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知識體系五大類
作者:韓妙第
日期:2017年08月23日
前提:
在以往的知識體系分類上,人們將世界分為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兩大類,基於這樣的劃分,人類將科學理論體系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類,這就形成了人類的知識體系在以前的學科分類上被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二大部分的事實。
但是隨著知識的不斷發展,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人類知識體系二元化的結構已經不再適合今天人類發展性質的知識結構狀態了。這主要從傳統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內包含有人文科學、未來科學以及哲學的實際情況略見端倪。並且,正是二元化的傳統分類,只是人類知識體系不僅僅不完善,而且在很多方面無法展開學術性、理論性以及科學性的研究和應用。基於這樣的事實,我個人認為人類的知識體系應該是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未來科學以及哲學科學這五大知識體系構成。
一.傳統分類問題
(一).傳統學科的分類
1.由於自然科學是人類對外在自然世界的認識或反映;
自然科學,可分有機自然科學和無機自然科學兩類。是研究無機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屬性在內的有機自然界的各門科學的總稱。
認識的對象是整個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質的各種類型、狀態、屬性及運動形式。
認識的任務在於揭示自然界發生的現象以及自然現象發生過程的實質,進而把握這些現象和過程的規律性,以便解讀它們,並預見新的現象和過程,為在社會實踐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規律開闢各種可能的途徑。
自然科學的根本目的在於尋找自然現象的原因。
傳統意義上將數學,力學(屬於物理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學科叫做自然科學。【01】http://www.baike.com/wiki/%E8%87%AA%E7%84%B6%E7%A7%91%E5%AD%A6
評語:
連生命學都包含在內了,合理嗎?
2.社會科學知識是人類對社會組織和人際關係世界的認識或反映;
社會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各學科總體或其中任一學科。如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廣義的「社會科學」,是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統稱。
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是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的任務是研究與闡述各種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
社會科學所涵蓋的學科包括: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倫理學、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人類學、民俗學、新聞學、傳播學等。
在現代科學的發展進程中,新科技革命為社會科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互滲透,相互聯繫的趨勢日益加強。【02】http://baike.so.com/doc/63719.html
評語:
連心理學都包含在內了,合理嗎?
而且,在其中,傳統學者將未來科學都包含在自然科學內了。但是未來科學應該獨立,成為全新的一支科學體系。
(二).傳統學科的分類是否合理?
1.內容上的不合理
在上述的論述中,社會科學的內容包含了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犯罪學、哲學、生物學、地理學、醫學、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倫理學、藝術、社會工作學及法律學等等與社會科學概論相關的一門學科。
2.定義上的不精準
事實上將人文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合併在一起,並且定義為廣義的「社會科學」,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統稱,包括了人文科學。
就是說,這樣的論述很不科學的將人文科學、未來科學、哲學科學和社會科學混為一談。因為傳統意義上的人文科學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為人性﹑教養。十五世紀歐洲始用此詞。指有關人類利益的學問,以別於曾在中世紀占統治地位的神學。以後含義多次演變,現代用作"社會科學"的別稱。
而且在對人文科學的定義方面,有著泛指和無限延伸的特徵。例如人文科學的定義:
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同是以人為中心的科學,同是人類的自我認識。
3.人文科學的由來
所謂人文科學,是指一些以人的內心活動、精神世界以及作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觀表達的文化傳統及其辯證關係為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的學科體系,它是以人的生存價值和生存意義為學術研究主題的學科,它所研究的是一個精神與意義的世界。【03】http://wenda.so.com/q/1362570200062001?src=110
人文科學是指以人的社會存在為研究對象,以揭示人的本質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目的科學。
評語:
人文科學是揭示人的本質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目的科學。有必要嗎?人的本質和社會規律不是一碼事,這應該是由此及彼的關係。
4.美國藝術和人文科學基金會基於人文科學的定義
定義如下「"人文科學』這個詞包括,但並不局限於如下內容:現代和古代語言、語言學、文學、歷史學、法學、哲學、考古學、比較宗教學、倫理學、歷史、批評理論、藝術理論、社會科學中包含人文內容的或者使用文科方法的某些方面、以及人文科學在人類環境下的研究和應用,特別關注反映不同的遺產、傳統、歷史、以及人文科學對當今國民生活條件的意義等。」
評語:
這樣的定義是將人類所有活動製造出的產物進行定義。模糊並且混亂了元學科與跨界學科的邊界和關係。
5.人文科學我的定義
(1).正確定義的意義
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學科的正確定義和解釋都是這門學科建構的基礎和發展的方向。任何學科的理論建設不如果有一點不「科學」,就完全會出現「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境況。所以,對於人文科學的理解,不僅是一個學科分類問題,而且是一個構造和規範學術思維空間問題。正是這樣,它成為了人文科學建構必須思考的問題,因為只有無法正確定位和解析這一學科,就無法有效的承擔起其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哲學科學令三大理論體系之間學術建構和解構、開拓和改造以及關聯的任務。
正是這樣,今天有必要對「人文科學」作出科學和學術性的定義。這對於人文科學思維空間的開拓和規範,對於人文科學在現時代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原始定義的意義所在
事實上將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合併在一起,並且定義為廣義的「社會科學」,這樣的論述很不科學的將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混為一談。因為傳統意義上的人文科學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為人性﹑教養。這樣的定性有著其客觀的合理性,而在後世的很多人則在此基礎上歪解誤讀。以後含義多次演變,離其原始的初衷越來越遠。
(3).人性作為人文科學研究中的核心有何價值?
