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德經淺講【1.0+2.0合訂本】txt【B】。

21.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簡註: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德,就是身語意皆符合道的境界。大德者,道之實踐者、自修及弘揚者。佛教里所謂大德者,皆大菩薩也、用佛我不用我執者也。看見沒?古代佛教大師諸佛的法王子些,早就從文殊古佛處取寶藏用得滾瓜爛熟了咧。】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生出萬物,體現於萬物,真空生妙有,頻出一合相,山河大地,皆如來身,黃葉紅花,無非般若,一切萬法,從一而起,萬法歸一,一歸萬法,一切妙相,皆在一中,永不分離。】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能量物質,靈魂肉身,融合完美。借身修魂,借物修能,借屍修靈。道不欺人,修道如法,得道可期。】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古往今來,一合相紛紛紜紜層出不窮,有總歸於無,空留谷幻響。空有一如義,蓋棺諸眾生。】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我如何洞察萬物真貌?食母!內證自性,外接空軍,而已。】這裡老子強說了修道的一些特別感受。最後一句,說明了為道者觀察宇宙萬物的方法,正是從修道的路上走,「如觀掌果」,而不是如凡夫般依靠感官,結果被六根騙得好苦,下文說「其出愈遠,其知彌少」同此理。儒家說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老子若知道了定會大而笑之的,泰山算什麼?連地球都只是一個小泥丸、一粒灰塵呢。古來儒家的人生理想皆是「流芳百世」,凈空法師因此說-----地球歷史,在宇宙中亦很短暫,地球化滅去以後,還垂個什麼東東。這就是為道者和非為道者間的巨大境界差別。22.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簡註: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退讓容納,可得大局;包容錯陋,更顯剛直;心容有限,器小易盈;掌握過去,可開未來;去我法執,自然得道;增益法塵,去道彌遠。】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所以聖人總是在求道,證入法身。】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斷除我執,不固執己見故賢明,不剛愎自用故開明,不自困故建功,不自傲故善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因為虛懷若谷容納一切,得道者,天下無敵。】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古人說過:退讓容納,可得大局,那是真理啊!我執法執種子消盡,佛性徹底開啟出,便可得道。】道佛兩家皆講究「無我」,這我執放下越多,則修行成就越大層次越高。老子這一段「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很有這個意思。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真是大智慧呀。世俗之人,往往鷸蚌相爭,火化場得利。放著生死大事不管,卻絞盡腦汁相互勾心鬥角,爭名奪利,死而後已。23.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簡註:希言自然。【道實難用語言表述,所以實在不想強說他。】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天地生成風雨,都不會持續整天,浩瀚的天地尚不能讓相住長久,何況渺小的人身呢?就單說人類的念頭情執之類,也是很多變的啊,信誓旦旦終生廝守的,常有很快反目成仇轉愛為恨者。用我執的凡夫們,永遠是多變的。反覆無常,小人天性也。】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專註修行於道者,可得道;修德者,得德;只行肉修鍊掙功名利祿者,得火化爐骨灰盒。】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修道者,道也歡喜接納他;修德者,德也歡喜接納他;修肉身功名者,火化爐墳地,也樂於接收他。】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有人信道不夠,有人完全不信,二者不會用功修道、修鍊靈魂,故必被火龍燒卻浪費今生,則一也。坡主言的導致信佛人修行失敗的毛病,信而不學、學而不修、修而不緊,最後肉體死亡時得到失敗的結果,同然。】「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佛雲「人命就在呼吸之間」,同此理。同於。。者,。。亦樂得之。種瓜不能得豆。愛什麼就被什麼接納,愛賺金錢的錢亦愛賺之,愛白粉的白粉亦愛得之等等等等,反過來愛佛的佛亦樂得之,愛觀世音菩薩的菩薩亦樂於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感嘆說法取信之難,佛也說過「止,止,我法妙難思」。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簡註: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腳難久站,大步難遠行。