明。投資如果要花時間,只能花業餘的時間。上班時間就是上班,單位已經以工資的形式買下了你的上班時間,不可挪作他用。下班時間是你自己的,你可自由支配。用下班時間來做業餘投資,才心安理得。

第二,選擇一些不佔用太多時間的投資。業餘做投資,與全職做投資不一樣,它要求你所花費的時間不能太多,否則可能影響你正常工作。如果工作和業餘投資相互是不良影響,那麼可能魚和熊掌都得不到。

第三,最好做些你熟悉的投資,業餘投資要是與所從事的行業或工作性質相關,那麼成功的概率會更高些。當然,你所從事的職業可能對你的業餘投資有所限制,你不能違反職業道德或是職業規定來做業務投資。

第四,業餘投資最好別與你的工作或服務對象有牽連,否則你可能會有「利用工作之便謀取不當利益」之嫌。

第三部分:開始行動,去賺更多的錢 首先我們來區分一下什麼是在職收入和不在職收入。

在職收入,在形式上是一種以時間換金錢的收入方式,也就是說你必須要不斷地工作,不斷地付出,才能獲得的經濟回報;一旦你的工作和付出停止了,回報也就隨之停止。工薪族就是最典型的在職收入人群,工作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不工作就沒有錢。

第7課:給自己謀劃一份不在職收入 有一份不在職收入,等於多一個人在賺錢 首先我們來區分一下什麼是在職收入和不在職收入。在職收入,在形式上是一種以時間換金錢的收入方式,也就是說你必須要不斷地工作,不斷地付出,才能獲得的經濟回報;一旦你的工作和付出停止了,回報也就隨之停止。工薪族就是最典型的在職收入人群,工作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不工作就沒有錢。

不在職收入,是指一種財務狀況,就是你不用工作也有收入。例如,你從事個人創業,在創業初期,你需要付出努力,但當事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以後,它已經正常運行了。這個時候,即使你不去管他或是委託另外一個人管理它時,你仍然還會有收入,還會繼續獲得穩定的經濟回報。這時,你就擁有一份不在職收入。

我們平時會經常聽到「財富自由」這個詞,它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在你擁有金錢的同時,還擁有時間。「財富自由」表現在消費能力上,就是你有錢買你想買的東西,而不必在乎價格的昂貴與否;也就是說,當你的消費完全是按照喜好和需求,再也不用看標籤上的價格,那就叫財富自由。否則,就是財富不自由。

獲得財富自由的核心,就是要擁有一份足夠多的不在職收入。

有一份不在職收入,就等於多一個人在給你賺錢。這一點對於改善你的經濟生活質量很重要。因為在目前物價逐年上漲的環境中,一般的工薪階層單靠一份工資收入難以應對日益增多的各項支出。

曾水江是一家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月收入3000元左右。在孩子出生前,家庭的收支還算平衡,但自從孩子出生後,家庭開支突然加大,開始收不抵支。他本想再去兼職做一份工作,但由於孩子很小,家務和照看孩子導致沒有時間,於是他想他需要一份不在職收入。

為此,他分析了自己的情況,得出「只能獲得一份利息差價收入」的結論。於是,他以自己的房產抵押向銀行申請了30萬元的借款。為了分散風險,他將30萬元借款,分成兩份,各15萬元,分別投資到兩家自己熟悉的小企業,每月固定分紅。如此,兩家企業的分紅收入扣除銀行的貸款利息後,還有3500元的節餘。這就等於還有一個「曾水江」在替自己賺錢。

自從有了這份不在職收入後,曾水江的經濟生活開始寬鬆起來,不再那麼拮据了。他獲得這份不在職收入已經三年了,現在回憶起來,他深有感觸:「有一份不在職收入,太重要了!還好三年前做出了借款投資企業的決定,不然這三年都不知道要怎麼過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種現象,那就是同樣在一個單位上班,拿著同樣多的薪水,但同事之間的經濟生活水平差距卻很大。一些同事,還住在原先窄小的房改房中,還在擠公車上班;但另一些同事,卻能住上價格不菲的大房子,還開著小車上下班。細究其中的原因,發現造成如此巨大差別的原因就是有的同事有不在職收入,而有的同事卻沒有不在職收入,還在僅靠一份工資養家糊口。

