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站式DV拍攝全搞定教程

從入門到精通 一站式DV拍攝全搞定教程 隨著數碼技術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擁有一台家用攝像機,隨時記錄下生活景像,事後再慢慢欣賞,實在是一件令人愜意的享受。 購買以及使用DV的消費者也越發的多了起來。這期筆者就為大家送上DV學堂一站式教你拍DV,從選機、拍攝技巧到最後編輯一站式教你,其實數碼攝像機發展到今天,主要從市面常見的DV按存儲介質的不同分為:DV磁帶式、SD卡式、DVD光碟式、硬碟式等數碼攝像機。 DV機 DV磁帶式的優點是歷史悠久、技術成熟、價格便宜、耗材便宜;缺點是容易受外部因素影響;SD卡式(以及最近發展內置快閃記憶體式DV設計)的優勢是體積迷你、功能多、涵蓋了幾乎所有數碼功能;其缺點是記憶卡容量不大;DVD光碟式的優點是使用、採集方便;缺點是機器價格高、技術上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硬碟式採用1.8英寸微硬碟,優點是容量大、採集導入方便、可能代表未來市場發展趨勢;缺點是價格可能昂貴,技術上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DV機 快閃記憶體式DV採用固態存儲截至,硬碟式DV當然是採用微硬碟,後者存儲容量大,前者抗震性能好,現在幾乎所有的DV都能夠拍照,硬碟式DV可能要貴一點,但那是今後的發展方向,如果有一天固態硬碟普及了,則不存在什麼快閃記憶體和硬碟的概念了。自從去年索尼進入硬碟式DV領域,先後推出中高端硬碟攝像機SR100E,中低端的SR42E、SR62E、SR82E以及高清標準的SR1E後,硬碟DV市場就開始形成了一種新的格局,由此前的硬碟DV鼻祖JVC一家獨大逐漸演變成了雙雄爭霸的局面。而正是有了這樣的競爭態勢,最近兩年的DV市場才得以迎來了硬碟時代。 DVD格式是目前很吸引目光的一種格式,看起來它中和了dv帶式和硬碟式的優點,容量可以像dv帶式無限擴充,光碟的記錄時間一般是110分鐘幾乎是dv帶的兩倍但是其保存時間都在20年以上有的能超過50年而且不用擔心會發霉。和硬碟式一樣查找文件編輯文件很便捷。於是市場上採用dvd記錄格式的新機不斷上市成為各品牌的主打,但是其自身的弱點也是無法忽視的。 按需選機原則 家用攝像機由於體積較少,大多數使用者又未受過專業訓練,故拍攝時容易晃動。特別是用高倍率變焦鏡頭拍攝遠處景像時,這種抖晃更加明顯。有些新穎攝像機增加了防抖功能,能將手抖晃所引起的不定影像自動較正,保證畫質穩定。無論是8毫米規格或是vhs規格,其畫面解析度大致可分為兩個檔次,普通8毫米攝像機其水平解析度都在200~300條掃描線之間,使用這種檔次攝像機拍攝出來的畫面,與普通電話節目信號相比有明顯差距。 DV機 家用攝像機經常用於室內拍攝及外景的攬取,因此攝像機的變焦倍率功能不能忽視。一般家用攝像機至少配備6倍伸縮鏡頭(200毫米),很多機型是8倍或10倍變焦,當然伸縮倍數越大,鏡頭取材越靈活自如。但是隨著變焦種以電子線路放大影像,標榜放大倍率可達到16倍到64倍,但這不是光學鏡頭的變焦,得到的影像分產生扭曲變形。近攝功能是可用來拍攝很少的景物,如花卉、郵票或鳥蟲的特寫。有些攝像機可以清楚地拍攝距鏡頭只有1厘米的物體,大多數機型都有近攝功能,但有的不能自動對焦,有的必須望遠處拍攝,購買時不妨試一下近攝功能。 DV機 白平衡控制是指攝像機自動調節畫面黑白亮度的能力,大多數機型都有自動平衡控制,但在光線變化太快、太亮、黑白反差太大,以及在室外拍攝夜景、煙花、霓虹燈、日落後或日出前的影像時,自動白平衡控制往往不能盡如人意,在這些場合中,必須使用手動操作。因此,帶有手動白平衡調整的機型有更大的適應性。電子快門速度越快,攝得的影像分解動作越細,一般機種1/1000秒為高速快門速度。有些機種也有高達1/1000秒的,但除非用於運動等特殊拍攝,在日常生活中是極少使用的。 拍攝技巧 影響畫面穩定的主要因素來自於拍攝者的持機穩定。掌握正確的持機方法是每個攝像者必備的基本功,有了過硬的基本功才能在攝錄時操作的得心應手,拍攝出高水平的影像作品來。在站立拍攝時,用雙手緊緊地托住攝像機,肩膀要放鬆,右肘緊靠體側,將攝像機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點的位置。左手托住攝像機,幫助穩住攝像機,採用舒適又穩定的姿勢,確保攝錄機穩定不動。雙腿要自然分立,約與肩同寬,腳尖稍微向外分開,站穩,保持身體平衡。 DV樣張 採用跪姿拍攝時,左膝著地,右肘頂在右腿膝蓋部位,左手同樣要扶住攝錄機,可以獲得最佳的穩定性。在拍攝現場也可以就地取材,藉助桌子、椅子、樹榦、牆壁等等固定物來支撐、穩定身體和機器。姿勢正確不但有利於操縱機器,也可避免因長時間拍攝而過累。 DV樣張 DV樣張 持機的穩定性與機器的重量成正比。現在的DV機日趨小型化,巴掌大小的機器比比皆是,用一隻手就能輕鬆托起。就是因為它的小巧就有很多人簡化了持機的要領。機器越小就越不利於持機穩定,越受攝影者的影響越大,穩定性更為突出。在使用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即使在操作這樣巴掌大的小型攝錄像機時也一定要用雙手支持,要知道機器越小越不利於穩定,越是這樣嬌小的機器越容易震動。依靠身體的支撐保持機器穩定,對多數人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正確掌握持機要領,多多練習。 防抖重點 保持持機的穩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攝錄像機三腳架,用帶雲台的三腳架來支撐攝像機效果最好,不但會有效的防止機器的抖動,保持畫面的清晰穩定、無重影,而且在上下移攝與左右搖攝時也會運行平滑、過度自然。在固定場合長時間拍攝一定要使用三腳架,比如拍攝婚禮儀式、生日party、廣場音樂會等,不然那將是個苦差事,把你累趴了也不會拍出好的帶子來。三腳架一定要選用堅固的,把它放在穩固、平坦的表面上,盡量遠離地震源(如有汽車跑的公路、振動的機械)。如果有風,可以在三角架上加佩重物以加大三腳架的穩定性,比如背包、石塊等。支撐攝像機的常用設備還有獨腳架、胸架等,它們更簡單、輕巧、攜帶方便,山上、石上都可以用,對那些經常出去拍攝的人士來說那可是一個好東東。 DV樣張 如果你的攝像機具有圖像穩定功能,在手持機器拍攝時打開此功能,這樣會有助於改善其圖像的不穩定。但是你要知道這種抑制作用使有限度的,並非萬能。輕微的抖動還能奏效,幅度稍微一大,他就無能為力了。而且對色彩平淡、亮度暗弱的主體或主體在快速移動的情況下,畫面穩定效果並不明顯。如果是以電子式補償,還會犧牲一些畫質。如果在上下移攝與左右搖攝時請務必解除此功能。在拍攝時要多多運用廣角鏡頭,將變焦鏡頭調到廣角的位置進行拍攝。如果將鏡頭調到最大倍數的變焦位置時,只要稍微有一點顫抖都會使鏡頭產生相當大的晃動,為此需要特別留意。在拍攝過程中需要按動某些功能鍵或手動變焦時,不要用力過猛,以免牽動鏡頭引起晃動。 DV樣張 有些人喜歡單手持機邊走邊拍,看上去蠻瀟洒。哎,真不知這位朋友拿回去欣賞自己的大作時會不會看得腦袋痛!拍攝時應盡量避免邊走邊拍,除非實在需要。大多數非專業攝像者在采這種方式往往拍攝不到好處:放像時畫面抖動很厲害,讓人看得頭昏眼花。要知道,觀看者對抖動的畫面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誰也不願享受暈船般的感覺,即使您講述的故事有多麼精彩,畫面多麼絢麗,而鏡頭卻總是搖搖晃晃像醉八仙,視頻的可視性就會大大降低。所以畫面要儘可能拍得穩,除非你有這樣做的正當理由,否則就不要去嘗試這種所謂的「另類」表現手法。 DV樣張 當然有時候也需要這樣的效果,譬如要表現出車的顛簸、船的搖晃、行人的擁擠……表現好了會有很強的臨場感。但一定要注意做的有板有眼有分寸,不要過量,不要讓人看出破綻。穩定高於一切,凡是有利於圖像穩定的東西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持機方式就是好的攝像作品的開始。 後期採集注意  DV採集的時候機器必須配有專門的採集設備才可以進行採集,其中可以通過視頻採集卡、USB介面以及IEEE1394介面進行傳送,而安裝這些設備也是我們必須去進行的一個步驟。現在的DV機上一般都有兩個連接計算機的介面,其中一個是USB端子,通常是用來傳輸靜態圖像的,目前也有一些帶MPEG1壓縮的DV可以通過USB端子採集MPEG1格式數據,但一般效果較差,另外一個就是DV採集的1394口了,全稱是IEEE1394,也稱火線,SONY對此有個另外的稱呼i.Link,其實這幾者之間都是一樣的意思。DV使用廣泛的1394介面,其次我們還可以通過購買比較昂貴的視頻採集卡去進行採集工作,雖然成本比較高,但是效果好,對電腦系統的配置要求相對比較低,採集質量好。 DV採集卡 1394卡的全稱是IEEE1394 Interface Card,Sony等視頻設備廠商稱它為iLink, 而創造了這一介面技術的Apple(老枯最喜歡的一家公司)稱之為Firewire,火線。IEEE1394是一種外部串列匯流排標準,400Mbit/s的高速。剛出來的時候,被視為可以取代scsi等其他外部匯流排,但在之後的好幾年裡,一直發展有限,只用來連接數碼攝象機。所以我看到有人說,1394匯流排會被USB2.0取代。不過近一年來,隨著成本下降,1394卡正迅速普及。也逐漸出現了其他一些相關設備,如數碼相機,硬碟,webcam等。 DV機 以SONY數碼攝像機1394採集為例: 1.用USB連線將電腦和索尼DV連接,將DV按鈕撥至播放和編輯狀態(PLAY/EDIT),一般情況下DV顯示屏上會出現USB模式,同時在我的電腦中會出現存儲卡圖標,可以複製出存儲卡中的文件。所以USB連線一般是用來導出DV存儲卡中的影像數據的,但如果將DV設置為數據流模式,按鈕在DV帶(TAPE)和存儲卡(MEMORY)狀態下,均可以作為攝像頭使用,可以進行攝像。DV按鈕在播放和編輯狀態(PLAY/EDIT)時就可以進行視頻採集了。 2.通過WINXP自帶的MOVIE MAKER、會聲會影等視頻採集軟體進行採集。具體和35期中第2步一樣。現以WINDOWS MOVIE MAKER為例進行說明。打開程序(有的在程序的附件中)中MOVIEMAKER程序,點擊錄製或捕獲視頻(視WINXP版本而定),出現捕獲設備即你的DV,點擊下一步,出現保存文件名、路徑,再點擊下一步,出現保存的視頻格式、大小等選項,最後出現自動捕獲整盤磁帶和手動捕獲部分磁帶選項,選擇想要捕獲的部分點擊開始捕獲即可,捕獲完成後即在你指定的路徑內發現一個你命名視頻文件,格式是WMV。 3.對於WMV文件您可以用WINDOWS MOVIE MAKER、會聲會影等進行再編輯,也可以用NERO軟體直接刻錄成視頻文件光碟在電腦上播放或VCD光碟在電視上播放。當然期間還可以實現加入圖片、照片、音樂以及添加配音等功能。 4.當然採集完以後要將數據流功能改回正常拍攝功能,否則將無法導出存儲卡中的數據。 視頻編輯軟體   而專門視頻採集卡的功能就是可以接收來自視頻輸入端的模擬視頻信號(數字視頻信號),對該信號進行採集、量化成數字信號,然後壓縮編碼成數字視頻。大多數視頻卡都具備硬體壓縮的功能,在採集視頻信號時首先在卡上對視頻信號進行壓縮,然後再通過PCI介面把壓縮的視頻數據傳送到主機上。一般的PC視頻採集卡採用幀內壓縮的演算法把數字化的視頻存儲成AVI文件,高檔一些的視頻採集卡還能直接把採集到的數字視頻數據實時壓縮成MPEG-1格式的文件,當然這和設備的性能有直接的關係。 【總結】數碼攝像機發展到今天,主要從市面常見的DV按存儲介質的不同分為:DV磁帶式、SD卡式、DVD光碟式、硬碟式等數碼攝像機。DV學堂一站式教你拍DV,從選機、拍攝技巧到最後編輯一站式教你! 1 評分人數感謝分享!!! 凌易幣 + 20 ¥ 魅力 + 2 點 lxyxy收藏 分享 00 0 鮮花 雞蛋 藍心魚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藍心魚 (lxyxy)當前離線 我愛小卡片 經驗41364 點 凌易幣12909 ¥ 在線時間2341 小時 註冊時間2006-10-6 最後登錄2011-2-20 版主 UID4856 帖子20070 精華151 經驗41364 點 好評887 點 魅力23670 點 凌易金豆705 個 閱讀許可權100 性別女 沙發 發表於 2007-12-21 10:45 | 只看該作者 你真的需要麼 解讀DC六大不實用技術噱頭 電子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數碼相機也以近乎每九個月換代一次的速度不斷更新。新產品往往擁有更高的像素、更大的屏幕、更輕薄的身材,防抖、面部智能識別等新名詞不斷充斥於廣告傳媒之中;而另一方面整體價格水平卻越來越低。當產品配置和售價不斷向兩個相反方向前進時,面對琳琅滿目,花樣繁多的產品,消費者迷茫了。究竟什麼樣的數碼相機更值得購買,廠商在廣告中宣傳得天花亂墜的新技術對產品又有什麼樣的實質提升?   其實正是由於技術進步所賜,製造數碼相機的門檻越來越低,產品逐漸趨於同質化,價格競爭也愈發激烈,經歷了幾輪淘汰,一些實力有限,或自身成本控制不佳的品牌已經黯然退出,僥倖存活下來的也要直面單機利潤水平下滑的現實。這種大環境下,廠商無力花巨額投資進行革命性的新技術研發,使得數碼相機「新品」的進化還停留在量變的階段,遠遠達不到質變的水平。不遺餘力宣傳優點,美化產品,而「無心」忽視缺點不足的產品廣告更令人難以完全信任。   理性的消費者,起碼明白「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簡單道理,任廠商將產品宣傳得天花亂墜,自己只依據「性價比」原則,按自己的購買力和需要選擇合適的產品。在選擇的過程中,鑒別哪些規格指標代表了產品的性能,哪些是華而不實的技術噱頭尤為必要。 噱頭一,像素越高越好   不得不承認,很多不熟悉數碼相機領域的消費者,對相機好壞的評價基本上還是停留在比較像素多少的「初級階段」。選購或者評價一款產品的「開場白」往往是「這是多大像素的DC?」其實這是數碼相機普及之初,像素過低造成的後遺症。入門機型往往只有130萬像素,而高端機型能夠達到300萬像素,當年像素成為廠商宣傳的最主要賣點,難怪會給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今市場已經舊貌換新顏,宣傳的重點早已飛躍到了今天的「1200萬像素」,彷彿不足千萬像素,就不配稱為主流DC一般。實際上「像素」不過是數碼相機比較重要的技術指標之一,並不代表全部。只注意到像素,而忽視了感光元件的材質到底是CCD還是廉價的CMOS?與感光元件配合的鏡頭、圖像處理晶元表現如何?這些都對最終的性能發揮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一款入門DC的鏡頭解析度才有限,即便使用專業級CCD,照片精細度也沒有提高。還有比較爭議的話題就是感光元件,如CCD的尺寸。普遍觀點認為同等像素水準之下,CCD面積越大成像越好。但也有不同意見覺得技術在進步,像素密度可以越來越高。其實兩個相反的看法都忽略了比較的前提,那就是同時代,同技術水準的CCD比較。至少同為索尼製造,1/1.8英寸的CCD比起1/2.5英寸CCD價格高是不爭的事實。較大尺寸CCD要想實現同樣的焦距,鏡頭的體積和成本往往更大,因此中高端產品才捨得使用1/1.8英寸CCD,而入門產品和長焦產品基本都是1/2.5英寸CCD。   無數次測試和實踐已經證明,對於僅僅拍照留念製作電子圖片,或者輸出5、6寸照片的用戶來說,200萬、300萬像素就已經「夠用就好」了,當然今天在討論這個話題已經沒有意義,很難看到低於500萬像素的DC了。高像素的最大負面影響是單張照片更加臃腫,雖然存儲卡越來越便宜不在乎照片變大,但是寫入速度一定的前提下,大照片拖了拍攝速度的後腿,在電腦中瀏覽時也要花更多時間。   綜上所述,選購數碼相機是一個綜合考慮各項指標的過程,像素不是決定因素。選購一款兩三千元家用相機時,當像素超過500萬後,就不再是技術的瓶頸了。可以多考慮其他發麵,選擇售價便宜的,或者鏡頭、CCD尺寸、處理系統更加先進的即可。 噱頭二,屏幕越大越好   大屏幕DC好不好是一個爭議很大的話題,廠商在不斷的宣傳「大屏幕大面子」的觀點,看今後的發展趨勢,屏幕的確會變得越來越大,最好的證明就是頂級單反也紛紛實現了3英寸屏幕。數碼相機不同於傳統膠片機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實時取景、即時回放,這離不開液晶屏幕的功勞,屏幕作為最重要的人機界面,和我們的眼睛打交道,大尺寸的好處顯而易見。任何一個人用過較新的大屏幕DC後,都不願意再碰自己那種三四年前購買,只有1.5寸屏幕的古董相機。 家用機有必要裝配專業機那麼大的LCD嗎?   講了一堆大屏幕的好處,為什麼還要將它歸為噱頭?是不是有點武斷?其實也不盡然。大屏幕的缺點其實也很好找,「費電」是顯而易見的,「佔用機身寶貴空間」更加不可饒恕,「大」是優點啊,為什麼又成缺點了?在相機不斷追求小型化的時代,留給屏幕的安置空間越來越小,試想裝上一個碩大的3寸屏幕,各種功能按鍵如何布置?身材修長的條狀時尚相機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原因就是狹長的機身容不下2.0英寸以上的屏幕,大屏幕相機中也有過為了拍照時屏幕不被手指遮擋,必須苦練蘭花指的失敗設計。也許觸摸屏幕操作是個解決辦法,但是尚未普及,自身也有局限。   更不能原諒的是,一些廠商刻意宣傳屏幕的大小,而對屏幕效果避而不談。這些問題曾有專門文章介紹,就不展開討論了。同為2.5英寸屏幕,23萬像素和11萬像素解析度的兩款,效果和採購成本還是有很大差異的。亮度、可視角度等問題也不能忽視。   對於大屏幕相機,要抱一顆平常心看待。注重娛樂性,想用相機當電子相冊或者大屏幕MP4的話,那就購買一款3寸觸摸屏卡片機;僅僅一般家用的話,2.5寸是一個各方面比較均衡的選擇,但是要首選23萬像素解析度的;至於攝影愛好者,恐怕可變角度屏幕的意義要比固定大屏幕來得重要,這意味著更寬鬆的取景環境。 噱頭三,沒有防抖不行   防抖是繼高像素、大屏幕之後,廠商開始著力宣傳的第三種賣點。由於各自技術不同,又分成了鏡頭光學防抖、機身CCD防抖、高ISO防抖、電子防抖幾個流派。其中鏡頭防抖屬於一些老品牌將單反鏡頭的成熟技術移植到DC,可以說是目前最成熟的防抖技術,而CCD防抖是根據數碼相機設計,通過CCD小範圍位移補償震動帶來的光路變化,其實和鏡頭組補償殊途同歸,只不過一個糾正光路改變,一個去迎合光路改變罷了。電子防抖是簡單的數碼優化技術,多被DV採用就不說了。而高ISO防抖極具爭議,嚴謹的說它不過是一種「等效防抖」,並沒有對光路糾正做文章,而是通過感光度的提升,令DC在同樣環境下獲得更高速度快門,來減輕手震的影響。 CCD防抖原理示意圖   不客氣地說曾經紅極一時的高ISO防抖只是沒有光學防抖技術的廠商,採取的一個補救措施。理論上採用相同CCD的相機都能達到同一個最高ISO值,如ISO1600、ISO3200,但是過去相機廠商將ISO值上限定在400或者800,因為更高的ISO值,過多的噪點和色斑已經使照片變得沒有欣賞的價值了。