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卡中的女性佛

佛教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正式傳入以後,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多次興衰。吐蕃時期佛教與西藏本土傳統文化苯教在衝突抵觸中,逐漸組合,適應下來成為藏族文化的主體部分。在碰撞與融合中發展形成的藏傳佛教圖像體系,龐大繁雜,其中顯教、密教、印度教、苯教中的眾多神邸。在西藏獨特的地理環境、社會歷史中發展、演變等眾多的綜合因素下形成了藏傳佛教與眾不同的女性神佛形象。但所有女性的本尊,儘管樣貌多變,其本質真正只有一個,就是般若波羅密多,也就是圓滿的智慧。

在佛教中,文殊菩薩是諸佛的智慧總集,觀音菩薩是諸佛的大悲總集,而度母,是諸佛的事業總集。度母代表著佛業或菩提行,但是這些現象本身並沒有固定的表達形式,因此,世界上的度母形象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例如《二十一聖救度母禮讚文》中的二十一度母、救難八度母和度母瑜珈女等等。然而這些不同的形象並不表示是不同的度母,而是為了因應不同的情況,由同一位本尊所展現的不同形相。藏族人對三種不同的度母觀想和誦咒有著特殊的偏好,這種偏好又鮮明地體現在西藏藝術作品之中。這三種形象包括:綠度母、二十一度母和救八難度母。

綠都母是聖救度母的主要形象,也是藝術作品中最常表現的度母形象。二十一度母同樣也非常重要。大多數西藏寺廟每個月都會至少舉行一次二十一度母儀軌,其藝術和宗教傳統一般都基於梵文的《聖救度母二十一禮讚經》。救八難度母是另一個與聖救度母有關的有趣傳統。和二十一度母修持一樣,這一傳統也同樣來自於《度母根本續》。

綠度母是觀音菩薩二十一尊化身之一,被視為慈悲與絕美的化身。綠度母能救八種苦難,又稱為「救八難度母」。這幅唐卡,主尊一面二臂,面相慈悲,頭戴寶冠,身披瓔珞珠寶莊嚴。右手持蓮花結施願印,代表將蓮花賦予天下的意願。左手拈巴拉花結施依印,代表未來、現在、過去三世均依佛法誓願而行。雙腿左屈右展,安坐於蓮花月輪上,右腳踏青蓮,表示隨時起身救渡眾生。供養綠度母,能夠消除災難恐懼,積聚善業功德,獲得解脫。

度母為藏密中最慈悲美麗的菩薩,聖救度佛母共二十一尊,簡稱二十一度母,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能救度眾生免一切天災人禍,包括一切地,水、火、風、空的災難和危險,避毒功效更為迅捷顯著。藏密中二十一度母依次為:奮迅度母、威猛度母、金顏度母、頂髻尊勝度母、吽音叱度母、勝三界度母、破敵度母、 破魔軍度母、供奉三寶度母、伏魔度母、解厄度母、吉祥度母、烈焰度母、笙眉度母、 大寂靜度母、明心吽音度母、勝三界度母、消毒度母、消苦度母、消疫度母、賜成就度母。二十一位度母有六種不同的身體顏色,即白、紅、藍、黃、綠、黑等六色。

救八難度母是綠度母的另一種化現。供奉她能解脫八種苦難,即獅難、象難、火難、水難、蛇難、牢獄、賊難、非人難,所以又稱綠度母為救八難度母。除此在順境中還可增加順緣、增長福壽,對眾生有情利益甚大,被尊為世間生死輪迴中拯救一切眾生的度脫之母與諸佛所有事業的擔負者或佛母。因此藏族女性多以「卓瑪」命名。