作為人性來說、有著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等所涵蓋的情感、慾望、信仰、思想、智商、情商、定力以及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本性。而尤其在慾望方面,馬斯洛認為人都潛藏著七種不同層次的需要,這些需要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馬斯洛在人生的兩個階段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所以我們在一些書上只能看到馬斯洛需要層次的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具體地說,按照重要性和層次性排序,七種不同層次的需要主要指: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認知需求、審美需求、自我實現。從這上面來看,人性的需求是隨著自身境遇改善而不斷的提升。所以這就是人性科學研究的核心。
而在歷史上,將人文科學被簡單地歸之於社會科學門下而不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學科類型。雖然就與自然科學的區別而言,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在許多方面都十分接近或相似,有些人文科學比如文化學則兼有較明顯的社會科學的特性,但人文科學在許多方面仍然與社會科學有著明顯區別。
經濟學、政治學、法律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以社會事實為研究對象,經濟結構、政治體制、社會關係等等當然都是人的主體活動的產物,具有人的屬性,但它們的形成和演變都需要社會群體的共同參與,而且有著其自有內在的規定性和相對的穩定性。因而可以把社會視作為一個具有自身客觀實在性和規律性的客體來進行研究認識,無需用人文科學進行解釋、總結、歸納出社會運行發展的一般模式或規律,這樣建立起的社會科學則顯示出科學合理。但是讓其涵蓋人文科學就勉為其難了。
而且,因為人文科學強調的是研究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觀念領域,在人文科學那裡,研究對象與研究者自身都具有強烈的主體性、個體性、多變性和豐富性。所以,這樣的學說本質而言體現的是心理活動和情感表現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二.全新分類意義
(一).自然科學
1.概念
自然科學是研究無機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屬性在內的有機自然界的各門科學的總稱。
2.認知對象
認識的對象是整個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質的各種類型、狀態、屬性及運動形式。認識的任務在於揭示自然界發生的現象以及自然現象發生過程的實質,進而把握這些現象和過程的規律性,以便解讀它們,並預見新的現象和過程,為在社會實踐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規律開闢各種可能的途徑。
3.認知目的
自然科學的根本目的在於發現自然現象背後的規律。
自然科學認為超自然的、隨意的和自相矛盾的現象是不存在的。自然科學的最重要的兩個支柱是觀察和邏輯推理。
4.認知邏輯
由對自然的觀察和邏輯推理自然科學可以引導出大自然中的規律。假如觀察的現象與規律的預言不同,那麼要麼是因為觀察中有錯誤,要麼是因為至此為止被認為是正確的規律是錯誤的,超自然因素是不存在的。順著傳統用法,自然科學可被理解為生物科學(涉及生物學程序),並以區辨物理科學(涉及宇宙的物理及化學法則)及化學科學。
5.基本內容
自然科學含括了許多領域的研究,自然科學通常試著解釋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運作,而非經由神性的方式。自然科學一詞也是用來定位「科學」是遵守科學方法的一個學科。自然科學 是研究無機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屬性在內的有機自然界的各門科學的總稱。認識的對象是整個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質的各種類型、狀態、屬性及運動形式。認識的任務在於揭示自然界發生的現象以及自然現象發生過程的實質,進而把握這些現象和過程的規律性,以便解讀它們,並預見新的現象和過程,為在社會實踐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規律開闢了新的途徑。
6.簡介
自然科學的根本目的在於發現自然現象背後的規律。但是目前自然科學的工作尚不包括研究這些規律為什麼存在以及它們為什麼是現在的樣子。自然科學認為超自然的、隨意的和自相矛盾的現象是不存在的。自然科學的最重要的兩個支柱是觀察和邏輯推理。由對自然的觀察和邏輯推理自然科學可以引導出大自然中的規律。假如觀察的現象與規律的預言不同,那麼要麼是因為觀察中有錯誤,要麼是因為至此為止被認為是正確的規律是錯誤的,超自然因素是不存在的。順著傳統用法,近來「自然科學」一詞有時被以更貼近它日常的意思方式來使用。在這個意義下,自然科學可被理解為生物科學(涉及生物學程序),並以區辨物理科學(涉及宇宙的物理及化學法則)及化學科學。
7.萌芽
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質形態、結構、性質和運動規律的科學。它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基礎科學和天文學、氣象學、農學、醫學、材料學等實用科學,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實踐經驗即生產鬥爭經驗的總結。它的發展取決於生產的發展。
【04】佚名自然科學,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5415231-5653376.html
評語:
連生命學都包含在內了,合理嗎?
