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練太極拳

一、學練太極拳的基本要領1、明三節:人身分為三節:頭為上節,腹(軀幹)為中節,腿為下節。「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滿腔是空。下節不明,顛覆必生。」上節主要是對百會、五官、精神的要求。中節主要是對立身和內氣運行的要求。下節主要是對襠、胯、腿、膝、踝、腳及虛實轉換的要求。

2、虛領頂勁:懸頂(百會),豎項,收頦(ke),頂含掤勁,但不可用力、用意過甚。

3、二目傳神:目不旁視,不獃滯,運行過程中眼神繫於中指端。

4、表情莊重:口輕閉,齒微合,耳聽背後,兼顧左右。面目表情要莊重、平和,神態自若。不能擰眉瞪眼,矯揉造作。

5、呼吸自然:舌抵上顎,鼻呼鼻吸,吸氣時上走命門,氣貼脊背;呼氣時下沉丹田。收勁為吸,發勁為呼。初練拳時不必考慮氣路,自然呼吸即可。

6、立身中正:懸頂豎項,脊椎豎直,上下對拉拔長。運勁過程中,腰為主宰,節節貫穿。

7、沉肩垂肘:架肘是練拳中的大忌,松肩垂肘是各式太極拳的共同要求。兩肩要平,腋要虛而略有外撐之感,肘不能貼肋,也不能離肋。兩臂非圓即弧,不失掤勁。肩、大臂、肘、小臂、腕、手,要節節貫串。

8、揚指坐腕:也稱「舒指塌腕」。腕宜沉宜活,在解脫擒拿及轉關摺疊時非常重要,「轉關在肩,摺疊在腕」。但注意坐腕要自然,不可僵硬。舒指是指五指自然伸開微屈,不可用力,掌心要微內涵。

9、含胸撥背:胸部放鬆微內含,以利氣血的運行及加強脊背的掤勁。陳氏太極拳要求含胸塌腰,不強調含胸拔背。「拔背」,容易被人們誤解為提拔之意而做成弓背。在打拳過程中,胸部要自然暢舒。所謂「拔背」,是指大椎與尾骨之間有上下對拉拔長之意,但須在有意無意之間。

10、松腰落胯:腰部放鬆,胯部松沉,以利身形變換和步法轉換。「發動主宰於腰,腰不動,手不發,內不動,外不發」。不論動作大小,都要從腰部起動。呼氣發力時,命門應有向外膨脹之感。

11、松胯圓襠:胯要松虛,襠部撐圓,以利勁力的蓄髮轉換。(會陰處為襠,會陰兩側之髖骨為胯)

12、尾閭中正:練拳時尾骨保持正中位並放鬆自然下沉,以保證立身中正並利於脊椎的拉長。吸氣時尾骨有微微向里上翻之感,有利於真氣由會陰上達命門而通督脈;呼氣時尾骨有微微向下松沉之感,有利於真氣下沉丹田而通任脈。但不可用意過甚,初練者不可強求。

13、兩腿曲蓄:兩腿曲蓄邁步才能平穩、輕靈。移步時,腰胯放鬆,以膝領小腿,以小腿領踝,以踝領腳,節節貫串。邁步似貓行,如探深淵,如履薄冰。腳落地時要「五趾抓地湧泉空」,即腳趾鋪開微扣,但不可用力,腳心微涵空。要注意落步如踏毯。

14、兩膊相系:兩膊間如一線相牽,相系相吸,運動起來關聯協調。

15、兩腿相隨:兩腿間如一線相牽,相系相吸,運動起來關聯協調。

16、上下相隨:上部肩、肘、手,下部胯、膝、足,以腰為軸,協調運動。

17、周身一家:四肢百骸協調一致,一動俱動,一靜俱靜。

18、襠走下弧:所謂襠走下弧並不是說襠部要低下去,而是指移動重心時襠宜有松沉之勁,身體不能有起伏,以保持下盤的穩定的和勁力的發揮。

19、節節貫串:是指氣、勁的傳導和外部關節的運動循一定走向依次而動。起於腳,動於腿,主宰於腰,發於脊,遞於肩,催於肘,形於指,周身一家,完整一氣。

20、氣沉丹田:以意念引導氣息下行沉至丹田。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氣沉丹田和專修氣功所說的氣沉丹田是有區別的。在這裡,是說練太極拳時,胸中空明,小腹部松沉,即略有沉實感。也就是上虛下實的要求。但不能用意過甚。