白度母藏名音譯卓瑪嘎爾姆,「長壽三尊」之一。相傳白度母是觀世音菩薩左眼眼淚所化,因佛母面、手、腳共有七目,所以又稱七眼佛母。相傳額上一目觀十方無量佛土,其餘六目觀六道眾生。白度母身色潔白,穿麗質天衣,袒胸露腹,頸掛珠寶瓔珞,頭戴花蔓冠,烏髮挽髻,面目端莊慈和,右手膝前結施願印,左手當胸以三寶印捻烏巴拉花,花莖曲蔓至耳際。身著五色天衣綢裙,耳璫、手釧、指環、臂圈、腳鐲具全,全身花鬘莊嚴,雙足金剛咖趺坐安住於蓮花月輪上。

頂髻尊勝佛母是長壽三尊佛之一。藏文名為(???????????Namgyalma)有九種化相,其最主要的化相,三頭六臂,中間的臉為白色,右面的臉為黃色,左面的臉為藍色,面相微怒,虎牙略露,每一個臉上都有三隻眼睛,右第一手持四色羯磨杵於胸前,二手托蓮座,上為阿彌陀佛,三手持箭,四手施願印置右腿前,左第一手忿怒拳印持絹索,二手上揚作施無畏印,三手執弓,四手定印托甘露寶瓶。佛母威嚴慈祥,項戴珍寶瓔珞,身著秀麗天衣,雙足跏趺於蓮花寶座中央。 修持尊勝佛母法門,能增長壽命及福慧,消除無始以來一切罪業,免除一切凶災。密宗認為,供奉尊勝佛母並持誦其陀羅尼(咒語),可得長壽。

大白傘蓋佛母,藏文名叫「杜甘姆」, 大白傘蓋佛母是諸佛事業的化身佛,屬於密宗的佛,是顯密合壁的化身佛,三世如來的佛母,扭轉一切逆緣障礙的金剛本尊,降伏妖魔的賢神,大白傘蓋經典是一切密咒的精華。大白傘蓋佛母形象有寂靜和憤怒兩種。寂靜形是:一面二臂三目,大白傘蓋佛母金剛跏趺而坐,右手持白雍仲,左手結施無畏印,身色潔白,全身嚴飾種種瓔珞。憤怒形複雜得多,有一面二臂的大白傘蓋佛母,三面六臂的大白傘蓋佛母,五面六臂的大白傘蓋佛母,四十一面的大白傘蓋佛母,二十一面大白傘蓋佛母的,千手千眼的大白傘蓋佛母等。這裡只講千手千眼的大白傘蓋佛母,因為她是所有大白傘蓋的首領。千手千眼的大白傘蓋佛母是一尊女佛,身色潔白,全身嚴飾種種瓔珞,千面千臂。

葉衣佛母是密乘蓮花部部主的明妃。以其所居為深山大叢林,以樹葉及孔雀尾翎為裙,故而得名。葉衣母的身黃色,有三面及六臂,其中間面黃色,右為白色,左為紅色,面均現忿怒表情,各有三隻眼睛,各口微張而露出四顆尖尖的犬牙。葉衣母的右邊第一手置胸前持金剛杵,左邊第一隻手持勾索亦置胸前;右邊第二手持降魔斧頭,左邊第二手持樹葉;右邊第三手持一箭,左邊第三手持由有花之樹木所造的弓。本尊的姿勢是半蹲立、半斜坐的,左足蹲伸而右足屈入。這個姿勢稱為"皇帝坐姿"。下身披圍著一件由樹葉串編的草葉裙,葉衣母的容貌及身相十分年青,身上發出如太陽的光芒,坐在屍墊、月座及蓮花之上。在他的頭上,有一尊小小的不動佛像頂飾般坐在頭頂。這個頂飾既表義敬師之教理,亦表示葉衣母屬於不動佛之金剛佛部。葉衣母是一位驅除瘟疫災害、防治傳染性病毒的有力本尊。

