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釋義綜述
《離騷》是我國偉大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創作浪漫主義傳統的濫觴,和《詩經》一起構成了影響中國文學形成、發展的「風騷」傳統。
自《離騷》成詩之日起,關於詩題真正含義的討論便正式開始,關於「離騷」的真正含義,總說紛紜,莫衷一是,據統計,竟有66種不同的說法。今人周建忠先生《<離騷>題義解說類覽及反思》一文,分27類,對這些說法進行了歸納,整理,並在「反思」一部分,提出了精闢的見解。本文吸收了周先生的部分材料,再此加以說明。
本文在已有學者整理的基礎上,將有史以來,對離騷二字的研究進行綜述,未免失之繁雜,將各種說法分為4類:一,遭遇憂患;二、離別憂患;三,意同牢騷;四,其他說法。對解釋「離騷」涵義有代表性的說法加以整理。以上四類,概言之,可有以下幾點:
將離騷解釋為遭遇有患者,大多認為離即罹,遭遇之意;騷即憂,憂患憂愁之意。此說最早見於淮南王劉安《離騷傳》,司馬遷在《史記》重申。後世不斷揭示發展,雖將憂愁之範圍擴大:有家國之憂、君臣之憂、不遇之憂等等,但就其本意,仍是「遭遇憂患」之意。至於 「抒發憂愁」,亦是以此為基礎,故將其歸為一類。
釋為離別憂患者,蓋首見於王逸《楚辭章句》之中,「離為別,騷為憂」,後人據此敷衍,與離憂說相對,成為兩大觀點之一。此派觀點,錢鍾書先生說:『離騷』一詞,有類人名之『棄疾』、『去病』或詩題之『遣愁』、『送窮』。鍾書先生文史大家,必有深思熟慮,但是筆者認為,此說可能有根據後人之慣例推測前人之嫌,如先秦或是春秋戰國之時有大夫名棄疾、去病斯可以為證。似不可以後世文人之姓名、詩名推測離騷之意。
其三,謂離騷乃是楚聲「牢騷」之轉借,蓋屈原之作《離騷》,就是發發牢騷,主此說者學者較前兩派較少。
其四,謂歌曲名稱者,源於游國恩先生,先生疑『勞商』即『離騷』之轉音,故謂離騷可能是楚地之歌曲名稱。
其五,其他解釋,由於時代的發展思維不斷活躍,關於離騷的解釋也日趨多樣,如釋離為離間、麗、去等;釋騷為地名蒲騷、歌名、語氣詞。凡此種種,眾說紛紜,標新立異,光怪陸離,故歸於其他解釋說。
一、遭遇憂患
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尤罹憂也。」;
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援引了劉安的說法: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並進一步解釋說:??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司馬遷認為,屈原做《離騷》原因就是「怨生」,並將離騷解釋為「離憂」。
東漢班固在《漢書·離騷贊序》中繼承了司馬遷的觀點:「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這是對含義的解釋,同時在《漢書·藝文志》,班固還進一步用先秦時期事例將離騷解釋為「離讒憂國」:「大儒苟卿及楚臣屈原,離讒憂國,皆作賦以諷。」
唐代顏師古在《漢書·賈誼傳注》,進一步將騷解釋為「憂動」,那麼離騷的涵義就是遭遇了憂愁,憂動:「離,遭也。憂動日騷。遭憂而作此辭。」
南宋吳子良《林下偶談》從訓詁的角度解釋了離騷二字為遭遇憂患:「太史公言,《離騷》者,遭憂也。離訓遭,騷訓憂。」
南宋朱熹在《楚辭集注》中發揮了這一觀點:《離騷》「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云:「言與世已不同矣,則但可屈心而抑志,雖或見尤於人,亦當一切隱忍而不與之校。雖所遭者或有恥辱,亦當以理解遣,若攘卻之而不受於懷」。
元代熊太古《冀越集》:「屈原作《離騷》,以寓忠君愛國繾綣不忘之義。」
清代錢澄之《屈詰》繼承了顏師古的觀點,將憂動做了進一步的解釋:「離為遭,騷為擾動。擾者。屈原以忠被讒,志不忘君,心煩意亂,去住不寧,故日騷也。」