修行,不是短跑衝刺,是一生的馬拉松,養好身體,武火會幹鍋,文火慢燉好,綿綿密密堅持即可。】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有我執,通通錯。自負不智,剛愎狹隘,自損無德,自傲有悔。】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我執對於修道者,乃是最大障礙。我執者,道之賊也。】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著相,招一切魔障,真修道人,必然離相。】企即踮起腳跟以腳尖立,跨即跨大步走。這兩種方式都類似於莊子說的拔苗助長,絕非修道之善策。雖短時間似乎可有虛假的好處,但必有大後患緊跟於後,「大躍進」發動時,不知有人還記得老子這預言否?還有後來的伍柳派道者的自引導通大小周天之類的搞法,也有拔苗趨勢,若無高人監督指導,亦可能後患難逃。「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滅的正是「我執」。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簡註: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勉強說,有一物在有天地前就已存在,獨立存在寂寥地卻永無變改,萬物生生滅滅成住壞空於其中無休無止,它是天地萬物的源頭母親(玄牝)一般。我不知如何稱呼它,就勉強叫它道吧。】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最偉大無邊,外延內涵無窮無盡,要認識它的偉大,卻必須返回我們內心從佛性下手。】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偉大,天偉大,地偉大,人也偉大。有四種偉大的存在,而人類就是其中一種。注意!一般從天文學的角度講,地球人間乃是很渺小的世界,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唯獨老子,明確地說了「人間世界其實在宇宙里非常重要」!為何那麼多十方三世佛說的法,都會被空軍移植到人間來?想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類依循大地,大地依循天運,天運依循道,道依循本來如是的真理。修行人最高的依歸處,是真理,而不是任何具有人格特性的神明。】這一段對道的描述十分清楚明白。道即是宇宙自身,亦是宇宙的本源(先天地生。。。為天地母)。「逝曰遠,遠曰反」,物極必反,現今人類在西方工商業機械文明帶領下走火入魔瘋狂地胡作非為已經走到了懸崖峭壁邊上了,真不知還有沒有「反」,倒車或拐彎得救的可能性。「順則死,逆則生。」注意這裡老子對「人」在宇宙世界中的定位還是頗高的。從物理概念上講,人在宇宙之中何其渺小也!如同沙漠中之一粒沙上的一個原子,小得不得了。但老子這麼說,自然有他的道理,佛祖專門投生此間人世傳法,亦說明了人世自有它的重要性在。26.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簡註:重為輕根,靜為躁君。【主幹的沉穩,是枝葉繁茂的基礎;內心(菩提心)的定力,為身語意行動的掌控者。】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所以君子不浮華,隨時承擔聖賢大道,持菩提心、行菩薩道、荷擔家業、離一切相,住大乘涅槃名境界片刻不離,一切光環讚譽等,不粘不受。海底高山,任運自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可嘆許多位高權重者,卻德不配位,跳不出我執,壓不住寶座,駕馭不了權柄,無法造福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捨本逐末,追逐外相忘失佛性。】「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能有物而又不為之所累的人,真是太少了,如佛教的維摩詰居士。錢多的人,大多被錢給累的腳不點地心力交瘁,死而後已,堪稱錢奴。權奴亦復如是。「以身輕天下」之主不少,那個有名的特洛伊戰爭,就是為爭一個女人而起,戰死了那麼多人啊!真是無聊弱智。「輕則失根,躁則失君。」凡智者,皆力斥浮燥,孔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巧言令色,鮮矣仁」,即此意。27.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簡註: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真的菩薩為善,必然離相;精準的言語般若,每發必擊恰到好處;菩薩大事精明小事可裝糊塗,精於為天下算計,疏於為私利算計。】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精巧的伏藏無竅門可解開它;精巧的死結不用繩子卻無法破解。哦!!!《老子》的二千五百年難懂,竟然是文殊菩薩故意設置成伏藏的?!!不可思議!!!】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神明。【所以聖人擅長救眾生,度一切苦厄,不放棄一個眾生慧命。善待一切一合相眾生。那是真的大聖、善知識、猛菩薩。】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善知識是凡夫依怙、救命恩人。】不善人者善人之資。【凡夫,內含佛性,皆未來菩薩、未來佛。】