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體楷書基本筆畫示意圖
橫區的作用是控制字架結構當中橫體字的位置。豎區的作用是控制字架結構當中豎體字的位置。內方格,外方格的作用是控制框架結構字的大小。斜方位線的作用是控制所有傾斜角度的線的方位。左線右線把格子豎向分成了左中右3區結構。上線下線把格子橫向分成了上中下3區結構。
楷書書法講座視頻//v.youku.com/v_playlist/f1379117o1p140.html
勤禮碑簡介
《顏勤禮碑》,是唐代中期傑出的書法家顏真卿六十歲時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所寫的神道碑。古人所謂「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謂之神道」,即墓碑。從顏真卿一生書法創作的發展看,自早期方整嚴謹的《多寶塔碑》,經歷十餘年的不斷變革,至書寫此碑時,顏氏字體的那種剛勁雄強、大氣磅礴的藝術風格已經完全成熟。又因為顏體傳世的碑刻,經過長期磨拓,大半已面目全非,而存碑久埋於土中,直到一九二二年才在西安被發掘出來。碑文完整,拓本神采豐足。因此《顏勤禮碑》為書家所珍重,以為是入手學顏的好範本。
《顏勤禮碑》四面刻字,現存兩面及一側。碑陽書字十九行,碑陰書字二十行,每行各三十八字。碑的左側書字五行,每行三十七字。左側的銘文,早在北宋時已被磨去。一九四八年,《顏勤禮碑》移置西安碑林,至今完好。
顏真卿傳世的碑貼,不下七十餘種。《多寶塔碑》雖為最早的一部,但其時顏已有四十四歲,無論用筆及結體,已初具顏書獨特的風格,但字體還較俊秀,用筆中的頓挫也不明顯,多少還存留初唐楷法的體態,顯得「少年英俊」。至《顏勤禮碑》,字的結構更趨寬綽,運筆更蒼勁有力,顏書點畫的特徵也已成形,面目也漸漸變得「古拙」、顯得「老成持重」,與顏真卿晚年其他各碑如《麻姑仙壇記》、《中興頌》等,俱為顏體書法藝術的瑰寶。
顏真卿一生為人剛直不阿,初為官即因觸忤奸臣楊國忠而貶守平原郡,然其修城儲糧,以為守備,至安祿山兵亂,而能獨舉義旗,不畏強暴,妒惡如仇,直至七十七歲猶奉使敵前,以身殉職。其書法氣勢雄邁,博大精深。這對於初唐以來大體上沿習二王秀妍瀟洒的書風,直如異軍突起,別開生面。此後一千多年間許多有成就的書家,幾乎都或多或少受其影響。即使是因偏見而貶顏楷書為「俗品」的米芾,也不能不欽佩顏行書的「神采艷發」「詭異飛動」,以為顏的「忠義奮發」,「意不在字」,故得「天真馨露」。這也啟示我們,在學習顏書的時候,不能把目光局限於個別的字,而要努力感受洋溢於字裡行間的「浩然之氣」,這實在也是顏書的真諦所在。
以筆法而論,顏書富有古拙氣,講究藏頭護尾,中鋒運筆。顏真卿自述「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又謂「折釵股」、「屋漏痕」,實在就是講運筆要中鋒,線條要圓勁有力。一支金釵,雖直而挺,但不見力度,如將其屈折如弓形,則其每一點上都充滿了力量。在《顏勤禮碑》中,就有許多化直為曲的線條(圖一),目的即在增強點畫的力度。尤其是顏書,的「捺」(圖二),簡直就如一條曲屈蠕動的春蠶。蠶在平躺時,渾身鬆弛,不見力度,但當其爬動時,先由尾部收縮拱起,然後向前傳送其曲屈處充滿著力量。因此,在臨寫《顏勤禮碑》時,於曲屈處尤須加重筆力,不然,整個字就會顯得鬆弛。
顏書的這種「蠶頭燕尾」的捺法,其實也不是顏的獨創。顏真卿學書於張旭,而張旭師事褚遂良,所以在顏書中,猶留下褚書的深重影響。試看褚遂良所書《聖教序》,其捺腳處就已有曲屈頓挫(圖三)。如再上溯,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的「向之」的「之」字,「悲夫」的「夫」字,(圖四),即已透出這種氣息。所以說,顏雖以變革古法而名重天下,實際上他是集眾長而自成一格。
同初唐的楷書比較,《顏勤禮碑》在點畫上有明顯的不同,如橫畫收筆處的重按,出鉤時必先收鋒,即使是捺筆也在折處先收後放,這也就是顏書講究筆意圓勁內涵的地方;另一個角筆上明顯的不同,在橫、豎交接處,初唐的楷書一般都明顯地提、按、折鋒,而顏書則是提筆暗轉,沒有明顯的「肩」;在結體上,它也一反初唐楷書的向中間收斂的特點,而是筆勢開張,擠滿方格,顯得寬舒圓滿,雍容大度。
