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項羽為何對虞姬情有獨鍾

【作為項羽情有獨鐘的女人,作為項羽從故鄉帶出來的女人,虞姬相當於項羽精神上的第二故鄉。這第二故鄉卻像花瓶一樣碎了,像夢一樣碎了。霸王的痛哭,是覺得對不起心愛的女人。】

項羽的告別

宋詞里有一副詞牌叫「虞美人」。最早是南唐李後主曾填過一闋著名的「春花秋月何時了」,以「虞美人」命題。我猜測「虞美人」這副詞牌是李後主發明的。所謂的虞美人,估計是指西楚霸王項羽的嬌妻虞姬。後來,有一種花也被命名為虞美人。不管是讀詞還是賞花,我都能感受到穿越千秋的紀念。

虞姬,一個被寫進《史記》的女人,一個被司馬遷讚美過的女人。項羽與虞姬,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英雄美人。

  虞姬,在史書里僅僅被一筆帶過(作為楚漢戰爭的女配角之一),卻一直很飽滿地活在民間的記憶里。她畢竟使那場一決雌雄的血戰沾染上一絲衣香鬢影。

山河依舊,國風悠悠,台前幕後的虞姬臨終的歌舞,是刻骨銘心的靈魂的剖析與再現。靈魂是沒有性別的,只有性格永恆。於是虞姬不僅僅作為姓氏而存在,這兩個字足以概括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愛情悲劇,可歌可泣,萬古長青。 一個美女的真正魅力,在於能召喚你透過其面孔而進入其靈魂。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虞姬的內心氛圍很有些孤僻清冽,舉手投足都透露出深入骨髓的那份陰柔之美。

在西楚霸王的陽剛之氣面前,虞姬的形象以柔克剛,遊刃有餘地佔據了輝煌的位置,甚至其自刎的結局都令人聯想到化蝶或鳳凰涅槃這類的傳說。看完這部戲便會發現:虞姬的魅力喧賓奪主,而力能扛鼎的霸王反倒退居為配角。說不清究竟是「霸王」別「姬」,還是「姬」別「霸王」。 如果沒有氣沖牛斗的霸王,虞姬柔弱的羽翼將無枝可棲,而混淆於塵俗的煙塵;如果沒有虞姬的冰心玉壺、明鏡高懸,霸王不過是一介赳赳武夫,令人肝腸寸斷的英雄淚亦無處拋灑。

可以說是四面楚歌中的虞姬之死,促成了真正的霸王這個概念的誕生——失敗的英雄、多情的烈士、玉碎宮傾的帝王。於是他兵敗垓下的慷慨悲歌成為一曲絕唱:「力拔山夕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是霸王致命的傷口、永遠的疼痛。 恐怕基於這一層辯證關係,舞台上的虞姬以一種唯美的態度面對霸王並審度自身——霸王是虞姬的世界,霸王在現實中的墮落無異於世界的毀滅。在傾斜的天平上,虞姬不幸地置身於失敗者的一方,但仍然是一枚不可或缺的砝碼。

  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使項羽的「垓下歌」愈顯悲涼,這是他對美人的傾訴,對命運的傾訴?

  男人面臨的巨大的困惑,一個小女子又能如何解答?

  為安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她只能強忍悲痛翩翩起舞,然後拔劍自刎。

  虞姬那最後的舞蹈,構成了東方式的「天鵝之死」。她是在刀刃上跳舞呀。哦,令人心碎的舞女,似乎一直不曾停止旋轉,在風中,在霸王的旗下,在台前幕後……她把凄艷之美傳染給了每一個人,包括今夜的我。

  虞姬把女人的脆弱和女人的剛烈都表現到極致。

  可以說,當虞姬像懸空的花瓶一樣摔碎之時,項羽就輸定了。霸王失去了霸氣,他血染戰袍的最後廝殺,不過是困獸猶鬥。力能舉鼎的壯志,卻連心愛的花瓶都無法保護好,這多麼悲哀?

  虞姬的自殺,多多少少是為了減免項羽的羞愧。連美人都不忍目睹他的敗局。

  項羽,先是告別了虞姬,繼而告別了烏騅馬,這是他的兩大愛物。他的世界已所剩無幾了。甚至比任何一個男人都要貧窮。

  然而虞姬本身,並不是從屬於男人的僅供觀賞的花瓶。她也有著烈性的靈魂。

  如果說霸王的形象是一幅潑墨山水的話,虞姬之死,則是留在空白處的血染的私章。

  她的溫柔,甚至使霸王的力量都相形見絀。虞姬死在霸王的懷裡。而霸王,則死無葬身之地,只能發出一聲嘆息:「非戰不利也,是天亡我也。」男人最終戰勝不了命運,如同女人永遠臣服於愛情。虞姬死了,霸王也死了,能活下來的都是一些認輸的人。死與生,哪種更加絕望?