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不依怙善知識、浪費內心佛性,則再是人間得意名流絕頂聰明,還是蠢材、迷惑苦海里的蛆蟲。這個很關鍵啊!】「善行無轍跡」,不露斧鑿痕迹才是真高手。「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這裡似乎露出了老子的「大乘心」,但從歷史及傳說上來看,老子顯靈親度的人包括尹喜在內,為數是很少的。所以俺斗膽詩曰:往來何匆匆,人流趨爐門。泥牛入大海,相逢得幾人?「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這一句,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改之」同。但緊跟於後的「不貴其師,不愛其資」就是孔子所沒想到的了,這與六祖說的「不思善不思惡」相通,所以後面的「雖智大迷」這一大棒,正好砸著孔老之頭。28.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簡註: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認知道的偉大者,能保持虛懷若谷,善用肉身如法修道。】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行深海底容納一切,精純修道,去我執法執,妄想分別執著消除乾淨,如嬰兒般純真。】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污泥里種紅蓮,定心不染物,處處入塵埃,身行海底,心住山頂,為天下人所效仿。】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為天下人做榜樣,保持德純粹近無瑕疵,終於得道,佛我精純,徹悟成佛,天人合一。】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高山頂立,深海底行。】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深海底行,毫無我慢,自性天然,漸出精粹。】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自性接通空軍,生起妙用無窮,聖人以此得大增援,為法王子,為法王,為領眾大菩薩。】故大制不割。【故真的修行,天下最大的偉業,只是開發天然自性,無多造作。】這些柔弱不爭處下的主張,要結合老子所處的亂世來看,方知正是智者於亂世保命隱居的秘招。當然,「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這也是修道者自願處下的原因。迷於紅塵夢影者,則好爭如阿修羅,寸金不讓,寸利必爭,六親不認,方可發財陞官衣錦晝行,只有火化爐能暫息他們的瘋狂。有詩為證:逐利追名何時休,聚沙作塔起高樓。茫然向著墳山去,更無一個肯回頭。29.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隨、或覷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簡註: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凡是想得道,卻猛力著相的人,我都看清他們抓握不住的必然失敗。功名利祿追個飽,黃土一堆沒收了。著相求道不得道,終被假相騙死了。】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世間幻相,不可執著,執著必敗,必然受騙。】夫物或行或隨、或覷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一合相,或主或次,或呼或吸,或強或弱,或成或敗,或垢或凈。。。。。永遠以兩極矛盾的形式呈現。】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所以修行人捨棄我執、貪慾、傲慢。以無我故,謙龍有福。】老子說這一段的狀態可謂對天下大事洞若觀火。「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坡主斗膽改古人詩曰:君莫舞,君不見,秦皇漢武皆塵土!鐵打的皇權流水的君,歷史上哪家皇帝做到最後不是灰頭土臉收場的?更有許多是被人抄斬滅門。做功臣的,亦復如是。道家人物亂世則出,為「其不得已」,天下安定後往往龍回滄海虎歸山,入岩穴修真煉性去也,其理亦在此。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簡註: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修道人去輔佐君王的,不宜倡導軍國主義。】其事好還。【因果不爽,窮兵黷武,必遭兵災。比如當年德國日本的軍國主義,愛動刀?死於刀下。】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軍隊過處,白骨於野,雞鳴不聞,生靈塗炭。兵,軍隊,在歷史上基本都是鏹水一般的破壞力量,屠城強暴吃人肉之類,都是兵乾的。兵,是人類被訓練成的集體阿修羅狀態,兵起百姓必遭殃,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王朝的興和亡,絕大部分都需通過戰爭狀態、大軍混戰狀態而達成,故曰百姓苦。】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用兵當如用毒藥,適當,達成目的就收,不可過度不可泛濫。自我修行也是,證果是目的,不要升起我慢,戒驕戒躁。真證果之人呢,連「我已證果」,也要舍離,得無所得,名真證果。】