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三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三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2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凈土大經科注》第一百七十六面第四行,宗趣的第五段:
「發菩提心為正因,念佛為助行」。前面我們學習到,菩薩們雖然知道萬法皆空,正如《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但是他還認真在那裡斷煩惱,在那個地方學法門。雖然他有斷有修、有行有證,而又不違背大三空三昧,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你要問這裡頭什麽道理?這個道理太深了,是自性,佛經上有個名詞叫法爾如是,一切法自自然然它是這個樣子的。這個裡面的理很深,不是九法界眾生憑藉他的意念能夠明白、能夠了知的。這個事情就像大乘經上所說的,「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即使等覺菩薩,對於這樁事情也是模模糊糊,不十分清楚。可見菩薩必須要把無始無明習氣斷乾凈,斷乾凈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妙覺如來,才能對於這個事實真相徹底了解。
佛菩薩告訴我們事實真相如是,我們不必著急,一定要守住如來的教誨,他說的是一點都不錯,我們沒有辦法躐等。證得法身大士不難,圓教初住菩薩就證得了,而無始無明習氣斷得乾乾凈凈這個難,難在哪裡?在這個地方你不能用功,沒法子,因為你已經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了。諸位想想,不起心不動念,還用什麽功?你一用功就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你就退轉了。所以在這個境界當中,古大德說「無功用道」,什麽念頭都不能生。無始無明必須要等待足夠的時間,它自然消失了。好像一盆水,我們把它攪動了,現在讓它停止下來,你不攪它就行了,你隨它去,過個十幾二十分鐘它自然就靜了。我們的心就像水一樣,在十法界、在六道、在三途叫大風大浪,十法界是微風細浪,三善道是大浪,三惡道是巨浪。現在要把它平息,那個餘波讓它真正不動了,就是時間,時間長了自然不動。證到圓教初住菩薩,需要多長的時間這個微細波動就停止了?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三大阿僧只劫,要這麽長的時間。所以三大阿僧只劫不是對普通人講的,不是對我們說的,對法身菩薩講的。我們現在斷煩惱、開智慧是有方法,為什麽?有起心動念,那個是不起心不動念。實報莊嚴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無功用道,三個阿僧只劫之後自然就沒有了,就不動了。不動就回歸到零點,我們佛法叫回歸自性,自性就是常寂光。
凈土裡面講的四種凈土,究竟圓滿的,常寂光土。常寂光土裡頭什麽都沒有,三種現象都沒有,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完全回歸自性。這樁事情,事實真相,圓教初住菩薩就知道了,我們也可以說他發現了。雖然發現,他沒有契入,為什麽沒有契入?就是無始無明習氣還在。無始無明就是起心動念,他確確實實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但是不起心不動念那種殘餘的習氣不好斷,斷不掉。見思煩惱有習氣,阿羅漢斷見思煩惱,沒斷習氣,辟支佛把習氣斷了。菩薩把分別斷了,塵沙煩惱,分別的習氣,就是塵沙煩惱的習氣沒斷;再進一步把塵沙習氣斷掉,他就成佛了,十法界裡面的佛。起心動念沒斷,起心動念斷了他就是法身大士,不住四聖法界的佛法界,他離開了,他到一真法界去了,就是實報莊嚴土。實際上從理上講,四土是一而四、四而一,從來沒有離開過的,完全是我們的意念。真正是外面境界隨著意念在變動,念頭無量無邊,世界無量無邊。這個世界剎那剎那都在那裡變,確確實實它像一個波浪形狀的,不同的頻率在振動,從來沒有停止。振動的頻率,高低緩急不相同,念念不相同。所以佛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波動它就產生現象。這三種現象構成了法界虛空界,用科學家的名詞就是宇宙,宇宙萬物,全是波動裡頭出現的,出生無盡。
這個道理我們想不通,為什麽會有這種現象?我想了很長的時間,忽然想到小時候玩萬花筒。萬花筒很簡單,現在萬花筒造得好,我們以前做小朋友玩的萬花筒,自己做的。三片玻璃裡面放一點不同顏色的碎紙,轉起來就看到圖案變化,轉一天也看不到兩個是相同的。我從這個道理逐漸體會到佛在經上所說的,讀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這是《菩薩處胎經》上的,這段經文跟萬花筒那個道理是一樣的。確實非常簡單,但是演變成這麽複雜。再複雜它都不是真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佛這兩句話說得好,講整個宇宙萬事萬物全是當處出生,就是那一念。科學家形容這樁事情,這個意念,他說憑空蹦出來,沒有理由,蹦出來了,馬上就消滅,下面一個念頭又蹦出來。生滅的速度非常快,他說非常快,彌勒菩薩說了個數字,快到什麽程度?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真不可思議。這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就是在我們眼前,從來沒有離開我們,我們沒發現。這是我們心浮氣噪,就在當下就不能發現。