要知道挑剔的人像攝影師,有時候對一些品牌在ISO50時的表現都不滿意,認為「顆粒感太強,不夠細膩」。將ISO值升高,必須有強大的圖像處理能力作保證,才能有效降噪到可接受水平。技術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廠商做到了這一點,對於已經有物理防抖技術傍身的產品來說,加入「高ISO防抖」不過是錦上添花,但「雙重防抖」的出現迫使最早提出高ISO防抖的品牌不得不重新回到研發物理防抖的老路上,也算是一種諷刺。   廠商將防抖技術形容成萬能的「靈藥」,成功的迷惑了一些消費者,認為開啟防抖功能後,相機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拍出清晰的照片。但是即便最成熟的光學防抖,也不過能降低三檔的安全快門,理想狀態下,將1/8s的快門速度提升到1/25~1/30秒。可見自己端穩相機更重要,光線太差時如果不是用腳架,1/30秒的速度也只能「糊片」。對於防抖技術,我們要理性的看待,既不迷信也不排斥,對其補償價值善加利用,對高ISO造成的畫質損失正確認識。不必太過執著多花冤枉錢。 噱頭四,變焦倍數越大越好   長焦相機可以拍攝更遠的景物,或者更加遊刃有餘的控制景深,可玩性遠大於普通DC,因此備受攝影玩家的喜愛。相機廠商在新品的研發上也不遺餘力,新機變得越來越離譜,主流鏡頭變焦倍數已經從早期的10倍變成了今天的18倍。 數碼相機畢竟不是望遠鏡   單純看停留在字面上的參數,18倍巨炮帶給用戶無與倫比的性能,但是往往忽視了大變焦鏡頭對成像的影響。要知道鏡頭是一個複雜的鏡片組合結構,定焦鏡頭相對簡單,變焦鏡頭還要考慮到每個焦段的光學表現,主要是可以接受的邊角畸變、色散、紫邊、暗角、以及中心和邊緣的清晰度差距,用一個組合適應不同環境難度很大,要麼增加成本使產品更昂貴,要麼就以損失畫質為代價降低要求。單反領域的專業長焦鏡頭動輒要數萬元售價,對於一款整機價格不過三千元的超長變焦DC來說,其鏡頭的成本和技術含量可想而知。   另外長焦鏡頭對於防抖技術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受成本和技術限制,這類產品長焦端最大光圈只能達到F4.5,超過500mm的焦距,即便最強大的防抖系統在這個時候也沒有多大的效果了,光線稍差,手持拍攝就很難獲得理想的照片。   消費者在選購長焦相機時,還是要實際一些,至少目前的技術層次下,購買2000多元的12倍變焦機型比起華而不實,售價近4000的18倍超長焦機型更務實一些。 噱頭五,豐富的多媒體功能   最近幾年,以「多面手」「一機多能」為宣傳核心的多用途相機逐漸多了起來。具體表現為在一台DC身上集成了幾乎所有可以和它共享屏幕與電池的的其他個人消費數碼產品功能,像MP3、MP4播放器,電子書閱覽,數字地圖等等,還好廠家有自知之明,尚未把行動電話功能也集成進來。 想清楚,你需要的是照相機還是遊藝機   集成的好處顯而易見,花一份錢買到多種產品,似乎 性價比高的可怕。可是術業有專攻,樣樣通的結果很可能是樣樣松。公用屏幕自不必說,共享內存和電池系統的結果很可能是DC的本職拍照功能被邊緣化,存儲卡沒有了存照片的空間,看了一小時「電影」之後,電池的余電已經不夠閃光燈工作了。高度集成的功能也增加了電路的複雜程度,故障率也水漲船高。    數碼相機不同於其他電子產品,它同時還是一個精密的光學儀器。消費者購買相機的第一用途還是拍照,這是凌駕於其他副業之上的。也正因為這一點,帶攝像頭的手機和媒體播放器沒資格成為數碼相機。一些缺乏光學技術積累的品牌對於這種多用途產品情有獨鐘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核心性能的比拼中占不到優勢,只好通過旁門左道彌補。   如果用戶的最終目的還是購買一款相機,那還是遠離這些亂七八糟的技術噱頭為宜。如果買家是一個前衛的青年,相機和MP4在心目中的地位是等同的,選擇一款多能的個人娛樂終端也未嘗不可。一些相機內置的導遊圖對出行也有幫助,在圖片管理和後期編輯上做文章的產品也並非一無是處。一言概括,最好按需選擇。 噱頭六,相機取代攝像機 相機和攝像機之間的互相滲透比「多媒體相機」出現要早得多,其主要表現在作為一款相機,反而將短片拍攝作為賣點,而一款攝像機在不斷的強調自己可以照像。 必須明確一個觀點,相機拍攝的「短片」絕對不能等同於攝像機。這是它們截然不同的技術原理造成的,相機CCD是逐行掃描,突出靜態效果,而攝像機的CCD是隔行掃描,強調連貫性。相機CCD錄製連續短片,其實類似於在以30張每秒的速度高速連拍,效率不如攝像機的隔行掃描,發熱和功耗也要大得多,因此長時間連續拍攝短片是不利於相機壽命的。 就目前來看,DC、DV互相取代並不現實 另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640X480 VGA解析度以上,30幀每秒刷新率,不限時長,拍攝可變焦、可錄音」是可攝像照相機的主流規格。拋開解析度不談,早期相機短片都是限時、無聲、不可變焦的。原因很複雜,有存儲卡寫入速度難以保證,發熱過高等等,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步完善提高,有了改變,但是不同品牌相機採用的短片壓縮格式也有不同,主流的MPEG4模式清晰度和佔用空間較均衡,比較受歡迎。而Motion Jpeg AVI模式雖然清晰度很高,但是只要七八分鐘就錄滿了1G卡,雖「不限時」,其實也堅持不了多久。對於拍攝過程可變焦,也是個雙刃劍,相機的連續對焦能力不如攝像機,延遲很大,變焦噪音與短片同步錄音也有衝突。 其實相機製造商設計可攝像功能最早是用來「兼職」攝像頭的,不過太「奢侈」而偃旗息鼓,錄像用途是後來才作為賣點推廣的,拿來娛樂一下還是不錯的,足夠拍攝一些生活片段和朋友分享。但是想取代攝相機,至少性能上達不到。需要注意的是,像佳能TX1、索尼GC1這類設計之初就考慮兼職攝像和照相的產品不再批判之列,其實它們已經算不得真正的相機了。 觀點總結 對於技術噱頭,迄今沒有一個固定的衡量標準。其實對於每一項新技術的採用,更多賣點的加入,還是要充分肯定它們活躍市場、造福消費者的積極意義。甚至所反對的也未必是「噱頭」的本身,個別廠商和不負責任傳媒誇大事實,過度渲染優點的行為才是我們真正要擦亮眼睛堅決抵制的。也許本來很有意義的一個技術,片面地宣傳造成過高的估計或者錯誤的理解,認為其無所不能,而產品的實際表現卻名不符實,「怨念」往往就這麼產生了。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技術噱頭」現象,也要理性的分析,既要保證不為自己並不需要的額外「賣點」多掏銀子,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選擇的承受一些新技術造成的產品附加值。對於買家中佔據多數的普通用途消費者,一款性能完善,成像優秀的主流中檔相機就能滿足要求了,它們的售價往往在2000元水平。而再多花一千元,恐怕只能多了一個更加花俏的外殼和一堆華而不實的「噱頭」。 我是一尾藍色的魚。 我相信,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 TOP 藍心魚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藍心魚 (lxyxy)當前離線 我愛小卡片 經驗41364 點 凌易幣12909 ¥ 在線時間2341 小時 註冊時間2006-10-6 最後登錄2011-2-20 版主 UID4856 帖子20070 精華151 經驗41364 點 好評887 點 魅力23670 點 凌易金豆705 個 閱讀許可權100 性別女 藤椅 發表於 2007-12-21 10:47 | 只看該作者 數碼相機如何選購 數碼相機已經走進大眾消費領域,許多朋友都希望擁有一台數碼相機,卻苦於不知該如何選擇。作為一個技術集成度很高的數碼產品,在購買過程中,會存在一個如何選擇怎麼選擇的問題。現在大家購買數碼相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CCD的像素數量上,除了解析度,其實數碼相機的其他性能指標更值得消費者關注,本人將從不同角度告訴你該如何選擇一款價格實在、功能實用的「最佳數碼相機」。 一、了解照相機 1.像素與解析度像素是數碼影像最基本的單位,每個像素就是一個小點,而不同顏色的點(像素)聚集起來就變成一幅動人的照片,數碼相機經常以像素作為等級分類依據,但不少人認為像素點的多少是CCD光敏單元上的感光點數量,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目前不少廠商通過特殊技術,可以在相同感光點的CCD光敏單元下產生解析度更高的數碼相片,比如:富士的SuperCCD、愛普生的HyPic技術。像素與解析度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呢?選購時又該如何解讀這兩項數字呢? 圖片解析度越高,所需像素越多,比如:解析度640×480的圖片,大概需要31萬像素,2084×1536的圖片,則需要高達314萬像素。 解析度可有多個數值,相機提供解析度越多,拍攝與保存圖片的彈性越高。 圖片解析度和輸出時的成像大小及放大比例有關,解析度越高,成像尺寸越大,放大比例越高。 總像素數是指CCD含有的總像素數。不過,由於CCD邊緣照不到光線,因此有一部分拍攝時用不上。從總像素數中減去這部分像素就是有效像素數。因此閱讀產品說明書時,切記要注意可用於實際拍攝的有效像素數,而不是總像素數。 2.鏡頭和快門鏡頭的好壞直接影響相機的好壞。一般情況下,有著傳統相機深厚背景的廠商,其數碼相機的鏡頭也會比較優秀。 焦距由於數碼相機的鏡頭規格比較特殊,無法由這個數據預測可以拍攝的景物範圍,廠商大多會在鏡頭焦距參數後增加相當於35mm傳統相機焦距數值。如果是旅遊紀念或生活照,只需購買定焦鏡頭機型,如果有多樣化需要,擁有三倍或更多光學變焦能力的相機會更適合。焦距也稱焦長,通常是指透鏡軸心線上的中心點至影像可清晰成像時的距離長度,在相機中則指整個鏡頭組的焦距,單位是mm(毫米)。焦距越長,鏡頭可視範圍的角度越窄,但具有放大、接近的效果,就像望遠鏡的鏡頭一樣;焦距越短,拍攝範圍就變大,相對物體會較小,適合在近距離拍攝較大的場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廣角鏡頭。對於數碼相機而言,焦距越長,鏡頭組的深度也越長,另外還可以從相機鏡頭上找到f=5.5mm或5.5mm之類的數據,不過,由於數碼相機的鏡頭焦距普遍比一般的35毫米相機短很多,所以廠商多會在說明書上註明類似:相當於35mm相機的36mm鏡頭的字樣,供用戶進行對照比較。 光圈範圍光圈越大就越能適應不足的光線,如果能有兩種以上的光圈值,相機的應用彈性會較大。光圈是影響曝光的重要機制之一,通常指鏡頭組內約5到9片的金屬薄片所組合的控制裝置,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圓圈以控制進入鏡頭內的光線多少。光圈越大,單位時間進入的光線越多。光圈的大小以數字表示,數字越大表示光圈越小,也就是進入的光線量越少。而鏡頭所標示的都是指該鏡頭的最大光圈,也就是全開狀態下的值,比如:1:3.2,但在變焦鏡頭上則會看到9.2-28mm1:2.8-3.9的標示,表示在焦距為9.2mm時的最大光圈是F2.8,而焦距為28mm時的最大光圈則為F3.9。 快門數碼相機快門能支持2~1/1000秒已經可以符合一般需求,當然如果能有更寬廣的快門範圍,那麼更能符合各種嚴格的拍攝條件,如拍攝高速移動的物體或靜夜星空等。快門用來調整相機的曝光時間,單位是秒,是以倒數來表示的,例如:30、250的意思是1/30秒、1/250秒,所以數字越小快門速度越慢。快門速度越快,越容易捕捉高速移動的影像,一般拍攝時也不容易因晃動而導致影像模糊,不過速度快可能導致進光量不足,通常高速快門必須在光線較強時使用,或將光圈配合放大。而光線不足時,速度慢的快門就比較適合,但可能需要三腳架輔助。 3.微距拍攝微距就是將要拍攝的主題拉近、放大,重點在於將微小物體拍成你要的大小,在微距模式方面,各種數碼相機能力不一,有的甚至可以貼近至0.1厘米左右來近拍。 4.其他功能其他如消除紅眼閃光、白平衡、曝光補償等功能,對於各種環境下的拍攝會有較大彈性。 自動白平衡修正數碼相機的感光部分相當於傳統相機的底片,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是固定不變的,因此需藉助白平衡修正能力來反應光源所產生的變化。它主要針對不同環境下的感光程度而設計,不同的光源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顏色偏差,可能使顏色偏藍、偏黃,而白平衡修正可將其修正過來。 曝光補償由於相機的自動曝光功能以中灰色所反射光線的進光量為比較標準,因此在拍攝畫面中,如果白色太多(反射光多)時,進光量會高於測游標准值,所以相機便被誤導,以為光線很強而縮小光圈,造成照片曝光不足現象,白色部分變得不夠白。而曝光補償則針對這種情況,將曝光度往上加1或2格,才能有明亮、正確的影像。反過來,大部分是黑色狀況下,需把曝光量下降1或2格。 許多消費者因為不了解數碼相機,片面地認為,像素高的就好。其實不盡然。選購數碼相機時,要兼顧它的數字特性和光學特性。 1、數碼相機的鏡頭。設計優良的高檔相機鏡頭由多組鏡片構成,並含有非球面鏡片,可以顯著的減少色偏和最大限度抑製圖形畸變、失真,材質選用價格昂貴的螢石或玻璃來做鏡片。而家用和半專業相機的鏡頭為減輕重量和降低成本,採用的是用樹脂合成的鏡片。 2、數碼相機CCD的像數值。CCD是數碼相機的心臟,也是影響數碼相機製造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也成為劃分數碼相機檔次的一個重要標準。目前,入門級的是300-500萬像素級產品,而商用及半專業用戶則傾向於500-1000萬像素以上的產品。 3、數碼相機的變焦。光學變焦是實打實的變焦,不會影響照片的成像質量;而數字變焦是電子變焦,是以損失照片清晰度為代價的局部放大。 4、數碼相機的電池及耗電量。數碼相機因帶有LCD 顯示屏及內置閃光燈,因而電池消耗量比傳統相機大。使用5號電池價格便宜,隨時隨地可以買到,但照不了多久電池就沒電了。因此,最好選擇配備可充電鋰電池的機型,目前主流數碼產品皆已設計為鋰電池,同時提供齊全的充電設備作為配件。 5、附加功能。功能越多,意味著使用數碼相機的樂趣更多、用途更廣。例如許多數碼相機有視頻輸出功能,可以接到電視上瀏覽照片;有的可以像手機一樣自行設置開機圖片和快門聲音;有的可以有短時的數碼錄象功能。數碼相機的驅動程序的安裝應當十分簡便,並能夠快速下載圖片、擁有照片預覽等。例如佳能數碼相機附帶的軟體功能就十分的完善,可以分類管理圖片,列印時的設置更是多種多樣,還可以簡單修改圖片等。 影像感應器是相機性能的決定性因素,一般情況下,影像感應器的像素值應大於實拍圖像的最大像素值。有些廠家為了彌補影像感應器像素的不足,採用軟體插值法加大圖像的像素值,實際上,這種插值法在幾乎所有的圖像處理軟體中都能實現,因此實際意義不大。選購時一定要以影像感應器的硬體像素值而不是輸出圖像最大像素值為依據。 數碼相機將攝影信息記錄在稱為CCD(電荷耦合元件)的半導體元件中,而不是銀鹽相機的膠片上。CCD尺寸與電視機一樣是指對角長度,用英寸來表示,如「1.27英寸(注)」。CCD越大,像素就越多,感光度也就越高。所以,像素數相同的情況下,CCD越大,畫質也就越好。·CCD尺寸1/2.7英寸(4.0mm×5.3mm)1/2英寸(4.8mm×6.4mm)1/1.8英寸(5.19mm×6.91mm)2/3英寸(6.6mm×8.8mm)註:1英寸等於2.54cm,數碼相機的CCD,採用與電視機顯像管一致的表示方式。 二、購機四項基本原則 ●對於一般家庭用戶而言,如果僅限於家庭娛樂,同時又非常關注實用性的話,強大的功能及耐用性帶來的高性價比是首選因素。目前市場佔主力的300萬和500萬像素的機型可以滿足成像需求,多種拍攝模式、寬廣的ISO值設定範圍、高速準確地對焦則是必需的功能特點,而保證耐用性的金屬外殼也是必不可少的考慮因素。 ●對於那些追求時尚前衛的消費者而言,外形設計與亮點功能的緊密結合是首選標準。小巧的外形、亮麗的顏色以及舒適的手感是必備的,而某些亮點功能如微距拍攝功能則更為此類產品錦上添花。 ●如果是專業級水準的用戶,最注重的是對成像質量的極致追求。手動操作功能是必備的,可更換的鏡頭,600萬像素以上的CMOS圖像感測器和多種圖像記錄模式是高圖像品質的保障,如果再具備極具爆炸力的萬元以下的套機價格,就會使更多專業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鶩。 ●最後要考慮的是在哪裡購買。正規的數碼相機銷售櫃檯將會保證你的相機「出身」。購買時應考慮品牌效應,因為它是數碼相機整體質量和售後服務的主要保障。 三、買相機的準備步驟 第一步:明確購買相機的用途和目的 確定購買相機的用途與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自己的需求,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地選擇併購買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機器。否則,有可能花了很多錢買回來的相機,結果發現功能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或者功能太多根本用不到。我們可以想想買了數碼相機是用來做什麼的。比如:有的朋友買數碼相機是為了出去旅遊;有的朋友希望能學攝影;有的朋友想拍攝微距照片;當然也有人想拍人像特寫照片或者給自己剛剛出生小孩拍照留念等。總之一定要明明白白地消費。 照片的輸出的問題也需要事先考慮好,要考慮到自己是否需要衝印很大的照片或者僅僅是在屏幕上看。通過這樣考慮,我們才能決定需要購買多少像素的機器,如果我們僅僅是在屏幕上看,那麼300萬像素的機器已經足夠了。如果是要衝印,而且要衝印到10英寸以上,那麼我們就需要買像素盡量高的相機。 第二步:決定心理價位 在決定了購買相機的用途和目的之後,我們就應該依照自己的經濟能力決定一個可以承受的心理價位,比如3000~4000元或者6000~7000元等。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節約不少時間,可以在選擇的時候更有目的性。DC還是屬於奢侈品,所以大家一定要量力而行,和別人攀比是沒有意義的,夠用就好。 第三步: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 前期的資料收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我們對所要購買的機器有一定的了解。收集產品資料的途徑有很多,首先,不少廠家推出數碼相機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的宣傳畫報,我們可去銷售商那裡拿來看看。其次,媒體廣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如今的IT類報刊上有著很多的數碼相機廣告,我們應當留意一下。