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執著我法執粘相,死路一條,旺極必衰。增益妄想,遠離道妙,遲早滅亡,形神俱滅。】「兵乃不詳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中國古人皆不尚兵,其原因應該是跟老子的這些教訓有關的。所以西人說像中國這麼大的地方,如果在西方,早就分裂成好幾十個國家了。在歐洲就是如此。「其事好還」與佛講的「因果不爽」相似。秦之大將白起,活埋了四十萬戰俘,臭名遠揚至於今日,據說有人殺豬燙了毛後發現皮上現出「白起」二字,證明著他一直在生生世世被人宰殺還債。這白將軍真是弱智啊,當年那些降卒若被放回家與其父母妻兒團聚,還不是遲早要死在自家床上的,他卻兇猛異常,殺心大起,非要把他們活埋了,將這大業債自願拿來背著走。因果不爽,不可不慎啊。「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道家曰:順則死,逆則生。佛曰:有相之物,皆跑不脫成住壞空,逃不出無明大火焚燒。縱活千年,死亦為夭,信乎!3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簡註: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兵乃兇器,修道者不得已時用之,卻絕對不會樂之,樂之者,阿修羅王轉世,如希特勒者也。】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君子安居於修道弘道,絕不會安居於用兵。】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道者用兵,不動殺心,乃用悲心,如曾國藩大人用兵殺洪邪教賊也,勝而不喜,悲心故也。勝而得意,是喜歡殺人,阿修羅也。阿修羅,不會得天下、不可能得道。】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道與兵,左右分明,道者鞘也,兵者刃也,刃出於鞘,不得已也。】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不得已用兵之道人,殺敵多枉死百姓亦多,心必悲哀不喜,悲憫蒼生,以禮葬之。】「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戰勝乃「一將功成萬骨枯」之事,古人云:「可憐白骨攢孤冢,盡為將軍覓戰功」、「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故有道者勝亦不樂,但這種軍人何其少也。而樂殺人的,大概張獻忠算得上是一個典型了,這魔頭殺人活剝皮會有快感,斬盡殺絕,且好殺手無寸鐵之平民百姓。古籍記載軍人中還有好食人肉的呢,真是禽獸大行於天下啊。「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因為天、人皆厭惡之啊。「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這種軍人的「禮儀」,老子也談,真是無所不包的經典。「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歷來中國的傳統君子,均是儒雅而且不佩劍的。現代人提到道士,若腦海里立刻出現的便是行俠仗義的俠客形象,這絕對是中了武俠小說家的毒。32.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簡註:道常無名。【究竟真理,語言難描,說似一物,擬向總乖。】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也。【內心佛性,天下人罕有能啟用者,總因追逐外相,而不能證得。】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統治者若能得道、用道、替天行道,四海歸順。萬法不鬧,唯人自招,人若證道,萬法不鬧。】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民不用法令約束而自覺從善,夜不閉戶,天下無賊。】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勉強說道,即立言荃,如指引月。勿妄執指,忘指乃可得月,得月即住涅槃,涅槃脫離生死。】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道含攝萬物,萬物總歸於道,如百川之歸海。】「知止可以不殆」,這一句,若作為蜀相的孔明還記得,大概還有成仙可能性在,真是可惜啊。大概兵書戰策讀多了,就將老子的寶貝秘籍束之高閣了罷。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簡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別人,靠智商高、世間聰明、腦子好用,就可以。了解自己,需開啟佛性,則得大智慧,非世智辯聰,非凡夫俗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戰勝別人,有權有勢有力就可。戰勝自己,克服我執開悟,則須極高福報智慧。得道,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為。】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少欲寡歡,才是真富。堅定意志,承擔家業,離一切相,逆水拖舟,屬於大力量菩薩大丈夫偉業。】不失其所者久。【得道,融入法身宇宙,才是慧命久遠。】死而不亡者,壽。