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有斑塊為什麼要每天吃阿司匹林

要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說一下「血小板」的存在。眾所周知,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人體自愈能力是非常強大的,而藏於血液中的血小板更是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如果我們的手指不小心被劃破,血小板自身對機體的止血功能極為重要。因血管創傷而失血時,經過一段時間後出血會自然停止,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我們的血小板發揮了作用。正常情況下血小板處於靜止狀態,不會凝聚成血塊,在血管發生創傷時,血小板自動激活並且迅速湧現創口處,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而腦血管疾病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有兩種分別是腦梗死與腦出血。頸部動脈狹窄是導致腦梗的常見的因素,多數腦梗的發生有一個病理基礎,就是頸部動脈血管內的粥樣斑塊破裂,破裂的斑塊通常為易損斑塊,血液在正常流動的情況衝擊頸動脈斑塊,當易損斑塊破裂後,所產生的後果跟前面提到的手指劃破相似,會導致大量血小板被激活並聚集成團塊,就會發生血栓的形成,這也是常見腦梗塞為什麼需要進行緊急溶栓治療。

CARESS研究顯示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可減少癥狀性頸動脈狹窄患者的微栓子數量。對TIA、缺血性卒中等轉歸事件進行的評價表明,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可減少動脈粥樣硬化血栓事件的發生。因此,穩定斑塊,減少腦血管病的發生。

由於斑塊破裂發生在頸部動脈內,當大量血小板在短時間內迅速聚集形成血栓,會使頸部動脈逐漸閉塞,血流慢慢中斷。頸部動脈血管的主要功能是向大腦輸送富含氧的新鮮血液。如果頸部動脈血栓形成導致閉塞或狹窄,大腦組織就會發生缺血缺氧,進而導致組織的缺血壞死。如果發生在供應腦組織血液的頸動脈,就會發生腦梗死。

多數人群常常在腦梗發生之後才開始選擇藥物或者手術治療,在這裡建議大家經常體檢,如果發現頸動脈斑塊,但血管狹窄小於50%,我們是推薦服用藥物控制,及時控制血脂以及穩定斑塊不再讓其繼續發展並定期進行檢查即可。

阿司匹林為什麼可以預防腦梗

阿司匹林最早用於解熱鎮痛,但後來發現小劑量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如果在應用阿司匹林治療過程中頸部動脈粥樣斑塊糜爛或破裂,血小板就難以聚集形成血栓,血管就不會迅速閉塞,發生腦梗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正因如此,對於已經發生腦梗的患者,醫生會建議患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雖然沒有發生這些病,但醫生認為發生腦梗風險較大時,也會建議患者服用該葯。

作為患者,一定要聽醫生的話,按照醫生的要求長期準確的服用藥物,並且定期檢查,疾病的發展通常是不可控的。一定要時刻注意生活習慣。

頸動脈致狹窄超過70%或狹窄50%但伴有臨床癥狀的患者,即便採用有效的藥物治療控制,2年內腦缺血事件發生率也高達26%以上。所以建議應考慮採取手術治療。

當頸動脈狹窄完全閉塞的時候,此時應該儘快手術治療,而完全閉塞的情況下,是不可以再進行剝脫及支架,應該進行腦血管搭橋治療。


推薦閱讀: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TAG:阿司匹林 | 動脈 | 頸動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