從當前的現實生活來看,擁有一份不在職收入不僅是提高生活品質的需要,也是一種經濟收入的保障。在當前就業穩定性降低的大環境中,我們的收入可能不是很固定。美國一些專業研究機構提出,21世紀,社會越來越趨向無固定化職業狀態,在美國普遍存在的個人破產將會被「移植」到中國。也就是說,今天不管你是員工,還是老闆,如果你還自認為你現在的工作或者事業是可以終生不變的,那將是非常危險的和不現實的一種想法。

作為上班族,如果明天你停止了上班,就會失去原先的那份收入。所以,在職收入正變得越來越不可靠,你需要為自己準備好一個

「備胎」——一份不在職收入。這就好比我們開車時,都會準備一個換用的輪胎,當汽車輪胎爆了的時候,我們會非常慶幸車上有一個備胎,安上以後,馬上又能繼續往前走。我們的經濟生活或說經濟收入也是一樣,需要有一個「備胎」,來抵禦我們可能面對的在職收入風險。

因為不在職收入不需要你付出時間就能給自己賺錢,而且它會持續不斷地給你賺錢,所以,不在職收入很重要,擁有它就擁有了財富。

總之,從今天開始,就要積極努力為自己謀份不在職收入,給自己的經濟生活上個「保險」。

謀劃你的不在職收入 擁有一份不在職收入很重要,但並不是說你想擁有一份不在職收入,你就會擁有它。不在職收入,需要謀劃,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打造。有時謀劃一份不在職收入可能需要幾年,所以謀劃不在職收入要趁早。 從當前來看,最常見的不在職收入有五種: 第一種: 退休工資; 第二種: 利息收入; 第三種: 投資理財; 第四種: 版稅收入; 第五種: 所有權收入。例如,屬於你的企業,你可以不工作但照樣每年拿分紅。房產出租也是一種所有權形式的不在職收入。

還有一種是2000年左右在中國盛行起來的,叫做顧客獎勵計劃(即企業直接給顧客發放獎金)。這種收入打破了傳統的商品流通環節,形成一種新的在消費商品的同時還能拿到一定提成的消費模式。在過去,如果想賺到錢,必須投資做生意;現在不用,你可以從一個消費者開始起步,就有機會和製造商平分財富和利潤。這種營銷方式,從企業的角度講,就是直接銷售;從顧客的角度講,就是顧客獎勵計劃。

那麼,如何謀劃一份不在職收入?

首先,不在職收入是個性化的。

謀劃不在職收入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因為你看見某人有某種不在職收入,你也盲目地謀劃與他相同的不在職收入。你的不在職收入,絕對是屬於「你自己的」,你不能看別人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別人有的條件你不一定有,你有的條件別人也不一定有。所以,你要根據自己的條件,量身選擇一份屬於你自己的不在職收入。

其次,有些不在職收入需要視實際情況調整。

當不在職收入存在的環境發生變化時,你也要跟著變化。例如,王某前幾年投資一些資金到某一氧化鋁小工廠獲取固定分紅,但從2009年起,國家政策對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不支持,開始打壓了,小型的氧化鋁冶煉廠也在淘汰範圍之列。所以,聰明的王某於2009年及早抽出資金,結束這份不在職收入,避開了本金損失的風險。