  據說虞姬臨死前已哭成了淚人,泣不成聲地吟唱:「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還能有別的選擇嗎?

  她只能引頸成為愛的犧牲品。

  可惜,甚至她的死,都無法激發項羽的力量了。

  美人的淚,英雄的血,最終混合成一杯雞尾酒。看來,命運真稱得上是身懷絕技的調酒師。

  這杯酒的名稱,叫做悲劇。

  虞姬是為悲劇而生,也為悲劇而死。她真是一個不幸的美人啊。她把手伸向劍,又把劍對著自己,是什麼給了她最後的勇氣?

從古至今,英雄美人的故事是說不盡的。前者是征服世界,後者是征服心靈,我說不清那種更為偉大——正如無法佔卜誰是最後的征服者。

  同情虞姬的人,肯定比同情霸王的人要多。沒有比她更無辜的了,也沒有比她更無奈的了。她愛過霸王,可這並不是她的錯呀。當然,如果虞姬不死,我們就無法意識到這份愛的慘烈。

  十年楚漢戰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並不是劉邦與項羽之間的恨,而是虞姬與項羽之間的愛。女人的愛,使男人們的廝殺顯得蒼白與空虛。

在不敢回家的人裡面,項羽是最著名的。他不怕死,偏偏在故鄉面前流露出膽怯。沒有誰擋住他回家的路,他自己把自己擋住了:「無顏見江東父老。」失敗的英雄,在敵人面前沒有臉紅,偏偏在故鄉的親人面前臉紅了。正因為如此,他失敗了,仍然是英雄。失敗可以跟勝利一樣偉大,一樣感人。

那偉大的失敗,使我記住了項羽,並且記住了項羽的故鄉。項羽的故鄉是江東。他與故鄉只隔著一條烏江,他沒有跨過去,而選擇了背對故鄉死去,在最後一次衝鋒之後倒下。誰說項羽輸得一乾二淨,他直到死,心裡還是有故鄉的。再也不願後退半步。以失敗的形象還鄉,簡直比死還難受。項羽不想給故鄉帶去恥辱。在故鄉面前的膽怯,其實也是一種勇敢,項羽勇敢地死在家門外,死在與故鄉一江之隔的戰場,獨自承擔失敗的代價。這反而增加了故鄉的光榮:江東,江東,培養出的果然是一個視死如歸的英雄。

項羽此舉,不僅讓天下的男人敬仰,也使女人佩服。女詩人李清照專門寫過一首讚美詩:「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我一遍又一遍念著。念起來真過癮啊。

知道大家為什麼忘不掉項羽了吧?知道中國人為什麼會讚賞一個失敗者吧?因為這個失敗者直到死,心裡還是有愛的。這個失敗者已經不愛自己了,卻還是愛故鄉的。愛故鄉的人,必定會贏得故鄉的愛。項羽確實輸了,輸給了劉邦,但項羽分明又贏了。

項羽失去了江山,並沒有失去故鄉,失去故鄉的愛。項羽沒有得到勝利,這並不可恥,他不願自己的挫敗連累故鄉,把苦果一個人吞下了,雖敗猶榮。家門口的那條烏江,就是因項羽而出名的。

項羽騎著故鄉的馬,帶著故鄉的子弟兵,打天下,原本想給故鄉爭光的,原本為了衣錦還鄉的。可惜,回不去了。回去了也沒多大意思。他只能告別。告別從故鄉帶來的烏騅馬,是在告別故鄉。告別從故鄉帶來的女人虞姬,是在告別故鄉。

霸王別姬,很經典的戲劇場面,其實也是在跟故鄉依依惜別啊。虞姬之死,象徵著故鄉有多麼傷心,其實,更傷心的還是回天無力的霸王啊。作為項羽情有獨鐘的女人,作為項羽從故鄉帶出來的女人,虞姬相當於項羽精神上的第二故鄉。這第二故鄉卻像花瓶一樣碎了,像夢一樣碎了。霸王的痛哭,是覺得對不起心愛的女人。對不起故鄉的女人,等於對不起故鄉啊。這給他帶來雙倍的痛苦。

