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志願軍繳獲軍旗當布袋,美軍為何還驕傲頒發史上最多勳章(作者:獨俠客)
圖註:美軍第7師31團團旗,又稱「北極熊團」團旗,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原件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美援朝展廳,此圖為複製品。
作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的收官之戰,長津湖戰役是參戰雙方都認為自己取得勝利、雙方老兵又都不願回憶細節的殘酷之戰。
是役,-30℃以下的酷寒無處不在,參戰雙方都有大量人員凍死凍傷。特別是志願軍因缺乏禦寒物資而導致「棉衣之困」,付出重大代價後奇蹟般取得勝利,被志願軍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評價為「艱苦程度超過長征」。
圖註:9兵團所屬部隊在組織戰前動員。從圖中可以看到,戰士們沒有北方寒區所需的厚實衣服。
(一)
9兵團遇到「棉衣之困」,發生在特殊背景下。第一次戰役結束後,聯軍在朝兵力達55.3萬,而志願軍首批入朝部隊僅步兵6個軍18個師、炮兵3個師加1個團,共23萬人,人數、裝備都處於嚴重劣勢。正是在這一情況下,9兵團作為補充兵力緊急入朝。
9兵團下轄20軍、26軍、27軍,共15萬人,入朝前一直在東南備戰。由於入朝緊急,這支南方部隊來不及組織戰前訓練,也未及做好後勤保障準備,就匆匆登上了北上的軍列。
奉命北調時,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通過軍區致電軍委及華東局:「目前兵團冬衣悉按江南氣候縫製,恐不耐寒,可否請東北裝備禦寒衣被、棉鞋帽等。」然而,他們直至開赴東北,也未得到明確答覆。宋時輪後來得知,代總參謀長聶榮臻於10月27日曾給毛澤東發電,稱9兵團所需棉衣已由三野解決,保證11月1日前發齊,但最後發到戰士手中的依然是南方部隊用的棉衣。
宋時輪與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是老戰友,他將最後的希望寄於東北軍區。9兵團抵達瀋陽後,熟悉半島氣候的賀晉年見戰士們著裝單薄,警告道:「你們這樣入朝,別說打仗,凍都把你們凍死了!」
他下令把軍區倉庫中存放的原日軍大衣、棉鞋悉數調撥給9兵團,數量一共是5萬,有人發到棉衣,沒有棉褲,有人只有棉帽,沒有棉鞋。東北邊防部隊的幹部戰士也脫下身上的衣帽送給9兵團官兵。就是這麼一點調撥騰挪,也有很多沒來得及送上火車,因為時間太緊了。
軍情十萬火急,9兵團什麼也顧不上了。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3個軍悄悄渡過了鴨綠江。
(二)
突然從溫暖的南方進入風雪連天的極寒地區,給9兵團帶來的考驗是殘酷的——他們萬萬沒想到,這是半島50年來氣溫最低的一個冬天。
為躲避美軍空襲,9兵團只能夜間行軍。入夜後,氣溫降至-30℃,每個班10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戰士們只得將有限的棉被攤在雪地上,互相摟抱取暖,入朝第一天就凍傷800多人。戰役展開後20多天,-30℃以下的溫度是家常便飯,很多官兵還沒接敵就被凍死。