(二).社會科學
1.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是除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未來科學和哲學科學四大學術之外最為重要的學科體系。它是關於社會層面所有科學理論的統攬和總體科學。
由於人類是社會群居動物,在維護社會等級、社會秩序、權利界定、利益分配、倫理關係需要各種方式和方法去界定和協調其中的競爭與合作以及矛盾的消解。所以在此基礎上,作為社會科學理論必須要儘可能將科學的方法引進,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從而在其中分門別類建設各種專業的學術,以解決各種矛盾和現象,同時維護和協調人類社會不斷進步和進化。
所以,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是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的任務是研究與闡述各種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
由於社會科學知識是人類對社會組織和人際關係世界的認識或反映,這些具體的知識在社會科學範疇中所涵蓋的學科分為五大領域:制度科學、信息科學、實踐科學、競爭科學、經濟科學等。
當然在現代科學的發展進程中,新科技革命為社會科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互滲透,相互聯繫的趨勢日益加強。
2.基本概況
社會社會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各學科總體或其中任一學科。如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廣義的「社會科學」,是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統稱。
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是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的任務是研究與闡述各種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社會科學所涵蓋的學科包括: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倫理學、歷史學、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人類學、民俗學、新聞學、傳播學等。
在現代科學的發展進程中,新科技革命為社會科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互滲透,相互聯繫的趨勢日益加強。
3.主要組成
(1).制度科學
制度科學是人類社會以一個框架維繫整個社會作為群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其理論的核心在於研究各種權力在法定的界定、保護之下所擁有的範疇何其延伸的邊界。
(2).信息科學
信息科學是人類社會各種資源得以傳遞的必要手段。人類社會的不同群體擁有不同的資源,如何得到更為有效的配置,使得其效應得到更大的發揮。信息在其中功不可沒。顯然,信息科學的職能就是解決由於權力、客觀、自然、認知等因素所產生的各種不對稱,亦即所謂削峰填谷等行為。
(3).實踐科學
實踐科學就是人類在為了生存和發展,利用掌握的各種知識和能力不斷創造各種文明,進行各種社會實踐時所需要的方式和方法。這些方式和方法主要表現為處理人際關係、貫徹執行思想或觀念、創造不同事物、建設理想化世界等等行為。
(4).經濟科學
經濟科學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社會實踐,是人類社會生存、進步和發展最核心的基礎。人類所有的經濟活動主要表現為宏觀層面的制度建設、中觀層面的策略把握、微觀層面的具體實施。
4.發展歷史
嚴格說來,社會科學是在19世紀才出現的,但如果沒有古希臘的理性的探討精神,也就不會有今日的社會科學。在中世紀的神學裡就有根據人類和社會這兩方面的觀念塑造出來的綜合物;這些觀念其實就是政治、社會、經濟、地理和人類學的概念。在整個中世紀,甚至進入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時期,教會對學者們關於人類思想和社會行為的想法,十分注意,並竭力加以控制。而當經院哲學式微之時,希臘古典文獻的魔力和笛卡兒學派的推論方法,以及18世紀把社會改革與社會科學視為一事,也阻礙了社會科學的發展。隨著17、18世紀社會科學理想的傳播,人們對世界上人類經驗的複雜性、對人類社會行為的社會和文化狀態的認識,在逐步擴大。反映在理論上,則有結構概念和發展變化的概念。這些創新思想,大部分存在於某些著作之中,目的在於抨擊當時西歐政治和社會制度。