再次,現在很多的數碼類雜誌或一些報刊都會有一定的篇幅介紹數碼相機或對數碼相機進行評測,我們也可以買些來看。 如果可能的話可以下載相應相機的說明書看看。這個對購買機器非常有好處:一方面可以讓你更加熟悉機器,另一方面可以讓你在購買的時候也有所準備,能進行基本的操作。我自己就很喜歡看說明書。 技術資料能讓我們了解數碼相機的外觀、功能等信息。而我們更應該去看看實際拍攝的照片。這樣可以知道你所關注的DC的特點,比如色彩、畫質等等方面。這個我們可以去數碼攝影網站了解。 第四步:大致決定機型 產品資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讓我們充分了解數碼相機的特性。但是光看這些資料,我們只能有感性的認識,只有實際去看看機器甚至去試用一番,我們才能對機器有理性的認識。這個就需要我們去商場了。我們可以看看櫥窗或櫃檯里擺放的樣機,真實的機器可能和照片上的看上去有所不同,或許會更好看些。我們也可以看看別人購買機器,聽聽別人所說的。當然,我們還可以讓商家把機器拿出來,實際摸一摸,操作一番。機器要看,價格也要問,問詢價格的時候要注意商家的報價通常是留有還價餘地的。還有要問清他們所報的價格是行貨的價格還是水貨的。 第五步:選好購買時機 決定了要購買的機器後,就要選擇「黃道吉日」將DC買回來了。我說的「黃道吉日」其實是要自己看準時機,數碼類產品的價格瞬息萬變,所以對市場的判斷還是很重要的。不過很明確的一點就是,儘可能避免在過節的前面購買。節日前購買機器的人肯定很多,價格不會便宜。 買相機現場必讀 購買相機的時候我們需要仔細檢驗,以免買到次品或被JS(奸商)所騙。這裡我們給出一個詳細的驗機步驟,只要大家按照下面所述去做,一定不會有問題: 1.千萬不要先把錢付給JS,一定要檢查完畢之後再付; 2.看看包裝是不是非常舊,如果很舊,那麼可能是別人換下來的,或者是JS存放已久的產品; 3.打開包裝盒之後看一下盒子裡面的配件是否有被使用過或明顯被拆開過的痕迹;特別要注意電池引腳的地方有沒有劃痕; 4.查看機器的外表。看看機身上有沒有劃痕,包括鏡頭、LCD、EVF和外殼等; 5.嘗試拍攝,並用一下變焦,看看遠近是否都可以拍清楚。如果對將要買的機器不熟悉,試機的時候可以用AUTO檔來拍攝。此外閃光燈也得試一下; 6.接著仔細看一下LCD和EVF有沒有壞點。可以用手稍微擋一下鏡頭,這樣可以看到比較純色的圖像,或者對著白色的紙和深色的紙。 7.CCD是DC的關鍵部件,如果上面有壞點會影響拍攝。由於直接在DC上是很難看清楚CCD壞點的,所以需要將圖片導入PC再看。如果商家那裡沒有電腦,建議和商家談好一定的包換期,然後回家安安心心地測試; 如何測試壞點 在講如何測試壞點之前,我們要解釋一下什麼是壞點。簡單來說,就是CCD上永遠不會感光的點,或者這個點永遠都是亮著的。通常永遠亮著的情況最多,而不亮的情況非常少。那麼為什麼會有壞點產生呢?這個和CCD的製造有關。雖然現在的科技已經十分發達了,但是對於CCD來說仍不能保證很高的良品率。就如同LCD一樣,可能存在瑕疵點。所以我們需要在買來機器之後測試一番。 壞點的測試其實是比較簡單的。我們可以使用兩種辦法測試:一種是用眼睛看原圖。實際上這種方法比較直觀,但是要細心,不然容易漏掉點。第二種就是用軟體測。現在最流行的壞點測試軟體是DEADPIXEL。 通常銷售DC的地方如果有電腦那裡都有這個軟體。 測試之前我們首先要拍攝一些全黑的照片,一般的照片是不能測試的,這個非常關鍵。對於有鏡頭蓋的機器而言,我們只需要蓋著鏡頭蓋拍。如果沒有鏡頭蓋比如卡西歐等,那麼我們可以在平坦的桌子上放張厚點的紙,將DC鏡頭向下,鏡頭扣在紙上拍攝。須注意的是,一定不能讓光線進入到鏡頭裡面,同時也不要太過用力,這樣容易損壞機器。 拍攝時的參數我們可以設置為光圈最大、ISO 100。至於快門,我們需要選擇1/60和最慢的快門。也就是不同的快門速度各拍攝一張。 拍攝完畢之後,我們就可以把照片導入電腦並打開DEADPIXEL進行測試了。打開這個軟體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如下圖的界面。我們點擊「Browse」按鈕,選擇我們所需要測試的照片。然後我們按TEST按鈕,結果就會出現。如果1/60的照片測試出有超過10很多的噪點,那麼還是盡量要換一台,否則可能會影響到拍攝。 檢查一下配件是不是都在,通常在包裝盒裡有一張清單,詳細地說明了有多少隨機配件,我們可以對照著清點。 配件的選購 買了DC當然還需要買一定的配件,以便我們能更好地拍攝。配件其實是相當重要的,如果買得不好,那麼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正常拍攝。通常我們可能需要購買存儲卡、電池和充電器、UV和轉接環、相機包、三腳架等。有的人喜歡在買數碼相機的時候一下全買齊。我覺得如果在賣DC的地方買這些,在價格上肯定不會便宜。除了存儲卡,別的東西還是應該去專門的攝影器材店買,這樣不但質量可靠而且價格也便宜些。以下我們就分門別類地來談談購買這些配件所需要注意的地方。 存儲卡:買存儲卡的時候要考慮到自己日常的拍攝量,並結合自己的DC來決定所需要購買的卡的容量。其次,我們需要考慮卡的品牌。目前市面上卡的品牌有不少,卡的品牌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卡的質量。比如金士頓(kingstone)CF卡,東芝(TOSHIBA)SD卡這個牌子的卡雖然速度不很快,但是質量絕對是一流的,兼容性也不錯。再次,我們要考慮卡的速度。現在銷售的卡有普通速度和高速卡兩種,如果你需要拍攝RAW甚至TIFF格式的照片,那麼盡量買高速卡。 電池和充電器:DC所用的電池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可充電鋰電池,一種是AA(5號)鎳氫電池。對於可充電鋰電池我的建議是大家到正規商店購買,一方面有質量保證,另外一方面也買到假貨的概率不較少。鎳氫電池方面目前GP超霸電池也不是很貴,而且品質一流,當然國產品也不差。我們盡量買容量大點的,比如2000mAh的。對於充電器,現在很多數碼相機均隨機贈送,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 UV和轉接環:UV對於數碼相機而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護鏡頭。是不是需要買這個,我覺得首先要看使用的是什麼機器。如果機器比較小巧的,那麼還是不要考慮的好。因為通常UV靠轉接環或轉接桶才能裝在機器上,這樣就增大了相機的體積。如果機器本身就比較大,比如佳能EOS350D,這樣的話就比較適合。UV的品牌有很多,建議考慮多層鍍膜的。購買UV的時候我們還要考慮UV的口徑,如果對這個不是很熟悉的話,那麼可以帶著相機去購買。此外一般裝了UV之後,隨機的原裝鏡頭蓋可能就不能蓋上了。我們需要再配一個。 攝影包:一定要考慮到放配件的位置,而且要帶著機器去購買。這樣才可能買到合適的。攝影包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適合才是最好的。此外還要注意包的材料,盡量買防水的包啊。 三腳架:挑選三腳架要注意它的穩定程度,不要買晃晃悠悠的。此外要注意重量,如果你身強力壯而且正好需要鍛煉,那麼這個或許就不是個問題了。市場上銷售最多的是偉峰牌,這個品牌的三腳架比較便宜,而且東西也還可以。進口的品牌日本的金鐘有著很久的歷史,國際上很多的頂級攝影師多選擇這個品牌。價格也不是很貴。 區分水貨行貨技巧 常有客人問我,如何判斷行貨。一般行貨都有明顯的標識,以下我簡單地來談談: 1.Canon:行貨的盒子上面有個防偽標誌,刮掉塗層可以電話查詢;盒子、保修卡、機身上的序列號應該是一樣的;Canon的三聯保修卡的右上角有激光防偽標貼,並且保修卡是中文的;說明書為簡體中文版。 2.FUJI:目前銷售的FUJI行貨都有中文菜單,如果發現菜單是英文的,那麼基本可以認定是水貨了;行貨的外包裝是中文的;行貨有簡體版說明書;保修卡方面,FUJI的行貨提供的是富士中國的簡體版保修卡,有三聯。 3.Minolta:可致電上海美能達的免費諮詢熱線:8008200077,請其對機身號進行驗證。 4.NIKON:由於NIKON在中國沒有公司,所以銷售都是靠幾家代理來負責,它們是量子、麗達、亮池、新康華。每家代理的行貨的辨識方法不是完全相同,但是仍舊有一定辦法來辨別。我們首先要看保修卡,行貨的保修卡是英文的,上面蓋有代理的圖章。行貨擁有簡體中文說明書。有些代理如量子在盒子上貼有防偽標貼。 5.Olympus:Olympus現在的機器都使用簡體中文菜單,但還有極少部分產品還是英文菜單的;其次說明書和保修卡也都是簡體中文版本的;外包裝方面,Olympus是簡體中文版的。 6.Sony:行貨的盒子上可以找到上海索廣或無錫索尼的標貼;保修卡上有上海索廣的字樣;擁有簡體說明書。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索尼DC或DV只有國產的,只要是進口的就是水貨。在外包裝的條形碼上可以看到CN1的字樣,如果是CN5那就是水貨。 "7.Casio:顧客購買後可刮貼在包裝上的防偽標貼上的塗層,得到塗層下的密碼,通過三種方式查詢: 1.撥打8008108315免費電話查詢或010-64219000查詢 2.手機發短訊到80028315(移動),90028315(聯通)查詢" 註:現在很多好的數碼相機品牌都有自己的網站,只要登陸對應的網站,輸入機身號碼,只要幾秒鐘就可以知道你購買的DC或DV是不是行貨。如果你從國外或港澳帶DV或DC的話,那最好問清楚國內是否有保修。據本人所知除了松下以外,其他品牌國內都無保修,松下也不是所有產品在國內都有保修的。現在國內的維修部大部分是承包的,如果沒有正規的保修單,維修費高得驚人。 購數碼相機時應注意 高像素等於高品質照片? 許多初次購買數碼相機的用戶都會把像素做為考慮的首要因素,在他們看來像素是判定數碼相機品質高低的基礎,似乎高像素的數碼相機就必然會得到高品質的拍攝效果,事實上像素和品質之間遠非正比關係那麼簡單。 要肯定的一點是--像素高低不決定品質。影響數碼相機的品質的因素很多,其中能夠直接影響成像品質的因素就是鏡頭,無論是光學相機還是數碼相機,鏡頭都是最不可忽視的要素之一。普通數碼相機採用的是CCD進行感光,其面積要比傳統膠片的面積小很多,這就對鏡頭的解析度要求更加嚴格,否則即便有很高的像素數,成像質量仍舊會因為鏡頭的原因而比較差。換句話說就是數碼相機採用的光學鏡頭的解析能力一定要優於CCD的解析度,所以選擇採用優質鏡頭的數碼相機要比單純看像素要重要得多。 低噪點的乾淨畫面總是伴隨著高解析度? 雜訊是數碼相機成像品質的大敵,一般用戶都會印象地認為低雜訊的乾淨畫面總是意味著照片的高解析度效果,其實對於數碼相機而言,情形並非那麼簡單。由於數碼相機的圖像感測器種類很單一,無非就是CCD或者CMOS,這就意味著彼此的圖像引擎的信號都較為接近。但圖像數據的後期處理則造就了不同品牌和不同系列機型的風格差異,而這正是各廠家核心技術的體現,特別是在降噪技術的研發程度對解析度高低影響甚大。 ISO越高 雜訊越大? 稍有經驗的數碼相機用戶在拍攝運動物體,或者在暗環境下拍攝,有時會採用高感光度設置來進行,在ISO數值高的時候進行拍攝,快門速度比較快,拍攝起來較容易,但是高感光度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畫面的噪點將會增多,實際上這是讓許多數碼相機用戶頗感頭痛的兩難問題,感光低,拍攝不易,噪點少,感光度高,拍攝容易,噪點多。一般來說,採用高感光度拍攝的照片我們都只好縮小解析度進行欣賞,而這時照片上的噪點就沒有那麼明顯了,簡單分析這是因為縮小後圖像上的一個像素點是由原先的多個像素合併後得到的,換句話說就是把三個噪點變成一個噪點,這不是很嚴格的解釋,但是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現象。 每款相機在高感光度設置下按照多少像素拍攝的效果最好,這需要用戶自己實際體驗,我們做個比喻,如果都是在ISO400的設置下,可能2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在640×480解析度設置下的拍攝噪點最小,而5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在1024×768解析度設置下就能夠獲得很好的效果。 CCD像素數越高,對焦速度也可以越快? 我們先來看看較早的數碼相機,正因為普通數碼相機在對焦時必須讀取CCD成像信號,對焦和反應速度曾經是第一代高像素數數碼相機心中永遠的痛。像素提高就意味著每次讀取CCD信號的數據量也隨之增大,對焦、測光、液晶屏顯示等後續處理也同樣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因此,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基於相同硬體平台的數碼相機系列中,低像素的產品速度往往高於高像素數的「大哥」。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體積小巧,是數碼相機供電的首選? 我們首先得了解什麼是數碼相機中的耗電大戶,液晶屏、閃光燈、圖像感測器和處理引擎都是耗電大戶,而且基本都屬於突髮型的,只是在工作的瞬間需要大電流,平時的靜態電流很小。這就決定了數碼相機的耗電特性,需要電源具有突發大電流供電能力。從這一點來看,內阻比較低的電池更適合數碼相機使用,它可以明顯提高數碼相機的響應速度。從閃光燈平均充電時間分析,採用鋰電池的相機遙遙領先,通常只需3秒,而採用鎳氫電池的機型往往要長於6秒。 但在容量方面,鋰電池已經沒有明顯的優勢可言了。進入2005年超過2000mAh的鎳氫電池不斷問世,而普通數碼相機的鋰電池容量常常在1000mAh左右。而且採用通用鎳氫電池的數碼相機,隨時都可以買到應急的電池,或是隨時利用別人的充電器充電,很少因電池耗盡出現尷尬場面。利用專用充電器,其充電時間也往往少到4小時以內,直追鋰電池。鎳氫電池充沛的能量和近1000次充放電壽命讓它成為目前性價比最好的數碼相機電池。 四、購機六大誤區 1 盲目追求時尚:時尚一直在向前發展,但一般人是不可能總跟得上時尚的腳步的。所以在購買數碼相機時應當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經濟條件量力購買。 2 相機越貴就越好: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句話是對的。因為相機越貴,裡面含有的技術含量就越高,採用部件也會越好。但對於工薪族購買家用數碼相機來說,不必跟著價格走,還是那句話,要考慮自己的需要和經濟條件。 3 相機越大就越好:商店裡的數碼相機,大大小小,什麼形狀的都有。但並非相機體積越大,裡面含有的零部件就越多,相機就越先進。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數碼相機是越做越小巧,越做越時尚。 數碼相機可以在大體上分為三類:口袋型、傻瓜型和高端型。傻瓜型相機更適合那些不介意攜帶相機套或者喜歡踏實手感和低價的人使用。這些相機的功能已被預先配置好,其中一些功能在口袋型相機上可能不常見。高端相機體積較大,價格較高,主要使用者是攝影愛好者,他們看中的是各種手工設置和選項。但是相機廠商的營銷工作做的很好,它們讓希望將攝影技術提高一個層次的普通攝影者感覺這種相機並沒有那麼深不可測。數碼相機廠商和它們的零售商竭力將對一部相機質量的衡量歸結到一個指標上面:像素。但是就像電腦的處理器速度一樣,像素數字是有欺騙性的。更高的像素並不總是意味著更高質量的照片。像素衡量一部相機所能達到的最大解析度。但是畫面質量同時還必須要看相機圖像感測器的大小。感測器必須大到能夠接收許多新數碼相機所宣稱的高像素數,要不然每個像素就不能承載足夠多的顏色信息。在許多中低價相機中,製造商提高了像素但是卻沒有增加感測器大小,增加感測器大小將導致昂貴的支出。這些相機僅僅是壓縮了每個像素,這樣的相機與感測器同樣大但是像素低的相機相比畫質不會提升。在挑選像素不同的類似相機時,要問一下高像素的相機是否真的比低像素相機有一個更大的感測器。不要上當購買像素很高而且價格低的不可思議的相機。在市場上並不難找到500萬-700萬像素、僅售大約2000多元的相機,比如佳能A95和富士E550。大多數用戶都不需要300萬或400萬像素以上的相機,因為更高的像素主要在編輯圖像和列印大尺寸照片時有用,大多數普通用戶很少會進行這兩項應用。對消費者來說,一個好消息是,300萬-400萬像素相機的價格在過去一年已經大幅下降。你在購買數碼相機時真正需要關注的變焦是光學變焦,即鏡頭為拍攝一個畫面所移動的物理距離。大多數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平均為3倍,這對於普通用戶剛好夠用。「數碼變焦」指的是對光學鏡頭已經捕捉到的畫面的一部分予以放大,這通常會降低圖像質量。為了蒙蔽消費者,相機廠商在廣告中常常宣傳相機的整體變焦--即數碼變焦倍數(常常大於光學變焦倍數)乘以光學變焦倍數。比如,一個擁有3x光學變焦和4x數碼變焦的相機在廣告中可能就會被宣傳為12x的整體變焦,這是一種誤導。當購買相機時,要看仔細,不要管數碼變焦。當前新數碼相機最熱的賣點之一是尺寸加大的LCD顯示屏,大部分顯示屏的平均尺寸為對角2英寸。這讓用戶無需眯著眼睛或者湊到眼前來觀看照片。一些必須依靠LCD顯示屏的相機幾乎不可能在明亮的日光下拍照,因為光線令許多顯示屏的圖像變得模糊不清。要確保你的相機既有光學取景器也有一個LCD顯示屏。當數碼相機開始大行其道時,緩慢的快門時間--按下快門按鈕和圖像實際拍攝之間的時間--令大多數用戶感到沮喪,許多新式相機改進了這一功能,將快門時間提高到大約十分之一秒或更快速度,在你抓拍的時候這很重要。在研究相機功能時,快門速度不太容易找到,但是花點時間在這上面是值得的。如果可能的話,在商店裡面檢驗一下你的相機,觀察有沒有明顯的時滯。相機啟動時間,即從按下「開機」到做好拍攝準備的時間,這對於抓拍也很重要。高性能相機的啟動時間不超過一秒;一些相機甚至能在半秒鐘內啟動。同樣,該指標也被淹沒在浩瀚的相機數據中,但是花點時間尋找這項數據以及在商店裡面測試以獲得真實地感覺是值得的。另外一個關於速度的問題是間隔拍攝時間--拍攝一張照片與做好拍攝下一張照片準備所需要的時間。在這裡,最大的影響因素是相機為閃光燈重新充電的時間。如果快速拍攝多張照片對你很重要,你就去找一個間隔拍攝速度快的相機。一些相機有一個特殊的「連拍模式」,能夠讓你快速拍攝一定數量的照片。但是在此模式下,自動對焦可能不會完全發揮作用。你的數碼照片通常會儲存到記憶卡中,記憶卡的類型和尺寸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SD和Compact Flash。索尼使用記憶棒它通常專用於索尼的產品,對於擁有索尼電腦或筆記本的消費者最為方便。奧林巴斯和富士使用自己的儲存卡xD。推薦購買至少為256M的存儲卡,以避免頻繁的將你的照片倒出相機。如果你旅行或參加活動需要大的照片存儲空間,你可以購買一個1G存儲卡。如果你的電腦或印表機沒有內置讀卡器,你可以買一個,價錢很便宜。