21、用意不用力:以意念引導動作,不用拙力。

22、神氣鼓盪:精神振作,氣機活潑。

23、動靜無間:行拳要動中寓靜、靜中寓動。

24、剛柔互寓:太極拳是柔中寓剛、剛中寓柔的功夫。不能使拙力成剛,也不能偏柔成軟。打拳時只要注意掤勁,無心求剛剛勁自生。

25、前趨後撐:兩手向前發勁時,兩臂間(大椎)有後撐(掤)之勁。也就是常說的對拔對拉之意。

26、身前移腰胯隨:身體(重心)前移時腰胯要相隨,不可伸頭探肩,以保持身法中正。

27、身後移大椎領:身體(重心)後移時,大椎有後領之意,以保持身法中正。

28、於有人處若無人:練拳時心無雜念,神不外馳,專心致志,旁若無人。

29、於無人處若有人:練拳時應明確方向、力點、勁路和招式的技擊含意。

30、先開展後團緊:練拳時先求開展以練形體筋脈,後求團緊以練招法內力。

31、打拳如走路,看人如蒿草:打拳時要像走路一樣輕鬆自然,臨敵時,要把對方看作蒿草,充滿必勝的信心。

二、練拳易犯之病

1、扁:動作不飽滿,圓不足,有缺陷處。

3、撐:根節撐乍,動作僵滯。

4、懈:四肢開展過大,沒有相吸、相系、相合之意。

5、散:動作不協調,支離破碎。

6、僵:不能放鬆,用拙力。

7、拘謹:動作放不開,不舒展,不到位。

8、拱肩:肩上拱、上挺、上拔。

9、偏:立身不正,晃肩,前俯後仰,左歪右斜。

10、架肘:肘上翻、上翹。

11、挺胸:胸部突出,往往伴有身體後仰。

12、低頭:低頭看腳下或地面。拳諺:「低頭彎腰,傳授不高」。

13、彎腰:探頭弓背,腰不能豎起。

14、突臀:上體前傾,臀部向後突出。

15、板腰:腰僵硬,轉動不靈。

16、腆胯:胯部前挺。

17、綳胯:胯部後挺。

18、游胯:兩腿重心轉換時襠部劃大弧。

19、蹋胯:襠勁不足,胯部鬆散無支撐。

20、盪襠:馬步、弓步時襠低於膝。

21、尖襠:也稱「人字襠」,襠不圓。

22、敞襠:兩膝外撐,襠開膝不合。

23、拔根:支撐腳腳跟離地。例如,做拍腳、蹬腳、分腳等動作時,支撐腳的腳跟離地拔起。拳諺:「拔根擰站,不如不練」。

24、喝風:做仆步時,腳前掌外緣離地。

25、眼呆:拳走眼不跟。拳諺:「手到腳也到必定受過教。手去眼不趨,必是偷來的」。

26、憋氣:呼吸不自然。

27、手顫:腰勁不足而故意追求梢節的彈抖勁,或者打拳時由於心理緊張導致手發抖。

28、單擺:做動作時兩手不能協調照應。

29、站拳:打拳時架勢過高。

30、浪里行:打拳時忽起忽落,起伏過大。

31、式不清:招式不清晰,拖泥帶水。

32、雙重:分不清虛實。

33、神馳:心不在焉。

34、翻靴亮底:邁步時抬腳過高,支撐腿力量不足,身體後仰。

35、落地砸坑:支撐腿力量不足,重心前移過快,造成邁步時落地不穩。

三、學練太極拳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1、支架子:也稱「擺架子」,是指將套路中的每一式分解來做,力求動作規範、準確。練習時要注意放鬆(心靜體松),鬆開骨節,去除僵力。這一階段,主要是掌握、記憶每個拳式的基本結構和動作要領。