對於初學書法者,顏書的頓挫分明,結構寬博,易於由此領悟筆法。但初學者乍一接觸顏書,往往詫異於字形的「笨拙」。此實在猶如「君子盛德,大智若愚」。顏書的這種「以拙為巧」,正是書法藝術所追求的質樸敦厚,天真無飾的藝術真趣。學習顏書者,由初覺其「笨拙」,而漸漸領悟其巧妙,以至拍案稱絕,也就漸入書法之堂奧了。其實,顏書又何嘗「笨拙」過?前人論顏,都稱其大處著眼,不拘小節,這固然反映了顏書的風格,但我以為顏真卿實在也是極用心於「小節」的。這一點在《顏勤禮碑》中有明顯的體現。試以「直、具、王、短」(圖五)四字為例,細觀其每一字的橫畫,無論有多少橫,幾乎每一橫的起筆、運筆、收筆是相似的。起筆處或方,或圓,或尖;運筆中或平、或翹、或粗、或細、或長、或短,或前粗後細,或前細後粗。
基本筆畫的寫法要領
一,橫畫的寫法
橫畫既要寫得平直,又要生動得勢。落筆時,筆鋒先從右到左作一段逆行姿勢,隨後略提筆調鋒,使筆鋒從向下變為向右沿著點畫的中線運行,收筆時要將筆提起,迅速有力地向左回收。兩端略垂,中部拱起,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回鋒收筆,方起圓收。
二,豎畫(懸針豎)的寫法
豎像一根柱子,是字的主幹,像一個立正的人起著支柱作用,要寫得勁健挺拔。顯示出粗壯強勁的筆力,有一種撐起大廈之感。豎畫要寫得粗壯有力,通常都有4/5才提筆。
豎的病筆:
牛頭、鼠尾、竹節、釘頭
三,撇畫的寫法
撇,猶如人的手和足,鳥的兩翼,撇畫寫得好壞,關係到字的穩健、活潑、死板。要求左右相稱,一般撇比捺細,撇的斜度和長短要隨字而定。
1,右上起筆。2,轉鋒左下。3,用力捺出。4,出鋒出筆。要求力到筆尖,在寫撇時,從右上向左下,起筆稍重,行筆漸輕,收筆較快,筆須送到筆尖。皆用空搶收筆,要使末鋒飛起。
又要有飄逸之感受。
病筆:
釘頭、鼠尾、鋸齒、垂尾
四,捺畫的寫法
捺如字之手足,要如魚翼鳥翅有翩翩自得之狀。捺畫有「蠶頭燕尾」之態,如雕刻而成,是我國書法史上的一大創造。
寫法:從左上向右下,逆鋒起筆,下筆稍輕,轉鋒向下行筆時漸漸加重,至捺的下半截微帶捲起之意,與左撇相配,至捺出的焦點處稍駐停頓,用力較重,然後輕輕提筆,向右捺出,捺腳較長,呈燕尾狀。
捺的病筆:
翹尾、狐尾、散尾、直頸
五,點畫的寫法
點是字的眉目,最能表現用筆精神。要寫得十分有勁,似石頭砸在地上。
要求:要有頭有尾,有腹有背;腹平、背圓、頭微拱、體豐滿,像一顆葡萄核或者像大蒜頭的肉。
點的寫法:側鋒落筆,落筆要快,力量要重,略頓之後即回鋒收筆,要圓聚有力。
其運筆過程:逆鋒向上,折鋒向右,轉鋒向下行,稍駐停頓,回鋒向左上方收筆。
點的病筆:
瘦長:隨手一點,顯得單薄;臃腫;殘缺:隨手一點,未一頓挫轉鋒;牛頭;凹腰:頓後未轉鋒向左上方向收筆。
六,鉤畫的寫法
顏體的鉤畫多呈「鳥嘴狀」。出鉤前須先頓鋒提筆,力量凝聚在筆尖。注意鉤不能過長。引筆下行到頓處,順勢向下,再將筆以原路回鋒到頓處,略駐筆,完成頓的筆姿後,快速鉤出,不能遲疑。
鉤的病筆:尖薄、散鋒
七,挑畫的寫法
挑的寫法:逆鋒向左下寫成長點,頓筆鋪毫,由粗變細,快速成向右上提出,用力到盡頭,墨色不虛。挑是向右上角挑出的一筆,這一筆很像撇的反向。要有仰勢,寫法也是逆鋒取勢,橫畫直落筆。鋪毫轉筆,沉著有力地向右上方挑出,行筆由慢漸快,筆毫也漸漸收攏,收鋒時宜快不宜遲,要力到挑畫的尖端。
挑的病筆:尖薄:一按即挑,未必送到筆尖;鈍軟:出鋒遲疑,送力不夠。
八,折畫的寫法
折是橫豎兩種筆畫的結合。橫畫的尾部和豎畫的頭部拼接上去,行筆到橫末,轉筆右上稍提筆再轉右下按筆、轉筆,向左調整筆鋒,然後按顏楷的豎法完成豎畫。
轉筆常用提法,圓轉直下而不取折筆,內方外圓。
從左至右寫橫,至轉角處在折筆向下寫豎。折處提筆上升使群毫由散而聚。要求交接轉換處自然渾厚有稜角,要善於運用連和接。
1,2,同橫的寫法;3向右上提鋒;4轉下按筆;5,6,7,同豎的寫法。
顏體折還常有下列寫法:
1,轉折處提筆另起,不頓不折,蓄勢暗過,轉角處或斜面或為「圓肩」。
2,折的筆法多為外圓內方。
3,折處有時一路圓轉成圓弧形。
折畫病筆:塌肩、聳肩、臃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