光明佛母梵文名叫摩利支天,菩薩相,有二臂與多臂之化現,身如閻浮檀金色,光明如日,頂戴寶塔,著天衣彩裙,以腕釧、耳璫、寶帶、瓔珞,及種種雜華莊嚴。三面各具三目,正面寂靜而含笑,右面深紅,半喜憎相,如蓮華寶有大光明,左面忿怒相,或作猛豬相,口出利牙。八臂右手持金剛杵當胸,另有鉤杵、箭矢、針;左手持無憂樹枝、弓、線、及絹索,勇猛自在,安住在七猛豬所拖之寶座上。

作明佛母為佛教密宗掌管權威及懷法的本尊,亦被認為是二十一度母之紅色度母化現,藏傳力量女神。四手三眼,身紅色,金髮怒沖,手持蓮花鉤斧,搭箭拉弓,作射箭姿,腰系虎皮裙,頸掛人頭戴骷髏冠,身佩珠寶瓔珞。足下踩一魔,若身居火中,具大權威勢。

佛母一面表法性一味,三目象徵通達三世,四臂表四種成就或四無量心,怒容表達調伏四魔,本尊紅色為懷愛法,攝十方最殊勝本尊之一。功德遍攝三界自在任運,所作皆能成就得名,故又稱三界自在空行母;或稱懷柔佛母。其功德廣大勝深,實是無以比量。受此法灌頂並如法修持,可增長無量福報功德,財富增長,學佛修行之資糧無缺,增長人緣、權勢,受部屬、親友愛戴,能圓滿各種世間與出世間之事業,凡一切有情應感恩此佛母之大悲種性。

獅面佛母,藏語稱「森多瑪」,意為化身護法,因其形象為獅頭人身,故名獅面佛母,又稱「獅頭金剛」。相傳他是觀世音菩薩示現的護法。她的形象是:獅子頭,頭戴五骷髏冠,三目圓睜,張口齜牙捲舌,兩耳肥實下垂。上身袒露,兩乳隆起,腰間圍虎皮裙。脖子上掛50人頭骨。有兩隻手臂:左手捧骷髏碗當胸,右手握月形刀伸展出去,手指銳利。身體呈舞立姿勢,左足單立,腳踩一仰卧男人身上,右腿彎屈。背後是火焰背光。獅面佛母屬於藏密空行母一類,在寺廟裡,她常和虎頭佛母、熊頭佛母供奉一起:獅面佛母居中,虎頭佛母居其右,熊頭佛母居其左。修此法,念其咒,可免時難年荒,兵禍疾疫,天災水旱,饑饉諸苦,所有年、月、日、時一切惡魔不祥,悉皆摧折掌雲之下。

空行母是諸佛理體的之化現,本身就是般若妙智,是修空樂三根本及一切密修能夠獲得成就之本源。因此,無論修持藏密中的任何一種法門,都必須先修空行母瑜伽法門,獲得大樂實證後,然後再續修本尊雙運才能極易成功。空行母分類不一,有俱生、剎生、業生「三身」之說。根據其形貌,通常可分為人形與獸面空行母兩大類;根據其願力和特質,有些可作本尊,有些可作護法。也有根據其證悟空性與否,可簡單分為出世間空行母和世間空行母,也即勝義層次的智慧空行母,和世間供贊護法類的女性神祇兩大類別。

金剛亥母是出世間空行,她乃空樂的根本,一切成就根本之源。密續中,金剛亥母是勝樂金剛的明妃,是備受藏族僧俗十分敬重和全力供養的本尊,身如十六妙齡女郎,一面兩臂,全身紅光遍滿十方三世。右手持金剛鉞刀,左手持盈血顱骨器,左肩斜倚天杖(喀章嘎)。三目全圓睜,獠牙緊咬著下唇,戴五骷髏冠,細腰婀娜;頸部掛著五十鮮人骨飾項鏈,以小鈴花朵為裝飾。右足懸空,左足踏一人屍於蓮花日輪座,身後有般若烈焰。

