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代的佩玉(以南越王墓為例)——雲想衣裳系列

  漢代初期的玉器基本上繼承了戰國時代的傳統,但是逐漸開始有了變化,至後來,長期積累的變化,已經使漢代玉器幾乎全面改觀了。兩漢時期的用玉特徵和發展趨勢大致是葬玉制度興盛,儀式用玉開始衰退,佩玉制度逐漸發展。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共計有二百多件,無論是玉器總體數量還是質量和品種都是目前單一漢墓出土玉器之冠。其中的部分佩玉,可以讓我們一窺漢代佩玉的面貌。  玉組佩,漢代組成「組玉」的各種玉佩的種類和數量減少。南越王墓出土組玉佩11套。除墓主佩帶的一套外,其餘10套皆出於殉人。殉人玉佩飾的組件多寡不一,少的只有3件,多的由20件組成。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組佩,共由玉、金、玻璃、煤精球等不同材料的32個飾件組成,以雙鳳渦紋璧、透雕龍鳳渦紋璧、犀形璜、雙龍浦紋璜4件玉飾自上而下為主件。中間配以4個玉人、5粒玉珠、4粒玻璃珠、2粒煤精珠、10粒金珠,玉套環居於最末端,形成一套大小有別、輕重有序、色彩斑斕的華貴配飾。

墓主出土的玉組配

  南越王隨葬有四位夫人,右夫人的地位最高,右夫人的兩套組玉佩最突出、最精美。其中B組組玉佩由七件玉雕組成,自上而下依次為兩件透雕玉環、玉舞人、兩件玉璜、玉管。小玉環雙面透雕龍紋,大玉環雙面透雕兩龍兩獸,互相纏繞。玉舞人高4.9厘米,寬1.8厘米,工匠將舞女長袖飄飄、扭腰擺臀的瞬間定格,極為傳神。兩件玉管一頭大一頭小,中間中空。最下面的玉璜雕成二龍合體狀。兩個透雕玉環雖題材相似,但均富有動感,雕刻手法各顯其趣。長袖玉舞人的舞姿曼妙生動,是漢代流行的翹袖折腰舞的舞蹈形象,整組玉佩渾然一體,構圖精緻,均屬漢代玉雕的上乘之作。

右夫人組玉佩

  玉帶鉤,其中尤以一件八節鐵芯玉帶鉤最為精美,帶鉤19.5厘米,重197.5克。由一根鐵柱穿連8塊玉而成。鉤首為龍頭。鉤尾為虎頭,鉤身刻有鱗和鰭和繚繞的雲紋。

八節鐵芯玉帶鉤

  另外南越王墓還出土有玉韘佩,玉韘佩最早是由實用器「韘」演變過來,韘又被稱為決,是古代射箭時套在拇指上用於鉤弦的工具。商代婦好墓就曾出土過玉韘,至東周時期,玉韘的形制發生變化,由圓柱形變為心形,其功能也逐漸由實用器變成裝飾器。西漢時期,玉韘佩逐漸與戰國時期的玉韘不同,玉韘兩邊開始出現附屬紋飾。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韘佩形制就是如此。如墓主玉衣左腿外側出土的一件玉韘佩,長4.3厘米、寬3.6厘米,孔徑1.6厘米,青玉製成,兩側皆有紋飾。

玉韘佩 墓主玉衣左腿外側出土

參考文獻: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編:《南越王墓博物館珍品圖錄》,文物出版社,2007年7月。  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西漢南越王墓》(上下),文物出版社,1992年。  夏鼐:《漢代的玉器—漢代玉器中傳統的延續和變化》,《考古學報》1983年第2期。  石榮傳:《兩漢韘式玉佩分期研究》,《四川文物》2009年第4期。  黃誠:《淺述兩漢玉韘佩》,《東方收藏》2015年第3期。  南越王墓博物館網站

推薦閱讀:

南越王PK海昏侯

TAG:南越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