或者,你可以使用一個帶底座的數碼相機。底座為數碼相機提供了一個工作基地,在你將相機放置在底座後,裡面的內容就能夠上傳到電腦。一些底座還可以為你的相機充電,從而免除了一個額外步驟。 隨著數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面對計算機的是圖形圖像,而作為數字化輸入設備的數碼相機,已漸漸地開始受到了一般家庭用戶的青睞。那麼作為一位普通用戶,如何選擇一台好的數碼相機來幫助自己辦公、管理文檔、上網際網路娛樂乃至進行專業製作,就顯得很重要了。以下就是在您選購數碼相機時應考慮到的幾點。 在選購數碼照相機時,首先應該確切了解到數碼相機在光學、電子及機械方面的特性。只有了解數碼照相機的性能,才能買到一部適合自己的數碼照相機。 不同的相機具有不同的特性,決定其性能的是它的硬體技術指標,這些指標極大地影響著攝影質量。這些指標是:解析度、光學鏡頭、鏡頭焦距、光圈與快門、白平衡、感光度、曝光補償,以及曝光模式。 解析度談到數碼相機的解析度,一定要區分兩個解析度的概念:一個是CCD(即相當於普通相機的膠捲)的解析度,另一個是拍攝所能得到的圖像的解析度(一般廠家標明的圖像的最大解析度)。這兩個解析度,原則上是CCD的解析度決定所得圖像的最大解析度,而這兩個解析度往往是不相等的。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光學解析度和插值解析度,即相機的軟體系統通過數學運算提升的相機的解析度。消費者在購買時應該注意這兩個解析度的區別。 光學鏡頭數碼相機成像在CCD上,而CCD的面積較傳統35毫米相機的膠片要小很多,所以數碼相機的成像面積較小,這就要求鏡頭要保證一定的成像質量。 鏡頭焦距與傳統相機不同,數碼相機有不同的焦距標準來劃分鏡頭的性質,這因為數碼相機使用的是CCD感光器件。其實傳統相機的鏡頭也是通過焦距和光圈來分的,對數碼相機較為重要的一點是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的區別,其差異和光學解析度和插值解析度的差異相似。 光圈與快門與傳統的相機一樣,數碼相機的光圈範圍與快門速度對拍攝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兩個因素。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將控制數碼相機的光線攝入量的總體範圍值,也就是說它將影響能否在各種光線情況下獲得最好的照片效果。 白平衡顏色實質上是人眼對光線的反應,在正常光線下,白色看起來是白色,但在較暗的光線下看,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在不同的色溫條件下,白色有差異,可能就不是白色。「白平衡」功能簡單地說,就是無論環境光線如何都能把「白」定義為「白」的一種功能,主要是調整色溫的差異。相當於傳統相機中用色彩補償濾鏡來使膠捲適用於不同的光線場合,也就是色溫的補償。 感光度在傳統相機中,感光度為衡量膠捲需要多少光線才能完成準確曝光的數值。數碼相機的CCD也就相當於膠片,有一定的感光度。從理論上來講,數碼相機的感光度越高,拍攝效果越好。目前數字照相機的「感光度」分別在中、高速的範圍。最低的為ISO50,最高的為ISO400,多數在ISO100左右。和我們用普通膠捲時的感光度差不多。 曝光補償及曝光方式被攝體一般都處於不同的環境光線下,要使所得的影像有好效果,就必須正確控制曝光,閃光燈、反光板等照明手段能有效地控制曝光,而曝光補償也是控制曝光的一種有效途徑。曝光方式的不同也給照片帶來不同的效果。曝光方式有全自動程序曝光、光圈/快門優先半自動曝光及光圈快門全手動調節之分。其中全自動程序曝光俗稱傻瓜式曝光,其曝光值完全由相機自動調節,適合拍攝一般場合;而全手動調節對拍攝者的要求較高,但可得到自己需要的曝光組合。 我們了解了數碼相機的這些性能,就可以根據相機所提供的性能指標來確定它是否是一部好的數碼相機。 我是一尾藍色的魚。 我相信,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 TOP 藍心魚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藍心魚 (lxyxy)當前離線 我愛小卡片 經驗41364 點 凌易幣12909 ¥ 在線時間2341 小時 註冊時間2006-10-6 最後登錄2011-2-20 版主 UID4856 帖子20070 精華151 經驗41364 點 好評887 點 魅力23670 點 凌易金豆705 個 閱讀許可權100 性別女 板凳 發表於 2007-12-21 10:47 | 只看該作者 不良習慣危害大 你的相機為何如此短命 第1頁:您的相機是否系了安全帶   雖然隨著價格的不斷降低,數碼相機已經由之前的奢侈消費品變成了大眾數碼產品。但是集成有感光度元件、變焦鏡頭、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數碼相機仍是精密的光學儀器。相較於其他產品來說,要更加嬌貴一些。而很多消費者在使用中一些不好的習慣,更是加劇了相機的老化和損壞。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您在使用相機時是否注意了下面這些細節。 您的相機是否系了安全帶   我們在購買相機以後,都會在相機包裝盒中看到背帶或者腕帶。很多消費者對這個小物件無以為然。但是當意外發生時,正是這些背帶和腕帶挽救了你的愛機 腕帶和肩帶就是你相機的安全帶   我們工作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對各個廠商的相機進行系統的評測,以給消費者購買相機提供參考。而筆者在收到評測相機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相機繫上背帶或腕帶。筆者在拍攝樣片的過程中,也多次出現相機失手掉落的情況,正是這些背帶和腕帶提供了最後的保護,才讓相機避免了香消玉損的命運。   所以這裡提醒大家,在購買相機後一定要把背帶和腕帶系在相機上。在使用的相機的時候,不要怕麻煩也不要裝瀟洒,一定要把背帶和腕帶套在身上。 小貼士:   單反相機背帶的穿系方式比較複雜,請詳細閱讀說明書上的安裝圖解。最方便的方法,是在購買時請銷售人員幫助繫上。 第2頁:換個卡你著什麼急啊   國內著名記者唐師曾所著的《重返巴格達》一書中,他那快速的換膠捲技術給筆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進入數碼時代後,新聞記者操作相機的速度更快了。但作為普通消費者的你,有必要這樣快嗎?   前一段時間,筆者的一位朋友在給單反更換CF卡的時候,由於比較著急用力過猛,把相機內CF卡插槽的插針弄歪了,在自己修理的過程中,這根歪了針腳又被弄斷。最後不得不花費數百元返回原廠維修。 CF存儲卡   由於性能穩定、速度較快,所以現在大多數單反相機使用的都是CF卡。但CF卡使用的插針式卡槽設計。在相機和讀卡器的存儲卡插槽中,密密麻麻排布著兩排針腳。在插拔CF卡的時候,用力過猛、弄錯正反面以及角度偏差,都有可能將存儲卡插槽里的針腳損壞。   目前無論是相機的存儲卡插槽和讀卡器插槽,都有防呆設計。只要不是太執著、速度太快用力太猛,一般不是太容易損壞的。 第3頁:別讓你的相機「死」的太窩囊   前不久,一位朋友的卡片機壞了,主要是液晶屏破裂了。當筆者詢問是怎麼弄壞的時候。朋友不好意思的告訴筆者是被坐壞了。事情是這樣的:朋友帶著卡片機去爬香山,一路拍攝了不少美景。為了方便使用,朋友把卡片機放在了牛仔褲的屁兜里。經過一番努力,終於爬上了山頂,累壞的朋友一屁股坐在了石凳上。同時一聲清脆的咔嚓聲也從他的屁兜中傳來--脆弱的卡片機被一個身高1米85、體重95斤的人坐碎了。 卡片機還是很脆弱的   輕薄的體積、時尚的外觀讓卡片機逐漸成為了消費類相機市場最受關注的機型。隨看隨拍、方便攜帶的特性,讓卡片機成為了很多人的隨身數碼裝備。但是我們還是建議大家,在外出攜帶卡片機的時候,一定要放在具有一定防護能力的相機包內,並放在相對較安全的地方。意外總是難免的,但別讓你的相機是被「坐死的」。 給你的愛機穿件衣,它會更「長壽」。 第4頁:腦子不能進水,相機也一樣   拍攝雨中風景是一個很好的攝影題材,但是這個時候請注重相機的防護。有條件的可以購買相機專用防水罩、沒有條件的找個助手為你的相機撐傘。當然,最好還是使用具有防水功能的相機拍攝。   在平時,也不要把相機放置在洗手間這樣比較潮濕多水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消費者在相機被水侵蝕或者受潮後還繼續使用。雖然短期內可能沒有問題,但是極有可能會導致相機內的CCD或集成電路損害。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立刻取出電池,並用吹風機等工具為相機擦乾水分。放置在乾燥通風的地方,至少幾天後再嘗試開機。   最後要說的是,雖然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三防相機,但勸大家還是不要和你的相機較勁,刻意在惡劣的環境中使用。各廠商三防相機的保修條列和普通相機是一樣的,真要是壞了,你還是要自己掏錢修理。 結語:   愛護你的相機,不要怕麻煩,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有效延長你愛機的壽命。細節決定成敗,像愛護你的眼睛一樣愛護你的相機吧。 , [ 本帖最後由 lxyxy 於 2007-12-21 10:48 編輯 ] 我是一尾藍色的魚。 我相信,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 TOP 藍心魚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藍心魚 (lxyxy)當前離線 我愛小卡片 經驗41364 點 凌易幣12909 ¥ 在線時間2341 小時 註冊時間2006-10-6 最後登錄2011-2-20 版主 UID4856 帖子20070 精華151 經驗41364 點 好評887 點 魅力23670 點 凌易金豆705 個 閱讀許可權100 性別女 報紙 發表於 2007-12-21 10:47 | 只看該作者 如何恢復被誤刪數碼照片 隨著數碼相機的普及,很多人都開始始用數碼相機來進行影像的拍攝,憑著簡單的操作、便捷的照片存取方式以及越來越接近傳統照片的清晰度,數碼照片大有取代傳統照片的趨勢。尤其是數碼照片可以存儲在一張小小的存儲卡中,可以在電腦上觀看或者隨時列印、沖印,十分方便、快捷。     但是,經常使用數碼相機的朋友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   因為各種原因誤刪除了存儲卡上的圖像文件或者誤操作把存儲卡格式化了,自己辛辛苦苦拍攝的圖片一去不復返!所有的功夫全白費了!你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其實,我也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因為我們是--高手嘛!    但是,不是每一個使用數碼相機的人都是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的高手,尤其是隨著數碼相機價格的下降,越來越多的低價格數碼相機開始進入了尋常百姓人家,對電腦操作並不太熟悉的朋友使用起數碼相機來,就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誤操作,導致存儲卡上的數據全毀。再說,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許多數碼相機的操作菜單都是英文的,如果你的英語不太好(更不要提許多水貨數碼相機的操作菜單是日文、韓語、法語……天,你看得懂嗎?),誤操作在所難免呀!如何才能避免這一問題呢?誤操作一旦發生,我們就只能「坐以待斃」嗎?     當然不是,PhotoRecovery for Digital Media它可以幫助大家恢復誤刪除的存儲卡中的照片,甚至可以恢復已經被格式化的存儲卡,讓你找回你所失去的所有照片!     這個軟體可以恢復幾乎所有的存儲卡介質,包括Compact Flash(CF)卡、Secure Digital(SD) 卡、Multimedia Card(MMC)卡、IBM Micro Drive(IBM小硬碟)、SONY Memory Stick(索尼記憶棒)和SmartMedia(SM)卡等存貯介質。可以恢復的圖像格式有JPG、TIF、PNG、GIF、BMP、Canon CRW;可以恢復的聲音和錄像格式有AVI、MOV、WAV三種。怎麼樣?夠全的吧,幾乎涵蓋了當前最流行的存儲卡和存儲格式。 首先插入你的記憶棒然後打開你的數碼設備或者讀卡器,啟動軟體(如圖),在DRIVES里選擇你記憶棒所在的盤符,接下來不用教你了點下面的START(如果第一次運行會出現提示窗選擇保存圖片的路徑,隨你選一個然後確定再重新START),程序就開始查找記憶棒里的被刪除文件了,速度要看你的計算機速度和被檢查記憶棒容量大小而不等,一般來說完全恢復一張64M SD卡上的圖片文件只需要5分鐘左右吧!     需要注意的是和大多數硬碟數據恢復軟體一樣,一旦發現產生了誤刪除,就不要再進行任何在存儲卡上的讀寫操作,否則就無法再得到滿意的修復結果了!, [ 本帖最後由 lxyxy 於 2007-12-21 10:49 編輯 ] 我是一尾藍色的魚。 我相信,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 TOP 藍心魚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藍心魚 (lxyxy)當前離線 我愛小卡片 經驗41364 點 凌易幣12909 ¥ 在線時間2341 小時 註冊時間2006-10-6 最後登錄2011-2-20 版主 UID4856 帖子20070 精華151 經驗41364 點 好評887 點 魅力23670 點 凌易金豆705 個 閱讀許可權100 性別女 地板 發表於 2007-12-21 10:49 | 只看該作者 教你如何輕鬆學攝影 ISO知識與運用 ISO值: 在傳統相機和數碼相機裡面都有這個設置,它是膠片或CCD感光能力的大小。普通家用的膠片一般ISO值是100,這好像一個標準值一樣,在這個值下面,我們基本可以實現各種場合的曝光正確,建議初學的朋友可以使用這個值來進行操作。如果低於100,比如50或更低,那麼畫面質量將有所提高,畫面更細膩,適合於拍攝人像或風光靜物等場景,層次非常豐富。低感光度帶來的影響是造成感光時間加長,這就不得不使用放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門來補充曝光,以達到正確的畫面要求。如果感光度值高於100,比如200,400或更高,那麼,膠片畫面的顆粒感就會增強,CCD畫面就有噪點產生,它的好處在於可以選擇更快的快門速度或者更小的光圈,這樣通過縮小進光量來達到正確曝光。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抓拍運動場面或者動態景物,合理運用可以產生比較特殊的效果。在比較暗的環境下面,提高感光度值也是一個好辦法。 光圈: 鏡頭的通光量有光圈的控制作用,通常鏡頭光圈越大(F值越小),通過的光亮就越多,大光圈帶來的特點就是能夠獲得很淺的景深,就是那種主體清晰,前後景模糊的效果,這個手段經常被用在人像攝影當中,能夠突出主體。當然,大光圈下面的聚焦一定要保持準確,否則比較淺的景深很容易照成焦點的偏差。光圈越小(F值越大),通過的光亮就越少,在小光圈下面可以獲得比較長的景深,這樣比較適合表現寬廣的風光或者環境,清晰度範圍很大。 快門: 配合光圈的變化,可以調整快門的速度來實現正確曝光,快門就是曝光時間的長短,比如你的光圈確定為F8,那麼快門越快,進來的光亮就越少,快門越慢就進光更多,快速的快門可以把運動瞬間凝結在底片或者CCD上,比如噴涌的瀑布,在陽光下凝結成晶瑩剔透的水珠。如果放慢快門速度,那麼,主體不動是清晰的,背景的人群就會變成模糊的運動效果,畫面的生動性加強。 光圈和快門的關係: 當一個景物的正確曝光確定以後,你可以變換不同的曝光組合來達到不同的效果,比如:一個場景在ISO100下面的正確曝光值是F8,1/125,那麼,你可以選擇F5.6,1/250---F11,1/60等等很多種組合,來控制畫面的表現方式,這裡面就是一個攝影常用的規律「倒易率」--就是要保證曝光量的正確,可以放大一擋光圈,同時提高一擋快門,或者縮小一擋光圈,同時放慢一擋快門。這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係,放大或縮小几檔光圈,就要相應的加快或放慢幾檔快門。這樣才能維持曝光總量的正確,保證畫面質量,而畫面效果就是通過不斷變換光圈和快門的組合來達到的。當然,這種倒易率也有失效的時候比如拍攝月夜星空,等等特別的環境,這裡就不是簡單的倒易率能解決了,更多依靠攝影者的經驗和技巧,這是需要實踐來總結的。 ISO值的運用: ISO值可以控制曝光量,通常增加一擋ISO值,光圈就可以獲得一擋縮小,或者快門獲得一擋加快,反之亦然。這也是需要根據畫面效果的要求來調整的。當然在一般數碼相機來說,高ISO會帶來更高的穩定性和感光度,但是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成象效果的降低,比如在ISO64拍攝和ISO200拍攝的同一張樣片來看,ISO的畫面幾乎肯定的是比後者要乾淨,噪點也要降低不少,所以在使用一般DC的人們,在光線不太好的狀態下,推薦使用腳架而不是一味的提高ISO來提高穩定性! 陰天里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 夏天雖然是攝影的好季節,但有時天氣突變,電閃雷鳴、暴雨傾盆;有時又陰天連連,不見日頭,特別是在我國南方,一進入雨季,更是難見晴日。那麼,陰天里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呢?   一、陰天時選擇什麼膠捲   陰天攝影時有兩個基本問題。一個是光線較暗,導致快門速度降低。另一個是由於光線較暗導致膠捲色還原不良,拍出的照片顏色不漂亮。   陰天攝影時為防止手顫可以使用三腳架,另外,也可以用高感光度膠捲來提高快門速度,防止手顫。到底用哪一種方法,要根據當時具體情況來決定。一般來說,拍攝風景等不動體可用三腳架。抓拍則可用高感光度膠捲。兩種方法各有所長。使用三腳架攝影範圍受到限制,有時即便使用三腳架也不能完全避免被攝體晃動。使用高感光度膠捲也有不足之處。高感光度膠捲的粒子粗,成像不太細膩。拿反轉片來說,目前除了富士PROVIA 400F和TREBI 400是微粒子ISO400膠捲,其他高感光度膠捲的粒子都比較粗。   另外,高感光度彩色負片膠捲也存在色還原不太鮮艷的傾向,在陰天時更為明顯。因此,即便是陰天,最好也不用高感光度膠捲。陰天時儘可能不拍攝動體。另外,富士VEIVIA是色還原相當鮮艷的低感光度膠捲,在陰天時使用該種膠捲能獲得色彩鮮艷漂亮的圖像。   