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技法常識(二)
逆鋒、順鋒逆鋒,就是落筆的筆鋒朝運行相反的方向入紙,藏鋒就是運用逆鋒寫出的。如寫橫畫,原來應是順著筆畫向右而寫,但用逆鋒就是先向左運筆,然後在往右行。而到結尾收筆時,也是違反右行的方向,向左邊收筆。又如寫豎畫,原來應是自上而下,即落筆後筆鋒就應直下,而採用逆鋒後就先由下朝上,然後在回鋒到上繼而向下。此種方法把筆鋒痕迹裹藏在裡面,使筆畫有含蓄、飽滿感,同時也為落筆後的行筆鋪毫作好準備。而露鋒起筆,順筆鋒前進,不再折回,或一筆畫的最後末端不作回鋒,而是順逆直出,就是順鋒,順鋒有種飄逸流暢感。但順鋒不可露得太長,這樣就會產生輕飄油滑感,要注意分寸。從某種意義上講,順鋒、逆鋒是露鋒、藏鋒的具體表現。方筆、圓筆方筆與圓筆是筆畫的二種不同形態,一般來講以有稜角者為方筆,無稜角者為圓筆。方筆是在點畫線條的起止轉折上,運用「頓筆方折」的方法形成稜角,即「折以成方」,給人以剛健挺拔、方正嚴謹之感,魏碑大多用此方法形成稜角分明,鋒穎犀利的點畫線條。此外如歐陽詢、柳公權的楷書中,特別是在筆畫的轉折處也常用此方法。圓筆是在點畫線條的起止轉折上,運用「提筆圓轉」的方法形成圓潤之勢,使之不露筋骨,內含渾厚遒勁,即「轉以成圓」。初學者注意學方筆時,切勿將點畫寫得象刀切似的方整,這樣就會變得僵硬。而學圓筆時,切勿將點畫寫得象鵝卵石似的光滑,這樣就會變得油滑。要了解方筆與圓筆是不同的用筆方法所產生的形式。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綴法第二十一》中有段對方筆、圓筆的論述較生動,他說:「該舉其要,盡於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方用頓筆,圓用提筆。提筆中含,頓筆外拓。中含者渾勁,外拓者雄強,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隸之法也。提筆婉而通,頓筆精而密,圓筆者蕭散超逸,方筆者凝整沉著。提則筋勁,頓則血融,圓則用抽,方則用挈。圓筆使轉用提,而以頓挫出之。方筆使轉用頓,而以提挈出之。」康有為這段話不僅講了方筆、圓筆的用筆方法,而且講了各自的不同形態,初學者可作參考。另外,初學者也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方筆、圓筆在一種字體中沒有絕對的區分,既不可能絕對的方筆,也不可能絕對的圓筆,而是以誰為主。如顏真卿的楷書《勤禮碑》以圓筆為主,但偶爾也用方筆。歐陽詢的楷書《九成宮》以方筆為主,但有時也用圓筆。學會使用方筆、圓筆的運筆之法,先要對藏鋒、露鋒有較好的掌握,同時要充分運用腕的轉動,因為無論是方筆的折,還是圓筆的轉都是依靠腕來帶動,切勿用手指撥與挑。方筆與圓筆是書法線條的基本表現形態,所以初學者要認真學好,打好這個根底後,今後就可根據字姿和字形的不同而交錯運用,使字的點畫線條,形體構造生動多姿,富有藝術趣味。但是要注意有機而自然地運用,即要協調,不要機械呆板地生搬硬套。運筆方向運筆的方向與五指執筆法密切相關,執筆中的壓、鉤、格、抵等就控制著左右縱橫和最後進退的運動。筆的縱向運鋒,就是指筆鋒與紙面成垂直的關係,所有提筆、蹲筆、頓筆都是垂直方向的上下運動。筆的橫向運動,是各種橫向的延伸運筆,表現在用筆上就有搶筆、行筆、挫筆、衄筆、翻筆、絞筆等。概括地講筆的縱向運動是指提按,而提按要注意輕重相宜,筆的橫向運動是指伸展,而伸展要注意粗細變化。