就社會科學而言,19世紀一些決定性的思想,在前兩個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法國革命和工業革命雙重打擊下,西歐舊制度開始瓦解,這使地位、權威、財富等因素已發生變化,而19世紀的社會思想史就是把這些因素在理論上賦予新義而已。當時社會思想的重大主題幾乎都與兩大革命有關,如人口激增、勞動條件惡劣、財產的變化、都市化、技術和機械化、工廠制度、參政群眾人數的發展等。這些都幾乎立刻成為新意識形態的基礎。此外實證哲學、博愛精神和進化觀點三種思想傾向也影響了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初建之時,是想建立一門總體社會科學,而有些人則追求單科的專門化。結果是後者取得勝利。經濟學和政治學首先達到獨立的科學地步;其次是人類學和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也開始於19世紀,但輪廓不如其他各科清晰。最後出現的是社會統計學和社會地理學。民主和工業革命引起的各種進程,在20世紀散布到了世界的其他地區。西方與非西方的各種關係即西方同全部「新國家」現象之間的關係,正是社會科學極其重要的各個方面。馬克思的思想對於今天數以億計的人類來說,有著深刻的道德甚至宗教意義;即使在西方,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方面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他首先提出了社會可以通過計劃來引導。由於對中央計畫的興趣,才使得凱因斯的思想獲得了歷史性的意義。在人格、意識和性格的一般領域裡,弗洛伊德的著作對20世紀文化和思想的影響並不在馬克思之下。他的基本理論已進入多門社會科學。
5.發展趨勢
由下述變化特點可以看到社會科學的某些趨勢:
社會科學的專門化,僅從高等院校開設的課程之多就可以看出;
另一傾向是多科性的相互補充和合作,新出現了政治社會學、經濟人類學、選舉心理學和工業社會學,某些單個概念也常運用於多門社會科學,並都獲得了有益的效果;
另一突出點是,由於專業化,在社會科學內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緊張關係;
其他特點是近幾十年從事社會科學的研究工作,變得身價百倍;數學方法和其他定量方法以及計算機已廣泛用於科研和教學之中。
20世紀在理論方式上可以看到:發展說又開始恢復活力;社會體系的研究由控制論推動起來;結構主義和功能主義著重於模式和動態方面;互動論則強調「他物」的影響。
關於20世紀的社會科學有必要考慮的一點是,它與有組織的社會、政府和工業等的關係。自從社會科學出現以來,人們一直想用知識來影響社會政策。但在試圖影響現代權力和功能的重要機構的過程中,社會科學本身可能反而受到這些機構所擁有的權力和財力的影響。關於社會科學的目的,它同政府和社會的關係,以及社會科學家個人在20世紀社會中的作用等,有可能成為若干年的主要問題。
【05】佚名改編自「社會科學」,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63719-67222.html
(三).人文科學
1.學科正確的界定意義所在
(1).正確定義的意義
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學科的正確定義和解釋都是這門學科建構的基礎和發展的方向。任何學科的理論建設不如果有一點不「科學」,就完全會出現「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境況。所以,對於人文科學的理解,不僅是一個學科分類問題,而且是一個構造和規範學術思維空間問題。正是這樣,它成為了人文科學建構必須思考的問題,因為只有無法正確定位和解析這一學科,就無法有效的承擔起其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哲學科學令三大理論體系之間學術建構和解構、開拓和改造以及關聯的任務。
正是這樣,今天有必要對「人文科學」作出科學和學術性的定義。這對於人文科學思維空間的開拓和規範,對於人文科學在現時代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原始定義的意義所在
事實上將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合併在一起,並且定義為廣義的「社會科學」,這樣的論述很不科學的將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混為一談。因為傳統意義上的人文科學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為人性﹑教養。這樣的定性有著其客觀的合理性,而在後世的很多人則在此基礎上歪解誤讀。以後含義多次演變,離其原始的初衷越來越遠。
(3).人性作為人文科學研究中的核心有何價值?