二、陰天時怎麼使用閃光燈   要解決由於陰天光量不足所導致的色還原不良,還有一個方法,即拍攝時使用閃光燈。閃光燈的光線性質與陽光差不多,能使色還原正常。但是,使用閃光燈攝影只適合拍攝離照相機比較近的人物和花卉等被攝體,而不適合拍攝閃光燈光量達不到的風景等遠處的被攝體。   拿陰天時在室外拍攝人物半身像來說,閃光燈的光量和光圈、快門速度彼此都要平衡,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因此,陰天用閃光燈攝影時最好不用光圈優先AE,使用程序AE比較理想。   即便使用多分區測光並具有閃光調光功能的新型機,陰天拍攝人物半身像,照射在人物身上的閃光燈光線也十分顯眼,人物顯得非常不自然。   為什麼閃光燈的光線那麼顯眼呢?一個原因是閃光燈的光線太強。另一個原因是人物後面的背景可能很暗,暗背景把閃光燈的亮度襯托得更加刺眼。如果同時存在這兩種現象,拍出的照片肯定不理想。   在上述條件下要想拍好,使被攝體獲得適當的曝光,就要對暗背景進行0.5~1EV的加曝光補償。現在很多中檔以上的AF單反機都具有設定閃光量和曝光補償的功能,用起來非常方便。   如果閃光量太強的話,可把閃光量設定0.5~1EV減曝光補償。但要注意,有的機型該功能只限於內藏閃光燈使用,也有的機型可對外接閃光燈進行設定。   背景暗時通常要比晴天時做0.5~1EV加曝光補償量。但是,有的照相機曝光補償機構和閃光調光聯動,做加曝光補償量時,閃光燈的光量也變強。這一點要特別注意。有的照相機設計有「曝光補償時閃光燈不聯動」功能,可以選擇該項。如果照相機沒有該項目的話,當用閃光燈做0.5~1EV減曝光補償時,最好設定在1.5EV。   當同時用曝光補償和閃光調光拍攝時,到底是閃光燈光量太強、還是背景暗,可能一時難以判斷。這時最好用不同的組合多拍幾張,選擇最滿意的並從中總結經驗。如果嫌麻煩、怕浪費膠捲,其結果是離成功越來越遠,以後會浪費更多的膠捲!   三、陰天時構圖需要注意什麼   陰天拍的片子經常出現的毛病是上半部是灰濛濛的天空,這樣的照片等於把畫面的「靈魂」給抽出去了,使觀看者不明白究竟要表現什麼。陰天攝影構圖時不要讓灰濛濛的天空占畫面較大面積,這是陰天攝影一個重要原則。為此,拍攝時要盡量使照相機位於稍高的位置和角度,利用樹冠等遮擋住灰濛濛的天空。   但是,一般來說很難使照相機處於較高的位置。拍攝模特和花卉等被攝體還容易些,拍攝風景就很難做到這一點。利用樹冠等把灰濛濛天空遮擋住是一個比較容易做到的方法。如果被攝體後面的樹冠離照相機比較近,可以採取稍高的角度把樹冠置於畫面上方,遮擋天空。如果被攝體後面沒有樹冠,可以尋找遠處的樹冠。這時最好使用望遠鏡頭。廣角鏡頭要做到這一點相對難些。   四、陰天時要這麼拍   陰天時由於光線較暗風景顯出低沉的氣氛,故一般不適合作為攝影的表現題材。但有時為了表現濃重的氣氛,也可以把風景作為陰天攝影的表現題材。   陰天最適合拍攝的被攝體是古建築物、枯樹、寺廟、石佛等被攝體。   拍攝時特別注意不要曝光過度,搭載有多分區測光功能的照相機在陰天時也能拍出畫面明亮的作品。構圖時可以在畫面上方適當留有天空。如果要表現濃重的氣氛,可以適當做減曝光補償。但要注意,如果減曝光補償的補償量過大的話,就變成剪影效果了。   五、注意事項   ⒈夏天多雨,雨水是電子化照相機的大敵。當照相機被雨水淋濕時,要用事先準備好的干毛巾擦拭乾凈。特別要注意變焦鏡頭,一定要使變焦鏡頭鏡筒處於全拉出來的狀態擦拭乾凈,否則水分會滲入鏡頭內。   ⒉擦拭乾凈的鏡頭不要立刻從機身上拆下,否則機身鏡頭介面處容易進水。要等鏡頭機身完全乾燥之後再拆卸鏡頭。 攝影之奧秒,就是它包含了很多元素,您可把它看待成一種藝術,同時也是一種科學,用相機去創作,某程度上跟畫家用油彩畫筆創作一樣,但攝影卻又很重視器材的攝影師必須了解相機和鏡頭的特點。可是,正因為攝影那麼的博大精深,涉及的元素又多,不少人都會對之產生很多誤解和謬見,有不少初學攝影的朋友更不知不覺被誤導了。因此,我們特地炮製了這篇文章,與大家一同分享一些常常被人誤解的攝影問題。   誤解一:鏡頭反差越高,解像度就越高有些拍友,當使用某鏡頭拍攝時,會發覺所拍攝出來的影像有很高的反差(一般稱為較「硬」),又或者看起來很鮮明,便衝口而出說某某鏡頭解像一流。一旦看反差弱的照片時(即常稱作為較柔時),便聲聲道鏡頭解像不良。這一種說法,似乎有點武斷,其實解像度和反差是兩樣東西來的,不應一概而論,當然又有些相關的地方。甚麼是解像度?解像度(Resolution)其實是經過一些標準的測驗得來的數據,是利用一張黑白的線條圖表,在不同的光圈下用鏡頭拍攝,然而最標準的數據理應是由機器讀出,但某些雜誌或試驗所用菲林顯像作人眼判斷,這似乎會帶有一些客觀因素,如菲林的處理過程或人眼的限制等,但一般都可接受,因為至少可找出同一支鏡頭在不同情況下(不同光圈或焦距)的解像表現,毋須與其它鏡頭比較便成。一般來說,越能在同一範圍分析出越多線條的數目就越有解像力,即是較銳利的鏡頭。甚麼是反差?反差(Contrast)雖不代表解像度,但也不無關係,但不能說反差高,解像便高。反差其實是指鏡頭將暗位層次表達的能力,一個影像必須有光和暗兩個對比,反差高是指光與暗之間明顯分隔,而中間可能沒有太多漸層(gradation);而反差低則指光與暗之間不夠明顯或不夠鮮明,但有較多的層次,看起來可能會使人覺得較呆板。對於彩色或黑白的影像,反差的定義也是一樣的。一般人誤會反差高是好的,沒錯,反差高確是較鮮明和調子輕快,但是沒有豐富的層次,剛才的高解像度便失去了意義,令整體的仔細表現會有阻礙。惟反差確是很主觀的東西,未必有一個標準,但具體上一支全面一點的鏡頭會較受歡迎,何況現今的菲林也有很好的反差及層次,也有不同的選擇,如專為拍人像而設的,又有專為還原準確色彩而設的菲林,拍友們也毋須太過盲目追求。  誤解二:加1B天光鏡好過UV濾鏡每當買新鏡頭時,都會考慮買一塊保護鏡頭的濾鏡,一般1BSKYLIGHT和UV兩種,前者比後者昂貴,有人說UV只是一塊玻璃,而1B拍人像會靚些又或者拍攝的色彩會準確些,所以會偏選1B,但這種說法似乎並不太合適。1Bskylight濾鏡正式來說是一塊有顏色的顏色濾鏡,是其中一塊標準化的矯色濾鏡,可隔除360nm或以下的光波(屬於較藍色的光線至UV),並同時可輕度吸收約550nm的光波(即綠色光線),總括是用作減輕於山區或海邊拍攝時的偏藍現象和樹葉的綠色反光,在綠油油草地上拍攝人像就可能用得著。可是,在直接的陽光下拍攝,這塊1B濾鏡是全廢武功,換句話說,也僅是一塊玻璃。UV濾鏡則是用來隔除肉眼看不見的紫外光,因此在色彩上(一般彩色菲林乳膜上根本無法對UV顯現色彩)是全無影響,但據廠方的建議,它的最大作用是將拍攝無限遠的模糊情況改善,但老實說,天氣才是最終決定因素,要是空氣中塵粒多或濕度高,加多少塊UV也是徙然的。既然是這樣,甚麼濾鏡都不加又是否最好呢?對的,光學上是絕對是好的,因為加上了一塊玻璃,可能會弄巧反拙,但這又未必可以由肉眼察覺得到,再仔細衡量之下,買一片玻璃保護前組鏡片,似乎比起一丁點兒的光學損失來得重要。但是1B還是UV,那就悉隨尊便。但花錢買一塊有多層塗膜的UV已很足夠了,既可保護鏡頭,又可減少光學的損失,較為值得。  誤解三:專業菲林靚過業餘菲林有一些拍友常有一錯覺,以為專業菲林的影像質素一定比業餘菲林好,但往往發覺事實又不是那麼明顯,就歸究所用的相機、鏡頭、測光表等等不夠好,甚至是自己,這看來有點可憐。專業菲林確有比業餘菲林優勝的地方,但不代表業餘菲林一定是差些,其實我們只想道出專業菲林是專為專業攝影師而設,要用得它們出色,辦法很簡單,學學怎樣去當一個專業攝影師便行了,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專業器材,反而是技巧,尤其是處理菲林的技巧。各位不妨去嘗試買些專業幻燈片來試用,您會發覺陳列的地方都會有一個雪櫃,再留心菲林上的說明,除了使用限期外,還有一個建議儲存溫度,一般約為十二、三度。專業菲林靚在夠新鮮,若能在保存時依足所建議的環境,菲林會得到預期的效果,但隨意處理菲林,一時又到甲店,一時又到乙店沖曬,敢保證每次沒有不同的色彩表現才怪哩。當然,還有很多處理菲林的方法,例如曝光因素、倒易率等,或可參考說明書的指示。業餘菲林就不同了,除了expiredate外,也沒有其它的指示了,而一般都有較長較穩定的儲存期,而且寬容度高,對一般用家來說似乎較為可靠。  誤解四:閃光拍攝一定要用X同步快門有不少中外攝影書籍也曾提及過X同步快門這東西,甚至有最快閃光同步快門這一名詞。但有不少初學攝影的朋友誤解以為閃燈拍攝時要硬性使用某一檔快門。其實,所謂閃光同步快門或最快閃光同步快門是泛指可作閃光拍攝的快門,最快的意思是在那快門速度以上的快門不能作閃光同步,否則會拍不到全格菲林清晰的影像,這問題是存在於鏡後快門的相機上,而每部相機都有獨立的設計,故最高同步快門都不是全部一樣的。使用閃光燈時,只要在最高同步快門下任何一檔,均可拍攝到有閃燈效果的照片,只是快門越慢,現場光之曝光時間較長而己。舉例在室內拍攝,若以最高同步快門閃光拍攝,背景未必可有足夠曝光,這使主體前景雪白光亮,而後景則昏暗漆黑;若以慢快門(甚至便攝機中所謂SlowSync或夜景人像模式等)同步閃光拍攝,便能獲得較具現場氣氛的照片。除此之外,利用較慢快門時,甚至可選擇前或後簾的同步閃光,你可調較快門一開啟便閃光,又可以在快門關閉前閃光,均可創造特別的拍攝效果。  誤解五:微距鏡只能作近攝?微距鏡是專為拍攝極近距而設的,但有人說它於正常拍攝時會有質素的下降或迷信只能用在翻拍或微距拍攝用途上。其實,根據一些光學測試,無論是以1:1或1:2和1:50比例拍攝時,微距鏡頭的解像在大部份光圈下都有極優異的表現;而1:49或1:50時的測試,解像度比其它同等焦距的非微距鏡頭高很多。然而微距鏡頭最大的問題是對焦設計是專為近距而設的,故此在數十厘米至無限遠的距離可能只須轉動對焦環不足45o,在精確度上可能大打折扣,但現今的AF鏡頭已非常準確了,或可彌補這種問題。故此,以微距鏡頭拍攝正常距離的景物,甚至人像是絕無問題的,f/2.5或f/2.8光圈或許不能盡用,因為常會有四角失光的情況,這是難免的,但收一級光圈已能解決,相反,拍攝微距時,細的光圈容易造成繞射現象,因而f/8到f/11都會較為適合。但一些微距鏡用家會知道,微距鏡解像非常高,照片看下去好象有點「硬蹦蹦」,但各人有各自的喜好,選擇眾多,隨閣下所好吧!  誤解六:入射式測光表比反射式准這種說法不夠全面,客觀來說,其實兩者都一樣準確,但對只用單一種測光方式的人來說,相信某一種較為可靠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兩種均有各自的操作方式及量度方法。但以反射式測光表來說,就稍比入射式麻煩,因為往往要考慮18%灰度的限制,而入射式可直接量度投在主體上的光度,直接獲得光圈值。可是,我們相機上內置的均是反射式測光表,好處是勝在夠方便,因為不用每每走在主體面前測度,而且多是TTL(Throaghthelens),鏡頭的失光、濾鏡等曝光因素也直接包括在內,減低錯誤發生,比入射式容易及可靠。但主體及背景的色彩(如黑或白)都會造成測度錯誤,惟一方法是作曝光補償,只要多練習,要獲得正確曝光並不是那麼艱難。而入射式本身已有比反射式優勝的地方,但使用上是較為麻煩,若不介意多帶一個測光表,這也沒有問題,但千萬要緊記將鏡頭前的濾鏡等因素計算在內。還有,如NikonF5已設有3DRGB的反射式測光表,這意味著反射式測光還有可跳出櫃框的地方,只要解決18%灰度的限制,根本不用懷疑其準確性。  誤解七:密封防潮最可靠每逢到了雨季,拍友心情就最憂愁,因為心愛的器材隨時受潮報銷,有些人就瘋狂購買各類防潮用品,諸如吸濕器,抽濕機等。一旦下雨,就寧願把相機鏡頭藏起,變成濕度過敏狂,這樣子,整個夏天可能連一筒菲林也拍不完,可說是非常可悲。老實說,香港這裡的氣候,要待RH低過60%的日子可謂少之又少,何況是在雨季。然而關上所有器材亦未必能完全防潮,很多人都會有經驗,放在密封盒裡的「陳年」鏡頭也會不知何解生了黴菌。其實要防止鏡頭髮霉,防的不是濕應是菌。要制止鏡頭髮霉,首要是了解為何會發霉,潮濕和黑暗皆是黴菌的至愛,然而菌在空氣中四散,根本防不勝防,若在密封的防潮箱里,一樣有黴菌,若加了防潮珠(一般都會用silicagel),便能有一定的抽濕作用(但不是永久的,一當飽和便效力全失),市面有些可將水份吸進盒內的防潮器,雖然吸水效果好明顯,但筆者建議大家要小心,應勤一點檢查是否已滿或破漏,更要避免放在過度高溫的地方,因為水份一樣有可能被蒸騰出來。所以,很多人寧願有空拿鏡頭出來把玩或者使用,見一見光已可大大減少發霉的機會。而一般放在冷氣開放的房間,只要空氣流通,加上濕度低,鏡頭髮霉的機會已非常低了。若真的要把器材藏起一段頗長的時間,最好是在濕度低的環境下,放進適量的防潮物料,以密封的箱盛載,記緊要把鏡頭清潔乾淨,以免細菌滋長。據說有些電子防潮器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價錢卻非常昂貴。  誤解八:要經常抹拭鏡片市面有很多專為清潔鏡頭的器具甚至抹鏡藥水,究竟鏡頭應否經常需要抹拭的呢?一般拍友自然是疼愛自己的器材,看見鏡上沾了一粒塵已驚惶不已,急著買東西來清潔鏡頭。有一些人會用有掃的氣泵把塵粒掃走或吹走,甚至用抹鏡紙及藥水擦拭,但這是不太好的,除非鏡面上所沾的污漬如手指模較難清潔,否則不要貿然用東西擦拭鏡頭表面,因為此舉可能會弄花鏡面,也可能令部份塗膜脫落,但現今的塗膜已相當穩固,然而此舉始終太危險了。建議為鏡頭加裝一塊UV或IBskylight濾鏡作保護,就算弄污了也可隨意抹,甚至換一塊新的,怎也比弄花鏡頭的鏡片化算得多。若真的需要,購買鏡頭紙或鏡頭清潔劑時要小心,避免使用有酒精成分的清潔劑,因為這等會令鏡頭有所損傷,用時不要將清潔劑滴在鏡面上,若流進鏡頭內或鏡片的邊緣,亦會弄壞鏡頭。因此,最好的方法是盡量避免弄污兩端的鏡面,若沾了塵應用氣泵輕力吹走,若是沾了手指模或油漬可用高密度布料或已打磨的皮革抹拭。若是內部生了黴菌或有水氣凝結(如出入冷氣場所)時,最好交回原廠保養中心代為處理。  誤解九:50mm焦距等於人眼人們常說50mm焦距是標準鏡,又稱與人眼的視覺效果相近,常說用50mm拍的影像就最真最寫實。但若細心從觀景器望出去,與肉眼相比,可能所見到的影像大小又不是如此,會發現50mm鏡頭下的影像會比大腦所接收的更廣闊。若論視角(AngleofView),50mm鏡頭只有46o,然而人眼可有接近120o,但為何人眼看到的又總不夠50mm鏡頭廣闊呢?問題其實是出現在影像的平面大小上和鏡片與人眼內的晶體之分別。人眼所感光的地方是在視網膜(Retina)上,而感光細胞所聚集的地方也只限於一點,即黃點(yellowspot),感應色彩的錐形細胞(conecells)比黑白視覺的棒形細胞(Rodcells)少和更集中。於是乎,您會發現看東西(如看書)的時候,只能習中看見中央部分,而其它圓周外的字未必能夠看清,但菲林就不同,只要鏡頭視角涵蓋,而主體又是平面的話,整個平面都會清晰,因為菲林面(24X35mm)都有相等的感光藥物。另一方面,用50mm拍攝出來的影像,比例上與實物無分別的,只要將影像放大至與實物原大小一樣放在眼前,與你在實物前看其實是一樣,但這並非只有50mm鏡頭可以做到,80mm、100mm、180mm……都可做到。究竟50mm真在哪裡?或許從觀景器里看比較接近人眼所見到的,但這要視乎主體的距離,要記著:人眼看到是1:1的Lifesize,然而從觀景器看的是有縮細的效果。還有,50mm鏡頭的焦點或清晰平面分布是與人眼有別,因此,說50mm與人眼接近似乎可能有點兒那個,但說50mm鏡頭沒有嚴重變形和取景範圍適中是「真」的表現也還是可以的。  誤解十:鏡頭焦距會影響透視有些拍友常常說某某20mm鏡頭很有透視感,又話某某300mm鏡頭很有壓迫感,說這些全都因為不同焦距有不同的透視感。事實上,透視與焦距是沒有關係的,而透視是指光線的收縮效果,如用廣角鏡從地下拍攝整座大廈時,建築物兩邊的線會向上收縮,而並不是平行的。一般來說,共有三個主要影響透視的因素:不變的距離.假若保持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與主體保持不變角度,但以不同焦距拍攝同一主體時,拍出來的照片將有不同的視場大小(FieldofView),而主體也會有不同的放大率,用長些焦距的會有大一些的放大倍數;然而,透視是一點也不變的,不信可將多張用不同焦距拍攝的照片放大或縮小至同一放大倍數來看,主體與背景之比例是非常相近的,即是說透視也相近。改變相機與主體之距離透視與鏡頭焦距無關,但同一支鏡頭與同一個焦距,若以不同的主體與相機距離拍攝,便會有不同的透視效果。或是,有多支不同焦距拍攝同一主體時,為了拍到接近相同大小的主體時,便更改拍攝的距離,結果20mm的會攝到更多的背景,而100mm會有接近人眼視覺的效果,而200mm又可能拍到背景與主體「壓縮」或接近了的照片。相機與主體之角度另一個影響透視的因素便是取景時的相機角度,若以廣角鏡拍攝時,從低角度拍攝站立著的人像時,看起來便會是上身短、下身長,而從高角度拍攝時,則會有相反的效果。若以水平向著主體拍攝,這種透視的變形便不會出現。以後大家或不會再對以上各項攝影問題而存有誤解了,但攝影始終是非常變化多端的玩意,當中還有很多事項是值得討論的,日後有機會的話,或會再與讀者分享。 使用數碼相機,我們常有這樣的經歷:雖然對象在相機的液晶顯示屏中非常清晰,但當我們在計算機的顯示器上看圖像時,對象卻有些模糊。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這就涉及到調焦的技巧。   1、何謂調焦   調好焦距,一張照片的被攝體就會特別清晰。相反,被攝體模糊就說明沒有調好焦距。什麼是被攝體呢?被攝體依賴於攝相者的的意圖。我認為,被攝體就是我們想展示給別人的東西。   我們來看下圖。在數碼相機的取景器(或液晶顯示屏)中央有紅色的標誌[ ]。(對於佳能相機這個標誌通常不會出現在液晶顯示屏中。我們假設它們存在於液晶顯示屏中央。被這個標誌鎖定的區域稱為AF區域)。在這個區域中,AF(自動對焦)功能就完成了。這樣就要求你首先要把目標放進AF區域內。   在上圖中,平面上所有的對象包括主體一起叫做焦平面,他們都在鏡頭中,包括貓和鳥。而遠處的及近處的景物就不在其中。它們離焦平面越遠,圖象就越模糊。對於那些在焦平面的物體,相機都能清晰的拍攝下來。   注釋:數碼相機的液晶顯示屏通常較小,而且顯示器的像素數較少,因此,不能精確地檢查對焦是否清晰。如你想精確地檢查對焦狀況,可以通過使用[T]按鈕來放大液晶顯示屏上的圖像來檢測對焦狀況。   圖片1(a)按下[T]按鈕得到放大圖像  圖片1(b)放大圖像4倍   圖片1(c)通過使用Multi Selector移動圖像位置  圖片1(d)打開確定指示功能菜單,圖像在聚焦範圍內的部分會出現指示   (這些功能存在與否因相機種類和生產廠家的不同而不同)   2、聚焦鎖定   在許多自動聚焦數碼相機中,顯示屏中央都有一個AF區域。如果AF區域外(如畫面的左邊或者右邊)有兩個不站在一起的人,這樣自動對焦就會失靈,拍攝到的影像就會模糊。而且,如果被攝體在畫面的邊角,也不能清晰對焦。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使用AF功能,首先,在半按下快門按鈕的同時,使焦點聚焦在AF區域內的物體上,這時就鎖 如何使用自動模式攝影 運用自動曝光模式(場景模式)可以得到完美的光圈快門的組合,因此了解光圈快門的原理是必要的。