清·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辨按尤當於起筆處,辨提尤當於止筆處」。又說:「書家於『提』、『按』二字,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正須飛提,用筆輕處正須實按,始能免墮、飄二病」。用筆技法書法中的線條點畫都有不同的姿態和形式,要準確而生動地書寫出這些線條點畫,就要依靠相應的用筆技法,即把整個運筆過程分解為一個個不同的動作,只有這樣才能萬毫齊力,點畫優美,線條豐滿。提筆,筆鋒在書寫點畫時不可能一樣粗細,當點畫要求變細時毛筆就要提起。因此,提與頓是相對而言的,互為依存的。提筆大多用於橫畫的中間及字的轉折連接處、露鋒出鋒時。即前人所說:「密處險處用提」。注意提不要過虛、過細。頓筆,線條點畫要求變粗變特出時,用力下按,所謂「力透紙背者為頓」。字的收筆處或轉折處常用頓筆,其頓的力度大於「蹲筆」與「駐筆」。在書寫過程中提與頓時常交錯使用,有時提在前、頓在後,有時是先頓後提,所以要注意協調性,提按頓筆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於提與頓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點畫線條的輕重粗細變化。而在楷書中,提頓表現是很明顯的,如一橫與一豎就是兩頭都用提頓法。頓筆用的好,可使點畫堅實有力,筆力充盈,但不要頓的太重,形成墨團。蹲筆,運筆方法象頓筆,但按下力度可輕些。在點畫的輕重粗細之間有一個過渡性的動作,即是用蹲筆法,所以唐·張懷灌在用筆中說蹲筆是:「緩毫蹲節,輕重有 準是也。」蹲筆和頓筆常用於筆畫的轉換過渡處。因此,起著調節換筆的作用。駐筆,用筆力量小於「頓」與「蹲」。是用於上一個運筆動作結束,下一個運筆動作開始,為時很短的轉換間隙,即「稍停」,力到紙面即可。這樣駐筆一下,是為了準備下個筆勢的開展。如橫劃的起筆、收筆之前都要頓,在頓之前先要稍停駐一下筆,然後再鋪毫按頓。其它如轉折處頓筆前,捺筆頓筆出捺前都要駐筆,以蓄勢為頓筆作先導。清·蔣和曾說:「駐,不可頓,不可蹲,而行筆又疾不得,住不得,遲澀審顧則為駐」。衄筆,即是運筆時既下行又往上,在寫鉤和點時,原來頓筆後挫鋒下行的筆,突然地又逆轉而上,即為衄筆。由於衄筆取逆勢,增加了筆鋒與紙面的摩擦力,充實加強了筆力,使點畫線條更加蒼勁。如顏真卿的楷書多「鵝頭鉤」,就是把鉤衄回到一個鵝頭形的勢態後,再出鉤。挫筆,就是運筆時突然停住,以改變方向的筆勢,大都是在轉角處,先頓筆,然後把筆略提起,使筆鋒轉動,從而變換方向。可見挫筆就是頓筆後又有一個微小位置移動,使筆法表現的更加完美,以彌補頓按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如寫鉤或轉折處,頓按完筆後還不足完成筆姿,這時把筆鋒微微提起挫動一下,既可作調整,又可作轉換筆勢以利於行筆。注意挫鋒要有分寸,過分則做作,太微小又不便表現筆姿和轉換運筆。搶筆,是指提筆入紙時,空中先落筆起勢,或提筆離紙時在空中的回力動作。搶筆與折筆有相似之處,但折筆速度慢,而搶筆是快速的瞬間動作。如寫橫時,一般在起筆處先豎下再折筆向上,即橫畫直落筆,向右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內折線,而採用搶筆時,即可臨空作成這一折筆動作,而後迅速落紙,即「虛搶」。寫行草時,行筆較快,運轉幅度增大,就可用搶筆起筆或收筆。轉筆,有二層含義,一是與「折筆」相對而言,圓筆多用之。