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民間傳說及由來之一——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祝事之發源,見諸文字者,以南北朝時郭茂倩所作《樂府詩集》中的《華山畿》為最早者,世人也多認同此觀點。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第四章在介紹南北朝民歌時,曾引用《華山畿》,以為「表現堅貞不渝的愛情」。其文如下,「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不過,袁將故事發生之地,定為江南水鄉。此時,梁祝故事尚處於萌芽狀態,但其主幹已具,尚欠骨肉。

  唐初梁載言著書《四番志》,也曾談到過「梁祝」事,並解釋說:「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似乎說,梁祝果有其人,其事也廣為傳誦。但語焉不詳,對梁祝故事的豐富沒有太多貢獻。

  到晚唐時,文人張讀作《宣室志》,對這個故事進一步豐富發展,使之成為一篇具有傳奇色彩的男女愛情小說。可以說,現在人們看到的梁祝,在那個時候基本上已經成型了。《宣室志》所記全文如下,「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貿阝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有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到晚唐時,文人張讀作《宣室志》,對這個故事進一步豐富發展,使之成為一篇具有傳奇色彩的男女愛情小說。可以說,現在人們看到的梁祝,在那個時候基本上已經成型了。《宣室志》所記全文如下,「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貿阝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有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到宋元時,話本的出現和戲劇的誕生,使梁祝故事以更多的民間形態出現在人們面前。由於文人的杜撰和發揮,梁祝故事的內容也進一步擴大,夾雜了太多的「理學概念」,反而讓人覺得有點似是而非。好在其主幹,依舊承襲了張讀《宣室志》的精髓。從現在來看,更多文人參與創作梁祝故事,對它的傳承有相當程度的積極作用。南宋張津在《四明圖經》,還對張讀《宣室志》中所說的「義婦冢」進行了考證,說「『義婦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縣西十里接待寺之後,有廟存焉。」這裡的縣指的是會稽縣。

  至明清時,更多的文人墨客投入到梁祝故事的創作和考證。例如,明代《三言兩拍》的作者馮夢龍就在《情史類略》考證說:「梁山伯、祝英台皆東晉人。梁家會稽,祝家上虞,嘗同學。祝先歸,梁後過上虞訪之,始知為女。歸乃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許馬氏子矣。梁悵然若有所失。後三年,梁為鄞令,病且死,遺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適馬氏,過其處,風濤大作,舟不能進。祝乃造梁冢,失聲哀慟。忽地裂,祝投而死。馬氏聞其事於朝,丞相謝安請封為義婦。和帝(502年)時,梁復顯靈異效勞,封為忠義。有事立廟於鄞雲。」

  清代浙江德清的俞樾(1821--1907年)《茶香室四鈔》引邵金彪《祝英台小傳》云:「祝英台,小字九娘,上虞富家女,生無兄弟,才貌雙絕。父母欲為擇偶,曰:『兒當出外遊學,得賢士事之耳。』因易男裝,改稱九官,遇會稽梁山伯,遂偕至宜興善權山之碧蘚岩,築庵讀書,同居同宿三年而梁不知為女子。臨別,與梁約曰:『某月日可相訪,將告父母,以妹妻君。』實則以身相許也。梁自以家貧,羞澀畏行,遂至愆期。父母以英台字馬氏。後梁為鄞令。過祝家,詢九官。家僮曰:『吾家但有九娘,無九官也。』梁驚悟。以同學之誼,乞一見,英台羅扇遮面,出一揖而已,梁悔念成疾,卒,遺言葬清道山下。明年英台將就馬氏,命舟子迂道過其處,至則風濤大作,舟遂停泊。英台乃造墓前,失聲慟哭,地忽開裂,墮入塋中,綉裙綺襦,化蝶飛去。丞相謝安聞其事於朝,封為義婦。此東晉永和時(345--356年)事也……今山中杜鵑花發時,輒有蝶*不散,俗傳是兩人之精魂。今稱大彩蝶,尚謂祝英台雲。」

  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梁祝化蝶才真正成為梁祝故事的一部分。而這當中文人的貢獻不可謂不大。也正是因為文人的參與,使梁祝故事血肉日漸長成、情感日益豐富、情節也更具戲劇性。


推薦閱讀:

傳說中的飛龍、祖墳里的飯碗,以及鋤頭和女人一起註定李自成的命
「青龍四齣世」四次轉世成了誰?民間傳說還有哪些人是青龍神下凡
門神神荼和鬱壘的傳說
往事|「佛倫鎖蛟」的傳說和巡撫佛倫
關於生肖雞的相關傳說

TAG:中國 | 傳說 | 民間 | 民間傳說 | 梁山伯與祝英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