霸王不是一般的遊子,霸王是浪子,浪跡江湖,浪跡江山。直到失敗了,也沒有回頭。直到死了,也沒有回頭。不,他還是回了一個頭。只是回了一下。他只是在慷慨赴死之前,回頭看了一眼。看了一眼滔滔的烏江水。看了一眼對岸的田野、道路、炊煙。再也不忍多看了,他不看的理由,還是那句話:「無顏見江東父老。」霸王回頭,只看了一眼,是為了告別。告別生他養他、又對他寄予厚望的故鄉。他看那一眼的潛台詞,應該是:對不起了,故鄉,讓你失望了。對不起了,故鄉人,讓你們失望了。就讓我獨自承擔讓你們失望的代價吧。

勝則為王敗則寇,是中國的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話。堪稱歷史的真理。項羽卻打破了這條無情的定理。項羽,使無情的歷史變得有情了。

項羽失敗了,未受到親人責怪,也未遭敵人嘲笑,不管親人還是敵人,對這個失敗者都是敬重的。為什麼呢?就因為項羽是性情中人,有情有義,大恨大愛。或者說,與城府很深的劉邦相比,項羽徹底是透明的。

項羽不只是敢想敢幹的浪子,更是敢作敢當的赤子啊。他表面上強硬,心其實很軟的,譬如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對手劉邦,譬如誓死也不願過江東。他的失敗乃至他的死,都是由於心太軟(即所謂「婦人之仁」)而造成的。至少,心太軟為他最終的失敗埋下了隱患。即使這樣,他也不後悔。不僅不回頭,也不後悔。他寧願相信此乃「天要亡我」,也不責怪自己的心軟,也不檢討因為心軟而犯下的錯誤。他覺得就該那麼做。寧願承受心太軟造成損失,也不希罕無情無義所能獲得的利益。用現代的話來說:項羽有點認死理,項羽有點一根筋。

可中國人還是喜歡這個心太軟的男人,喜歡這個一根筋的英雄;大多數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項羽偏偏做不到。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項羽偏偏能做到。如果沒有一點超人的品質、另類的精神,即使勝利了,成為王者,人們也不見得真把他當成英雄。英雄是什麼?英雄要有可歌可泣的事迹,要讓人歌頌,讓人哭泣。

項羽心很軟,骨頭卻很硬的。項羽重情義,甚至置之於生死之上。項羽愛寶馬、愛虞姬、愛故鄉,乃至愛惜自己的羽毛、愛護自己的形象,都說明他內心有陽光,即使失敗了,也是一個很陽光的失敗者。他信守諾言、遵照道義,講究規則,不僅在乎別人的看法,自己心裡就有一道關。

凡此種種,註定了他在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中會成為犧牲品,他卻無怨無悔。用一句「天要亡我」來輕描淡寫,既不追悔自己心太軟,也不責怪別人心太硬。他失敗了,卻認命。他輸了,卻輸得起,輸得光明磊落。輸得起的人也是英雄啊。比贏得起的人更配稱作英雄啊。因為贏得起的人不見得輸得起呢。不信就試試?

項羽愛面子,總比不要臉要好吧?

項羽的心軟或「婦人之仁」,總比無情無義、鐵石心腸要好吧?要更有人味吧?

項羽遵守遊戲規則,總比把人生與政治徹底當作無規則遊戲要好吧?那天下不更亂了嗎?那不是在給亂了的天下添亂嗎?

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愧對故鄉人,總比「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要好吧?項羽的心太軟,說明他還是有良心的。沒有良心的勝利者,或者說靠出賣良心、拋棄良心獲得的勝利,不可能帶來真正的光榮,頂多是製造了一個假英雄。離可歌可泣相距十萬八千里。

項羽的心軟,不僅讓他的故鄉人心軟,更讓後人心軟。在中國歷史上林林總總的真假英雄中,作為失敗者的項羽,反而引起更多的人同情。霸王別姬,那場生死離別似乎至今也未結束。人們不只為項羽的失敗嘆息,更為他的多情而生敬意。於是,中國又多了一個俗話,簡直像為項羽量身訂做的:無情未必真豪傑,多情如何不丈夫?

是啊,項羽要是無情無義,他就不是項羽了。項羽要是無情無義,哪會有人為他的失敗而嘆息,為他的生離死別而傷心?項羽要是無情無義,人們頂多會把他當作一個土霸王來看待,怎麼可能把他視為真英雄呢?那些想成為英雄的人要記住啰,勝負乃兵家常事,而情義無價,情義才決定一個人終極意義上的成敗。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唱罷《垓下歌》,浴血突圍,退至烏江西岸,身邊只剩二十六名保鏢。十萬楚兵皆作煙消雲散。

在對岸守望的烏江亭長,特意駕小船來接應,勸說項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位忠心耿耿的「基層幹部」,用充滿感情的鄉音呼喚項羽回家:江東雖是小地方,也還有地千里、有民百萬可供大王養精蓄銳、東山再起。他還讓項羽放心,父老鄉親已把烏江上的渡船全鑿沉了,只留下這一條,專門營救大王,即使漢軍追來,也無法渡江。

