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故居
王府坐北朝南。分東部和西部。西部為王府花園。宋慶齡故居,由醇親王府西花園改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
宋慶齡故居,是展現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以及中國近現代史的旅遊景點。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為大學士明珠的府邸花園,乾隆年間為和珅別院,嘉慶年間為成親王永瑆王府花園,後為光緒父親醇親王奕譞府邸花園,清末又為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的王府花園,即攝政王府花園。
宋慶齡生平展新中國成立前夕,王府花園已經荒蕪凋敝。後周恩來總理受黨和政府委託,籌建宋慶齡同志在北京的住宅,於1961年將這座王府花園整飭,並在原有建築迤西接建了一座兩層小樓,築成了一座優雅安適的庭院。1963年至1981年,宋慶齡在此生活工作了18年,直至逝世。1981年10月中央決定把此處住所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故居」,並由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邊假山上的箑亭
太湖石
靈璧石
西山南側,接福石。
西山上,瑰寶亭
西山腳下,歲歲平安太湖石
主樓,宋慶齡生活原狀陳列。
故居的主樓,是在原王府花園東廂院落的地界改建,建於1962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外觀仿古,與內部景緻和諧一體。庭院當中,可見清碧的湖水將主樓和草坪緊緊環抱。
主樓西接的原王府花園西廂院落,建築分前廳「濠梁樂趣」(照片中右側),故居大客廳;後廳「暢襟齋」(照片中左側),故居大餐廳;側廳「聽鸝軒」;東廳「觀花室」(照片中前方)。西廂與新建主樓相連。
西府海棠。院內兩株醇親王府原栽的上百年的古樹,每年四月十日前後開花。宋慶齡曾用其果實製作海棠醬。
海棠樹,暢襟齋,劍石。
靈璧石
五百年的古槐樹。西面的枝幹昂首向天,東面則匍匐於地,形似欲飛的鳳凰。宋慶齡為其取名為「鳳凰國槐」。
鳳凰國槐在主樓之南
鳳凰國槐
這裡既保留著王府花園的布局和風格,又融入西方別墅特點,是一處中西合璧的園林。
濠梁樂趣
建於1962年的故居主樓,幾百年前建造的原王府花園西廂前廳「濠梁樂趣」。歷史似有暗合的淵源。1912年8月孫中山到北京時,曾特地到這個王氣衝天的王府會晤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末代攝政王,溥儀的父親。51年後,1963年春天,70歲的孫夫人宋慶齡遷入這個院落。
明珠之子清代第一詞人納蘭容若曾在此吟詩填詞,園中現留有其親自種植的兩棵古樹。
南樓,樓北是南湖。
超手迴廊銜接南樓
王府花園西廂東廳「觀花室」
有記載,在1925年正月的一個漫天飛雪、人鳥寂靜的上午,孫中山突然造訪醇王府。孫中山對被人斥為窩囊廢、書獃子的庸碌王爺誇讚表揚了一番。他認為載灃在辛亥革命中辭去攝政王,是愛國的,有政治遠見的行為;載灃能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擺在前頭,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邊,是難能可貴的。他又表示,深知載灃從戊戌政變中就看透了袁世凱,本來要決心除掉袁賊,只是因局勢演變複雜,掣肘限制太多,力難從心。並且孫中山對載灃在「遜位」後態度冷靜,不問政治,不參加復辟活動,予以充分肯定。賓主盡歡,孫中山先生還送給載灃一張親筆題字的照片。在分手之時,兩人本約好下一次載灃回訪孫中山。但不幸的是,一個多月以後,傳來了孫中山先生逝世的消息,全府上下陷入了悲痛之中。載灃將那張珍貴的合影照片供在書房裡,圍上素色白花,焚香蒸秉燭,虔誠地禱念早逝的一代偉人……
園內湖水稱南湖。
南湖水引自什剎海。
超手迴廊
醇親王府(攝政王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西城區後海北沿44號。現掛牌國家宗教事務局和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醇親王府東部是王府本身,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體建築,自南而北,街門5間。進入外院後有二門,此門才是王府正門,面闊5間。此後為正殿銀安殿,面闊五間,東路建築主要是家祠和佛堂及一些從屬建築。東牆外院落為王府馬號。西路有兩組院落並列,是醇王府的活動中心。主要建築為寶翰堂,即大書房。其後的院落,正廳名九思堂,是太紀居處,再後名思謙堂,是王妃住所。另有兒輩讀書的小書房任真堂及其它從屬建築。醇親王府(北府)是北京市保存最完好的王府之一。