2、盤架子:也稱「走架子」、「走套路」、「行拳」。是指把各拳式依次連續起來做。初練,時感手忙;再練,又覺腳亂;還練,便知腰不靈。這一步耗時較長,「拳打千遍身法自然」。練習注意放鬆,去僵求柔,以達行拳平穩、圓活、連貫、柔順之目的。這一階段,是提高基本功的重要過程。

3、正架子:也稱「改拳」、「定架子」,是指對不準確、不到位的拳式逐一進行糾正,直至合乎規範要求。這一階段,往往結合「拆架子」進行講解練習。所謂「拆架子」是指由老師將各有關拳式的攻防含意逐一講解示範,以明確拳式的力點關係。「拆架了」也稱「解拳」或「拆招」。

4、練勁路:結合拆架子,練習勁路。架式走低,明確力點,注重意念,掤勁暗送,勁達四梢,力由脊發,節節貫串。注意勁力的呑、吐、收、發,行拳勁力飽滿,定式支撐八面。這一階段主要是拉長筋脈,增強五弓彈性,增加行拳氣勢。

5、練神韻:練拳要以心練,心動意生、意領神隨;時刻注意虛實的轉換和手、眼、身、步的相互協調配合,眼隨手轉,手隨身動,步因身換,身隨步移,周身相隨,形神合一;外示安逸,內固精神,輕靈圓活、沉穩渾厚。熟練時,行拳左右逢源、進退自如,如微風拂柳,似靜水泛舟。

6、練虛靈:練拳時仔細把握虛實、勁力的細微變化,處處虛實分明而轉換極靈動,式式開合有度且收發盡自如。動靜無間,剛柔互寓。行拳勿忘勿助,宇內無我還有我。拳架純熟之後,拳不在形,也不在意,忘其形,無其意,無形無意拳自行,如輕夢神遊,似細霧騰空。移毫釐可度近遠,加一羽能權輕重。

總之,太極拳要經歷一個形練、心練、神練的過程。

四、練拳須注意的事項

1、合理合法:即合乎拳理,合乎規矩。打拳時力求做到:松而不散,柔而不軟,快而不亂,慢而不滯,輕而不浮,沉而不僵,力點準確,拳路清晰,圓活柔順,動作細膩,虛實分明,開合有度,剛柔互寓,形神兼備。

2、求凝不求霸:「凝」,是指莊重、安舒。要內固精神,外示安逸,不浮不躁。「霸」,是指霸氣,張揚。不要飛揚跋扈,目空一切。

3、求靈不求秀:「靈」是指虛靈,練功有「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之說。走架子時要做到輕靈沉穩,舒展飽滿,內外合一,形神兼備。不能把拳式體操化、舞蹈化,追求娟秀、柔美,以免把架子練成所謂的「花拳繡腿」。

4、尚意不尚力:走架子要注重意念,要做到意動身動、身隨意轉。要心無雜念,意不外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身心合一、內外兼修。不要「盪」意,不要妄動,不要橫氣填胸、攢勁發力,僵腿直拳、猛推硬架。要漸悟「至柔至剛,至緩至速」的道理。

5、認真、紮實:打拳時要按動作規範要求認真、紮實地練。不要只求記招式、記路子而不下身法練習。否則,久而久之,架勢變形拳變「味」,把拳練「滑」,孤僻以後,很難糾正。

明確目標把握方法

目前,接觸太極拳者大概分為兩類:一是專業型,二是業餘愛好型。專業型又分為學術研究、專業運動。業餘愛好情況則比較複雜:一是獵奇。有些人看到別人打太極拳,感覺很新鮮、好玩,或者聽別人講太極拳的好處與神奇,於是出於好奇心嘗試性的學習。二是健身。聽說太極拳健身效果好,於是跟在別人後面學練。不求規範,不求甚解,只求通過練拳達到健身的目的。三是表演型。看到別人拳姿很優美,在賽場上、表演場上贏得掌聲與好評,也想一試身手。四是發展型。通過練拳,逐漸認識到太極拳的深奧,力求學到真正的太極功夫。對有些愛好者,這幾種情況也可兼有,並逐漸轉換。愛好者要針對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根據自身條件選擇相應的套路和練功方法。