即寫字運筆時左右圓轉運行,在點畫中行動時,是一線連續又略帶停頓,連斷之間似可分又不可分。所以,漢蔡邕在《九勢》中說:「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這樣運筆寫出的線條點畫渾而厚實。二是指字中轉角屈折之處,用圓轉法寫之成圓勢。注意圓轉的時候,運筆不要太慢,形成臃腫之病。折筆,是對「轉筆」而言,方筆多用此法。折筆時筆鋒從陽面翻向陰面,即「方筆用翻」,從而顯出稜角方正,以折筆這一動作來帶出方勢。折筆的速度要比轉筆快些,這樣才形成方勁剛健,痛快遒勁之勢。書法技法常識(5) 五、用筆提要以上所說的一些用筆技法,作為初學者來講要反覆學習,深入領會才能掌握,因此要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即不能在短期將用筆技法全部熟練掌握,而是需要相應的一個階段,有時往往方法理解了,但寫時表現不出,運筆不能得心應手,這是由於缺少基本功的原因。作為初學,提、頓、轉、折這四中筆法應力求掌握,要下些苦功,因為這四個運筆技法直接關係到點畫線條的成形,所以要努力闖過這一關。用筆是重要的「書法元素」,而用筆的要求嚴格而複雜,但只要認真思考,其中還是有規律可尋的。現提要如下:堅持中鋒 畫中有線有些初學者在寫第一、二筆時尚能堅持中鋒,但以後筆畫就容易出現偏鋒,因為第三、四甚至八、九筆後,運動的提按起伏變化多了,就難以控制再中鋒運行,而是將筆鋒偏離一邊,產生了用筆上的混亂,出現了許多敗筆。這就需要用筆的基本功紮實,認真學習各種用筆技法,如提按頓挫,方筆圓筆等。同時每寫一筆時都要交代清楚,切勿拖泥帶水,即通過不斷地運筆來使筆鋒始終居於點畫線條的中間,做到「畫中有線」,使筆畫線條圓渾紮實,生動有力,而不是枯瘦扁平的。分解點畫 循序漸進點畫有八種基本形態,即點、橫、撇、捺、鉤、挑、豎、折,而這些點畫又有各自不同的書寫要求與表現形態。初學者應逐個掌握,即把這八種基本筆畫分解為二個一組或三個一組的單元,重點突破,逐步掌握,這樣學習效果比較好。具體地講就是一個時期專學一點一畫,下個時期再專學豎、撇,漸次掌握,這樣抓住個別,容易入門。而有些初學者卻八種基本點畫一起寫,往往顧此失彼,寫來寫去,八個基本點畫一個也未寫好,不符合要求,這樣欲速則不達。還不如分解點畫,循序漸進為好。寧慢勿快 切勿多描運筆時要慢些,特別是初學者更要筆筆認真,緩慢行筆,不要一筆帶過,只求速度,不講效果。因為,運筆慢些可以使筆畫寫的特別完美,而不是草率了事。有些初學者為了追求所謂的氣勢,信筆疾書,粗野不堪,點畫破碎,如前人所說的是「惡札」。而且氣勢也並不全靠寫得快寫出的,這裡有運筆轉折,鋪毫收鋒及氣韻氣息之組合,不是初學者所能達到的。同時,有些初學者看碑帖上的字體點畫寫得很優美,而自己寫時往往寫不象,於是就邊寫邊描,修修補補,只求形似,不求神似,這樣就養成了描改的壞習慣,嚴重影響自己的進步。其實只 要運筆方法對頭,就是一下子達不到點畫完美的程度也不要緊,只要堅持練習,就會熟能生巧,做到貌合神合。書法技法常識(6) 六、永字八法楷書用筆概括起來講有八個基本點畫,而永字正好概括了這一筆法,所以稱為「永」字八法。它比較具體扼要地說明了楷書點畫用筆和組織方法。因此,歷來受到書法家們的重視,成為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永字共有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側 即是點。象鳥兒翻然側下。