二十六名保鏢準備誓死斷後,催促項羽快走。可項羽卻捨不得拋下他們逃生。

範金山著《霸王項羽》一書,把項羽的臨終遺言翻譯成白話,是笑著對烏江亭長說的:「天要亡我,我就是渡過了烏江又有什麼用了呢?我能逃出天意嗎?何況我項羽當初帶領江東八千子弟,渡江西進,滅暴秦打天下,威震長江兩岸。可如今他們全都戰死沙場,沒有一個能回去,唯獨我自己回去,即使江東父老兄弟,愛我憐我,仍舊擁我為王,我還有什麼面目再見他們呢?雖然江東父老不說什麼,可我項羽問心有愧啊!」

在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里,原文為:「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項羽打定主意,要和走不掉的最後二十六名子弟兵一起死在家門口。他不忍讓那匹烏騅馬成為自己的犧牲品,託付給亭長:「這匹烏騅馬已經伴隨我八年了,日行千里,所向無敵,我不忍心它和我一塊兒歸天。我知道你是個忠厚的老者,就請你把它送回江東吧!」

烏騅馬也通人性,留戀主人,屹立不走。項羽幫助亭長把馬硬拉上船:「請亭長把它送到對岸,讓它回吳中吧!我在吳中得到它,在吳中起兵,吳中人會善待它的。」

《霸王項羽》一書里還寫道:船剛離岸,烏騅馬望著留在岸上的主人長嘯三聲,就跳進江里,被波濤捲走。

看來這匹寶馬也跟虞姬一樣的性格,跟項羽一樣的性格。寧願死在家門外,也不願空手而歸。

虞姬自刎了。烏騅馬自沉了。最後的二十六名壯士也戰死了。項羽不願死在敵人的刀下,用沾滿敵人的血的龍泉寶劍,對準自己……用這一個動作,給曠日持久的楚漢相爭畫上了句號。

是的,他的愛情已結束了,他的戰爭已結束了,他的夢想也結束了。可這結束了的夢想,至今仍是滾燙的。

項羽與劉邦其實是老鄉。項羽的老家是宿遷(秦時稱下相),劉邦的老家是沛縣,都屬於江蘇。等到項羽唱完了《垓下歌》,劉邦才得意洋洋地唱起《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果沒有項羽的失敗,也就不可能有劉邦的勝利。如果沒有項羽的失策,也就不可能有劉邦的得手。項羽有家難回,有家不回,使得劉邦可以放心大膽地衣錦還鄉了。

《垓下歌》是失敗者的浩嘆。《大風歌》是勝利者的凱旋。

但跟趾高氣揚的《大風歌》相比,我更加容易為《垓下歌》而感動,那裡面有血有淚,有傷有痛,有情有義,有憤怒也有迷惘……活脫脫勾勒出一個末路英雄的身影。堪稱楚霸王的臨終遺照,而且是最真實的自畫像。

誰說劉項不讀書?他們都會寫詩呢。詩寫得不同凡響。《垓下歌》與《大風歌》,一個是霸氣蓋世,一個是王氣逼人。一個是悲從中來,一個是喜出望外。一個是問鼎者與機遇擦肩而過的嘆息,一個是逐鹿者如獲至寶的吆喝。一個失意,一個得意,既形成鮮明的對比,又相映成趣,象徵著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只是,不管前者的大悲,還是後者的大喜,都非站在岸上的小詩人小才子所能想像。

也許,劉項確實不讀書的。因為讀書人恰恰寫不出這種最最原生態的詩。這不是靠筆墨寫出來的,而是靠雄心推動的,靠刀劍代筆的。

項羽的絕命詩《垓下歌》不僅以劍代筆,還以血為墨,是蘸著自己的熱血寫下來的。那種天崩地裂的疼痛,打倒了一個英雄,卻也使他在瞬間成為詩人。這樣的詩是不可能多寫的。這樣的詩,有一首就夠了。它不是寫出來的,是唱出來的。它不是唱出來的,是哭出來的。

正因為如此,才使寫這首詩的人也顯得可歌可泣。使他的人生像史詩一樣可歌可泣。

推薦閱讀:

國士無雙者,唯大將軍韓信,忍胯下之辱,至垓下全殲項楚,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爭鋒
項羽和奧巴馬的演講
楚漢爭霸,項羽最不該失去的三位小人物,最後死在一位手中
論項羽
八比劉邦與項羽

TAG:項羽 | 虞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