關於套路問題。一般太極拳套路分為簡化套路(如24式拳)、中級套路(如48式拳)、競賽套路(如40、42、陳式56式拳等)和傳統套路(如楊式81、85等;陳式老架一、二路、新架一、二路等;還有吳式、武式、孫式、李式等流派的傳統套路)。簡化拳和中級套路都是普及套路,比較適合於初學者或對拳技要求不高,作為普通鍛煉身體的人群。競賽套路,也可以說是技術性套路。其套路長短適中,一般練一套拳5-6分鐘。其技術動作結構較複雜。比如42式拳,是由楊式、陳式、吳式、孫式、形意、八卦等技術動作組成的。競賽套路主要是用來檢驗運動員所掌握的技術範圍、技術水平。競賽套路也可以作為業餘愛好者的提高套路。傳統套路一般是指拳式未經過刪減的原始套路。傳統套路在以前是傳統習武者練功的母拳。由於傳統套路是根據人的生理結構特點、技擊技術要求、陰陽轉換理論等編排的。傳統套路在轉關換勁、接卯斗榫上都比較科學、流暢,對增加基本功及內功功力比較有效,所以常稱「基功拳」,也稱功力拳。如果想達到較高層次,應該重視傳統套路的練習。

開始練拳時不要學得太多太雜,不能有「人家會的咱都會,人家不會的咱也會」的思想。有些人各種拳術、器械套路學了一大堆,沒有一樣精,對提高功夫有害無益。先練好一、兩套傳統套路。並且在拳術套路練得較好時再練器械。如果參加比賽,可以同時選練常用的競賽套路,但應以練傳統套路為主。只要傳統套路練得比較好了,其它拳術便可融會貫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練拳者來說,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三分拳、七分功」,基本功好了,學練太極拳自然容易很多。基本功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內功。

學練太極拳最好有老師的現場指導,尤其一些高層次的東西,用文字很難描述得清楚,心傳口授才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很多愛好者身邊沒有技術很好的老師,只能跟著光碟和書本學。不過,這並不說明學不好、練不好。只要認真、細心,理論實踐相結合,還是可以學好練好的。至於拳式規範問題,很多教材規定的不盡相同,光碟上的示範演練也是五花八門。不過,練拳不必過於拘泥於細微的差別。比如說方向問題,有的規定30度,有的規定45度。這都無所謂,只要相差不大就行了。關鍵是任何拳式都不能違背拳理,這是最重要的。

關於理論問題,沒有理論就無法準確理解拳式的內涵。但學習理論不能追求和迷信高古的理論,空談理論是沒用的,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

學習太極拳,首先從思想上消除對太極拳的神秘感,樹立學好、練好的信心。學習太極拳還要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尤其學習新動作時,一定要特別注意規範。常言道:「學拳容易改拳難」,如果開始學習動作不規範,等熟練之後形成孤僻動作,再改就困難了,起碼要走不少彎路。太極拳是一種奧妙無窮的功夫,要達到高層次,確非易事。但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樹立信心,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能功成圓滿。

學拳至要

學者不管從哪一派太極拳入門,都不能以學會拳架為最終目標。必須進一步領悟其內在的實質,並有所改進和提高。這就是古人常說的「得意忘象」的學習方法。具體的形相是為了幫助了解理法的,理法得到了,應該根據理法去創造更完美的形相,事物就是這樣進步的。學習太極拳勤思善悟是非常重要的。「書不熟,多讀則熟,藝不精,熟思則精」,「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這些諺語都強調了主觀因素的重要性。藝精無絕,學無止境。功夫就像千層餅,揭了一層又一層,不是會打幾套漂亮拳就可了結的。省悟了這些,才算與太極拳結緣。「無緣人進得寺廟卻難成佛,有緣人雖處亂世亦成正果」,所以,道行功果存乎己心。

點擊圖片進入對應日誌


推薦閱讀:

談楊派太極拳的練法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秘傳口訣連載1
太極拳之膝痛與防範,不看真的是損失
混元24式太極拳教學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