作為人性來說、有著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等所涵蓋的情感、慾望、信仰、思想、智商、情商、定力以及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本性。而尤其在慾望方面,馬斯洛認為人都潛藏著七種不同層次的需要,這些需要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馬斯洛在人生的兩個階段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所以我們在一些書上只能看到馬斯洛需要層次的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具體地說,按照重要性和層次性排序,七種不同層次的需要主要指: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認知需求、審美需求、自我實現。從這上面來看,人性的需求是隨著自身境遇改善而不斷的提升。所以這就是人性科學研究的核心。
而在歷史上,將人文科學被簡單地歸之於社會科學門下而不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學科類型。雖然就與自然科學的區別而言,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在許多方面都十分接近或相似,有些人文科學比如文化學則兼有較明顯的社會科學的特性,但人文科學在許多方面仍然與社會科學有著明顯區別。
經濟學、政治學、法律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以社會事實為研究對象,經濟結構、政治體制、社會關係等等當然都是人的主體活動的產物,具有人的屬性,但它們的形成和演變都需要社會群體的共同參與,而且有著其自有內在的規定性和相對的穩定性。因而可以把社會視作為一個具有自身客觀實在性和規律性的客體來進行研究認識,無需用人文科學進行解釋、總結、歸納出社會運行發展的一般模式或規律,這樣建立起的社會科學則顯示出科學合理。但是讓其涵蓋人文科學就勉為其難了。
而且,因為人文科學強調的是研究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觀念領域,在人文科學那裡,研究對象與研究者自身都具有強烈的主體性、個體性、多變性和豐富性。所以,這樣的學說本質而言體現的是心理活動和情感表現。
2.人文科學的建構基礎
(1).美學科學
「美」是情感之中一種特定的狀態。也就是說,「美」就是一種好的心情的狀態。《美學》理論就是要解決什麼是美?因為首先作為「美」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既可以是在享受,也可以是在體驗,更可以是在品味、娛樂以及擁有。《美學》理論的核心在於研究美好的心情產生的原因、背景以及自身內在的需要,更要研究美的一種好情緒是如何變化和發展,以及對其它心情的干擾和影響。例如中國古代成語說得好「樂極生悲」。
當然,作為《美學》的理論還要研究作為「美」的心情產生、存在以及發展對當事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意義和價值。
美學理論的核心就在於研究對於美好事物的追求、佔有和享受這三種階段的心理活動狀態。
(2).情感科學
在全球的學術界,至今將情感與情緒以及情商三者混淆,甚至出現情感就是情緒抑或情商的混同狀態。正是因為這些狀態,致使情感科學的正確定義始終無法呈現。如此的逆循環更不利於"美學理論』體系和"藝術理論』體系的建設。情感科學的創建就是釐清情感的本質和結構以及功能和效應。
從表象來看,情感科學應該包含有《情緒學》、《情商學》、《情感學》三大學科,但是在整個情感理論體系而言,情感本身就是心理活動,所在這一部分有著其理論組成,其次,情感是如何得以傳達?顯然,缺乏其中介性質的要素則無法有效傳遞。最後作為情感科學來說,它所達到的價值和效應。
作為情感科學的理論體系建設來說,如何將情感科學有效的建立和展開,這就是情感科學的研究內涵和職能。那麼作為情感科學的建設依據是什麼?我們首先要知道其元概念,然後要知道其組成要素,最後要知道情感是涵蓋著人類所有的心理、生理活動的總稱,是由內在的意識與外在的情緒以及彼此相連部分精神狀態三個部分共同構成。
情感所蘊含的心理活動有著個人意識的感受,情緒表現的協調,價值目標的實現三個階段的狀態變遷。更有著個人態度在生理、心理活動中的定位、變化和發展的狀態和方向,體現著個人心智的提升、心理的評價以及生理的體驗。
(3).藝術科學
在藝術科學領域之中,有史以來從未有人真正設想、試圖以及能夠建立這個理論體系。原因在於首先在這一理論體系中最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關於何謂藝術?其次就是作為藝術這一名詞所蘊含的信息是隸屬於方法還是行為抑或方法和行為的結合?最後,作為這一理論體系的技術層面、創作流程以及藝術社會之間有著怎樣的邏輯關係?
以下就從藝術科學理論體系的技術、創作以及社會三個層面進行展開,揭示藝術科學作為理論體系構建其中的關聯關係。
(1).首先從技術層面來解釋:
通過大量的研究和論證,發現藝術這一技術性質的完整體現是通過技術性質、技術使用方法、技術追求境界、藝術表現要求、藝術品呈現、藝術圖像的反映六個方面。
(2).其次從藝術創作的線性維度來推導:
藝術品的成功創作既有著前期的創意階段、中期的創作程序以及作品的創造結果體現。
(3).最後從藝術品的社會層面:
作為一個藝術品一旦創造出來之後,它他就不再屬於藝術家的私人財產,而屬於整個社會的共同擁有。所以在這樣的社會層面來說,藝術品的社會性表現為展示、評估以及市場這三大模塊。
結語:
藝術科學理論體系的構建分為三個層面。而能夠將之梳理並解構出三個層面的原因在於對藝術這一元概念的正確解釋。但是自從近現代藝術理論作為獨立的學科成立之後,針對藝術這一概念有著上萬種定義,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出現按下葫蘆冒起瓢的此起彼落現象。但是真正有效的定義至少在我定義之前並未得到廣泛的確認,當然我的定義也不見得能夠被大多數人確認。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顯然,沒有正確的定義就無法梳理清楚其軸心、內涵以及外延,自然也無法在此基礎上展開學術性質的延伸和拓展,更別奢談藝術科學的理論體系構建。
3.美學、情感以及藝術這三門學說之間的關係
從西方古代崇尚美,中國古代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馬斯洛的人性七個需求我們可以得知,人文科學理論是由情感科學、藝術科學以及美學科學三大理論體系組成。那麼這三大理論體系彼此有何關聯的關係?