清代戴震《屈原賦注·屈原賦音義》:「離,猶隔也,騷者,動擾有聲之謂。盔遭讒放逐,幽憂而有言,故以《離騷》名篇。
清代何焯《儀門讀書記》日:『賃生日:屈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
清代梁章鉅《文選旁證》:「《漢書·賈誼傳》云: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同時在《地理志》亦云。屈原被讒放流,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
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六書音韻表》中,認為「騷」與「憂」同部,進一步論證了顏師古和錢澄之的觀點:「《屈原列傳》日:《離騷》者,猶離憂也.此於騷古音與憂同部得之。」
清代劉永濟在《屈賦音注詳解》中發展戴震的說法:「離,隔也;騷,擾也。遭讒離隔,心中擾動不安。」
近人朱季海《楚辭解故》、聶石樵《楚辭新注》、姜書閣《先秦辭賦原論》、金開誠《屈原辭研究》、《楚辭選注》等皆從此說。
還有一些學者從遭遇憂愁這一觀點進一步分析,指出了「離騷」的涵義實在遭遇憂愁之後抒發憂愁:楊柳橋認為,「離」字有「發抒」、「陳布」的意思,所以「離騷」即是「舒憂」、「陳憂」。
龔維英認為離騷即「陳述自己的憂愁」。
李星認為, 離騷就是「抒君臣分離遭罹憂患之情」
睢寬認為,「離騷二字,義同書憤」。
張玉玲認為,「離騷」就是「陳述世路的艱難」
這些說法在在對「離」的解釋上,多把其解釋為「遭遇、抒發、陳述」之意,而對「騷」的解釋則有的認為是屈原自身不被重用的憂愁,有的解釋為「民生之多艱」總之,大同小異,可以與「遭遇憂愁」歸為一類。
二、離別憂患
王逸在《楚辭章句·離騷經序》中說「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諫君也。」把「離騷」解釋為「別愁」。
《國語·楚語》「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而遠者距違」 韋昭注日:騷,愁也。離,畔也。』蓋楚人之語自古如此。」
宋代項安世說:「《憷語》伍舉日:『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而遠者距違。』指出「蓋楚人之語自古如此,屈原《離騷》必是以離畔為愁而賦之」。
明代汪瑗在《心睦辭集解》中也贊同了王逸的觀點,同時對班固、顏師古和錢澄之的觀點加以駁斥: 「若謂明己遭憂而作此辭,則二十五篇為遭憂之所作者多矣,而總稱之日『離騷』可也,又奚必篇各有其名乎?」 汪瑗、蔣驥等據篇內「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廣句,首肯王逸的訓解。
明代李陳玉在《憷辭箋注》中對王逸的觀點加以引申並提出「就騷解騷」。從文本中找答案,為《島騷》解題提供了一個好的思路。李陳玉『《楚辭箋注》:「騷乃文章之名。若離之為解,有隔離、別離、與時乖離三義。」
顧成天<離騷解》;「孝子不得於親,如窮人無所歸。忠臣亦然,惟其不忍離而不得不離,無所控訴,作此以告天下後世,明臣道之變,故以離名篇。」這種說法認為屈原是想要離開憂愁而著《離騷》
錢鍾書也是圍繞「別」生「愁」來解讀的:「『離騷』一詞,有類人名之『棄疾』、『去病』或詩題之『遣愁』、『送窮』;蓋『離』者,分闊之謂,欲擺脫憂愁而遁避之,與『愁』告『別』,非因『別』生『愁」』。另外錢鍾書《管錐編》第二冊:「蓋離者分闊之謂,欲擺脫憂愁而遁避之,與愁告別。」
周致中認為, 離騷就是「告別、 離卻我的心煩慮亂」
近人魏炯若、陳子展、丁冰、熊任望、范成庵、姜童生都持這種觀點,並對這種觀點進行積極闡發。
三、意同牢騷
王應麟《閑學紀聞》: 「伍舉所謂騷離』,屈平所渭『離騷』。皆楚言也。揚雄為《畔牢愁》,與《楚語》注合。」
范文瀾《文心雕龍·辨騷》註:?離騷』即伍舉所謂『騷離』。揚雄所謂『牢愁』。均即常語所謂『牢騷』耳。二字相接自成一詞,無待分訓也。」