金剛瑜伽母是位無上瑜伽密法的女本尊。在西藏有被稱為「那洛卡居瑪」,是那洛巴沒有傳授給瑪爾巴的少數幾個傳承之一。本尊以佛身五飾為飾,左肩及肘間橫持「喀章嘎」。面部朝天飲血之勢,五骷髏頭飾。身上飾以六種骨飾,骨嚴為裙。頭髮下垂,十二歲少女相,乳房豐滿。雙足左伸右屈,各壓著死屍,威立在蓮花日輪寶座上。修持該本尊可消除一切惡障,順利進行修習身、語、意三種瑜伽,能達到瑜伽三地,獲得至高無上成就佛果。

瑪姬拉尊傳承的白瑜伽女是居住在珠穆朗瑪峰附近的女神,可顯現為智慧空行母的形相,呈舞姿,赤身著瓔珞,肩披霞帶。右手持手鼓,象徵法行;左手持法鈴,象徵空性智慧。在藏傳佛教的所有教派中,都可見到這一源自瑪姬拉尊的空行母形相。白瑜伽女所象徵的修持方法經常與藏族人所說的「墨脫秋練法」共同使用,也就是「萃取花精法」。修持者斷絕所有常規飲食,每天只服用六顆由花瓣製成的丸露。二世達賴喇嘛曾經撰寫過有關這一方法的釋文,簡要介紹了瑪姬拉尊傳承製作百花丸露的標準配方。這種丸露一般用於二十一日齋戒閉關,作為齋戒期間的冥想、訓練及各種活動的基礎。

卓瑪那嫫即藏音:「Troma Nagmo」,此為金剛亥母的另一種忿怒形象,亦是印度黑色忿怒女神--卡利的化身,又稱「黑忿怒母」。 本尊全身黑藍色,一面兩臂,頭頂有一豬形頭。右手持金剛鉞刀,左手持盈血顱骨器,左肩斜倚天杖。三目全圓睜,血盆大口,獠牙曝現,戴五骷髏冠,細腰婀娜;頸部掛著五十鮮人骨飾項鏈,以小鈴花朵為裝飾。右足懸空,左足踏一人屍於蓮花日輪座,身後有般若烈焰。卓瑪那嫫最初為大成就上師帕當巴·桑結的專屬空行母, 是印度黑卡利女神之化身,藏傳喜吉派之本尊,為祖師瑪吉拉准之忿怒化身。寧瑪派也將其作為主修之空行母,藏傳各派亦很看重。

在顯法中,佛、法、僧是激發、引導和鼓勵精神修持的三寶。在密法中,擔任這一功能的則是三根本,也就是上師、主尊和護法即勇夫和空行母。三根本中的空行母並不是上一章所談到的金剛空行母,而更多地類似於一種特殊的護法。

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探討護法的性質:外、內、密。

從外這一層來說,他們是為供奉者提供精神力量—種神靈。從內這一層來說,護法代表了修持者的心理狀態或原型,以及這種心理狀態在個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特定功能的能力。也就是說,從內的層次來看,護法代表開啟善業之流和關閉惡業之流的神秘技巧。這一技巧並不是目的,而是創造更有利於精神修持、最終證得菩提的有效途徑。從密這一層次來說,護法就是壇城力量在四佛業上的神秘體現。