(1).情感科學與藝術科學的關係
情感科學的核心就是情感學、情緒學以及情商學,他們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感知和感染以及表現和調節以及控制。這和藝術有何關係?因為藝術就是通過一定的技術創造出藝術形象,從而以形象刺激感知者的心理活動被激活。由此,這樣的形象被認知和識別,接著就是影響情感、情商、情緒的波動、變化和發展,從而起著被感知,感染等的信息傳播。
(2).情感科學與美學科學的關係
由於美學科學的核心是強調對美好抑或高品質的事物追求,這意味著無論主觀還是客觀都要具有一定的素養和要求能夠接受主觀和客觀的要求,同時作為主觀的人其素養也要能夠認知和識別主觀以及客觀事物美好之處。顯然,這從樣的角度來說,其更大的研究著落點應該屬於慾望、享有、體驗的角度。這種心理境況或形態則屬於情感科學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抑或馬斯洛七個需求其中之一。
(3).藝術科學與美學科學的關係
從藝術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創造出更為典型,更有風格、更凝練的藝術形象,從而激發人性中對真、善、美,喜怒哀樂、七情六慾以及馬斯洛七個需求的極致境界。也就是說,在藝術形象面前,人性對高品質、更完美以及卓越境界的慾望能夠得到煥發或實現。甚至刺激人性對真、善、美,喜怒哀樂、七情六慾以及馬斯洛七個需求的極致境界更進一步的滿足、拓展、提升。
4.人文科學有何作用?
人文學科承擔著從各個學科角度培育人文素質的教化實踐功能,這種實踐教化的價值無法被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哲學科學所取代,一是由於人文學科教化的實踐性(包含知意情的感性)必須體現於各門人文學科理論正確構建;二是通過對各門人文科學具體的學科建設能夠針對性的建設性性和人格。三是人文科學強調的是塑造更為卓越和完美的人性或人格,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合格以及更齊全和更優秀的人才。
(四).未來科學
1.誕生
1909年2月20日,藝術家菲利波·托馬索·馬利內特(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費加羅》報上發表了未來主義宣言,該宣言更多的是顯現了為了衝破傳統的束縛,為文學藝術創作提供了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未來學」一詞,是德國學者O·弗萊希泰姆在1943年首先提出和使用的。未來學是研究未來的綜合學科。又稱未來預測、未來研究。通過定量、定時、定性和其他科學方法,探討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預測按人類需要所作選擇實現的可能性。狹義的未來學著重研究現代工農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後果,探討未來社會的發展前景;廣義未來學指關於地球和人類未來的一般理論。
2.未來科學產生的原因
但是未來給予人類最大的機遇是巨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主要表現為成長性、逆襲性以及迭代性。其根源在於人類在開展經濟活動時,受到的干擾因素主要來自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自身心理活動三大範疇。而隨著人類對自然、社會以及自身的生命規律逐漸認識,在此基礎上逐漸掌握了並知道上述這三種不確定因素的根源,從而為人類在經濟活動開展時規避各種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尤其是心理活動作為特殊的不確定因素在未來的社會格局中製造的各種問題日益引發人類的警覺並深入進行研究。
而且,人類自從有了獨立的意識之後,對於未來始終有著觀念。具體表現為保守觀念下的內卷化等的輪迴狀態、消極狀態下的憂患意識、積極狀態下的烏托邦思想。至於那種觀念佔據主要地位則要根據當時的社會思潮而定。