曝光是改變圖象亮度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運用曝光補償可以改變圖象的亮度。另外,通過改變曝光組合,當對象移動時,你可以拍攝到清晰的影像。   1、快門速度和光圈   在典型的自動曝光相機中,圖象的光亮度由照在膠捲或者圖象設備上的光線的數量來決定。簡單的說,光亮度隨著光線的增加而變亮,隨著光線的減少而減弱。光圈越大,就有越多的光進入鏡頭。光圈的F值越小,光圈就越大。   快門速度是指曝光時間的長短。快門速度越慢,就有越多的光匯聚CCD上。   在下圖中,光圈的F值代表光柱交叉部分區域, 而快門速度是代表光柱的長度。因此,光柱的數量與照在圖象設備或者膠捲上光線的數量緊密聯繫。比較兩種光柱,只要兩種光柱的數量是相等的,不管快門速度和光圈如何,他們的曝光數量是相等的。換句話說,兩張照片的亮度一致。      不同的光圈有不同的景深效果     較小光圈攝影實例(背景模糊小)   較大光圈攝影實例(背景模糊大)   隨著光圈變大,景深變小。(景深是指拍攝對象前後景物的清晰距離)。 數碼相機有一個比35mm或APS膠捲相機小的圖像設備。因此數碼相機的鏡頭的焦距要短的多。因此,數碼相機的模糊效果比傳統的相機遜色許多。   但數碼相機拍攝近景的效果比35mm或APS相機要好得多,因為數碼相機的景深要大很多。   不同的快門速度下的相片效果   慢快門速度效果(背景非常模糊)   快速快門效果(背景清晰)   當你在晚上或在一間模糊的房子里拍照時(沒有電子閃光燈),照片就會比較模糊。這時,你需要使用慢快門速度。由於相機振動,或者對象的移動,你可能拍攝到模糊的照片。這就是典型的拍攝上的失敗。另一方面,當你想表現物體的動感時,模糊又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想拍一個運動物體靜止的一面,你需要使用快速快門技術。   通過使用高速快門,可以使一個運動的物體在照片中完全靜止下來。 2、Scene模式,P模式,A模式,S模式和CSM模式   COOLPIX 885有SCENE模式(12種),P(程序)模式, CSM(custom settings)模式,M(手工)模式(等同於AUTO模式)。   COOLPIX 880有SCENE模式(11種),CSM模式,P模式,A模式(光圈先決),M模式和AUTO模式。   COOLPIX 995有S模式(快門先決),CSM模式(有三種設置)和AUTO模式,但沒有SCENE模式。   第一:怎樣使用SCENE模式   你可以在SCENE模式中選擇一種合適的場景。如是特別複雜的取景要求,SCENE模式可能無法滿足你。但至少比用AUTO模式好。當你在模糊情形下拍攝時,建議使用一個三腳架保持照相機穩定。   第二:怎樣使用P模式   如果你是有經驗數碼攝影者,建議你使用P模式,如AF模式和白平衡模式。P模式可以避免模糊不清和主體不在鏡頭內的情形。但是在極其複雜的情形下,失敗也在所難免。這樣,不妨改變一下設置試試。   第三:挑戰A模式或S模式   當你想看到光圈和快門變化帶來的圖像變化時,就使用A模式或S模式。如果你想使用更快的快門速度,用A模式打開光圈就行了。   通過CSM模式設置你最喜歡的情景,照相機可以在CSM模式中存儲多種的情景設置。當你經常使用相同的情景時,CSM模式就顯得很有效率了。 如何用好閃光燈的模式 當你在渾暗的光線下取景時,相機上的閃光燈它是非常有用的。   它會發出適量的光線,可以幫你避免拍出模糊的照片。使用COOLPIX 885時,被攝體離相機2.5米比較適合閃光燈攝影;如果要攝稍遠一點,3.7米比較好。如果超過了3.7米,圖像就會較暗淡。當光線不足時,就把感光靈敏性ISO設高一點。   下面介紹五種自動電子閃光模式的應用。   1.自動模式(自動閃光)   只要當光線較暗是,電子閃光燈就會開啟。自動模式(自動閃光)(自動模式的指示不會在LCD顯示屏上顯示。這依賴於照相機的類型和製造商)   2.禁止閃光模式   當你在晚上拍攝煙火或遠景時,用這個模式較好。拿拍遠景來說,閃光可能不夠充分。當你在晚上或在一個模糊房間中拍照時,你可以增加曝光補償值,儘管快門速度有點慢,但圖像顯得更亮了。(注意!不要晃動照相機,建議用上三腳架。)   3.慢速同步模式   這個模式適合晚上拍攝肖像。被攝體被電子閃光照亮,遠處的黑暗的背景也因為慢速快門變亮了。 4.填充(強制)閃光模式   任何時候(甚至景物足夠亮)相攝,閃光都被激活。 5.紅眼減少模式   內置電子閃光經過眼睛反射回鏡頭,導致紅眼現象(由於被攝者眼底血管的反光,使拍出照片上人的眼睛中有一個紅點的現象)。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紅眼減少模式激活提前閃光,使人眼的瞳孔縮小。提前閃光後,主要的光都集中在了主體上。這個技術減少了紅眼現象。   當你拍攝貓和狗時,它們的眼睛有時是綠的,有時是藍的,這也屬於紅眼現象。因此你就可以使用這種模式來減少它們。   但如果貓或狗正好在提前閃光時轉開了它們的眼睛,你可能不需要這張照片了。當你給一個人拍照時,最好預先告訴他你會提前閃光。 如何運用線條 線 條 在一些場景中,被攝對象自身具有某種線性結構,使畫面中形成一些明顯的線條。這些線條對攝影畫面的構圖起著重要的作用。 夢幻 作品 比如上圖,畫面中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由近處延伸至遠方。儘管畫面中有很多房屋。可是,我們的視線會由近及遠沿著這條小路把注意力集中到這條小路上。 再如上圖,房子的陰影部分形成了明顯的匯聚線,將人們的目光引導到了房子上。雖然,再畫面中房子所佔的比例很小。但是,人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就集中在房子的上面。這是因為,畫幅中的一些明顯的線條,對我們的視覺有影響,它能引導觀眾的視線,隨線條所指的方向進行移動。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增強攝影畫面構圖的表現力,在線條終端指向的位置,如果安排被攝體,儘管它的體積很小,也能顯得醒目。 線條還能加強一幅照片的意境與氣氛。 水平線條有助於展示開闊的空間,使畫面有寧靜、平穩的感覺: lion0348 作品 橋所構成的水平線,很好的展示了空間的感覺。 地平線顯示了寬廣 垂直的線條能顯示出高度,使觀眾視線由畫面的底部向頂端延伸; yvlin 作品 丑媽 作品 對角線使畫面富有動感,易於強調不安定的因素; 120DLR 作品 笑傲漿糊 作品 曲線則容易使人感到優美、舒暢、富有韻律感…… 笑傲漿糊 作品 巴山夜雨 作品 總之,畫面中的線條,是畫面構成上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畫面中的線條,也是決定照片構圖形式的基本依據。以高聳的直線條為主的畫面,必定形成一幅豎幅構圖;以水平線條為主的畫面,自然產生一幅橫幅構圖;以對角線條為主的畫面,將成為一幅對角線構圖…… 由線條本身的形狀產生的構圖形式尚多,如縱向垂直和橫向水平的線條能產生靜止的構圖,引起安定、平穩、牢固的感覺;傾斜的線條能產生一幅動勢構圖,增強不安和動勢感;方形和圓形的線條能形成一幅方的或圓形的構圖,具有內向、充實、飽滿等感覺……不同形狀的線條,對構圖形式的影響是多種多樣的。 攝影畫面中的線條,並非完全由被攝場景中真正的「線」產生,也可以憑藉一些被攝體有規律地排列而形成。這種「排列成的線」,雖然不是真正的線條,但在構圖上也能起到線的作用。 lion0348 作品 這幅照片是以欄杆上的白雲雕刻為主體的,這些白雲雕刻形成的那些真的和彎曲的「線條」,卻不是真正的線,而是由於雕刻排列得很整齊而產生的。這一些排列成的線,在畫面構成上同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能使我們的視線沿著它由近向遠處移動,使照片表現出巨大的空間。 作品欣賞: 61zyk 作品 水平線條的良好運用,表現了空間寬廣的感覺;同時,畫面也十分穩定。 笑傲漿糊 作品 利用小路的曲線絕對突出了奔跑的孩子。 利用橋本身的規律構成的線條表現了縱深! zxs作品 利用斜線條表現向上的匯聚空間,同時有一種極其不穩定的感覺。 61zyk 作品 利用樹木規律排列所構成的線條很好的表現了縱深的空間感。 建築攝影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不過拍好建築攝影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選好拍攝點 建築物多呈不同的幾何形狀,從不同角度觀察,其造型、透視及前景和背景等均會發生明顯變化,因此選擇最能表現建築物造型的拍攝點顯得十分重要。適於建築攝影的拍攝點主要有以下幾種:    ⒈高拍攝點:在表現建築群的整體形態及各建築物之間相互位置關係時,常常選擇高拍攝點,如俯拍建築群全貌或城市全景等。    ⒉低拍攝點:低拍攝點可使建築物的豎線向上匯聚,能夠表現出建築物的高大特徵,同時也增加了建築物的穩固感。    ⒊正面拍攝點:正面拍攝建築物有莊嚴、平穩的感覺,在建築物正面特徵明顯,要求畫面構圖莊重、平穩時常常運用這種視角。但正面拍攝建築物缺乏線條透視變化和面的變化,畫面較為呆板。    ⒋側面拍攝點:此時建築物的橫線條和豎線條都有明顯的透視變化,而且能看到建築物正面和側面,有利於表現建築物的各角度特徵,突出建築物的立體感。是拍攝建築物最常用的拍攝點。    選擇拍攝點不僅要考慮建築物的表現和造型,還要考慮建築物周圍的環境,以及建築物前景的取捨等。特別是在拍攝建築物時,為了表現建築物的空間感,常常需要選擇一縷樹葉、一個房角等作為所拍建築物的前景,放在畫面一角。 二、光線的選擇 不同的光線可使建築物產生不同的造型效果。適於拍攝建築物的光線有以下幾種:    ⒈高位正面光:適於表現建築物正面的特徵(如涼台、拱門、雕刻等),但不利於建築物的整體造型。    ⒉高位側面光:不僅能很好地表現建築物表面特徵,同時也能充分表現建築物的立體感,是建築攝影中最常用的光線。    ⒊頂光:照亮建築物頂部,適於俯拍較大範圍的建築群,這種光線能把建築群的層次區分出來。 三、濾光鏡的運用    建築攝影中,濾光鏡是必備的。因為建築物在室外,常常需要運用不同的濾光鏡調整影調關係,突出建築物。在建築攝影中,常用的濾光鏡有如下幾種:    ⒈黃濾光鏡:一般的建築物體多為淺灰色或呈暖調的其他淺色,而天空常呈現為藍色。在黑白攝影中,如果不加用濾色鏡拍攝,則淺色建築物與天空銜接處將無法區別,加用黃濾光鏡後可壓暗藍天、突出淺色的建築物。    ⒉紅濾光鏡:在黑白攝影中能將天空壓得很暗,使天空與建築物本身反差提高,顯著地增強建築物堅實的特徵,使主體的線條和色塊鮮明地展現出來。    ⒊偏振鏡:用彩色片拍攝建築物時,使用偏光鏡能壓暗天空的藍色,建築物的色調更加鮮明,而且不會改變真實的色彩關係。 四、器材的選用 建築攝影一般追求高反差和高像質,因此宜選用中大畫幅的相機。膠捲宜選用低速或中速膠片,甚至可使用高反差的分色片。這些膠捲的共同特點是反差大、顆粒細膩。鏡頭選用標準鏡頭、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因為這類鏡頭視角寬,適於表現高大的建築物。如果可能應使用移軸鏡頭,以便控制透視畸變。同時,室外拍攝必須使用遮光罩。此外,三腳架也是必備的,因為建築攝影多使用小光圈,慢速膠片,且像質要求高,沒有三腳架寸步難行。 沒有親臨現場的您是否也有給寶寶拍照方面的困惑呢?那就讓我們來為您支支招吧!   好奇寶寶,生動表情   您給寶寶拍照時,是不是總是很難讓寶寶的表情豐富起來呢?要讓寶寶笑得自然,首先是要讓寶寶保持穩定、開心的情緒。以下幾點拍攝前的準備工作,對於穩定孩子的情緒十分重要: 金佰利大中華地區企業發展及戰略項目總監佟梅女士與好奇寶寶互動   室內溫度要合適。這樣會讓寶寶感到舒適,心情大好。   給孩子穿著舒適合身的紙尿褲。優質的紙尿褲,使孩子無論何時何地都活動自如,自然容易讓他們擺出活潑可愛的pose了。這樣特別為好動寶寶設計的紙尿褲在市面上就有:以創新而聞名世界的好奇品牌設計了一系列適合寶寶爬行、學步的紙尿褲、成長褲,甚至全球首創性地推出了紙泳褲。在「好奇寶寶,快樂寶寶」活動現場,所有寶寶都在「好奇」紙尿褲的舒適呵護下參加運動,在爸媽的相機里留下了可愛的瞬間。   盡量不要用閃光燈,因為閃光燈發出閃光時會影響孩子們的情緒,最好採用自然柔和的光線。   要逗樂孩子,還可以使用一些小道具。但基於安全考慮,道具最好都是模擬的,尖利的道具不要使用,葡萄、水果、花、小汽車、吃的東西等等,都是比較合適的。有的時候也可以故意拿走孩子正在玩的玩具,讓他們擺出生氣的樣子,不過一定要馬上把玩具還給他,避免寶寶哭鬧起來。   拍出好奇寶寶明星「相」   做好以上幾點準備工作,可說是萬事俱備,接下來就是拍攝主體環節了。   我們看到很多嬰兒用品的電視廣告中的寶寶都是那麼漂亮可愛,怎樣給自己的寶寶也拍出這樣的「明星相」呢?我們可以嘗試變換拍攝角度、拍攝距離和拍攝面來拍出不一樣的寶寶。 好奇寶寶親吻好奇大熊   給寶寶拍照主要可以有三個角度:與寶寶平視角度拍;站高些俯拍;蹲下來,甚至躺下來仰著拍。總之要盡量多些拍攝垂直角度上的變化。當大人上上下下動起來的時候,寶寶的表現慾望也會跟著被激發起來。   拍攝距離上,您可以按照中景、近景、遠景,甚至特寫對寶寶進行拍攝。在「好奇寶寶,快樂寶寶「的活動現場,我們發現一些害羞靦腆的寶寶,如果將照相機對準他拍,他會不自在,甚至哭鬧起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遠遠地、悄悄地來拍,給寶寶充分的發揮空間,讓他們釋放好玩天性,果然拍出了精彩的相片。   最後,給寶寶拍照不一定要拍正面,可以分為正面、側面、大側面甚至背面。想想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照樣感人。拍一張寶寶穿著印有可愛動物圖案的「好奇」紙尿褲,撅著屁股學習爬行的背影,也十分富有童趣和紀念意義吧!   好啦,有了這些技巧,你就可以輕鬆拍出很棒的寶寶照片了。年輕爸媽們,你們還在等什麼?快拿起相機拍下寶寶的明星「相」吧! 拍出好照片的訣竅 手持相機拍攝的正確方式:在開始學習基本的攝影造型技巧之前,先糾正一個常見的錯誤持機方式;另外再介紹幾種確保拍攝過程中相機穩定性的有效方法。 1.構圖的技巧   有人用「繪畫是加法,攝影是減法」來描述繪畫與攝影的不同。畫家在創作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張空白的畫布,他所要做的是在上面用畫筆添加需要的各種造型元素;攝影師在創作的時候面對的卻是紛繁的現實空間,當他舉起相機,用取景框框取的是大千世界的一個個局部。通過不斷變換拍攝位置、角度,或是通過改變鏡頭焦距的方式,將雜亂的無用的視覺信息排除在取景框外,將剩下的有用元素進行有機結合,讓它們彼此產生關係,相互呼應,相互襯托,共同組成一幅美妙的畫面,這是構圖所要完成的任務。   好的構圖是照片成功的保障,它並沒有一定之規,僅有的可供我們參考借鑒的是一些經過反覆實踐得出的基本規律。熟悉並運用這些基本構圖規律,可以成為我們獲得美麗畫面的捷徑,但是「畫有法,畫無定法」,攝影創作忌諱刻板教條,鼓勵改革創新,從攝影師到攝影家可能就是艱難的一步之遙。   攝影畫面的三分法:也叫做「九宮格」法,是攝影構圖時有效安排被攝主體並取得均衡畫面的一種簡單方法。其原理是將一個畫面橫、豎各分成三等份,分割線相交的四個交點,被視為安排被攝主體的理想位置。   利用線條增強畫面感染力:利用好畫面中出現的線條,或是發掘畫面中隱藏的各種線條,能夠使你的照片變得生動、美觀。   對角線:畫面中隱含的成對角線狀穿過畫面的傾斜線條,能夠增添畫面的戲劇性和動感,並且能夠引導觀眾視線貫穿整個畫面。      利用前景和選擇背景:「前景」通常是位於被攝主體前面,距離相機鏡頭最近的景物,同時前景本身也可能成為被攝主體。在結構攝影畫面的時候,合理安排、利用前景,不僅能起到裝飾、美化畫面的作用,更能增強畫面的空間透視感。   具有圖案裝飾效果的背景能夠美化畫面;具有地方特色的背景能夠傳遞更多的信息;攝影構圖中對背景的處理還應該突出「簡練」二字。簡練的背景能夠起到烘托主體的作用,反之則會喧賓奪主。 2.利用好光線   攝影是光影的藝術,沒有光,攝影便無法進行,而對光線利用的好壞,則是衡量照片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   特殊時刻的特殊光線:一天當中的不同時刻,自然光的照明效果會有很大不同。在瀏覽了大量風光攝影家的作品集後,你一定會發現許多精彩的風光攝影作品,都是攝影師在日出時刻、日落時分、或者黃昏的時候拍攝完成的,這三個時間段里的太陽光,是一天當中最美妙的時刻。難怪許多攝影初學者往往發現,當他們做好準備,走出家門準備開始拍攝的時候,那些攝影行家已經收工回來了;而當他們收工返家的時候,正是攝影行家出門開始工作的時候。   黎明:黎明的光線照明效果變化非常迅速。日出前,自然光以偏藍的冷調為主,光線柔和,被攝體受光均勻,沒有陰影;日出後,光線迅速轉變成紅黃的暖調效果,隨著光線強度的增加,被攝體產生明顯的受光面和背光面。   日落:日落時分的光線也是呈現紅黃的暖調效果,光照強度呈逐漸減弱的趨勢,被攝體往往具有比較濃重的陰影。   黃昏:太陽完全消失在地平線,由於雲彩及天空的反射,天空依然呈現濃重的藍色,美麗的太陽餘暉裝飾在天際間。這個時候是表現以天空為主的風光照片,或是華燈初上的城市風光的最佳時機。   利用壞天氣:晴朗的天氣、明媚的陽光固然是進行攝影創作的好天氣,但是雨、雪、霧等特殊天氣下,往往更能拍攝出一些不尋常的照片。   光線的投射方向:圍繞被攝體不同方向、高度投射的光線,大體可分為這樣幾種:順光照明、(側)逆光照明、(前)側光照明、頂光照明、底光照明。不同投射方向的光對表現被攝體的立體感、質感、形狀、輪廓等造型元素產生不同的影響。其中,(前)側光照明和(側)逆光照明是比較理想的攝影造型光線,下面我們就以這兩種光的投射方向為例,分別加以描述:   (前)側光照明:(前)側光照明光線使被攝體產生明顯的受光面、背光面和陰影,能夠產生極具戲劇性的照明效果,是刻畫被攝體立體感、質感和形狀的理想光線。   (側)逆光照明:(側)逆光照明是刻畫被攝體輪廓的理想光線,因此又稱為「輪廓光」;同時,這種從被攝體(側)後方投射來的光線還有利於表現具有毛纖維表面或透明的被攝景物的質感。 3.再現美麗的色彩   色彩在彩色攝影中起到傳遞信息的重要作用,它也是構成攝影畫面的主要造型元素之一。在攝影創作過程中,被攝體受光線照射的條件和攝影曝光的正確與否,都能夠影響被攝體的色彩還原。   下面我們就來重點研究一下如何通過控制曝光進而影響被攝體在照片中的色彩。   市場上的主流數碼相機,都具備光圈優先、快門速度優先、程序自動和手動等四種曝光模式,前三種雖然操作起來有所不同,且各有側重,但是都可以歸為相機的自動曝光模式。大多數攝影愛好者習慣於使用相機的自動曝光模式進行曝光拍攝,這樣做雖然可以保證在大多數情況下得到曝光正確的照片,但是對於一些明暗反差大的場景,就很容易出現曝光過度或不足的現象,並進一步影響被攝體的色彩還原。因此,在拍攝這類容易造成曝光失誤的場景的時候,應當改用相機的手動曝光模式,或者利用相機上的曝光補償功能,人為增加或減少曝光量,以確保拍攝的照片能夠真實再現被攝景物的色彩。   