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須知 | 對聯書寫的格式與技法
摘要 對聯書法是我國書法藝術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觀賞價值,為大眾所喜愛。對聯書寫的表現格式可分為「兩張條幅」式、「中堂」式、「龍門」式和「琴對」式四種。一幅完整的對聯書法作品包括正文、落款和鈐印,三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正確把握對聯書寫的基本技法,才能寫出一幅合格乃至上佳的書法作品。
對聯與書法是我國的國粹,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瑰寶。當我們欣賞對聯時,不光看語言藝術,還要欣賞特有的書寫造型藝術——書法美。兩者互相輝映,相得益彰。對聯書法是我國書法藝術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觀賞價值,為大眾所喜愛。一副好的對聯,配上一幅好的書法,給人以精神愉悅和美的享受。如何將一副好的(至少是合格的)對聯,用書法形式完美地表現出來,使之達到一定的藝術水準和傳播效果,不僅是擺在廣大書法愛好者面前的必修課,也是眾多書家所應準確把握的書法章法中的一個重要的藝術技巧。
本文要談的對聯書寫,特指用毛筆和墨汁在宣紙上表現的書法藝術形式,就其作品的完整性來說,它涉及到對聯書寫的格式和對聯的正文、落款及鈐印。這幾項至關重要,缺一不可。
一、關於對聯書寫格式
所謂格式(或稱款式、樣式),就是指對聯書寫所表現的形態。雖然簡單講,對聯書法就是兩行豎寫的作品,但它們的表現形態並不完全一樣,字面的排列也不盡相同。就格式而言,筆者姑且把它歸納為以下四種:
1、兩張「條幅」式:條幅是豎行書寫的長條作品,上下長,左右窄,呈豎式,是對聯書寫最為常見且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格式。具體講,「條幅」是指將整張宣紙豎著裁成兩半,或裁成三個長條,尺幅呈橫短豎長的形狀。它一左一右兩邊張貼、懸掛或鐫刻。由於實用對聯一般文字較少(短則四五言,長則十幾言),兩邊正文分別從上到下一行便可寫完。這種對聯書法使用範圍較為廣泛,書齋、廳堂、樓宇、店鋪、名勝古迹和展覽最為常見(見圖1)。
圖1 兩張條幅式
2、單張「中堂」式:中堂是較為寬大的條幅。顧名思義,中堂一般掛在屋子客廳正面牆上的正中。中堂是指整張宣紙書寫的作品,通常情況下,宣紙的長寬比例為2:1,以豎式為準,整張宣紙的尺寸,有三尺、四尺、六尺、八尺等。將整張宣紙豎式不用裁開,聯文按左右兩行寫在一張紙上,豎著懸掛。這種樣式常見諸於居室布置、書法展覽、書報雜誌和網路(見圖2)。按照傳統,對聯的尺幅可以等同於中堂的尺幅(就寬度而言),也可以小於中堂的尺幅,但不可以大於中堂的尺幅。
上述條幅式屬於單邊一行(特指正文),左右形成一對,上聯在右,下聯在左,不可反置;中堂式屬於單幅兩行。這兩種格式一般適用於書寫中短聯。
3、「龍門」式:有的聯文多則幾十字,甚至百餘字,書寫這種長聯就必須用「龍門」對格式加以處理。龍門對的特徵是:上下聯至少是兩行甚至數行,上聯自右向左排列,下聯相反,自左向右排列。上下聯行數相等,每行字數相等。
圖2 中堂式
上下聯的最後一行不能寫滿,必須留有足夠的空位用於落款。由於兩支單聯相向相隔,相互對稱,形同一道雙扇門,故俗稱「龍門對」(見圖3)。
圖3 龍門式
圖4 琴對式
採用這種格式,可以在整張宣紙上(按中堂式)書寫,也可以裁成兩張條幅式,分開書寫。這要根據實際用途和場合來選擇。如果用於鐫刻牌樓、廟宇等建築物的門柱,就必須裁成兩行細長的條幅書寫;如果只是用於居室懸掛,或展覽、刊印,那就寫成整張中堂式就可以了。
4、琴對式:琴對是指聯文集中於條幅上部(長度約佔五分之四或四分之三)而將款文置於聯文之下,其形狀像一張琴一樣的對聯(見圖4)。琴對一般字數較少,往往四五言居多,一般不會超過七言。上款置於上聯聯文之下,下款置於下聯聯文之下。聯文字少而紙長時,多採用這種書寫形式。字少顯得大方醒目,字多就會局促與擁擠。「琴對」一般用兩張條幅分開書寫,也可以在一張中堂上書寫。
以上四種書寫格式,都體現了上下聯形式上的兩行「雙邊對稱」,是傳統的書寫方法,不能隨意變化、也不能刻意創新的。那麼,對聯書寫是否還可以用其它樣式來表現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現實當中真有另外的對聯書寫形式,姑且也只能算作「聯文橫幅」、「聯句斗方」、「聯語扇面」之類了,而非嚴格意義上的對聯書法。