圖註:志願軍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雪野露營。戰士們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中,依然有笑容。
9兵團20軍58師172團1營排長王學東回憶,「我們對朝鮮的冬天有多麼寒冷沒有一點概念。11月初我們離開駐地時還在15度左右,兩周後到了朝鮮,白天的溫度-18℃,晚上更冷,許多戰士凍傷和感冒而掉隊。」
27軍79師235團3連指導員鄒世勇則說:「我們穿的是膠鞋,所以在零下十幾度的時候,很多把腳凍壞了。而美軍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鴨絨袋,鑽進去以後把拉鏈一拉,特別抗寒。」
儘管極度寒冷,9兵團依然按預定部署頑強向長津湖地區開進。部隊爬冰卧雪,夜行曉宿。聯軍雖然每天派飛機偵察,竟然沒有發現如此龐大的一支部隊正向他們逼近。
志願軍為什麼偉大?直到今天,我們都很難想像,一支15萬的大軍在幾乎沒有補給沒有禦寒物資,也幾乎沒有摩托化運輸力量的條件下,能夠連續18天在茫茫雪原以30公里的速度行軍,而且做到了全程隱蔽。
酷寒中,志願軍戰士的堅忍精神感天動地。行軍途中,27軍有的部隊耗盡了補給,不得不用毛毯毛巾甚至救命的藥品,找當地百姓換土豆。土豆背回營地,又因白天不能冒煙,晚上不能生火,只得冒險回到老百姓家煮熟。再背回營地,土豆凍成了冰疙瘩,根本啃不動。戰士們實在太餓了,將土豆夾在腋下化一層、啃一點,再化、再啃,如此補充能量。
圖註:被志願軍擊斃的美軍陸戰1師士兵,全部被凍成冰坨——嚴寒對交戰雙方都是公平的。
(三)
更殘酷的考驗在戰役發起後。11月27日夜,9兵團到達進攻地域。在棉花一般紛紛揚揚的大雪中,對美軍第7師、陸戰1師突然發動攻擊。
第二天早上,美軍被9兵團分割成5部分,但這並不意味著美軍就束手就擒。在反覆的陣地爭奪、拉鋸、對峙中,白天屬於美軍,夜晚屬於志願軍,雙方都不惜一切代價,雙方都死打硬拼,風雪中的血戰整整持續了14個晝夜。
嚴寒中,很多志願軍戰士衝鋒時突然倒地猝死,他們堅持到了人體所能承受的最大極限。有的戰士突然發現槍凍壞了打不響,付出巨大傷亡。
美國海軍陸戰隊下士海洛德·摩爾豪衝上志願軍陣地,看到山頭上到處是志願軍官兵的遺體。他的回憶,是我讀到的最為震撼內心的描述:
「他們好像大多是在空襲和炮擊時被炸死的,屍首不全,膚體四散。班長根據他們鐵青的膚色和無血的肢體推斷說,這些士兵在空襲和炮擊前已經被凍死了。有些屍體三三兩兩抱在一起,可見他們是想借戰友的體溫維持生命。他們都身著薄衣薄褲單鞋,沒有棉大衣。難道中國志願軍不知道北朝鮮的嚴寒氣候?要不是他們被凍死了,那幾百具屍體就不是中國人的,而是我們美軍陸戰隊的。」
圖註:志願軍在冰雪中對敵人陣地發起攻擊。
「照明彈下,中國士兵一群一群從樹林里衝出來。他們在樹林里不知躲藏了多長時間,樹林邊有條小河,10多米寬,河水不深,河上的冰已經被我們的炮火炸碎了。中國士兵趟水過河,上岸後,他們跑得很慢,因為他們的腿被凍住了,不能彎曲。我們的火力很猛,他們的火力很弱,而且沒有炮火掩護,槍好像也被凍住了,他們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動……」
27軍80師240團5連衝鋒時,受到敵人火力壓制,全連呈戰鬥隊形卧於雪地,最後全部凍死。在長津湖戰役中,類似情況不止一次出現。235團3連指導員鄒世勇回憶,他在追擊逃敵時發現路邊陣地有20軍的官兵,個個戴著大蓋帽,拿毛巾捂住耳朵,穿著膠鞋和薄棉衣,每個人都蹲在雪坑裡,槍口朝向公路。「我去拉了一下,結果發現他們都凍硬了,他們被活活凍死在這個地方,整整一個連,我永遠不會忘記。」