藏族人將護法分成了兩種類型:一種是「世間護法」,一種是「出世間護法」。前者未得證果,任然處於六道輪迴之中。後者這一獲圓滿證果,事實上是某些佛的化身。

藏語稱「班達拉姆」,是藏密中一個重要女性護法神。常見的有兩種:文靜型和忿怒型,文靜型的便是白拉母。其憤怒像有五種,而最常見的是:身體藍色,頭戴五骷髏冠。頭頂為橘頭髮豎立,上有半月,表明她的方法是無上的。面部三目睜得圓而鼓,大嘴如盆,露出兩顆虎牙。兩耳以動物作耳環,右耳環為獅子,象徵聽佛道;左耳環是蛇,是憤怒的記號。頸掛著兩串人骨念珠。上身著人皮,下身披虎皮。臍上有太陽,象徵智慧。她側身坐在一頭騾子身上,兩腿張開,赤著腳,騾子的屁股上有一隻眼睛。右手舉著短棒,兩端有金剛,據說是與阿修羅作戰的兵器;左手拿著盛血的人頭骨碗。右手的拇指和其餘四手指彼此按著,是憤怒的印記。她座下是一張女人皮,女人的頭還倒掛在騾子左側,頭髮垂地。她騎著騾子飛行於天上、地上、地下三界,所以又有「三界總主」之稱。

扎西次仁瑪為雪山五長壽姐妹之首。她的身相潔白而美麗,手持希望之珠。她的前面是婷吉希桑瑪,雙手各持著占卜魔鏡;右為決班震桑瑪,手持裝滿寶石的財寶盤;後邊為米玉朗桑瑪,穿著一件孔雀羽毛斗篷,托著一個裝滿珍寶的平盤;左邊為達嘎卓桑瑪,手持盛滿鮮奶的長把勺。五長壽姐妹都擺舞姿,身穿裝飾珍貴寶石白絲衣,身上,每人手裡揮舞著一支占卜神箭。

相傳五長壽姐妹遭逢了蓮華生大士。想以廣大的神通力量壓服蓮師,發動了十八種天魔、丹瑪女神、山神與無邊的鬼神眾,都無法撼動蓮師。最後她們幻化出最可怖的形貌與神力,還是被蓮師以神力手印壓伏於掌下。五長壽女迫不得已,將名號與命根精要心咒供養蓮師,並立下三昧耶誓願,永遠服從蓮師的命令。蓮師為她們開示了因果報應之理,命令她們永遠守護佛法。

多傑拉布珍瑪屬於吉祥天母的二十一形相之一。茶色身說明她屬於「攝」這一佛業靠上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她是「攝」與「伏」的集合。右手持火劍,說明是智慧的化身,因為劍可以切斷我執和二心。左手撫弄著一隻貓鼬,後者渾身散發出五彩珠光,象徵著她擁有帶來福祿的特殊功能。在她的臍輪位置,有一顆光芒四射的太陽,再次說明她主要與智慧有關。而且她也沒有拋棄方便,在她頭上就戴著一個月亮形的髮飾。這兩個象徵說明她的另一個特殊功能,那就是無上瑜伽修持者的護法神。臍輪處的太陽代表了卵子(女性能量),頂輪處的月亮則代表了精子(男性能量)。兩者在觀想中的結合就是修行的主要目標。多傑拉布珍瑪是12世紀夏魯寺的布頓仁欽大師(1290年-1364年)的主要護法神。由於布頓仁波切在藏傳佛教所有教派都有深遠的影響,多傑拉布珍瑪也因此而更加盛行。

十二丹瑪即吐蕃本有的十二地方女神,蓮花生大師在來吐蕃的路上,運用密咒法威力將吐蕃的十二女神懾伏。使其立誓不再作惡並發誓守護雪域佛法。西藏大神殿中的丹瑪護法女神一共有十二位。在神話傳說中可以分為三組:第一組是四位大魔女,她們是長著醜臉的黑姑娘;第二組是四位大夜叉女,她們是滿臉怒氣的紅色姑娘;第三組是四位大免姆女神,她們是潔白美麗的處女。儘管十二丹瑪的地位相當,但金剛玉卓女卻是其中相對最為特殊的一個,在15世紀時甚至成為了舉堆寺(上密院)的特別護法神。舉堆寺是推選格魯派傳承的領導者噶丹赤巴(法位持有者)仁波切的兩座寺廟之一,金剛玉卓女也因此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實際的靈媒仍然是母女傳承。 唐卡繪畫中,金剛玉卓女常被繪成白色,年輕貌美的法相,呈寂靜相。右手持裝飾著鏡子和五色經幡的長壽箭,箭象徵著智慧的法力,五色經幡象徵身體五種元素的均衡與和諧。她左手持鏡,象徵她通過鏡子召喚的神使能力。座下一頭馴鹿,位於四方的侍從座下則皆為馬。

