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之間如何相處?
親家之間如何相處?
如果你打算結婚,你必定給你的父母增加一層社會關係---親家。
無論如何,兩家的父母一般來說還是免不了要見面的,即使不見面,在心目中依然有對方存在,因為兩家的父母都關心對方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對方能給自己的孩子幸福嗎?惟有子子代(孫子)才是雙方共同愛護的焦點,因為這個孩子承載著雙方的基因。
雖然這對關係是為基因延續而建立,但卻是毫無基因情素的一對關係。決定關係狀態的是財產、地位、人品、文化等等社會因素。由此演繹了許多人間悲劇,最著名的外國當數羅米歐與朱麗葉,中國當數梁山伯與祝英台。
假設男女青年真的因感情碰撞出火花而要結為夫妻,不論事前還是事後,雙方父母還是會介入進來的。就我國現狀來排列,大概有以下幾種親家組合。
富裕—富裕、富裕—貧窮、貧窮—貧窮、
權貴—權貴、權貴—平民、平民—平民、
城市—城市、城市—農村、農村—農村、
高知—高知、文化高—文化低。
由於各人所處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的差異,人的素質和道德觀念就有差異,甚至於言談舉止都不為對方所接納。事實上雙方父母對對方的態度必定會間接影響到夫妻雙方的關係。即便最理智的夫妻,也會為此而不愉快。
現實是迴避不了的。
許多年輕人天真地認為婚姻應建立在純潔的感情基礎上,不應該受到世俗觀念的影響。如果把純潔的感情作為婚姻的必要條件,家庭背景則是充分條件。在建立必要條件之前就注意到充分條件,豈不可以把事情辦得更加完美?所以,在感情基礎上實現門當戶對實在堪稱完美婚姻.由於文學作品的渲染,人與人平等的理想觀念對年輕人影響很大,甚至認為考慮家庭背景是不齒的。殊不知現實中的人與人關係不可能平等,即便聯姻,也不可能把高低扯平。事實上,高的一方如果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倒是可以善待低的一方,而低的一方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卻不會被高的一方接受,因為實力的強弱不能提供相應的支持,應了一句老話,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實在無法求得必要和充分條件的統一,只好將親家關係淡化。小家庭三口分別看望雙方父母,不要硬將他們拉到一起。即使是門當戶對的親家,也有必要保持一定距離,不要有經濟上的糾葛,盡一些傳統禮數就足夠了,別給孩子們添亂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所謂遠香近臭絕非空穴來風。
其實貧窮—貧窮、平民—平民、農村—農村未必就是壞事,雖然物質上是困難的,心靈上卻是安寧的。如果非要打破平衡去尋求物質的充裕,內心可能會承受煎熬。
不信?可以一試。
摘自竹林采菇博客
婚姻諮詢師建議:
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情感去影響小夫妻的生活,同時,親家雙方要把握好距離,太遠和太近都不好,平時少聚到一起,因為兩家文化層次、修養、觀點不同,很容易有意見。親家溝通的時候注意語氣要柔和,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好的親家關係會讓夫妻感情更甜蜜。
只要以誠相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遠不近,大事清楚,小事糊塗,以禮相待,以誠相待,沒事別太近。不要刻意交往,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避免矛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