最後,謀劃不在職收入需要克服困難,堅持不懈。

在謀划過程中可能會碰到許多困難,此時你需要有足夠的毅力堅持下來,最終實現你的不在職收入。

下面來看3個案例,體會下他們是怎麼成功的。 案例1: 郭台明是一位企業的會計人員,社交不太行,但讀書考試很有一套。於是,2004年大學畢業時,他就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決定用3年時間打造2份不在職收入。一是考取註冊會計師,掛靠在會計師事務所,給會計師事務所充註冊會計師的數量,每月拿一定金額的報酬;二是考取房地產評估師,掛靠在房產地公司,獲得一定的報酬。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郭台明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讀書考試上,幾乎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提前一年實現了自己的目標,獲得了註冊會計師和房地產評估師兩項從業資格,並掛靠在會計師事務所和房地產公司,每月合計收取約1500元的不在職收入。

案例2: 胡立賢看好店鋪的租金收入,很早就想購買一個商鋪,以收取租金的方式獲得一份不在職收入。他是一個大專生,畢業後在一個中型企業上班,雖然經過自己的努力,第三年就進入了企業的中層管理者之列,但收入還只是4000元左右。在城市裡生活,各項開支都很高,每月省吃儉用,最多節餘2000元。購買一個商鋪,要交30%的首付款。胡立賢連首付款都交不起。但購買商鋪,將租金作為不在職收入的目標已定,胡立賢決定努力實現。他開始為目標去奮鬥,更加節儉,想儘早攢足商鋪的首付款。但由於房價一路走高,他發現所積累的資金遠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於是,他決定與朋友一起購買一個商鋪。

為了提高租金,他將6米高的店鋪隔成上下兩層,合理安放樓梯後分別出租,每月合計收取萬元的租金,扣除月供後,他與朋友每月分別獲得500元的租金收入。

胡立賢說:「雖然目前商鋪的租金價差收入不多,但隨著商鋪的升值,店租的提高,這份不在職收入會越來越多的。」他為自己能在30歲之前擁有一份不在職收入而充滿成就感。

案例3: 在2006年房地產火爆時,陳百安就想參股房地產公司搞商品房開發,想把入股分紅作為自己的不在職收入。但由於自己一沒有大額資金,二沒有強硬的社會關係,三沒有搞房產開發的朋友,沒有人願意讓他參股一起開發商品房。

但陳百安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為了進入開發商交際圈,他想方設法參與開發商的一些活動,在開發商中混熟臉。為了取得開發商的信任,他還幫助開發商拉攬購房者。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受了不少委屈,吃了許多苦頭,他終於與一個開發商成為朋友,那個開發商同意給予他100萬元的入股。2008年,在房市低迷時,他入了股份;之後,房價大漲,分紅非常豐厚,他獲得了一份極為滿意的不在職收入。

第8課:堅持做你應該做的事,不能只做你喜歡做的事 依據規劃,確定應該做的創富事項 致富需要規劃。當規劃完成之後,就要確定應該做的重要事項。 你應該針對自己的財富規劃,找到一條明確的致富路線。然後依照這條路線確定自己應該做的事,堅持不懈地努力。被稱為溫州打火機教父的周大虎,在創業初期,確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就是維護信用與質量。周大虎雖然被稱為打火機教父,但他其實是溫州打火機生產的後來者。

周大虎是1991年進入打火機行業,1992年開始僱工人正式創業的。早在1985年前後,溫州就已經有人開始生產打火機。因此到了1992年之後,溫州打火機市場進入了一種癲狂的狀態。1993年上半年,溫州從原先的100~200家打火機廠快速發展到3000家。當時,溫州打火機只要10元錢,而日本、韓國生產的打火機要300~500元。價格相差實在是太大,溫州到處是前來收購打火機的老外。由於供不應求,許多劣質打火機充斥市場。但周大虎不願生產劣質打火機,在劣質打火機的衝擊下,周大虎瀕臨破產。他說:「1993年上半年,我虧得很厲害,前兩年的利潤全給貼進去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堅持信用和質量。市場規律最終發生了作用,1993年下半年,吃夠劣質產品苦頭的外國商人開始將目光轉移到周大虎身上。周大虎的訂單一下子多起來了,一天5000多隻的生產能力能夠接到5萬~6萬隻的訂單。而原先3000家打火機廠倒閉了九成。周大虎從此成為億萬富豪。因此,只要認定目標,堅持做你應該做的事,財富最終會流入你的口袋。