【肉身死亡時,靈魂修鍊成功,身死而慧命存,才是真的長壽。長生不老?只是長時間做糞蛆而已,不是真的長壽。黃龍慧南禪師,給呂洞賓補的課,其實就是這句,上課不認真聽講啊你,呂神仙!】這幾句,讀起來就好像是老子寫的格言錄,句句精闢。「知人」尚不算太難,最難的就是「自知」,絕大多數人,都把這肉身色殼當成自己了,為它忙亂了一輩子,最後到頭來卻將所有「收穫」和命根身體都拱手交給了殯儀館的火化爐!古人說「生不認魂,死不認屍」,真是妙極的說法。「自勝者強」,南懷瑾老師說「英雄能征服天下,卻不能征服自己」,大概就是這意思罷。許多修行人都困擾於在一些事情上「看得破卻忍不過」,也給老子說中了。「知足者富」,有些人錢多,卻成了金錢的奴隸,為什麼呢?不知足啊,好不容易有了錢,躋身「有錢階級」了,卻在新圈子裡發現原來比自己有錢的人多的是!於是又要拚命掙更多的錢。。前人有詩嘲曰: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扣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縣丞主薄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裡足,除是南柯一夢西。【坡註:慾望乃是用來給凡夫蒙眼的布,藉此可以使其努力拉磨,最後還可安然地將其領入墓地。】一生都在奔波苦,為了什麼?不知足!「死而不亡者壽」。注意,老子講得太透徹了,道士們跑到深山修道,為了什麼?為長壽健康么?非也!!縱活千年,死亦為夭。他們是為了「死而不亡」!!!這二十餘年來的氣功熱追隨者們,許多人就為了健康長壽,連基本概念都是錯誤的,大大的不智。34.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簡註: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包括一切、充塞一切、遍一切處(毗盧遮那)。】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萬物生滅於道中,所以坡主名之「宇宙媽媽」。萬物生出,總是因緣假合一合相,有相皆假有,如夢幻泡影。】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道生養萬物,卻不主宰,不像偏執「我創造的我做主」、會發怒摧毀屠殺的各種版本「上帝」。道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在屎尿。】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萬物被容納於道。道不主宰、太寬容、太慈悲,可以用偉大形容。】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因為平易謙和,而成就偉大。道是如此,修道之士,亦當如是。】這裡是老子對道的讚歎。不過「功成而不有」也可借用來表達佛家的「無住相布施」。「因其不自大,故能成其大」,這種精神也是為道者需要去效法的。「無我」乃修佛修道的重要內容,真能無我到極點時,則天地山川一口吞吃,宇宙時空來去自如,閻王鬼神也拘之不得,才是大大的「有我」,佛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就是這個狀態。不到此地的「有我」唯我獨尊,均是狂病痴病,「因其自大而不能成其大」也。35.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簡註: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得道,心合於道,證入法身,一口吞盡西江水。無不為而無為,入林不動草,入水不動波,離相故,處處不粘,處處無礙,定心不染物,處處入塵埃。】樂與餌,過客止。【著相,必死。財色名利聲色犬馬,已騙殺能騙殺將騙殺無數痴人。追名逐利忙個夠,忙進火化爐裡頭。】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關於道的表述,十分簡單平易。大道者,人人用,人人不識不悟之。百姓日用,皆不知之。】大象即大道,執有大道即為得道者,宇宙時空來去自如,即「天下往」,還是《星球大戰》中說得明白形象。「樂與餌,過客止」。樂即音樂,餌是美食,過客凡夫,被六根慾望所障,不能聞道信道,遂止,止於紅塵之中等待燒埋。其實這些障礙不是主要的,不是根本原因,在這一點上佛說得很透徹:是業障。不信佛道的人,不是智商好奇心等方面的問題,是福報或者說是功德不足,也可說是六道苦海中的罪還沒受夠。不是佛度有緣人,是佛度有福人。我多次碰到過這種情況:一群人跑來問道,其中往往只有一兩個人是精神專註如饑似渴聽法的,而其他人則元神遊走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似乎有一種絕緣包膜將他們緊裹著,使他們無法進入這甘露遍灑的覺悟境界。可憐啊!「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對比一下佛家的說法,也頗有益:棒打虛空空不痛。刀斫<坡註:音zhuo>虛空空不斷。繩縛虛空空不住。火燒虛空空不著。箭射虛空空不穿。雨打虛空空不濕。典賣虛空不值錢。----大顛禪師注《心經》道是整個天地宇宙時空,而凡夫則被困在肉身監獄之內,只能從這監獄的鎖眼(六根)往外窺探,以管觀象,坐井觀天,所以難得「知道」。36.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簡註: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欲收先張,欲削弱先略強,欲廢先使興,欲奪先下餌。