二、關於對聯書寫和鈐印技法
對聯書寫的技法或者說章法,包括正文、落款和鈐印三部分,這是書法作品的三個基本要素。三者之間有機結合,關係密切,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正文的寫法
正文是對聯書法的主體,佔據主要畫面,處在中心和醒目位置。好比一個人的臉面,往往決定整個人的基本形象。因此,正文書寫好了,整幅書法作品就成功了一大半。寫好正文,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文字的可讀性。就是容易辨識,使人一目了然。我們知道,對聯書法具有獨特的大眾性、實用性與觀賞性。特別是那些鐫刻於建築物門柱上的對聯,永久性地在公眾視野中供人們賞讀,這就必須讓人一看而知。如果人們連猜帶蒙了半天還不知所云,即使對聯內容再好,書法再精彩,都無觀賞和存在的價值。倘若書法家不考慮對聯書法的特定場合,而一味去追求所謂藝術特點和個性,把字寫得龍飛鳳舞,奇異怪誕,一般人費時半天也認不出來,這就失去了應有的宣傳效果。所以,要充分考慮書作的受眾(是多數一般公眾,還是少數書法行家)對象的不同,切忌不加構思,不問對象和用途,信筆拈來,一揮而就。
二是字的書寫位置。一幅對聯書法首先進入人們視線的是兩行正文,這是主體和重點。因此,要注意上下字距(即單個字的中心點)相等,左右對稱。也就是從縱向看,使每個字的重心基本保持在一條垂直中軸線上,不要左右偏斜;從橫向看,左右對應的字基本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不要上下錯位,以免造成不穩定感。字與字之間大小要基本保持均衡,不要反差太大。特別是像書寫龍門對,由於字數和行數較多,每一行都要平頭頂格,做到縱成行,橫稱列,使之整齊劃一,左右協調。數字較多的聯文,更要注意縱向與橫向排列的整齊劃一,左右對稱與協調。同時,對聯本來字數就少,要注意每個單字的上下左右、大小基本保持一致,不能相差太大。為避免單板,當然可以稍有變化,不必像寫在標準的米字格中那樣,直徑大小几乎個個一樣,分毫不差,但必須保持大體均衡。
三是字體的選用。中國書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隸(漢碑及秦漢簡帛書)、楷、行、草(章草、今草、大草)五種書體。其中,介於楷書和行書之間的稱為行楷;介於行書與草書之間的稱為行草。一般來說,它們都可用來書寫對聯,進行再度創作。但一定要充分考慮對聯書法的實用性和觀賞性務必保持一致,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對象和場合,區別對待。就書法藝術與實用效果而言,對聯書寫選用字體應注重實用性。具體說來,對於受眾量較大,易於辨識,可供永久性觀賞的對聯,諸如店鋪、牌坊、石碑、名勝、樓台亭閣等建築物,應以楷書、行書、隸書為主;至於篆書、草書(特別是狂草)等,一般適用於居室、書展和刊印,以及書家之間的交流等這些受眾面較少的場合。
四是字的結體、筆劃要清晰、流暢。書寫對聯,通常正文字數較少,因此,要做到每個字的線條、筆劃要清晰、流暢,不能出現運筆線條模糊、交叉不清或炸墨、枯筆、斷筆等痕迹。尤其是需要鐫刻在木板、竹子、石柱、石碑上的對聯,如果書寫不到位,會給雕刻家的再度創作帶來困難,也難以保持書法作品的墨跡原貌。
書寫對聯,其中正文是主體和中心,若在兩張單個條幅上自上而下分別一行寫完,一定要使字形處在縱向中心線位置,不能偏移。若是書寫龍門對,由於字數和行數不同於短聯,就必須事先計算並折好格子,縱向多少字,橫向幾個字,上下聯的最後一行各留下多少空格用於落款,都要安排好,來不得半點馬虎。
這裡要特別提醒,龍門對正文由於字數較多,一行寫不完,至少是兩行甚至數行,就要注意上下聯的最後一行既不能寫滿,必須留有足夠的題款空位;字數也不能太少,其書寫字數與相鄰行相比,其長度一般不少於三分之一。如只寫一兩個字,就顯得不協調,缺乏美感。如果是寫中堂式的整張短聯,宣紙雖然沒有裁成兩半,但方法是想通的,即縱向將紙折成對開,再按兩邊折好中心線確定正文位置就可以了。
下面具體談談五種書體的基本特徵和不同的處理方法:
1、篆書。篆書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統稱。甲骨文是鐫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是傳世最早的可識文字,古人主要用於占卜。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見圖5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他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見圖6)。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見圖7)。
圖5 甲骨文
圖6 大篆
圖7 小篆
不論甲骨文還是大小篆,都是各自獨立,不相牽連,屬於靜態書體。其中小篆字形偏長,石鼓文偏方,但字形均大小整齊均勻。甲骨文及鐘鼎文等字與字則有大小、長扁、欹正的差異。
篆書聯一般用在古廟宇、古殿堂,保持與時代空間相和諧的古樸肅穆的整體效果。篆書的用筆要藏頭護尾,筆筆中鋒,圓轉自如,提按微妙,力感內蘊,接筆自然不留痕迹,筆筆挺健。
篆書聯字形大小一般保持一致,不作大的變化,字與字之間的關係處理,宜松不宜緊,一定要留出寬鬆舒朗的字距,使之筆筆可見,字字醒目。上下聯關係的處理,一定要左右對稱,排列整齊。
2、隸書。隸書至東漢達到鼎盛時期,是我國書法以符號取代象形文字的重大轉變。以《張遷碑》、《曹全碑》、《禮器碑》為其代表作,大多為古代聖賢頌揚功德內容的文詞。用筆以「一波三折,蠶頭雁尾」為主要特徵,與篆書相比,生動性大為增強;結體扁方形,與篆書相比靜感大為增強。隸書聯整體效果端莊大度、沉穩靜穆,用於廟宇廳堂較為適宜。隸書聯的結字大小同篆書一樣,不作太大的變化,基本上保持字形的一致。但字與字之間的距離應比其他書體的字距更疏鬆一些,上下聯各字左右對稱。成熟定型的漢碑隸書也屬整齊、靜態的書體,字形多呈扁方,寫對聯字佔一格。不論是正方形格還是長方格,都使聯文自然成橫勢(指龍門對),即豎排行間緊密,字距較大,橫列明顯,這是隸書特有的章法形式,也可字占扁方格,使豎橫間距基本相等,形成橫豎均勻的布局(見圖8)。
結體扁平是隸書的突出特徵,在章法處理上只有大膽布白,方可增強其空靈感,有字處為實,無字處為虛,虛實相生。如果將一個個扁平的隸字上下緊靠在一起,就會顯得死氣沉沉。
3、楷書。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主要指唐楷和魏碑(另有晉人小楷、寫經體等),屬於規範、整齊、靜態的書體。書寫聯文時,字佔一格,字形大小基本一致(見圖9)。
圖8 隸書
圖9 楷書
楷書聯同樣適用於莊重肅穆的殿堂廟宇和莊重場合。其書寫形式,除了要求上下聯對稱整齊之外,在字形上一定要遵循「因字賦形」的原則進行變化。如果將楷書聯中各字寫得無大無小、無長無短,無輕無重、無方無圓,就沒有什麼藝術性可談。
4、行書。行書是以楷書為基礎,糅入一些草書的寫法,化繁為簡,點畫縈帶,字勢連綿,筆意活潑,字形大小可隨勢伸縮,形成美觀易識,書寫流便,頗具實用與鑒賞價值的書體(見圖10)。
圖10 行書
行書因其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體勢的動靜、流駐有較大的迴旋餘地,故又有行楷與行草之分。若以行楷為聯,可參照楷書章法,豎成行,橫成列;也可豎成行,橫不成列,求其行氣緊湊。還可橫豎間距適當放寬,章法舒朗蕭散,別具一格。行草對聯則可利用字勢連綿,結體自由活潑的特點,章法上只求上下聯整體均衡,氣韻貫通,彼此照應,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對稱,以便在整體基本對稱中儘可能形成參差、錯落的章法變化,更好地發揮行草書的藝術性和表現力。但要注意上下聯起頭平齊,收尾基本一致,不應輕重、疏密、長短過分失衡,致彼此相隔相悖,風格不一,雜亂無章,破壞了對稱統一的基本要求。
行書聯的適用範圍最廣,無論皇宮殿堂、廟宇宗祠,樓台亭閣、書房卧室等,都可以行書為之,因為行書既美觀大方,又易寫易認,為最大眾化的書體。因此,在書寫行書聯時,在上下聯基本對稱整齊的前提下,用筆和結體比之楷書要作更大膽的變化。