(四)
為避免戰役陷入膠著,宋時輪改變打法,集中力量先啃一個美軍環形陣地。11月30日,27軍奉命集中2個師5個團的兵力,由27軍副軍長兼80師師長詹大南指揮,圍攻美第7師31團。
圖註:被志願軍包圍的美軍,同樣被長津湖的嚴寒所困。
戰鬥中,238團久攻不下,傷亡加劇。班長孔慶山想用迫擊炮敲掉火力點,卻發現工兵鏟在凍土上只能鏟個白點,根本無法挖坑架炮。怎麼辦?他焦急地用工兵鏟別住一條炮腿,將鏟把壓在自己肚子上,再用肩膀扛起另一炮腿,命令戰士開炮。
他們所在之地,距敵人目標不到30米,一炮打出去,炮彈在轟炸敵人的同時也會炸死班長,戰士們不敢開炮。孔慶山急了,怒吼著要求戰士必須開炮。戰士們含著淚,打響了這一炮,美軍火力點被摧毀,而孔慶山被火炮後坐力拋出五六米遠,一塊彈片擊中其胸部,當場犧牲。
正是憑著這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27軍成功突破了美軍防線,亂槍擊斃團長麥克萊恩上校。代理團長費斯中校下達分散突圍命令後,被志願軍手榴彈炸死,全團大潰逃,大量美軍士兵想從冰封的長津湖突圍,結果冰層坍塌掉進湖中凍死淹死。
美軍第7師第31團組建於一戰期間,因曾經參加對俄作戰而被譽為「北極熊團」,團旗印有北極熊圖樣。他們的團旗被志願軍班長張積慶(一說為畢序陽,待考證)繳獲,恰好他的包袱皮弄丟了,便將美軍軍旗當包袱皮用(註:類似於布袋子,用於裝衣物雜物)。這面軍旗後來被軍博收藏,見證了志願軍唯一一次成建制全殲美軍一個團的光輝戰例。
圖註:志願軍攻擊前進。左側兩名戰士背在身上的就是「行軍包袱」。班長張積慶將繳獲的美軍軍旗做成這樣的包袱,用了一段時間才上交。
(五)
長津湖戰役,雙方都認為自己取得勝利,因而雙方都對參戰官兵給予隆重褒獎。
此戰,9兵團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地區,志願軍戰略態勢得到改善,志願軍總部給9兵團發來賀電:你們在冰天雪地、糧彈運輸極為困難的情況下,與敵苦戰一月有餘,終於熬過了困難,打敗了美國侵略軍陸戰1師及第7師,收復了許多重要城鎮,取得了很大勝利。這種堅強的戰鬥意志與大無畏的精神,值得全軍學習!
圖註:逃到興南港的美軍陸戰1師士兵表情輕鬆。經過噩夢般的長津湖戰役還能活下來,這些美國大兵確實應該慶祝自己命大,笑一笑吧。
美軍雖然出現軍旗被繳的嚴重事件,但數十年來一直視長津湖戰役為驕傲,稱此戰是「堅忍和勇氣的史詩」。他們共為參戰官兵頒發17枚榮譽勳章、70枚海軍十字勳章——這是美軍戰史上頒發勳章最多的一次戰役。
根據美方公布的資料,他們在這場戰役中傷亡7000多人,其中陣亡及失蹤2500多人。志願軍凍傷3萬餘,凍死4000餘人,減員4萬多人。因在長津湖戰損嚴重,9兵團沒有參加第三次戰役。
1952年9月,9兵團奉命回國。車至鴨綠江邊,司令員宋時輪讓司機停車。下車後,他向著長津湖方向默立良久,脫帽彎腰,深深鞠躬。
當他抬起頭來時,警衛員看到,這位滿頭花白、身經百戰的將軍,熱淚長流。
圖註:宋時輪(1907-1991),開國上將。
推薦閱讀:
※談談「普世價值」-----作者:李文閣
※擷梅香,煮相思 作者藍依月影
※發現唐詩之美【作者:王子居】
※給心安一個家 作者:萍
※有關三鹿不得不說的故事 作者:Me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