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所以,得好處時正需謹慎,莫因得意忘了形。牢記這條,連「仙人跳」,都可防範啊。】柔弱勝剛強。【剛強易折,柔弱久遠。君子之剛,刃也,君子之柔,鞘也,君子之德,外柔內剛者也。】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修行人融入大道,藏身無蹤跡,如魚藏於水,如深海底行。無蹤跡處不藏身、登高山頂大秀爪牙的狀態,偶爾用,恰如國之利器,不得已時用之,平時絕對深藏不露。】《菜根譚》上講: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所以福來不必喜,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所以禍來不必憂,要看他會救。所以說「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魚不可脫於淵,人不可離於道,不知「道」者,必糊塗生死,死而又亡者夭。「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兵乃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耀武揚威,非道治者之所為,但為國者亦不可無利器之備,看來老子也是了解這個道理的,即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罷。3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無名之朴,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簡註: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離相,但也即相。知空而行有。道本無心,生育萬物。】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主人翁不迷,悟道用道弘道,安住大乘涅槃,煩惱自然漸漸消除。】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慾望煩惱種子翻起時,用內心佛性觀照,用修行漸化之。】無名之朴,夫亦將無欲。【種子漸漸清理乾淨,慾望煩惱,自然消除。】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種子消除乾淨,則任運自在,處處逢源,空花佛事,水月道場,隨緣度眾,生死自在。】這裡提出的「無為而無不為」,已經成為道家名言。「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鎮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欲。」這是老子對於「欲」的對策。這欲真是害人不淺啊,無論社會還是個人,都往往因這欲而走火入魔,於今日尤為劇烈,在西方模式的社會裡,已經是人慾橫流、痛苦煎熬、苦痛無量,到了將要滅絕人類的程度。「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這是老子的社會理想,但要得實現,大難!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以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簡註: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最高的境界,完全無執著,無所得,以無所得故,是大菩薩,名有德。次等的,努力保持住「最高境界」,還有我法執,所以眼有金翳,未得道。】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最高境界者,徹底無執著。低境界者,執著「本來無一物」「無為」惡空,空又變成法執、變成有。】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得道者無不為而無為,為一切善、承擔道業、離一切相。世間善人,努力為善,卻又著相,終是外道、良善外道、梁武帝黨。】上禮為之而莫之以應,則攘臂而扔之。【再次,良善外道都不純粹,用禮約束自己的好人,已經離道很遠隔牆撓癢,可以凡夫論之了。】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個人也好,人群也好,最高是得道,不得道則力求近道為德,德也不夠就求仁,仁都做不到,就是禮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會還可穩定。禮失後?老子已經覺得那是禽獸世界,不說了,貴州作家何士光先生殘忍地曰:禮失而後利。人間往來都是謀利,則社會禮崩樂壞,個體群體,皆徹底腐爛矣!】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社會公用修為標準,墮落到禮的階段,已經非常危險,社會腐敗大門洞開,已非常不堪。何況利乎?!!】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有神通能預測未來,那是修道途上之花、絕非追求的果,追逐那個忘卻道果,是修道人進入愚痴的開始。類似地,神通者,道之花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所以,真修道人,追求道,而非其下種種。】處其實,不居其華。【求道果,不執花。】故去彼取此。【直取無上菩提。其下停留,皆是魔境界。