5、草書。草書是為了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它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是早期限草書和漢隸相容的雅化草體,波挑鮮明,筆畫鉤連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扁方,筆帶橫勢(見圖11 )。漢末,章草進一步「草化」,脫去隸書筆畫行跡,上下字之間筆勢牽連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簡化和互借,稱為「今草」(見圖12)。到了唐代,今草寫的更加放縱,筆勢連綿環繞,字形奇妙,變化百出,稱為「狂草」,也叫大草(見圖13)。到了今天,草書的審美價值遠遠超越了其使用價值。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接,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草書符號的主要特徵之一是筆畫帶鉤連,包括上下鉤連和左右鉤連。章草筆畫用「一」形,今草筆畫用「S」形。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
書寫章草聯與隸書聯大體相同,即字距舒朗,大面積布白,有突出的虛實效果。寫大草聯,上下聯各字不必左右排列整齊,每個字的大小、長短,可以根據整體需要進行大幅度調整,只要上下聯首尾長短無太大懸殊即可。
草書和篆書有相同之處,即有不易辨認,實用價值較低,而藝術欣賞價值較高的特點,一般用於室內欣賞。故不宜書寫用於大庭廣眾的實用對聯,更不宜書寫字數較多且超過兩行的龍門對。
至於不同字體所實用的範圍,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每種書體都有不同風格,或典雅端莊、或古樸厚重、或瀟洒奔放、或老辣勁健、或圓潤清秀等。可以根據不同環境場合和書寫者的特長,選用相應的風格。
圖11 章草
圖12 今草
圖13 狂草
(二)、落款的寫法
落款就是署名和題款,是指書法作品中除正文以外的書寫內容。落款包括:正文內容的出處、贈送對象、創作緣由、創作時間、作者姓名字型大小等。
落款的格式有「雙款」和「單款」兩種,雙款是將書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別落在正文的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款,後者為下款。上款寫明作品內容的名稱、出處、受贈人的姓名;下款記述創作年月、創作地點、作者姓名(見圖14)。上款:位置比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稱呼、謙詞。下款:寫時間、地點、姓名、謙詞。
有下款沒有上款的稱為單款,單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內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內容。如果沒有書贈對象,就只落單款(見圖15)。單款因字數的多少有長款、短款、窮款之分。長款即在正文出處書寫時間、名號、地點前面再加上作者創作這幅作品的感想或緣由,文字應情真意長,使人玩味無窮。它不僅能起到調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從中體現出作者的人品和修養。短款即只落正文出處、時間、名號、地點等其中幾項。若作品空白較多或出於構圖的需要,可以落長款;若作品內容占畫面較滿,則需要落短款或窮款。如果余紙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號,謂之「窮款」(見圖16)。只落窮款的好處是此類作品便於轉贈、交換、拍賣等。
圖14 雙款
圖15 單款
圖16 窮款
經過長期的發展,落款已經成為書法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整幅章法中起著補充、協調、映襯的作用。落款雖然不是作品的主要部分,但款識安排合宜與否,直接影響作品整體的藝術效果。古人謂之「妙款一字抵千金」,款字往往又能反映書寫者的藝術修養和創作水品,所以在對聯書寫中,不僅要講究作品的正文布局,落款方面也要下功夫。
除以上兩種基本落款外,還有一種全覆蓋式的落款,即分別在上聯左右兩側和下聯左右兩側因內容需要寫滿題字,共有四行(圖17、18),這基本屬於「雙款」範疇,故不必單獨歸類。
圖17
圖18
從書法角度看,題款本是作品章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協調、豐富、完善整體章法的作用。故不能因其不屬於正文而忽略它,而應將其納入對聯整體章法的創作構思。在一幅完整的對聯書法作品中,可以不題上款,但必須要有下款。