其實,攝影曝光包含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上面我們談到的「正確曝光」僅為其一,是從單純技術控制的角度出發的;而攝影曝光控制的另一個層面,是「準確曝光」,就是從攝影師的主觀意圖出發,從藝術創作的層面控制曝光的過程。從「準確曝光」的層面再來分析,有意的曝光過度或不足,反而成為實現創作意圖的手段了。 4.巧用數碼相機白平衡   太陽光的色溫是5,500K左右,室內鎢絲燈的色溫則只有3,200K,不同的色溫能使光線產生不同的色彩傾向。使用膠片進行拍攝的時候,一般是通過選擇日光型膠片或燈光型膠片來適應應不同的色溫環境,或者通過在鏡頭上加裝各種色溫轉換濾鏡來校正色溫;數碼相機通過調節白平衡達到校正不同色溫的目的,這大大簡化了攝影者校正色溫的程序。   主流數碼相機都具備自動白平衡調節功能,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動白平衡是有效的,但是在一些特殊光線條件下,它就不能提供攝影師想要的準確結果。打開數碼相機的白平衡調節菜單,你會發現除了自動白平衡模式外,多數數碼相機還具備晴天模式、陰天模式、熒光燈模式、鎢絲燈模式等手動調節模式。這些手動調節白平衡的模式,實際上相當於為你準備了一套免費的攝影濾光鏡。靈活運用它們,嘗試在同一色溫環境下使用不同白平衡模式拍攝,一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 夜間攝影訣竅 夜間要拍攝人像,僅靠現場光往往曝光時間太長,很難掌握,若用閃光燈,則往往人像曝光適當而景色曝光極度不足,(1)要使用具有手控調節功能的相機;較低級或中級「傻瓜」相機在現場光線較暗時,就會自動閃光補足,補光設計按照人物曝光進行,容易導致人物正常而背景不足,背景一片全黑而人物一片白,夜景燈光全變成一個個小亮點。所以要使用具有手控調節光圈、快門時間功能的相機,即使有快門優先、光圈等功能的,也應調至用手控拍攝。 (2)使用三角架。夜間的拍攝三腳架是必需的。(3)閃光燈:要想得到人物均勻照明的照片,閃光燈的指數最好大一些,(如果人物面部要想取得好的陰影效果,應該有兩隻閃光燈同步工作,或加反光板,這只針對專業級或老色鬼。) 然後就可以拍照了。(1)對後景夜景進行曝光,確定曝光組合,由於夜間較暗,有內測光裝置的相機若是按常規ISO 100的片速,往往無法測得具體資料。可先按高速片速進行測光,然後再逐級換算成100片速,再加上「倒易律減退」因素。若用1/4以上的慢曝光,應增加50%至100%的曝光量。當然也可以按照經驗資料,多拍多試驗,很快就能估計的差不多,夜景曝光要求不是很嚴格,時間長短都可以產生夜景效果,只是風格不同而已,全憑個人喜好。(3)曝光組合確定後,根據人物站立的距離確定光圈大小:指數除以距離等於光圈或指數除以光圈等於距離,按照自定的光圈大小計算出人物應站立的距離或根據人物站立的距離計算出應該的光圈大小,由您喜歡而定。後一種情況要根據曝光組合計算出快門時間。這些說來複雜,實際拍攝時拍的多了,其實基本不用算,直接就可以根據現場情況立即確定。確定後就可以拍照了。對於有慢閃功能的相機,你只要支好機器按快門就可以了,如果沒有恐怕就要手動了,關掉相機閃光燈,另備閃光燈在曝光途中手動強制閃光(一般閃光燈都有這個功能),閃光後等機器拍攝結束,就行了。長時間曝光還好辦,如果快門只有1/2或1/4你就要多練習幾次了。還有,拍攝前不要忘了先向被攝者交待清楚,閃光燈一亮,必須維持原先的姿勢和位置不動,直到說ok時才能動。由於夜景人像所需曝光時間往往在1秒左右,甚至更長,閃光燈閃亮後,尚有較長時間快門仍開著,用以感受夜景光線,倘若被攝物件移動,則原先被人遮住的背景部分就會面對鏡頭,繼續感光,這樣攝得的照片,人像部分就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了,在快門未關閉前,被攝對象應維持原狀,但眨眨眼之類的還是可以的。 其實以上就是一句話:按照要求的背景效果曝光,由光圈確定人物站立距離(或反過來),中途閃光。 最後,如果不想人物有兩隻兔眼,確保你的閃光燈距離相機鏡頭的垂直距離超過120-150毫米 ,當然更大是沒有人反對的,只要不是大到不能照亮被攝人物就行。按照以上方法,基本就能拍出人物亮度合適,背景效果良好的照片。 在風光攝影中,不少作者巧妙地表現了各種倒影,拍出了不少佳作。本文從攝影的角度談談倒影之美。   倒影的寧靜美   灕江碧水澄翠如玉,陽朔石峰峻秀奇拔、在山環水轉之中.群峰倒影如仙女臨境,亭亭玉立,楚楚動人,最充分地表現了倒影的寧靜之美。在風光攝影中,不少作品突出地表現了倒影的寧靜之美。而有些作品拍攝倒影,實景並未在畫面上出現,使人們從靜靜的倒影中聯想到一片寧靜的世界。 倒影的對稱美   倒影總是伴隨著它的實體而產生,是實體的「第二個自我」。所謂的「形影不離」,很好地形容了實景與倒影之間的關係、不少作品的倒影,由於充好表現了對稱之美,而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對稱之美.妙就妙在倒影和實體相映而生,景物的各個部位.色調色彩、甚至連細小的情節都完美無缺,彷彿是一對連體嬰兒,具有一種幽默、蘊藉的美感。   對稱的構圖,是在寧靜的倒影中,把相機鏡頭向上擴展,將主體實景一起攝入畫面而形成。對稱構圖,使人感覺構圖豐滿、均衡、和諧,但也應有所變化,避免呆板。  倒影的變形美   倒影產生於實體,但在一定條件下,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形成與實體完全不同的形狀.它似現代攝影中的抽象意念表現手法,運用得好,能使人產生多層次的豐富想像。如晃動、扭曲、變形的倒影.彷彿是頑皮孩童的信筆塗鴉,又似純粹的抽象曲線圖案。對於欣賞者,任憑你自己的理解去調動聯想的羽翼,給它塗上各種斑斕奇妙的色彩。   倒影的變形美隨著水波的動蕩變化,分化成不同形狀、不同情調的迷人幻影.有些變出的倒影,通過動與靜、曲與直的對比,又賦予實體以活力。 倒影的拍攝   美妙的倒影隨處可見:江河漁港、湖塘水池、雨後積水、光潔的地板們冰面等等,幾乎都可看到多種倒影。而不論直射光、散射光,甚至夜間燈光下也會產生倒影,攝影者只要稍加留心,不難拍到吸引人的佳作。   具體地說,拍攝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弄清楚各種倒影的特性,掌握適中的曝光數據,正確選擇快門、光圈組合和取景角度、因倒影大多產生於水面,明亮的反光會欺騙攝影者和曝光表,造成光照度高於實際狀態的假象.這時應開大光圈加以補償.為保證曝光準確,最好採取分級曝光多拍幾張,從中挑選最滿意的。水面常有反光,為防止鏡頭眩光,拍攝時最好加偏振鏡。   2.構圖上應掌握:較遠處的倒影與實景比例幾乎是等大的;越靠近的倒影,則因視點高度的不同,顯示其多少之分;倒影的多少與視點高度是成反比.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宜將倒影放在畫面正水形成對稱,應略偏某一邊,使構圖在統一均衡中又有變化,避免呆板。   3.微風中的倒影往往會被分割為條狀或變形虛幻,凸凹路面上也會因積水而出現斷續或局部倒影,這時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攝影者不可輕易錯過這樣的機遇。   4.倒影與實體不宜都求全,應視現場情況和表現意圖,或多取實景少取倒影,或多取倒影少取實景,甚至不取實景全取倒影。有些變形扭曲的倒影拍攝得好.會出現待殊意趣。   這裡附帶介紹一種獲得倒影效果的拍攝技巧.在相機鏡頭下放置一塊約為10x12厘米的玻璃鏡,由於鏡頭的視角能包容玻璃鏡,所以拍攝對象及映在玻璃鏡上的影像就被一起收入鏡頭,你拍的實景前就會奇蹟般地出現迷人的「湖泊」,從而獲得一張「人工」倒影照片,拍得巧妙還可以假亂真。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照片要用單反相機或者通過LCD取景,直接觀察構圖情況,不斷加以調整,以期獲得最佳效果。此外,拍攝視點應低於被攝對象的地平線,否則從取景框中就找不到景物的倒影了。 中國畫以水調墨,在生宣紙上用墨色的濃淡變化繪出美麗的畫面。下面我們用Photoshop將一幅照片處理為潑墨風景畫。 本文介紹如何將一幅普通的風景照片,變為潑墨山水風格。   先對比原圖和處理後的效果。   原圖: 原圖   處理之後: 處理之後   製作步驟:   在Photoshop中打開原圖,按Ctrl-J三次,複製三個圖層「副本1」、「副本2」、「副本3」。   選擇「圖像」「調整」「去色」命令,將「副本1」圖層去色,按Ctrl+U鍵打開「色相/飽和度」對話框,將「明度」設置為45,如圖所示: 色相/飽和度   選擇「濾鏡」「雜色」「中間值」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設置「半徑」為20,效果如圖所示。 中間值 選擇「濾鏡」「模糊」「高斯模糊」命令,設置「半徑」為15,如圖所示。 高斯模糊   選擇「濾鏡」「藝術效果」「水彩」命令,設置「畫筆細節」為5,「暗調強度」為0,「紋理」為3,如圖所示: 「水彩」命令   選擇「濾鏡」「模糊」「高斯模糊」命令,設置「半徑」為5。按Ctrl+M鍵打開「曲線」對話框,將畫面的顏色調亮,如圖所示: 曲線   選中「副本2」圖層,按Ctrl+U鍵打開「色相/飽和度」對話框,設置「明度」為40。選擇「圖像」「調整」「亮度/對比度」命令,設置「亮度」為45,「對比度」為80。將「副本2」圖層的混合模式設置為「正片疊底」,選擇「濾鏡」「雜色」「中間值」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設置「半徑」為4,畫面效果如下所示: 副本2 選擇「濾鏡」「藝術效果」「水彩」命令,設置「畫筆細節」為14,「暗調強度」為0,「紋理」為1,如圖所示: 藝術效果   按Ctrl+M鍵打開「曲線」對話框,將畫面顏色調亮,如圖所示: 曲線   選擇「副本3」圖層,按Ctrl+M鍵打開「曲線」對話框,將畫面的顏色調亮。在圖層面板中將該圖層的混合模式設置為「疊加」,單擊工具欄中的「魔棒工具」按鈕,在屬性欄設置「容差」為20。在圖像綠色區域任意一處單擊,選擇「選擇」「選取相似」命令,在選擇「選擇」「羽化」對話框,設置「羽化半徑」為3。   選擇「濾鏡」「液化」命令,單擊「向前變形」工具對選中的地方做液化處理,塗抹時只需在被選中的地方做向下拖動就可以產生筆墨流動的效果,如圖所示: 液化   按Ctrl+D鍵取消選區,然後給該圖層去色,選擇「濾鏡」「雜色」「中間值」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設置「半徑」為1,單擊「好」確定。   在「圖層」面板中設置該圖層的不透明度為為70%,此時產生了水墨山水的效果,如圖所示: 不透明度 合併圖層,最終效果: 最終效果 你想沒想過:為什麼有些照片比其它照片更吸引人… 樣張   為什麼有些照片能在畫廊里展出幾個月甚至數年,供成千上萬的人欣賞? 樣張   你想沒想過:為什麼有些攝影師總能贏得比賽評委和評論家們的稱讚? 樣張   有些照片格外出色,主因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構圖,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讓我們來研究一下:如何善用構圖來改進你照片的質量。 樣張   構圖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早在攝影出現的2000年前,希臘和羅馬人就已經應用了構圖法則,這在其建築中有明顯的體現。 樣張   在現代建築學中,構圖法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於攝影構圖的定義十分簡單:在圖片範圍內,有美感地選擇和安排物體。 樣張   有些構圖方法是將圖形或物體擺放在特定的位置,而有些方法是靠改變相機的視角,只要相機有微小移動,就能在構圖上產生強烈的變化。一些抓拍的照片也可能具有良好的構圖,然而絕大多數好照片是用心創作的成果。   如何創作出好照片呢?首先要學習的就是構圖。 樣張   當你學習完本指南後,你會發現獲得構圖良好的照片通常需要用心計劃,有時還要耐心等待。你會發現構圖將成為你攝影思維的一部分,並進而成為你的直覺。   在本文中,我們將分六個部分討論:簡潔、三分法、線條、平衡、框架和避免遮蓋。 攝影構圖原則:簡潔   簡潔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想辦法讓你照片主題具有最強的視覺吸引力。一個方法就是選擇簡單的背景,這樣不會分散觀眾對主題的注意力。 右側文字:電話?橋?還是仙人掌? 海鷗   在上面兩張照片中我們當然離主題夠近的了,可左邊的照片背景雜亂,遮蓋住了海鷗的身體,只要將相機的視角移動一點點,立竿見影,海鷗就在藍天的背景上凸顯出來。 房屋   構圖時要清楚地表明你的拍攝意圖,合理地安排主題外的其他物體,使其成為主題的補充。大多數人會喜歡右邊這張照片,因為左面照片下的停車場與主題古老建築的陳舊感產生矛盾。   這張有什麼問題呀?   請記住:我們正在討論構圖的簡潔,有時你可能不得不做出選擇:在照片中你要給主題分配多大的分量,是否應該採用上圖這樣的水平構圖 或者,也許你更喜歡我們用框線標出的垂直構圖,選擇權在你。   綜上所述,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簡化畫面和強調主題:選擇簡單的背景,避免畫面中出現與主題無關的物體,以及將相機抵近拍攝。 攝影構圖原則:三分法   如果你想令主題產生一些動感,可以將其稍微偏離畫面中心,如下圖中的這位小藝術家。 小孩子   總而言之,主題居於畫面中心的構圖會產生靜止的感覺,而主題偏離畫面中心的構圖會更有趣些。 個人覺得非常重要的攝影構圖三分法   個人覺得非常重要的攝影構圖三分法:在將主體置於畫面中心以外時,可用三分法作為構圖指導,如下圖所示。 將整個畫面縱橫均分為三等份   在拍照之前,先想像一下將整個畫面縱橫均分為三等份,得出四個交叉點,這便是良好構圖中主體應處的位置。而具體將主體置於哪個點上則取決於主體本身和你想如何表現它。 我們將主體置於右上點,這樣可以表現出陰影和那行將視覺引向海鷗的腳印。 燈塔位於右上點,因為其餘部分的走勢與畫面布局相吻合。 雪橋   在這張例圖中主題控制得很好。你可以將主體置於棧道上任何位置,但根據三分法,目前的位置是最好的,而且這種構圖在畫面中為主體指出了明確的行進路徑(翻譯心得:從而產生悠遠和縱深的感覺)。 在主體移動的情況下,一定要考慮路徑問題。通常要在行進方向的前方留下足夠空間。 如果你不這麼做的話,這就是後果:這位慢跑者看上去要跑到照片外面去了。 將主體置於左下方,既符合三分法,又為主體留出了足夠的移動空間。 又一張運動照片,重點就在於:要在運動物體的前方留出更多空間。 在畫面縱向分割時也可應用三分法,上圖中的船和地平線位於中間,給人靜止和呆板的感覺。 讓我們把地平線提高到上三分之一處並將船置於左邊   讓我們把地平線提高到上三分之一處並將船置於左邊,記住,這裡所說的不過是些指導性原則,如果你不喜歡這樣構圖,就換另外一種試試看。 把地平線降到下三分之一處   像這樣,把地平線降到下三分之一處。通常而言,在風光照中要把地平線置於三分之一處,而很少擺在正中。 地平線   就像地平線最好不要在正中一樣,縱向物體也最好不要擺在中間位置。例如,在左圖中縱向物體位於中間,而右圖中攝影者僅移動了一下相機,就得到了更有表現力的照片。 攝影構圖原則:線條   線條在構圖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座雕塑具有優美的線條,但雜亂的背景掩蓋了其特徵。我們試著簡化一下畫面,將相機移到雕塑底部。 天空背景   現在我們可以向上看,發現這些線條映襯在明凈的天空背景下。因為帶有強烈動感的對角線條,使得右側的照片更具表現力。   右側文字:對角線條更具動感   想像一下,這張照片如果失去對角向的光線會怎樣?你可能會同意:對角線條更具動感。 對角線條作為視線進入畫面的引導   你可以利用對角線條作為視線進入畫面的引導,這是一個簡單容易的方法,使觀眾的視線隨著線條的指引而投向主體。 你還可以利用重複線條來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體上。 在構圖中最常見、也是最優雅的線條是S型線條。 S型線條   這裡的S型線條同時形成了對角向的視覺引導線,同時主體的位置良好也使照片增色不少,這樣構圖的成果便是一張令人注目的照片。 攝影構圖原則:均衡 火烈鳥   右邊的照片才是我們想要的:火烈鳥放鬆了下來,頸項形成了悅目的S型曲線,背景也更好。在攝影中,S型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形態,值得注意尋找。 幾何圖形   你也可以利用其它幾何圖形來幫助構圖。你能看出想像的聯線在三位修女間形成的三角形嗎?它加強了照片的整體感。 模特和他們的倒影形成了多少個三角形   請注意這對模特和他們的倒影形成了多少個三角形:研究並找出圖片中線條和幾何圖形的力量和均衡感,藉此來培養你的藝術眼光。   均衡是獲得良好構圖的另一原則。請注意樹葉、窗戶和兩位模特的位置都恰到好處。為獲得這張均衡的照片,相機視點和主體的位置都經過仔細安排。 鄉間小路   掌握均衡就是合理安排形狀、顏色和明暗區域,使其互相補充,使照片看上去很平衡,而不是… 小女孩   像這樣歪向一邊。由於照片中缺少視覺上的支撐物,凱倫看上去要摔出畫面去了。 小女孩   現在我們調整相機視角,將至關重要的支持主體的車輪拍進去。雖然凱倫還是偏離照片中心,但整張照片是平衡的。 兩對夫婦   想像一下這兩對夫婦位於天平的兩端,他們非常平衡。這是典型的對稱均衡。 大頭雕塑與右側小一些的兒童頭部雕塑   這是非對稱式的均衡,由大頭雕塑與右側小一些的兒童頭部雕塑構成。這種均衡法比對稱式的更富趣味。 這是一張均衡的照片,但兩個主體可被縱向分成兩張獨立的照片,分散了觀者的注意力。 放鬆   通常,你可以選擇不同方式安排並平衡主體。你可以選擇左圖的方式,因為你要表達一種正式的感覺。或者,你更喜歡隨便和放鬆的姿勢,兩種構圖都很均衡。 攝影構圖原則:框架 美女   不,這不是我們要講的框架,儘管原則是相同的。 帆船   我們說的框架是指利用前景中的物體將主題框起來,這樣做可以賦予照片縱深感,使其有別於一般的快照。 是否在照片中利用框架取決於主題   是否在照片中利用框架取決於主題,每張照片的主題都不相同,當然你用來作為框架的物體也不會相同。 左邊照片中的華盛頓紀念碑位於正中且沒有框架襯托   左邊照片中的華盛頓紀念碑位於正中且沒有框架襯托。而右邊的照片顯然具有更強的縱深感而且圖片語言更加完整,這完全是因為攝影者選擇了一個合適的前景,對紀念碑起到了良好的補充作用。 馬和騎馬的人   馬和騎馬的人為照片形成了極富味道的前景,垂掛的樹枝補足了這一框架,為照片增加了縱深感。當你利用人物來取得平衡或是作為前景時,一定要讓他們面向照片中心。 硫磺島戰役紀念雕塑   這兩種對硫磺島戰役紀念雕塑的詮釋都有效地利用了框架,為照片增添了空間感和趣味。 攝影構圖原則:避免遮蓋   不管你選擇拍攝什麼樣的主題,注意不要讓主題被遮蓋。 樣張   避免遮蓋是我們獲得良好構圖的第六條原則。