應該做的創富事項確定之後,就要立即行動,去努力實現。 致富的智慧和賺錢的方法,本身不能帶給人財富,需要行動來支持。「只說不幹」的人,不僅賺不到錢,還會令人討厭。

但在我們的周圍,常會有這樣一群人,總是以羨慕的口氣說: ——我同學早就發了,現在身價五六千萬元; ——我原先的同事,前年辭職自己創業,兩年時間就賺了五六百萬元; ——我隔壁的小胡,年紀輕輕的,竟然有近千萬的存款; ——小區里原先看門的保安,這幾年投資房產發了,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都有房產,只要這些房產一出售,凈賺千萬元是沒有問題的;……

還有一群人,總是以一種先知先覺的口吻說: ——去年,阿五買股票賺飽了,我早就說了2009年初肯定是投資股票的好時機; ——陳大毫開乾洗店發了,我就知道在這個全城最大的住宅小區里開乾洗店準會發財; ——老王前年在新區買了一店面,現在不僅店面漲價,租金也在飛漲,一年光租金就收入七八萬元,我前年就說了那個店面是個「金店」;……

他們總是在嘴上說說,總是羨慕別人的成功,但自己從來都沒有行動過。也許,他們真的有很好的眼光,能看準某項投資機會,還可能具備較好的投資能力,但「光說不幹」,就是給他幾輩子的時間,還是一個窮人。

寒號鳥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其實,我們中有許多人,就是「寒號鳥」,總想在明天就開始行動,但一到明天又是「再等一等,再放一放」,終究不付諸行動,讓時光、機遇一次又一次地流走。所以,我們不要做「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的「寒號鳥」。與其在「想像」與「羨慕別人」中蹉跎歲月、錯失良機,繼續過著貧窮的日子,不如馬上行動,去追求應該屬於你的財富。

只有嘗試才能獲得成功,只有行動才能賺到錢。 只要你走出了羨慕的怪圈,只要你走出了「光說不幹」的狀態,只要你勇敢地開始行動起來去賺錢,那麼,財富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朝著目標努力奮進,不達目的不罷休 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此時,你應該做的事就是堅持,就是朝著目標努力奮進,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凡成大事者,必有遠大的理想和超人的毅力。為了致富,你需要鍛煉自己的意志。當你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完全正確之時,你必須要強迫自己堅續下去,去做那些應該做的事情。在《閱世淺說》中,恒生銀行創始人何善衡總結他的成功之道時就寫道:

要有「堅韌不拔之志」。

其實,投資理財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認定一個目標、採取一種辦法,然後長期堅持不懈。從另一個角度說,每一個理財致富的人,只不過是養成了「一般人都知道,但沒有堅持去做」的習慣而已。

網易的老闆丁磊在2003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名列榜首,個人財富值人民幣76億元。很多人都驚嘆於他年僅32歲就擁有了如此巨大的財富,其實他的成功來自於他遠大的志向和堅定的毅力。1995年,丁磊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毅然辭職,去廣州創業。當時,他以超前的眼光認識到Internet在將來一定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於是他萌發了和別人一起創立一家與Internet相關的公司的念頭。1997年5月,他創辦了網易公司。從創業一開始,他就放眼世界,立足長遠,每天都在關心和摸索新的技術,密切跟蹤Internet的發展,並且在不斷地創新;其中經歷了創業中的艱難與辛酸苦辣。但正是由於他堅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朝著目標不懈努力,使他在短短6年時間裡開拓出了一個網路帝國,一躍成為中國首富。

著名影星福瑞德?亞斯泰爾,在1935年第一次參加試鏡時,就被導演定義為:「不能演戲,微禿,能跳一點點!」但他還是堅持自己應該做的事,努力憑藉自己對演藝的不懈追求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反思那些失敗者之所以失敗的原因,就會發現:

最普遍的失敗原因之一,是被暫時的挫敗嚇倒而輕而易舉地放棄。一句別人的嘲笑,他倒下了;一次預料中的困難,他放棄了;一次暫時的虧損,他改道了……

因此,致富要求你朝著目標,努力奮進,堅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當你做到這一點時,財運已經悄然地走向你,你已經擁有獲得巨大財富的資質了。

第9課:科學消費,合理開支,會花錢比會賺錢更重要 花錢最有智慧,富有是因為懂得如何花錢 一位富翁曾說過: 「窮人之所以窮,並不是因為不會投資,而是因為不會花錢。」花錢是理財首先要掌握的學問與藝術。因為,從另一種角度看,投資也是花錢,投資是為了讓錢生更多的錢,是一種聰明的花錢。理財專家也說,在理財上最容易犯的錯誤不是在投資上,而是在花錢上。

其實,通往財富的路有兩條,一條是增加金錢收入,另一條是收縮慾望減少支出。而許多人往往將注意力過度地集中在掙錢上,誤以為只有掙了大錢才會成為富翁。

但對富翁發家過程的調查卻發現,那些成為富翁的人,不一定收入很高;相反的,許多收入比他們高的人,卻沒有成為富翁。這其中的原因,就是那些收入提高的人,因為沒有很好地收縮慾望、減少支出,即開銷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水漲船高,雖然賺的錢多了但花銷比賺的錢還要多,甚至還通過信用卡透支明天的收入,當然積累不了財富,成不了富翁。

貧窮首先不是不會投資,而是把用來投資的錢都花銷掉了。致富要求多留些錢去投資,錢生錢,從而獲得更多的財富。通過對富人的研究發現,他們大部分人都有「量入為出」的習慣,會按收入來安排開銷,絕不會輕易透支。

掙得多,所以富有,是個錯誤的理財觀念。賺錢多不等於有錢。

有的人繼承了一大筆遺產,但很快就坐吃山空,成了窮光蛋;相反的,一些企業主在企業破產後,卻不是窮人。有時,拿著高薪的年輕人,也許積蓄還不如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多。因此,賺錢多不一定能過上財力自由的生活,管理財富比獲取財富更重要。而管理財富的重要內容就是要懂得如何節流。要做到很好地節流,就必須養成節儉的美德。勤由儉來敗由奢。通過日常的勤儉節儉,省出更多桶金。所以,請牢記: 富有,並不是你每月工資掙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節餘下來的才是財富。所以,你每月必須至少先存下10%的收入,再消費。

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在小說《大衛?科波菲爾》中這樣寫道:「掙20英鎊,花掉英鎊的人,留給他的是幸福;掙20英鎊,花掉英鎊的人,留給他的是悲劇。」

花錢體現智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正確地區分「投資」與「消費」。

在著名的美國第一學府哈佛大學,第一堂經濟學課,只教兩個概念。其中一個概念就是,花錢要區分「投資」行為和「消費」行為。筆者有兩個朋友,8年前都是合夥辦廠的股東。那個小工廠結束經營後,他們兩人都分得了30萬元。3年後,他們都花掉了這30萬元。但花錢的地方卻不一樣。

朋友A購買了一套房,現在這套房子的市值是70萬元。而朋友B卻購買了一輛轎車,如果B現在要出售這輛轎車,市值僅為6萬元。而且,朋友A將房子出租,每年還會收到3萬元的租金,5年下來,又積累了15萬元。但朋友B,雖然也努力賺錢,卻沒有什麼節餘,因為每年三四萬元的節餘,都填補了養車的費用。

如此一算,8年前的30萬元,一個已經增值到85萬元,而另一個卻只剩下6萬元。為什麼,同樣的30萬元,會產生如此大的差別?