這裡,通《楞嚴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頗吻合於六祖說的「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上德即合於道,所以不德(行為符合趨近於道謂之德)。「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這一段老子描述了人類群體智慧退化的幾個階段,即道、德、仁、義、禮,指出到禮這一步,則社會已屬十分危險了。孔子講究「克己復禮」,要求社會能起碼回到「禮」的階段,可見戰國時代聖者對社會道德是十分悲哀絕望的。而今天的人世呢?何士光先生加了一個可怕的尾巴在此,叫-----------禮失而後利。連禮都不可得了,人人皆講利,不少人為了這利而六親不認手足相殘。這社會的「進化」已經遠遠超出了老子的想像。「夫利者,禮義之薄,而滅之始」,這是我悲痛的續貂預言。「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前十多年來,中國大陸的「氣功人體科學熱」中,許多人就津津樂道於「預測學」,老子早就準備好了大棒在此。修道者是可以出現預測功能的,但若樂此不疲,就弱智了,算來算去算得出火化爐么?放著金光大道不走,在這死水潭裡玩這傻花樣幹啥?那些個自命不凡窮其一生精力去研究《周易》《梅花易數》《手相學》等等的專家,全是蠢蛋!「聖人知命,庸人算命」,知否?「寄語人間痴男女,寥天有客正屠龍。」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至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簡註: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道充塞萬物,天因為道而清,地因為道而寧,神因為道而靈,谷因為道而存,萬物皆依道而生。君王因為得道、替天行道而為至尊。都是藉助道的偉大力量。】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假如失去道的支撐,一切都將不復存在。君王無道,自取滅亡。】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萬丈高樓平地起,至尊也必須以至賤為地基。所以君王皆以孤寡自稱。大德多以不才、在下、粥飯僧(印光大師)自名。】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至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賤為貴本。所以,最高境界者,必然能離相,雖據高山頂,常行深海底。偶爾提佛慢,時時滅我慢。不喜如玉光鮮,偏愛平穩如石。】這「一」即道之別名,即「一切」。儒者雖對道知之甚少,但亦有靈光一現之時,比如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就好比是一句禪家話頭。還有「朝聞道,夕死可矣」,這裡說的「道」,我猜應該不是韓愈所理解的儒者之「道」。但這一兩句「偶中」的機關隱語,並不能說明孔子得了道,結合整部《論語》來看,還是「不語怪力亂神」、「不知生焉知死」、「不事人焉事鬼」、「敬鬼神而遠之」等等鴕鳥主義態度佔主流,不像這《老子》滿篇都講這「道」。我猜孔老晚年是終於「知道」了的,看來多次參拜老子沒有白跑,但知道而不修或沒時間修道,則正如後世儒者王陽明說的「知而不行,實與不知無異。」所以孔老大概也只是理論上悟道,而實踐上(事上)沒有「得道」。坡主有一得意的篡改道「不知死,焉知生!(不搞清楚有關死亡的道理,如何能正確對待生命!)」借孔老名言翻改作大棒,高舉猛喝於儒林。「致譽無譽」,道生萬物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如無住相布施,民皆日用而不知,故無譽,可其偉大實在是至高無上,是為致譽。「大毗盧遮那佛」,或者按坡主叫法為「宇宙母親」,就是如此。寧為石,不作玉。因石可得永久,而玉因其虛名而易碎啊。古人詩曰:眼前喬木盡兒孫,入雲遠離滾滾塵(這一句是坡主斗膽篡改的)。倘使當年作大廈,亦應隨例作灰塵。凡人皆力求做棟樑之才,可火化爐焚燒的棟樑之才可多了,大芻狗!還是陽儒暗道、陽儒暗佛的人精闢。在今天,當是陽鬼(洋鬼子學問)暗佛、陽鬼暗道來得有智慧。40.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簡註: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的品格,常是柔弱化剛強,如以水之柔磨蝕石之剛。】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萬物皆是真空生出的妙有,妙有復歸於真空,如鮮花出於污泥,復歸於污泥,如是層出不窮。】反是返回,道的運行是循環往複的,成住壞空循環不已綿綿不絕。而變化卻是持續而不易察覺的,「朝如青絲暮成雪」是李白的誇張,人一生下來,就開始慢慢而不斷地死,呼吸一次,便死一小部分,最後積少成多,油干燈盡,就到火化場墓地了。只有智慧極高者才不會被這慢慢殺人的死神騙,會通過修佛學道跟他賽跑。「有無相生」,是精闢的哲學觀點,不多講了。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要有道德?
生命本身比其他任何東西都重要麼?殺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錯誤的嗎?
道德家是毀滅道德的思想力量
死刑的假設?
道德總原則:關於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問題?

TAG:道德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