戴夫頭上的這棵樹這麼明顯,你可能覺得在按快門前沒人會看不見它。但是記住:人觀看物體的方式是三維的,因此實際上我們很容易只盯著主體而忽略了背景。   反之,照相機卻總老老實實地拍下所有東西。因此在讓模特擺姿勢前,先記得給他找個乾淨的背景。在本例中這麼做其實很容易,照左右兩張照片時相機只移動了幾英尺。 樣張   這是張有趣的照片,但是當我們把人切去一半或是砍掉他們的頭或腳時,我們犯了一個"出界"的錯誤。產生這種毛病的原因通常是攝影者的眼睛和取景器沒配合好:在取景時,一定要將眼睛正直地貼緊取景器。注意調整構圖,在四邊留空。 樣張   靠近的干擾也許還不那麼討厭,但仍然會分散對主題的注意力。這種干擾是指某些物體和線條離主體太近,在本圖中球和雨傘邊就是這樣。 樣張   我們通過低視角來改善一下,為了簡化,道具也只用一樣。注意飛盤要離凱特的臉足夠遠以避免干擾。   這是我們關於構圖的第六條原則。 與傳統相機相比,數碼相機拍夜景時受到技術上的限制無法進行二次曝光,對於暗處的細節表現相對而言要差一些,要想完美地表現所拍的景象就得費一番周折。對於剛接觸到數碼攝影的朋友而言,如何用數碼相機拍出完美的夜景?   愈夜愈美麗這句話對於夜晚的城市而言真是恰如其分的,不眠的城市有著豐富的色彩、鮮艷的燈光,由此夜景的拍攝成了攝影的一個題材。雖然數碼相機拍夜景有困難,但我們可以以靠LCD屏及時檢察曝光情況,通過調整色溫獲得更滿意的色彩。   1.夜拍也講究拍攝地點   夜景拍攝還要講究地點的選擇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可以說夜晚炫目的燈光是進行夜景拍攝的前提條件,沒有燈或燈光稀少,物體就不能表現出來,或表現不清楚。有了足夠的燈光,不僅可以使物體呈現層次,也可以使畫面更加明亮和清晰。因此,選取合適的拍攝地點是相當重要的。   2.夜拍器材有些講究   雖然任何一部數碼相機都可以拍夜景,但是器材的差別最終會決定片子的效果差異。首先要有一部提供光圈優先、快門優先功能、曝光補償功能的數碼相機。由於四周燈光容易干擾拍片的效果甚至形成光斑,數碼相機的遮光罩則可以輕鬆地解決上面的問題,如果沒有遮光罩的話也可以臨時用大一點的書或其他物體遮擋。   此外,夜景拍攝中大部分時間都需要長時間曝光,手持拍攝基本上是不可能,因此需要使用三腳架以固定相機。如果相機備有快門線或者遙控器的話則更易拍出清晰的片子(如果兩者皆沒有的話,可以嘗試使用相機的自拍功能),像奧林巴斯5050隨機配備這類小附件,在夜景拍攝中會大有用處。對於新手來說,沒有三腳架的時候可以因地制宜地選取路邊的欄杆或者半人高的圍牆作固定相機之用。當沒有任何依靠的東西時,可以嘗試使用高感光值和大光圈進行手持拍攝。   3.夜拍實戰技巧   目前許多中高檔的數碼相機都提供P(自動)、A(光圈優先)、S(快門優先)、M(手動)曝光的拍攝模式,此外大多數的數碼相機都提供了場景拍攝模式,最常見的模式就是夜景模式和微距模式兩種。對於新手來說使用有夜景拍攝模式的數碼相機進行拍攝是最方便和有效的方法。如果你的相機沒有提供場景拍攝的模式,那麼在拍攝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4.光圈與快門   一般情況下,除了特別需要,我們都喜歡使用較小的光圈值(大概F8至11左右)以增加曝光時間。較小的光圈可以令遠景與近景畫面同樣清晰與細緻,特別是商店櫥窗的霓虹燈招牌可以清晰的顯示,否則霓虹燈招牌就會形成一團光,看起來模糊不清。有意思的時,只要曝光時間足夠長,路上的行人就不會出現在照片里(原因是人群在移動,在長時間曝光下,人的身影便變得不明顯),而行駛在路上的汽車則會形成一道道光的影子(光圈值F7、曝光時長12秒、ISO值160)。如果你想要以夜景中的人群為拍攝的主體,那麼就得使用較大的光圈(F5.6左右,太大會使背景虛化)或者使用高感光度(ISO)來提高快門速度。   5.進行準確的測光   相信拍攝夜景最令人覺得困難的地方就是測光了。當拍攝遠距離夜景時,黑色的天空會影響相機的測光讀數,使拍攝出來的照片曝光過度。此外,如果在拍攝時受到射燈或其他強光影響,某種程度上照片便會曝光不足。大部分數碼相機都備有多種測光模式,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測光模式。因為不同的測光模式會直接影響照片的曝光準確度。為了拍攝迷人的夜景,最好在拍攝時適當地做一兩級曝光補償調整。如果使用快門優先或光圈優先模式進行拍攝時,很多時候也會出現曝光過度的現象,這時如何調整曝光補償值就得由大家去多多嘗試了。   6.如何使用白平衡   選擇不同的白平衡,將直接影響到照片的色調以及所表達的意境。一般來說不要選擇自動白平衡,這樣會影響到燈光固有的顏色,使之失去特有的色溫感覺。如果是拍攝城市夜景的話,一般來說我們都會使用Tungsten(鎢絲燈)白平衡,因為用這種白平衡比較接近燈光的效果。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視乎環境而定。   7.夜景中的對焦   由於普通數碼相機對焦感應器對於低反差和低亮度的景物難以準確對焦,所以在進行夜景拍攝對焦時,盡量將對焦點對準明亮的景物上,對準焦點後再鎖定焦距進行構圖。當然也可以切換到手動對焦,利用LCD來查看對焦的效果。大概估計景物和相機之間的距離,然後通過LCD的數值顯示,選擇合適的焦距。   除了以上幾個方面之外,在拍攝夜景時最好避免使用閃光燈,這樣會破壞現場的氣氛,並且一般的隨機閃光燈在夜景拍攝中也起不到太大作用。想要拍出好的夜景片子,除了多拍之外,還要多看別人拍的片子,從中學習拍攝的技巧與方法。 現在的數碼單反套機價格下滑的很厲害,在3800元這個價位就已經可以買到若干家的入門單反套機了,因此越來越多的朋友也就步入了單反殿堂。記得數碼影人一位網友曾經說過,「因為照相,找女朋友也變得容易起來」! 街頭美女 街頭美女 給女孩拍漂亮的照片,這種和女孩溝通的方式的確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謂「因為照相,找女朋友也變得容易起來」的真諦就是漂亮照片會讓女孩對你有加分。 可愛MM 可愛MM 既然大家手中已經有了數碼單反,那麼成像質量已經得到了保證,此時只要掌握一、兩招把女孩拍漂亮的簡單技法,或許就能在這個寒冷的冬日街頭讓女孩的心扉向你靠攏。 技巧:利用街頭的車輛 街頭的車輛前的MM 街頭顏色鮮艷的車輛可以用作背景,給冬天的街道帶來一些暖調,路邊的樹枝也可以拿來給MM臉部搭個畫框。女孩上身的傾斜是整張照片的關鍵。 街頭的車輛邊上的MM 街頭的車輛邊上的MM 坐在摩托車上的MM 摩托代表了年輕的野性和不羈,配以女孩的可愛和古怪精靈就催生了一張頗具韻味的照片。女孩姿勢的關鍵在於彎曲的左腿,膝蓋要微微內傾(其實擺出來越難受的姿勢往往拍出照片就越好看)。 街頭的車輛邊上的MM 雖然車型是老了些,不過和帆布鞋、牛仔褲、毛線帽的調子很配。 看我多酷! 停車場、地下車庫往往能夠發現一些獨特的車型。 技巧:利用路邊小店的擺設 路邊小店的擺設和美眉合影 地上打坐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街區,沿這些街道分布的個性小店門外用來招攬顧客的擺設和宣傳黑板都可以用來作背景。如果女孩能夠發揮一下搞怪的本色,照片就完美了! 技巧:利用公共設施 淘氣的MM 街邊的欄杆隨處可見,拍著的持機角度最好稍低於女孩頭部(在腰部的高度就好)。女孩的腿部要擺出層次,關鍵是膝蓋部分有高低之分,腿部一張一弛。 好高啊 以天空為背景是個聰明的想法,不過能不能讓女孩順利坐上高台就需要您的付出了。 技巧:利用街道、步行街 到處逛逛 回眸一笑 飛啊 好多車啊 技巧:利用步行街 擺個POSE 酷酷的感覺 去那呢 不想回家 經典的對角線構圖。 看我的新衣服 技巧:利用圍脖和頭花 不要吵,看我的頭花 新帽子 圍脖和頭花 寒冷的冬天讓女孩離不開圍脖,色彩各異、長度不一、材質不用的各種圍脖都可以成為POSE的主導。 厚重的大衣怕拍不出好看的照片嗎? 厚重的大衣怕拍不出好看的照片嗎?不用擔心,上圖這個女孩的經典POSE多年來一直興盛不衰,多用於皮衣、羽絨服的廣告拍攝。模仿好這個姿勢,拍出好看的大衣照並不難。 技巧:利用女孩的服飾 穿上小裙子 大家好 展示一下新運動服 一直就這麼美 技巧:利用女孩的服飾 利用服飾裝飾一下 利用服飾裝飾 利用服飾裝飾 技巧:利用冬天的遊樂項目 玩玩冰車 冰雪運動是冬天的特色之一,對於北方的朋友而言,溜冰和滑雪運動中的器材都可以拿來發揮想像力作為拍攝的道具。 技巧:利用家居環境 身穿寬鬆毛衣的MM 環境的拍攝,具體到寬鬆的毛衣可以讓MM擺出上圖這樣的姿勢。額外需要注意的是背景牆角的線條,因為透視的關係牆角線條很難保證和鏡頭的水平,所以我們的構圖的時候應該刻意採取將牆角線傾斜的處理方法,一方面可以讓MM在畫面中呈現對角線的體態,還有就是可以避免牆角線條走向的失真。 剛剛起床 裝修精美的廚房,壁櫃、水槽、抽風機同樣可以作為背景。 換好衣服 技巧:利用簡單的室內布景 簡單的室內布景 大眼鏡 哼!! 技巧:利用小玩意 可愛的小兔子 路邊小攤上的小飾品、電玩廳的機械臂抓玩偶機是女孩沒的最愛之一,只要讓她們找到自己喜歡的就不難拍出好照片。 技巧:利用廣場鴿子 廣場上的鴿子 廣場上的鴿子 廣場上的鴿子 從90年代開始,不少國內的廣場、商場開始流行飼養廣場鴿。由於這些鴿子不怕人,可以讓人們在能夠觸摸到它們的距離內餵食,因此抓拍飛鳥與MM的合影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案。 技巧:利用酒吧 酒吧的小酒桌 靠在吧台上 酒吧里的照明條件不是很好,建議攜帶額外的照明前往。比如U2燈、閃光燈(需能進行離機閃光)。酒吧一般下午開始營業,在晚上之前的這段時間顧客很好,比較適合拍照。 拜拜,我要走了 遍布街頭的咖啡廳的內部裝飾一般都比較有特色,由於大多數顧客也不是很多,所以以這裡為內景地拍攝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通常老闆也不會阻攔拍照。 技巧:利用咱們的傢伙 淑女 有古董相機的朋友盡可以把家底拿出來作為MM的陪襯。 乾杯 有車的朋友拍攝起來自由度就更大了。 鄉間別墅 在鄉間有套別墅的就不同費勁找外景地了。 技巧:利用鞦韆椅 盪鞦韆 不少茶餐廳,比如仙蹤林之流在店內靠窗的位置均布置有一排鞦韆椅,拍照的時候盡可以讓MM站在上面。 坐在鞦韆椅上 全民健身的設施在公園和小區都有,其中的鞦韆如果還沒有損壞也可以用來拍照。 觀望 技巧:利用冬天的天氣和環境 走在雜草中 無論北方還是南方,絕大部分地區的草本植物很少有長青的,這些隨處可見的枯草坪、蘆葦盪用來作人像拍攝的背景還是不錯,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畫面中出現天空和其它的人。 欣喜的表情 焦急的等待 公路也是個不錯的拍攝地點,如果擔心安全萬體不敢站在道路中間的化,隔離護欄也將就了。 相機拍攝的照片,受很多因素限制,不一定能直接得到效果完美的照片,即使專業攝影師也一樣。而傳統相機拍攝的膠片,在沖印成照片時,效果不理想的也要在這個期間校正。如果想把膠片掃描成電子圖像,方便自己編輯或者上網交流的話,掃描底片後也需要後期的調整。   其實只要通過幾步簡單的調整,就可以讓失色的照片變得更出色,我們介紹一些數碼照片常用的簡單處理方法,特別適合於上網發圖的使用者。   首先安裝Photoshop軟體,版本在 5.0 以上均可,當然版本越新越好。 一、照片的裁切   處理時的照片最縮小到一定的尺寸,一是加快處理的速度,二是減少佔用的空間,三是方便上傳上網,加快遊覽的速度。建議用作網上交流或電子相冊的,使用邊長為480像素就可以了   (1)打開要處理的照片,用選區工具或者裁切工具框選你要保留的畫面部份,裁切。 (2)右鍵點擊圖片上的藍色框,在彈出在菜單中按照你想縮小的尺寸調整圖片大小,本例取480像素寬。 ------------------------------------------------------------------------ 二、對比度、色階、飽和度調整   (3)在圖像/調整菜單中選擇自動對比度,一般的圖片都能有比較好的校正效果。 (4)然後選擇自動色階,這個未必會準確,效果不好的請跳過這一步 (5)對一些色彩不好的照片如陰天下拍的,調整飽和度,本例為「8」,不要過分。 三、銳化   (6)縮小過的圖片會模糊的,所以要對其進行銳化,先轉換為Lab模式。 (7)在通道工具上選擇「明度」,這樣銳化不會影響色彩。 (8)在濾鏡菜單中選擇銳化或USM銳化,一般數碼照片直接銳化就可發了 (9)看看處理後的照片,上為原圖,下為已經處理的照片,效果明顯。   啊,那是我們一直最喜歡的電影之一《甜蜜小屋》中查維·蔡斯提供的聰明的建議,它是賽場邊舉著相機的攝影師們應該記住的。 《甜蜜小屋》   一句話,體育攝影是棘手的。雖然出版了大量出色的體育照片,但大多數報紙上幾乎每天都充斥著平庸的體育照片。體育攝影會令人棘手的原因是,在大多數體育運動中要拍出好的動作照片是很難的。   那是關於高爾夫球攝影的壞消息。更糟的消息是,高爾夫運動是最難拍攝的體育項目之一。在選手們之間沒有身體接觸,高爾夫球場非常巨大,球不僅很小,而且在空中飛得非常快。攝影師很難找到一個好的角度,既不會影響高爾夫球選手的注意力,又不會冒被沒有打好的發球擊昏的風險。 揮杆之後   把高爾夫運動拍好是很難的。就像紐約攝影學院的學員已經學到的,我們說「如果它很難,那就太好了!」因為如果它很難,大多數人就不會去做,因此益處和回報將帶給那些去做的人。有了那些鼓勵的話,讓我們轉到手頭的工作吧。   你在高爾夫球場上能拍攝的照片可以分為幾個截然不同的類型:   你在所有類型高爾夫運動照片中看到的基本動作照片是「大力揮杆」照片,照片上高爾夫球選手把球從發球區打出去,或在平坦球道上擊打遠距離的球;選手們把球從沙土和其他障礙中猛擊出來,最後,把球打到草坪上。   高爾夫球攝影提供了很多機遇以拍攝選手對他們自己或別人擊球的反應。最後,我們可以拍攝高爾夫球選手的「實景」人像照片並記錄高爾夫球場上的一些景色。 沙土障礙照片   在我們看每種類型的高爾夫運動照片之前,最重要的是,你要記住,不管你想拍攝哪種類型的照片,無論是高爾夫運動照片或其他任何體育運動照片,遵循紐約攝影學院拍攝更好照片的三項基本原則,這將決定是否你能拍出成功的照片。   就像一般的讀者迄今應該知道的,紐約攝影學院三項基本原則以你在按下相機的快門前應該問自己的這些簡單問題的形式進行了最好的描述:   第一條基本原則:我的照片的主題是什麼?   第二條基本原則:我如何突出我的被攝主體?   第三條基本原則:我能做些什麼來使我的照片畫面簡潔?   特別是對於像高爾夫運動這樣的主題,你照片拍攝的動作有可能被如此弱化,以至於分散人注意力的東西將嚴重干擾你的體育照片。看看下面這張照片為例。 分散人注意力片子   在這張高爾夫運動照片中主題是什麼?穿紅色衣服的高爾夫球選手?他的車?球場後面的城鎮?山巒?對於這張體育照片的缺點我們可以沒完沒了地找下去,但是我們不想用反面的例子來教大家。這裡一切不是照片主題的東西都在分散人們對照片預想的不管什麼主題的注意力,只要說了這一點就足夠了。我們假設在照片左下角這個拍得很差的高爾夫球選手是照片的主題,但是照片中的其他元素無疑嚴重分散了看照片的人對主題的注意力。 如果你不熟悉紐約攝影學院的三項基本原則,我們強烈建議你看看這個月的「本月照片」專題。每個月我們選取一張有趣的照片並使用紐約攝影學院的三項基本原則進行全面地分析。現在讓我們看看各種類型高爾夫運動照片中一些好的例子。   大力揮杆照片   這是基本的高爾夫運動照片,照片上的高爾夫球選手已經完成了揮杆擊球,他(滿懷希望地)看著球直接飛向球道。我們可以看出高爾夫運動的比賽形式、高爾夫服裝和其他一點東西。不像在其他球場或小場地上的比賽,在這種類型的體育攝影中,幾乎不可能把選手、球的軌跡和草坪所在位置展現在一張照片中。   在照片中看不到球是一個問題。對於大多數體育攝影來說,第一條慣例是在照片中顯示出球來,但是除非你在球被擊出前拍下照片,否則當選手正從發球區將球擊出或正有力地把球打到平坦的球道時,你幾乎不可能把球拍下來。   在類似情況下這張照片顯示出一種更合理的辦法。在這裡高爾夫球是看得見的,因為選手還沒有把它打出去。我們反而捕捉到高爾夫球選手朝下擊球開始時的樣子。跟他打高爾夫球的夥伴(我們想是他的好朋友)在照片左側看著他,給照片增加了趣味性。   這張照片還說明了另外一點,我們猜想攝影師使用的是傻瓜相機,他打算抓拍他俱樂部的高爾夫球選手高高地舉著球杆準備擊球的照片,而不是等到球杆頂部打出一道弧線後再拍。   使用傻瓜相機拍攝體育動作照片有一個主要的缺點。從攝影師按動快門到照片實際記錄在膠捲上有一兩秒時間的延遲。這意味著,當你在外面抓拍揮動高爾夫球杆(或在半空中揮杆或終點的意外進球)的照片時,如果你直到在取景器中看到動作正在發生時才按動快門,你就無法拍下你想要的照片。   單鏡頭反光相機在你按動快門的瞬間快門就啟動了,而傻瓜相機需要一點時間設置正確的聚焦、分析曝光和選擇恰當的快門速度和光圈。如果是你在大峽谷前給孩子們拍照,這一點延遲沒有問題,因為沒有正在發生的動作。但是對於體育攝影來說,你會冒著錯過正在發生的動作的風險。   解決這個問題沒有一定之規,因為所有的傻瓜相機型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遲。因此,如果你使用傻瓜相機,你需要了解你的相機,學會搶在動作發生前一或兩秒時按下快門。在體育攝影這種領域,使用單鏡頭反光相機比使用傻瓜相機要有優勢,因此,如果你確實對動作攝影感興趣,你應該考慮使用一架單鏡頭反光相機。順便說一下,這種「快門延遲」對於用數碼相機會成為更大的問題,特別對於傻瓜型數碼相機,因為還有一部分延遲,稱為「再循環時間」,就是說,在照片被記錄下之後,需要時間把照片從拍攝晶元上轉到某種存儲卡上以進行清除。只有在晶元清空後相機才能拍攝下一張。雖然數碼相機的快門延遲比過去好多了,你會想用你的相機試驗一下,看看你這種特別的型號也許有多大問題。   沙土障礙照片   將球擊出沙土障礙或其他球場障礙的高爾夫球選手提供了更多視覺趣味的元素,因為高爾夫球選手經常會用球杆連球一起揚起沙土,球的速度變慢了,可以在膠捲上抓拍到。對於一張像上面這樣的高爾夫運動照片,攝影師使用的是長鏡頭,並有可能是站在草坪很遠的一側。這就意味著不會有什麼把注意力從高爾夫球選手身上分散的東西,而且攝影師不會有什麼被球擊中的危險,因為高爾夫球選手正在試圖把球高高地打過障礙,打到靠近洞所在的草坪上。   對於這樣的照片,你會需要一架帶攝遠鏡頭的相機。如果你有變焦鏡頭,一定要聚焦在你的被攝主體上,畫面儘可能簡潔。 沙土障礙照片   上面是一張類似的照片,拍的是一堆沙土被高爾夫球選手揮杆攪起揚到空中。球在快門啟動的時刻從取景框中一下子消失了。這仍是一張有趣的高爾夫運動照片,而如果能顯示出球來將對照片是有幫助的。當然,不管你用的是什麼類型的相機,在像高爾夫這樣的體育運動中,你可能不知道究竟你在膠捲上抓拍下了什麼畫面,直到你看到沖洗出的照片才知道。那就是使體育攝影有趣的部分原因。 ,
推薦閱讀:

把照片拍攝清楚的6種方法
紐西蘭南島13處最佳風景拍攝點
CES首發:能「打電話」的全景相機Insta360 Nano S
拍攝荷花的一般技巧
2016超人遊記: 探訪《鄉村愛情》拍攝地

TAG:拍攝 | 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