醇親王府,前身是清初大學士明珠的宅第,作為王府建制,建成於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光緒十四年(1888年)進行大規模修繕。這裡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出生地。溥儀即位後,其父載灃被封為監國攝政王,因而又稱攝政王府。
英姿勃發的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清攝政王,末代皇帝溥儀生父,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出生於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為醇賢親王奕譞之第五子,光緒的弟弟。光緒十六年(1890)襲王爵,成為第二代醇親王。因義和團運動中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殺,他於18歲這年(1901年)被委派充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道歉謝罪。光緒三十四年(1908)任軍機大臣。1908年11月14日和15日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在20小時內先後死去,溥儀即位稱帝,載灃任監國攝政王。次年代理陸海軍大元帥。因此,在清朝的最後三年中(1909—1911),他是中國實際的統治者,只是這位開明的攝政王迴光返照式的努力已經無法挽救腐朽沒落的清王朝。辛亥革命爆發後,載灃沒有主張對革命進行武力反抗,選擇了皇帝「遜位」,和平地交出政權,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1912年9月,孫中山曾訪載灃,慰勉他和平交權之舉。清帝遜位後,末代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生活很低調。他從不參與復辟活動,只求維持對皇室的優待條件和保持現狀不蔓不枝足矣。對溥儀潛往東北,建立偽滿洲國,載灃持反對態度,堅決不去東北。載灃在王府貽養天年。新中國成立後,於1951年2月3日,因多年老病感受風寒,安詳地病逝於北京醇王府。
醇親王府由建築區和花園區兩部分組成。建築區位於東側,有正門、正殿、後寢、後罩樓以及兩側的配殿、配樓;西側為王府花園(現宋慶齡故居),迴廊曲折,亭、台、閣、榭點綴其間。
攝政王府馬號,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地址:西城區後海北沿43號,位於王府的東側。北京市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攝政王府馬號,坐北朝南,有東西二個院落。建築面積約1900平方米。東院有北房、南房和西房。西院有北房、南房、西房。院內仍保存有石馬槽。原掛牌北京第二聾啞學校。牌子已無,不知此處是否另做他用。
攝政王府馬號醇親王府一共有兩代醇親王。第一代醇親王奕繯,他是清朝道光皇帝的第七子,於咸豐十一年九月被封為醇親王,醇親王府由此而來。第二代醇親王載灃,是第一代醇親王的兒子,光緒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宣統朝任攝政王。醇親王府在清末有顯赫的地位。一手遮天的慈禧太后對醇親王府也禮讓三分,將自己的親妹妹許配給第一代醇親王奕繯。清末最後的兩個皇帝都出自醇親王府,可見醇親王府在清末的重要地位。
北京的三座潛龍邸:
在中國古代,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按照清朝規定,皇帝從王府內繼承帝位,登基前居住的王府要上升為宮殿或者索性閑置,而不能再由家人居住,稱為潛龍邸。北京共有三座潛龍邸,分別是位於安定門內的雍和宮——雍正皇帝登基前居住的雍親王府,也是乾隆皇帝出生地;位於新文化街西口鮑家街的醇親王南府——光緒皇帝載湉的出生地,也是他弟弟,後來的清末攝政王,末代皇帝溥儀生父,愛新覺羅·載灃的出生地;位於後海北岸的醇親王北府——宣統皇帝溥儀的出生地。
醇親王府龍脈旺盛,曾兩度「潛龍」、一朝攝政、三修府邸。稱醇親王府的建築先後有三座,因前後兩代醇親王各有一個兒子被選中成為歷史上的光緒、宣統皇帝,而作為皇帝的出生地,「潛龍邸」是連皇帝生父都不能居住的,但選址中南海內的溥儀父親的新府尚未建成,清朝就覆亡了。
本集照片攝於2013年9月20日,介紹文字彙編自網路。
推薦閱讀:
※興化賞鄭板橋故居(一)
※醇親王府花園宋慶齡故居(上)
※北京著名書法家劉俊領《小平之光》書法長卷捐贈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楊公風水考察團考察按楊公風水內堂作法建的曾國藩故居「白玉堂」風水
※詩聖故居——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