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反恐戰爭已經打響

從傷亡人數和對全世界民眾造成的心理衝擊來看,周五晚上發生在巴黎巴塔克蘭(Bataclan)音樂廳和法蘭西體育場(Stade de France)等多地的連環恐怖襲擊案件,是「9·11」以來西方世界遭受的最嚴重的一次恐怖襲擊。在持續不斷的多重危機已經將「蒼老的」歐洲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此刻,這一駭人聽聞的暴行將對法國、歐洲以及世界的政治格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暫時還很難看清楚,但前景顯然是令人十分擔憂的。

法國已經遭受過最嚴重的警告和測試:今年初同樣發生在巴黎的《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恐怖襲擊事件曾造成17人身亡;今年8月,在一列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開往法國巴黎的高速列車上,若不是有兩名正好在歐洲休假的美軍士兵挺身而出,一名伊斯蘭激進分子的AK-47自動步槍也許已經讓上百乘客橫屍當場……

長期以來,法國一直是伊斯蘭極端組織的首要目標。這是因為,第一,法國是最踴躍地跟隨美國一起打擊中東極端組織——包括ISIS——的西方國家;第二,法國是歐洲穆斯林人口絕對數和相對比例最高的國家,在法國總共5000多萬人口中,穆斯林人口超過500萬;第三,法國本身也是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參加「聖戰」的歐洲人最多的國家,迄今已有超過1500名法國穆斯林作為聖戰者為ISIS或者其他暴恐組織戰鬥,他們中的許多人或許已經返回法國。這些都意味著,對ISIS這類恐怖組織來說,對法國發動襲擊要比對美國和英國更容易得多。

即便是這樣,巴黎在10個月後再度發生150多人死亡的如此大規模多地點恐怖襲擊。而且從周末的情況來看,這類襲擊需要精心策劃及很多訓練和事前準備。這讓人對法國和整個西方的情報防控能力很不放心。

關於歐洲內部近年來出現的認同緊張及對「伊斯蘭化」的焦慮,我在今年初《查理周刊》事件發生後曾在《經濟觀察報》「觀察家」版上發表過一組分析。因此,這些複雜問題的成因及前景本文不再複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

周末的巴黎襲擊讓許多人產生的直覺反應是,歐洲右翼勢力將會因此強勁崛起。其直接的結果可能是:在法國,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領導的法國國民陣線將在下一次大選中獲益;在德國,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將會因其今年作出的慷慨的難民接納政策而蒙受巨大壓力,美國政府早就擔心有恐怖分子混在這些難民中進入歐洲;在英國,這很可能鼓勵更多搖擺不定的民眾在一年多後將要舉行的公投中選擇脫離歐盟……與此同時,隨著法國在遭遇恐怖襲擊後關閉了全部邊境,難民問題將在歐洲引起更大的爭論和分裂,而那些冒著生命危險踏上前往歐洲之路的敘利亞難民們的日子也會變得更加艱難……

我在本文開頭已經說了,這一事件有可能產生的連環影響的確非常令人擔心。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盤根交錯的複雜問題,歐洲和西方可能需要經過一場費時費力的反思和辯論。但在我看來,周末的巴黎恐怖襲擊已經宣告了新一輪的反恐戰爭的打響,這是一場無奈和被動的戰爭,並不是美國和西方不想打就打不起來的。因此,當務之急就像前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共和黨總統提名候選人傑布·布希(Jeb Bush)在一個電台節目上所說的:美國需要加強其聯盟,「將我們的反情報和情報能力與我們的歐洲盟友重新連接起來,投入到中東地區,消滅ISIS……」

未來,應該在聯合國框架之下加大對敘利亞等國的直接干預,幫助它們建立穩定的民主政府。這既需要鼓勵美國和歐盟拿出更大的決心,也需要得到俄羅斯和中國的配合。中國的決策者應該明白:中東地區建立穩定的民主政府不僅是中東人民的福音,對中國自身也是有莫大好處的。

從歐盟委員會、聯合國安理會到北約,從英、德、美到中、俄,全世界的領導人在恐怖襲擊發生之後都迅速對事件作出強烈譴責,並對法國表達了聲援。我們也許可以將各國提高各自的國家警戒級別視為一種自然而然之舉,但這無助於全球反恐事業的進展。

領袖們的豪言壯語、名人們的感人舉動對於民眾的心情是一種必須的安慰劑,但要想保留「自由、平等、博愛」的希望,當下的第一步是要聯起手來一舉解決ISIS問題,這是一件不能再拖延的事情。對此,美國的責任尤其重大,因為歐洲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軍事能力。之後,才有可能繼續慢慢討論歐洲、西方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危機和紛爭。

寫於2015年11月14日,同日發表於「經濟觀察網」;鏈接:http://www.eeo.com.cn/2015/1114/281127.shtml。

推薦閱讀:

TAG:戰爭 | 反恐 | 反恐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