重要的原因就是A和B兩人花錢的智慧不同。 朋友A花錢買房是「投資」行為——錢其實沒有花出去,只是轉移到了房子里,以後還是都歸自己。而朋友B花錢買車是「消費」行為——錢是花出去的,給了別人,用過5年後成了二手車,大大貶值。

所以,「花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財富的多少。也正是這個原因,富人們注重並總是在不斷訓練和提高自己的花錢智慧,他們富有是因為懂得如何花錢。

越富越節儉,向富翁學習 「節約是賺自己的錢,如果你連自己的錢都賺不到,你怎麼去賺別人的錢。」

「省錢也是賺錢,省下的就是賺到的。掙錢很辛苦,而且不受自己控制;但省錢卻是自己能控制的另類賺錢方式。」

以上兩句富含哲理的話語,是出自富翁的口。可見,富翁很重視節儉,也善於節儉。

如果你有億元財富,你會佩戴一塊價值幾十美元的手錶嗎?你會把普通的白襯衫和藍西服作為日常的穿著嗎?你會為了一枚將滾入水溝的硬幣,而彎腰去撿嗎?你會與人分吃餐桌上剩下的兩片西紅柿嗎?不管你會不會,有一個每年賺百億港元的人卻會這麼做,他就是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

王永慶,作為台灣著名的台塑集團董事長,他宴請賓客極為低調,餐食中沒有名貴菜肴,大多是春卷、油餅等傳統小吃。他居家節儉,甚至連日常使用的肥皂、牙膏,都不許有半點浪費。

吉本清彥,是日本房產界的富翁,他也是一位節儉之人,在外就餐時,他總是會將餐桌上的剩菜打包回家。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世界超級富豪們是如何節儉的。「股神」巴菲特,是一位地道的節儉高手,一個錢包用了20年。他甚至不放過10美分,有一次,華盛頓郵報的發行人葛蘭姆在機場,向巴菲特借10美分打電話,沒想到的是巴菲特竟然拿著25美分的硬幣到處去兌換。巴菲特衣食住行十分節儉,現在仍然居住在1958年買的舊房子里,所穿的西服也是舊的,開的車子也是舊的。

比爾?蓋茨可謂富可敵國,但他會在乎節省停車費。有一次去參加一個聚會,由於晚到一步,停車場沒有了停車位。和蓋茨一同去參加聚會的朋友要把車停到旁邊的貴族停車場(以分鐘為單位計費),而且說停車費由他來支付。但蓋茨認為費用太貴了,堅決不同意,最後把車開到更遠處的車位。

2009年的俄羅斯首富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是一位擁有143億美元的巨富,但也很節儉。2010年5月,NBA批准他去正式收購新澤西籃網時,有記者問他:

「你的家是怎樣的?公寓還是別墅?」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回答說:「那是一個很小的套房,有超過30年、大概35年的時間裡我都住在45平方米的房子里,那真的是很小的。」不僅男性超級富豪講求節儉,女富豪們也十分節儉。例如,在美國,女性富豪們的生活都很節儉。通常情況下,她們的生活水準都低於她們的收入水平。女富豪們對貴重的東西也沒有太強烈的渴求。調查顯示,有一半的女富豪從來不買價格在139美元以上的鞋,或是超過399美元的套裝;58%的女性富豪依舊使用剪下來的優惠券購買日用品,還有許多女富豪都曾經補過鞋。

超級富翁們的節儉,給我們一個啟示: 在節制中成就財富。

知道這一道理和事實後,我們就要堅決拋棄攀比,崇尚節儉美德。

節儉是任何時候都不能拋棄的美德。節儉不是不愛生活,而是用更理性的態度去享受生活,以理性務實的態度面對財富人生。當你真正理解節儉的價值和意義後,你就能正確地實施節儉行為,讓你的節儉有品位、有內涵、有氣度、有財富。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節節進步,緊緊鎖財,最終攀上人生的財富高峰。


推薦閱讀:

我是如何從一個天真的傻妞變成一個氣質美女
一個曾經改變歐亞的歷史,而又不被人知道的名字
《改命》正在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八年求子:算命說我命中無子,精進學佛改變後當月懷孕!
章含之:經歷「改變世界的七日」

TAG: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