一幅作品作品究竟是用單款還是雙款,長、短款還是窮款,應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沒有固定格式。
在書寫對聯落款時,主要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落款的字體必須與正文相協調。款字與正文書法字體可以完全一致,可以有所區別,也可以完全不同,需要根據正文字體來決定。一般是隸不用篆,楷不用隸,行草不用楷。傳統的寫法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動不挈靜」、「今不越古」。若以隸、魏、楷為正文,就用楷、行落款;若以大小篆為正文,就用隸書、楷書、行書落款;草書落款,除用於自身草書外,因較難識別,一般不用於落款。實際上,通常以行書落款較多,這樣既易識別,又避免了呆板。另外,在書寫像篆書、特別是甲骨文等不易識別的字體時,往往於落款時在正文一側附加釋文,以幫助認讀。
二是落款的字體大小必須與正文協調。款字的題寫必須小於正文字,大小一般佔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具體落款時,款字還應根據留白大小而定。如果留白大而款字太小,則無法穩住作品重心;如果留白小而款字太大,則輕重失調,喧賓奪主。
三是上款不能與正文齊頭,一般應低於正文一字為宜,落在上半部;下款也不能與正文齊平,應留有一定的空白,一般處於中下部位置,否則會給人以呆板及悶塞之感。
四是落款與正文如果同行,二者之間應留有間隙,不能擠得太緊。其間隙一般為一個款字寬度左右。
對聯的落款形式,在通常情況下,應把上款寫在上聯右邊偏上的位置,把下聯寫在左邊偏下的位置,使之上下呼應。但也有的當代書家追求作品的虛靈與動感,喜將落款位置提高到下聯左側上半部,以造成觀者視線的一種仰視效果,這也是可取的。不過,對於「龍門對」而言,其落款方式就比較特殊。龍門對的上款,是順著正文自右而左寫在上聯最後一行下邊的;而其下款,是順著正文自左而右地寫在下聯最後一行下邊的。上下聯落款的最後一字與正文的最後一字不能齊平,至少要留出一個字的位置,否則,款字太下沉,顯得悶塞。說到這裡,有必要指出的是,龍門對的落款,有時遇到字數較多,單行落款寫不下,於是就出現了雙行落款。對這種落款如何處理,目前聯墨界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一種是上聯落款自右往左書寫,下聯落款仍從右往左書寫(左右不相對),有的書法名家在實踐和理論上均持這一主張(見圖19)。另一種是上聯落款自右往左書寫,而下聯落款與之相對,自左往右書寫(見圖20)。那麼,這兩種格式哪種較為科學合理呢?依筆者一愚之見,更傾向於認同後者。道理很簡單:因為它保持了與上下聯正文書寫格式的一致性,顯得更對稱、協調與一致。
龍門對的雙行落款必須保持上下聯一致,統一協調,既不能上款為雙行,下款為單行;也不能上款為單行,下款為雙行。而且落款字數的多寡應大體均衡。此外,雙行落款,其寬度不宜超過正文單字的寬度,否則與正文主體不協調。
三、如何鈐印
一幅完整的對聯書法作品,除了正文和落款的書寫外,還包括鈐印。所謂「鈐印」,就是蓋章。鈐印是自書寫正文和落款之後的第三個環節,也是最後一道收尾工序。缺了印章,就不是正式的、正規的、正確的、完美的書法作品。鈐印用得好,可以使對聯書法畫龍點睛,為之增色;反之,便會使作品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圖19 龍門對雙行落款
圖20 龍門對雙行落款
因此,切忌匆忙了事,草率收工,必須嚴謹對待,慎之又慎,以免留下遺憾。鈐印常常具有在宣紙上調整和完善布白的功能,沒有鈐印的書法作品只能說是半成品。印章是書寫者必備的書法工具之一。這裡所指的印章是專供畫水墨畫(即國畫)和書法作品使用的,有別於其他私人普通姓名章。印章一般用石材雕刻,字體通常用篆書(大篆或小篆)刻成。因此,了解印章的一般常識並正確使用好印章,是每個書家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功。
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兩種。朱文印又稱陽文,即字是突出的,印在紙上字是紅色的;白文印又稱陰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紙上字是白色的。從印章的內容來分,又有姓名印、齋號印及閑章。
如何鈐印?具體來說:
一是要蓋好下款印章。一幅對聯書法作品,至少需蓋一枚印章(陰陽均可),這是起碼要求和最低標準。下款必須蓋書寫者的姓名章或字型大小章(正方形),印章大小等於或小於題款字的寬度,與落款末字一般相距一個字的間隔。印章的最低位置要高於正文末字的底線。可以蓋一枚,也可以蓋兩枚,但蓋三枚以上,就不是畫龍點睛,而是畫蛇添足了。若同時蓋兩枚印章,最好一朱一白,體現陰陽變化,切忌兩個朱文,兩個白文挨在一起。印章上下相隔不少於一個印位,既不能太擠,也不能太開。兩個印章大小一致,如有些許差別,亦應小印在上,大印在下;白文在上,朱文在下。兩枚印章應保持其印文、章法、刀法和風格的基本一致,不能有明顯反差。兩枚印章最好是正方形,不宜一方一圓。切忌在下聯落款之後加蓋閑章。
二是要蓋好上款印章。在上聯的右上方一般蓋閑章,亦稱起首章或引首章(有圓形、豎長方形、豎橢圓形和不規則形)。鈐印位置一般在上聯正文一、二字中間右側空檔部位。若上聯落款寫有受書人或撰聯者的姓名,則切忌蓋引手章,避免造成一種壓抑感,以表示對受書人的尊敬。如為了協調和活躍畫面,可以用一枚正方形的閑章,加蓋在上聯款字之後,但不能像蓋國畫壓角章那樣蓋在邊角位置。
如上下款部位都需蓋印章,則應體現一朱一白,相互映襯且富有變化;如下款底部因款字太多沒有空位,則可以調整到倒數第二字的左側,但不能超過正文末字底線。
三是要熟練掌握蓋印技巧。檢驗印章是否蓋得到位、完美,有兩個標準:一是印位的適中、平正,二是印痕的沉實、清晰。鈐印時可在宣紙下面墊一小塊橡膠印墊或書本,印章定位後,雙手握緊並按住印章頂部,穩定重心,先垂直均勻用力,後向上下、左右四邊略微傾斜,用力鈐壓。然後揭印,用左手按住紙面,右手將印章輕輕提起。有的書家鈐印時為了精益求精,還藉助小型印規(呈「L」或倒「T」型)的直角缺口處來規範印章位置,這樣,既可防止印章打滑,又能保持平正。其效果顯然與眾不同。
將對聯書寫成一幅書法作品,實際上也是一種創作過程,並不是簡單地照寫照抄,一揮而就,需要動一番腦筋。比如,雖然提供的聯文是現成的,但題款內容是沒有的,這就涉及到怎麼題款,用單款還是雙款,字數多少,用什麼字體,如何鈐印等等,這都是書者需要通盤考慮的。即使是面對現成的聯文,也要認真斟酌,三思而動筆。比如,書寫時通常用繁體字,但並不是像用電腦鍵盤一敲,繁簡字就自動轉換,你只管照抄就是了。殊不知,繁體字的運用,由於字的含義存在多個義項,不同的詞語搭配就有不同的用法,而不能簡單套用,否則,容易造成像某些書法名家將「影后」錯寫成「影後」、「范仲淹」錯寫成「範仲淹」之類的笑話了。
一幅對聯書法作品的最後形成,從宣紙整體畫面效果看,不論是雙幅還是單張,字形以外的四邊應當留有適當的空位,既不能太擠,也不能太空,更不能像畫水墨畫那樣四邊可以不留空檔,否則就影響作品美觀了。
臨近收筆,附帶提及一下,還有一種不需用宣紙,只在普通紅、白紙和其它有色紙上書寫的對聯,如春聯、輓聯、婚聯、喬遷喜慶聯等等,由於其實用性、時效性較短,既不需落款,也不用鈐印,故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完整書法作品。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歸納起來,對聯的書寫,屬於二度創作,也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牽涉到書家多方面的基本功底和藝術修養。要達到以上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選好聯文,做到內容健康、積極向上,並且符合對聯格律,即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倘若內容再好,但不合聯律,寧可放棄不寫。有的書家對此往往不加甄別或不善甄別,拿來就抄就寫,結果不但造成遺憾,也留下笑柄。這是應當引以為戒的。二是根據聯文的長短和使用場所(這點至關重要),恰當安排書寫格式和選擇字體。三是正確處理好正文、題款和鈐印三者之間的關係,即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又三者兼顧。只有這樣,才算完成了一幅合格乃至上佳的對聯書法作品。
本文由墨友【曹海通】供稿
曹海通,江西省楹聯學會副秘書長、南昌市楹聯家協會常務副主席
推薦閱讀:
※論當代書法創作中的視覺化取向
※曹雪芹不只創作了《紅樓夢》
※為你而戰(劇本大綱+初步架構_SF未來)
※律詩的章法--詩詞創作小講(9)
※?教你從零開始學習創作格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