所以,《未來學》理論的興起和發展,一方面是為了適應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客觀形勢,更主要的,是為了應付人類社會所面臨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戰。
3.未來科學構建的基礎
但在理論的構建角度來說,作為《未來學》理論必須是基於學術性具有概括性、模糊性以及混沌性,而在科學性上則要體現出趨勢性、耗散性以及演化性;在哲學性上則要體現出綜合性、輻射性以及關聯性等的架構。
從以往的《未來學》理論創建的學術定位來說,更多的是著重於幻想、預測以及文學,如此一來,這樣的理論很容易陷於《預測學》的框架之內。而且,以往的《未來學》著作往往是更多地體現出文學性,這就令人啼笑皆非。
既然作為未來的發展路徑中,事實上或多或少會面臨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可能是管理、經營、亦或業務方面的問題,這些突發事件暫且稱之為「不確定性」;面對突入而至的「不確定性」,任何一位當事者更關心的是如何去面對與管理它,致使自己能從中化險為夷。
4.未來科學組成的內容
從理論的架構上可以看到,作為未來科學的理論基礎是立足於當下對未來的探索。
所以,它的理論分類是以未來不確定因素產生的來源作為類別化前提。
(1).未來規劃
未來規劃是以預測學、未來學、戰略學、謀略學、策劃學、會展學等理論為基礎構建,強調的是針對未來諸多的不確定因素未雨綢繆的做好預防、規避以及降低損失等舉措。
通過對未來的規劃,相信未來的科學將會按照人類的需求不斷的發展,而遠沒有把世界變成無所不知,所以,未來科學--就是不斷把未知變為已知,這是我們人類偉大的真諦,也是弘揚探索精神之目的。
無所不知與無知其實都不存在,但是,無所不知與無知的思想意識,人類智慧、聰明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最高境界,也是未來科學的頂峰。顯然,對於未來的無知,不僅僅是沒有文化,也不是知識極度貧乏,其實是用已知的知識隨意否定和妄下結論的狂妄自大。
(2).未來科技
未來科技是指超越現實的科學技術。未來科技與高科技、最新科技以及前沿科學技術等的概念完全不同,而且是有本質區別的。包括人類未來的科學技術總和以及某一項科學技術。
未來科技給人類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和科研前景,未來科技的創建就是弘揚探索精神科技創造未來。
因為,人類到目前為止,對自然科學的認識,恐怕連整個自然奧秘的億分之一也沒有,所以,未來科技,並不是指虛無縹緲的猜想和臆想,而是硬實需要人類去研究和發明創造的科學技術,只是,我們目前還沒有達到那樣的先進水平而已。
(3).未來創建
未來科學技術發展是個漫長的歷程。近百年來,人類科技的發展是史前多少萬年人類發明的總和,按照這樣的發展規律,再過50年、100年,未來科技發展是什麼樣子?包括汽車、住房、航空、航天、電視、網路等等,顯然,未來科學所創建的全新生活方式和生產形式以及社會模式都是在人類基於現實的基礎下不斷地想像和抉擇以及判斷。
那麼,現在人類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非常多,這些項目還未被人類完成發明、創造和掌握使用,這些是否屬於未來科技?當然是未來科技!
所以,未來科技的發展核心就是不斷的形成全新的社會模式、創建全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更為經濟合理的生產形式。
5.未來科學的目標
所以未來科學的核心著重解析在未來即將來臨之際如何了解未來的狀態所具有的演化路徑、變化規則以及對於其它領域具有的影響力,從而坦然接受並欣然面對。即不僅僅要從現有的制度、立場以及經驗出發,還要面對「不確定性」,學會包容、接納變化。以積極開放的心態,能夠避免為了保護自己而做出不恰當的抵觸。通過對客觀事物不斷演化的實際事實認知,強調變是不變的法則。從而在現實的事務處理中,以變應變,從而立於不敗之地。如此,使得未來的即將到來不致影響最終的發展目標。唯此,未來一切變化,儘可能在掌控之下!
(五).哲學科學
1.哲學作為獨立的學科存在價值何在?
人類以前對所有的學科進行分類的結果就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樣的分類合適嗎?