活佛體系是藏傳佛教獨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創立於公元20世紀的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繼後藏傳佛教各宗派也建立起了各自的活佛轉世體制,遂成為一個龐大的教法制度體系。藏傳佛教女活佛體系,雖然是建立在活佛轉世體制的基礎之上,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它是在被奉為空行母化身的依喜措嘉和瑪久拉仲等傑出女性的巨大影響下誕生的,同時亦是「空行母化身說」付諸實踐的結果,因此在世界宗教文化中獨樹一幟,且具有濃厚雪域高原的文化特色。當然,僅從種類、級別或數字上看,為數不多的女性活佛與數不勝數的男性活佛相比,有天壤之別。儘管如此,女活佛以她們那特有的風采給藏傳佛教文化增添了幾分異彩。下面就對藏傳佛教女成就者和一些女活佛體系及其傳承作一具體敘述。

益希措嘉,即卡爾欽薩措嘉,是藏王赤松德贊之妃。其父為卡爾欽王貝吉旺秋,母親為努薩格措,她是姊妹三人中最小者。由於她容貌美麗,引起了斯卡爾王多傑旺秋與卡爾曲王貝吉勛努兩家求婚者之間的糾紛,為逃婚受盡皮肉之苦,後被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入宮為妃。蓮花生大師入藏後,依止蓮花生大師出家為尼,修得所有教法,蓮花生大師稱她為「與吾等同者」,是蓮花生大師25位著名君臣弟子當中的心傳弟子,曾在雪山荒地修持八大苦行,獲得大成就,成為藏傳佛教史上的第一位女密宗大師,以神通廣大、法力無邊著稱於世,曾受到尼泊爾國王等的迎請。在桑耶佛苯之爭時,她以自己的淵博學識力挫群雄,博得眾人敬服。 作為吐蕃王朝時期藏族出家女性的傑出代表,不僅為佛教在藏地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而且為廣大的藏族婦女開闢了一條識字習文、學法修法的道路,對提高藏族婦女整體文化素質,具有深遠的意義。

瑪久拉仲(1049-1144),她在密法修持上獲得大成就,後人又尊稱她為女密宗大師。出生在西藏山南措美地方富裕人家,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但後來因家人的相繼離世受到沉痛打擊,更堅定了她對佛法孜孜追求的信念。她從交頓巴索南喇嘛座前,受"甚深三昧四灌頂"。後在扎塘與帕丹巴桑傑相遇,從他那兒學修《虛空啟開心識》、《定見親訓》、《能斷泄障六部》、《幻化能斷密訓》等能斷教法。23歲時與七位格西辯經交鋒,辯敗群雄,博得眾僧敬服,並奉香奏樂、設座迎請。是年在俗家懺經時,與印度班智達陀巴扎亞相遇,結為夫妻,生二子一女。其後一直依止帕丹巴桑傑,修得多種精深密訣和修持法,遊歷108座雪山,修持苦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修持法。她以桑日卡瑪爾為主要道場,廣收門徒,傳授自己獨闢蹊徑體悟到的佛教學識和別具特色的密宗修持方法,隨之創立了獨樹一幟的藏傳佛教覺域派。她創立的"大手印覺域派"是唯一傳到印度的藏傳佛教宗派。她的教法匯入藏傳佛教格魯派和寧瑪派等宗派中繼續傳播。