寫點的要求是逆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筆。具體寫法是:逆鋒向左上角起筆,折筆向右作頓,圍轉向上右下行,略駐後稍提筆,向左上方回鋒略駐,向左出鋒。晉·衛夫人《筆陣圖》說:「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就是說點要有氣勢,以帶動下面筆畫。勒 即是平橫。象用韁繩勒馬。寫橫畫時要求逆鋒落紙,緩去急回,不可順鋒平過橫拖。具體寫法是:逆筆起勢,衄落成橫畫直落筆,提起運筆(注意中鋒),至收筆時向右下頓挫,回鋒向左提筆收鋒。晉·衛夫人《筆陣圖》說「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就是要求橫的二頭不僅要有氣勢力度,中間也要紮實,切勿一筆帶過而已。弩 即是豎。狀如挽弓之用力。寫豎畫時要求於直中見曲勢,不應呆板僵直。具體寫法是:逆鋒落筆向右斜勢頓挫,轉鋒向下力行,頓筆向左上回鋒,微呈露珠狀即收筆。前人說:「弩筆者搶鋒逆上頓挫為退澀,弩鋒下行里峻疾。」趯 即是鉤。象人踢腳,其力全在腳尖。寫鉤時,要求駐鋒提筆,突然(果斷)出鉤,力集於筆尖。具體寫法是:運筆至鉤處,輕頓回鋒,轉筆向上,挫鋒蓄勢,向左提出成鉤,注意鉤要平出切勿向上翹。宋·陳思《書苑菁華》說:「趯須蹲鋒,得勢而出,出則而收。」策 即是提(仰橫),亦稱挑。象用鞭子策馬。作仰橫時,要求仰筆趯鋒,用力在發筆,得力在畫末。具體寫法是:逆鋒起筆,轉筆向下,頓挫後提筆向右上角挑出。注意策是短筆,雖豐滿而不要臃腫。掠 即是長撇。象梳掠長發。寫長撇時要求起筆同直畫一樣逆鋒取勢,出鋒要豐厚飽滿,力送到底。不要一往不收,犯輕飄不穩之病。具體寫法是:逆鋒向左上起筆,然後向右下作頓,轉鋒向左下力行撇出,要緩而沉穩,切勿太快撇出,象鼠尾巴。應「法在澀而動,意欲暢而婉。」啄 即是短撇。象鳥兒啄食。寫短撇時,要求落筆左出,快而峻利。具體寫法是起筆筆鋒轉,逆向右下作頓,轉鋒向左下力行,迅疾鋒利撇出。磔 即是捺。象用刀子劃肉。寫捺筆時要求逆鋒輕落筆,轉鋒鋪毫緩行,至末收鋒,重在含蓄。具體寫法是:逆鋒起筆,輕轉向下徐行,筆勢展開,至下半截開始逐步鋪毫,至捺出時稍駐,再提筆捺出。 書法技法常識(7) 七、點畫八病在書法學習中,由於基本點畫沒有學好,運筆規律沒有掌握,常常寫出各種不同病態的點畫,概括地講共有八種,即李溥光在《雪庵八法》中所說的:「牛頭、鼠尾、蜂腰、鶴膝、竹節、稜角、折木、柴擔」。牛頭 即是作點時用力太大,或筆沒有提按,從而使鋒角顯露而又臃腫。有的人將起筆寫的粗而大也是此病。鼠尾 寫撇或垂針豎時,起筆時粗重而到筆畫末端時,突然變細,輕飄而行,一拖而過。蜂腰 指作背拋轉折時,中間圓轉處筆畫變細,而拋出處又變粗,上下呈脫節狀。鶴膝 就是轉折處用筆過重或筆沒有提起,使折處肥大突出,象鶴的膝骨。竹節 指筆畫中間細,而二頭粗重,比例失調。稜角 就是起筆、轉筆或收筆時拋筋露骨,稜角尖細顯露。折木 指沒有起筆、收筆的筆畫,粗野破碎。柴擔 就是指橫畫兩頭低下,中間隆起,分曲過分,如挑柴的擔子。要克服八病,就要認真分析自己運筆的不足,何以導致?同時,要刻苦練習永字八法,掌握基本運筆方法,使點畫線條寫得圓滿渾厚,符合書法藝術規範。 |
推薦閱讀:
※原來你竟是這樣的康有為
※書法:不亦快哉 周成賢
※字如其人!中港台領導人題字及書法作品大PK(組圖) www.sinonet.org
※「泉城名士」——王興 書法作品精選
※文俊——鄉村裡的職業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