(1).五元化的知識體系
因為人類面對的世界至少有著自然、社會、生命以及未來四個領域。
A.自然:
就是所有的生命類世界,它包含這自然界的能量守恆以及熱力學下的耗散規律;
B.社會:
這是以人與個人以及集體人之間的關係進行界定和糾結的事態狀態;
C.人文:
這是以人性價值為導向,通過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培養人、塑造人為研究核心的學術;
D.未來:
以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預判,從而不斷地以變應變,順勢而為,成功的走向未來;
E.哲學:
這是以思辨為原則,通過對客觀事物變化和發展其原因探索以及對其過程中的規律掌握的學術;
2.能夠真正的實現各門知識的探索
認知世界的途徑就是這樣,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統治了世界大約二百年之久。其最重要的核心在於「yes」or「no」。問題是真理不僅僅這麼簡單,在一般情況下,對於真理的定義不能簡單地說成對或者不對,因為還有可能是未知的。例如人類對於已有的知識體系學術界在以前是將之建立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二元化基礎之上。
哲學從其學理上來說屬於思辨的狀態,究其內涵而言,哲學包含了論證科學、思維科學以及規律科學三大科學理論。
所以說哲學在微觀領域就是研究宇宙萬物原理的學術。即探索任何事物的存在變化以及發在都有著其內在的或者外邊的原理或因素。儘管原理就是事物存在、變化和發展的原因及其事變的根源。
3.哲學是否是工具?
倘若真的這樣,哲學就變成了研究客觀事物存在現象、變化和發展原理的學術理論了。只是這樣的定位來界定哲學的職能,並停留在研究原理性質的學術是否合理?
任何事物都有著變化和發展的原因,這些都是原理。但是在其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還是有著其自身的規律,這些規律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或變化。這些以變化和發展的邏輯作為事物的規律能否解決各種問題?當然不是,如果哲學停留在解決問題的層面,哲學就是一把萬能的工具。但是任何工具都有著其針對性,也就是說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工具去解決。
最後,作為哲學而言,還要找到使用哪一種工具去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什麼樣的方法?這就是提供不同思維的方法。由於不同的思維方法具有不同的思維立場,能夠以其特定的立場為基礎向前發展,其結果就是體現特定的思維結果,反映出其思維的初始動機。亦即使得思維方法的選擇,思維程序的優化,思維質量的提升。所以,哲學的理論核心第一個就是研究客觀事物產生和變化以及發展的原因;第二個就是把握客觀事物在其變化和發展過程中的規律;第三個就是用什麼樣的思維去更高效的找出原因和把握規律?這就是思維的價值和意義。也是哲學作為一個學術理論體系能夠成立的核心。因為研究出客觀事物變化和發展的願意這屬於探索性,而能夠把握客觀事物變化和發展的規律這一程序性質的能力屬於貫徹性,而思考力則屬於哲學理論研究的核心之核心,儘管探索性和運用性都很重要。
4.進行如此的學科界定意義何在?
將傳統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體系裂解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未來科學和哲學科學五大理論學科體系意義何在?
通過這樣的裂解,可以做到傳統二元化知識體系的無法解決的問題。並且,作為哲學的真正價值在於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未來科學鏈接起來,形成整體。
5.哲學科學的意義
言歸正傳,「哲學科學」作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就是通過分門別類的探索,研究並利用不同類別的知識其內在規律,最終就是將那些碎片化的知識按照其內在的規律整合成全新的整體,用來處理各種信息的系統以及機制。
所以,哲學不僅僅是愛智慧,不僅僅是去用何種思維去思考、思辨,也不僅僅是停留在把握客觀事物的各種規律,更不僅僅是局限在研究以及探索客觀事物本質和知識。
結語.
從二元化到五元化的劃分,人類知識體系歷史性裂變並建構的意義何在?
精準,還是精準。通過精準,更為高效的控制未來發展趨勢。這就是知識體系五元化分類的價值所在!!!
摘錄
【01】http://www.baike.com/wiki/%E8%87%AA%E7%84%B6%E7%A7%91%E5%AD%A6
【02】http://baike.so.com/doc/63719.html
【03】http://wenda.so.com/q/1362570200062001?src=110
【04】佚名自然科學,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5415231-5653376.html
【05】佚名改編自「社會科學」,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63719-67222.html
撰寫者介紹:
韓妙第,1963年出生於上海。通過長期的理論撰寫和創作,發現人類原有的二元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體系不能解決現實中的各種理論各種弊端和問題,於是將人文科學和哲學從原來的社會科學理論體系中獨立出來。可是發現有些書即使在四元化的結構上也無法歸類。於是就琢磨問題在哪裡?直到寫出了《未來學》理論才恍然大悟。原來的四元化分類是不合理的,五元化才合理。所以,在此基礎上將那些無法歸類的理論進行梳理之後都歸到「未來科學」理論體系,由此開創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未來科學以及哲學科學五大理論體系相關理論著作和撰寫;
推薦閱讀:
※之樂日記:中國9大派系,操控萬億金融帝國
※【C 入門】知識架構梳理
※【哲思谷】知識融合
※如何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知識?
※代理人模式:知識體系和自查原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