姜亮夫據《漢書》對揚雄《畔牢愁》的記載及韋昭注云:滓騷亦即離騷聲轉,今常語也,謂心中不平之意。聲轉為落索,??古復輔之聲,後世或有遺奪,故迭韻之變憂陶,騷陶同濁聲之迭韻也,??蕭豪與尤幽相鄰,故聲轉為憂愁,為懊喪,皆今常語,而以詁字書之者也。
詹安泰亦以楚語方言為說,認為「離騷」是後來一般意義上的「牢騷」
林庚認為離騷即「牢騷」,「離」「牢」是雙聲字。
四、歌曲名稱
游國恩《離騷纂義》:「《大招》有云: 『伏戲《駕辯》,楚《勞商》之。』 王逸註: 『《駕辯》、《勞商》皆曲名也。』按『勞商』與『離騷』本雙聲字,古音宵、歌、陽、幽並以旁紐通轉,疑『勞商』即『離騷』之轉音,一事而異名者耳。」
張中一認為,「騷」為楚方言,是「歌曲」之意,「離」也一定是楚方言,其本意是「楚」,《離騷》乃《楚歌》,為戰國晚期楚國流行的歌曲。
郭詳貴以《爾雅·釋樂》「大琴謂之離」釋「離騷」為「琴騷」,認為《離騷》乃楚人固有之琴曲。
龔維英認為「離」為太陽,「騷」為樂歌,《離騷》題義為「太陽之歌」,即一曲太陽家族的悲歌。
王泗原《離騷語文疏解》、馬茂元《楚辭選》、郭維森《屈原》、張縱逸《屈原與楚辭》、張家英《屈原賦譯釋》等都贊成這一觀點。
五、其他解釋
李嘉言以為,騷應解作地名,離騷即是離開蒲騷。
鈕國平以為:「離,去也;騷,猶憂也,愁也,意思是離去不離去的苦惱,也就是去留楚國的苦惱。」
趙步傑訓「 離」 為就、或懷, 以為「 離騷」即「 就於憂愁」 或「 懷著憂愁」。
孫文鑒認為, 離騷乃同義複合詞, 為「優愁」 之義。
游壽認為, 「離騷」 、「『騷離」 以及「 騷」 、「 些」 都是楚地方言, 是表示擾煩的音。
廖季平《六譯館叢書· 楚辭講義》認為, 《離騷》乃秦始皇博士所為《仙真人詩》, 謂離即離絕世俗, 以騷為逍遙之合音。
陳思荃於離字取班固、應助注, 訓為遭, 於騷字則取《方言》「 騷, 寨也」 之說, 訓為「禍難」 之意, 謂離騷即「獨受禍難」 之意。
浦江清《祖國十二詩人· 屈原》說「離是離別, 騷是歌曲的名稱, 離騷就是離歌。」
劉自齊認為, 離騷之「騷」 與「 歌曲」 聲、韻、調基本一致, 「 離騷」 即「 離別之歌」
文懷沙《屈原離騷今譯》認為「離」 字的真義是離間, 《離騷》寫的正是讒邪離間的優愁幽思。
徐仁甫據《離騷》篇內有「何離心之可同兮, 吾將遠逝以自疏」 , 離疏二字分用, 疑離疏即離騷。
牛龍菲認為, 離與「 麗」 通假, 都是相連比並之意, 「 離騷」 當理解為「 雙重乃至多重牢騷」
陳修認為, 離騷即騷離、距違、去違、違去、出走。
台灣有學者說, 「離騷」 之「 離」 也指蔫鳥、離鳥, 以為「離騷」本意是圖騰鳥的悲歌。
參考文獻
[1].周建忠.《《離騷》題義解說類覽及反思》.《文史哲》.1990年第6期.
[2].姚小鷗.《離別之痛:《離騷》的意旨與篇題》.《文史哲》.2007年第4期.
[3].宋黎黎.《「離騷」釋義》. 社會科學學科研究.2011年1月.
[4].游國恩.離騷纂義.中華書局,1980.
[5]錢澄之.屈賦精釋[M].合肥:黃山書杜,1995.
[6]錢鍾書.管錐編:第2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9.
[7]劉永濟.屈賦通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
[8]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第1冊[M].北京t中華書局,1990.
[9]姜亮夫.屈原賦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10]詹安泰.離騷箋疏[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
推薦閱讀:
※【中藥釋義】水塘隨處可見的蘆葦,蘆根是中醫不可缺少的好葯
※常見謙辭敬辭諱稱釋義
※星曜釋義
※《三歸五戒十善義》釋義
※八字愛好者必備40個常用「術語」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