多傑帕姆,為藏文音譯,意即「金剛亥母」,是藏傳佛教密宗修持的母體本尊之一。她以身、語、意、業等之化身,出現在青藏高原和印度、尼泊爾等地。女活佛多傑帕姆,就是出現在雪域高原的「金剛亥母」之化身,現已傳至第十二世。第一世多傑帕姆·傑增卻吉仲美(?-1489),系吐蕃王朝贊普或藏王朗達瑪後裔基德尼瑪貢之後代。自幼聞思佛法,依止法王珀東確列南傑,出家為尼後取法名貢確嘉姆。她隨從珀東巴前往前、後藏各地,學修三藏教法,接受灌頂、密訣等所有教法。繼後從大成就者湯東傑布,修得新舊密宗博大甚深之教法、教授。後與近侍女弟子德勒曲仲等前往貢布貝吉乃賽修持,獲得證悟。後公元1439年創建了桑頂寺。多傑帕姆女活佛在藏傳佛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該傳承在主要奉行珀東教法的同時,兼收並蓄其它諸宗派教法,體現了各宗派融合的特點。

貢日卡卓瑪,是位於今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境內的白石崖寺之寺主,通稱"卡卓瑪",意即"空行母"。該傳承迄今已傳至六世。貢日卡卓瑪女活佛,屬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體系,在藏區享有一定的地位。其駐錫地為甘加白石崖。該地懸崖高聳,怪石林立,因而被譽為"勝樂佛"宮殿。該寺所在地還有很多岩洞,相傳能通往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境內的協貢和河南縣境內的一些聖地。白石崖寺的教權屬拉不楞寺管理,歷代法台由拉不楞寺委任。因此,貢日卡卓瑪女活佛在格魯派六大寺廟之一的拉不楞寺內建有她的「囊欠」,即活佛府邸和法座。

香塞傑尊仁波切女活佛,是藏傳佛教寧瑪派活佛體系中的一名女性活佛。女活佛傑尊仁波切的駐錫地為香塞寺,該寺位於今拉薩市曲水縣查納鄉境內,座落在一個山青水秀、景色秀麗的山岡上。第一世香塞傑尊仁波切·仁增曲央桑姆(1853-1951),是尼泊爾人。父母二人赴印度、薩霍爾等地朝聖途中,生於班瑪措地方。由於家庭生活十分貧窮,自小四處行乞為生。5歲時,與母親一同侍從瑜伽母次仁布赤。6歲時,能講述佛本生故事,並以此為生計。其名聲由此傳開,被稱為"瑪尼洛欽"。13歲時,曾被薩霍爾王迎請行佛事。後依止夏嘎措周仁卓之法嗣傳承者赤扎班瑪嘉措,學得諸多甚深密訣,在黑波日等地苦行,修持三年。19歲時,隨嘉姆、嘎托二位瑜伽母前往尼泊爾朝覲,刻印了"確丹恰茸卡雪"之目錄。當時正值尼泊爾佛教衰落時期。返藏後,從夏嘎巴之弟子那澤多傑修習密法,遊歷藏區各聖地。36歲,拜謁夏嘎措周仁卓之轉世,獲賜法名仁增曲央桑姆。繼後隨楊斗仁波切聞習三律、菩薩行等經典,又從瑪珠仁波切座前修習《隆欽寧提》與達隆諸教法。依達隆瑪珠仁波切授記,依止堪欽阿旺丹貝尼瑪,受戒而未削髮,成為藏傳佛教女性出家者的留髮尼僧之一。此後與幾位尼僧赴青浦、桑日、香波雪山、崗底斯雪山等許多著名聖地修持寧瑪派、覺域派等各種密法,又在香塞隱居坐靜達數年之久,獲得大成就,名聲大噪。


推薦閱讀:

男性的脾氣普遍要比女性暴躁嗎?
做到這3點,女性魅力倍增
Tina:她對生命Say Yes,她要跑完人生的100場馬拉松
應不應該因為微博上的鬧伴娘事件跟室友撕逼?
夏天充滿活力的牛仔褲美女,簡約不失女性魅力

TAG:女性 | 唐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