佛菩薩慈悲,菩薩是法身菩薩,遇到有緣眾生,有緣眾生他聽,聽不懂他也喜歡聽,這都算是有緣人。機緣成熟了,他可以聽,不反對、不排斥了。我們什麽樣根性佛知道,知道我們能聽、能接受、不反對,他就說。說了我們明白了,我們知道有這麽一樁事情,雖然不是自己境界,知道有這樁事情,這叫解悟,不是證悟。解悟對我們修學有好處,為什麽?我們有方向、有目標,我們知道佛說這個境界是他的境界,我也要證得這個境界。如果我們不相信、不能接受,你永遠不能證得。證得沒有別的,要有耐心,先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然後心住在三空三昧,住在空、無相、無作而修菩薩行。這是法身菩薩的事,這不是普通人。你看同樣修,持戒、修定,同樣在修,法身菩薩跟十法界裡頭的人不一樣。十法界裡面是著相,真有修;法身菩薩雖然在修他不著相,他知道能所不可得,能修、所修不可得,能度、所度不可得。雖不可得,每天幹得很起勁;雖幹得很起勁,心地乾乾凈凈一塵不染,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是佛菩薩境界,這是不思議的境界,我們一般凡夫是無法理解。在這種情況之下,那就說一句老實話,不如念佛!要不要去理解?不需要。能理解,好,幫助你提升境界,不能理解不要緊,不知道也行,老實念佛,生到極樂世界就行了。阿彌陀佛的能量就可以加持你,這一加持,不但你理解了,你能契入。這個功德大,真正叫是第一等的福報。我們如果不求往生極樂世界,要想入如來的境界,真要無量劫,不是簡單事情。修行過程當中進進退退,這決定免不了。到極樂世界最大的好處,圓證三不退,這是阿彌陀佛幫助你,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使你成就快。
雖然我們不能夠住在三空三昧,我們把三空三昧換成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好,我們住在阿彌陀佛上。那就是說,心裡頭只有佛號、只有阿彌陀佛,這個人是決定得生凈土,生到極樂世界他就圓滿了。好辦法!住三空三昧那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不是普通人,在我們這個世間,像惠能大師這樣的人行。過去老師告訴我,惠能大師之前沒有一個像惠能的,惠能大師之後到今天也沒有出現第二個惠能。這就是說,那是難行道,不是易行道,那真的要天才,上上根人。我們自己不是這樣的根性,學不來的。阿彌陀佛慈悲,告訴我們另外一個特別法門,下下根人也能夠有上上根人的成就,這就是持名念佛法門,你說這個法門多殊勝。這個法門難信,很容易修。能不能成就的關鍵就在信,信心太難了!我們要真正有足夠的信心,真信有極樂世界,真信有阿彌陀佛,就像我們眼前的事情一樣。如果承認我們眼前一切都是有,那我們就承認,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跟我們現在境界一樣,確實是有。蕅益大師在晚年,他有個別號叫「西有道人」,西是西方,西方真有,他用這個做他的別號。表示西方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他不再懷疑,完全相信。我們要有這個信心,心裡頭念念都有極樂世界,念念都有阿彌陀佛,這個人必生無疑,一生到極樂世界,問題就解決了。
我們現在看念老的註解。「元曉師等以發菩提心為正因,念佛為助因。我國善導、靈芝與日凈宗諸家則以持名為正行,發心為助行。」這兩個說的相反,到底哪個是正、哪個是助?說這些話的人都不是普通人,凈宗的祖師大德。元曉是韓國人,在中國留學的,親近善導大師。各人的見解不一樣,正與助,正中有助、助中有正,實際上很難分。善導、靈芝這是中國人,還有日本凈宗的大德,以持名為正行,發心為助行。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頭把它和會,合起來了。「還以持名為正行,復以持名為發菩提心,則雙取兩家而和會其義。」諸位想想,發心他能不念佛嗎?念佛的人能不發心嗎?發心不念佛不能往生,念佛不發心也不能往生,一而二、二而一。「今崇」,這個今是這部經,現在這部《無量壽經》,它崇尚的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本經之宗」。這就是一部經修學最高的指導原理原則,稱之為宗。「正是雙取兩家,復又攝歸名號,正與蓮池大師之意相契」,契合蓮池大師所說的意思。發心,蕅益大師說得好,真正發心求生凈土,親近彌陀,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跟現代的科學家提倡的「以心控物」這個原理完全相同,跟佛在大小乘經上都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佛遺教經》上說的。大乘經上也有講的「止心一處」,止是知止,知止而後有定,我們把心放在一個地方,無事不辦;心要散亂了,妄念多了,什麽事都辦不成。念頭聚成一個焦點,那個能量不可思議,科學家告訴我們,那個能量足以改變世界,這指我們地球,有這麽大的能量。
如何制心一處,那是功夫,一般講那是很高深的禪定,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可是我們變一變,我們把心放在阿彌陀佛上,這似乎就容易多了,那個效果絕不亞於制心一處的。在我們想像當中,不但不亞於它,而且超過它,因為這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把心制於阿彌陀佛這一處,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個力量倍增,它怎麽會不起作用?對自己來說,我們曾經見過、曾經聽說過,有許多得絕症的人,醫生放棄治療,告訴他壽命只有二、三個月。他也不怕死,他也不求存活,他就老實念佛求生凈土,念到二、三個月沒事,再去檢查病沒有了。這什麽原因?不就是制心一處?制心於阿彌陀佛這一處。這是我們看到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我們看到的例子。這些人等於是現身說法,做出樣子讓我們看到,三轉法輪裡頭叫「作證轉」,他給我們做證明。真有這種事,中國有外國也有,科學家報告里舉了好多例子。得絕症的,沒有治療,過一個時期自然就好了,什麽原因?心態!如果一怕死那就完了,必死無疑。為什麽?怕死他念死,念什麽就現什麽。不怕死他不念死,把死這個字給忘掉了,病也忘掉了,死也忘掉了,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所以他病就沒有了。這就是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的例子,它有道理、有方法。關鍵就是要極度的專註,不能分心、不能疑惑,分心、疑惑,效果就沒有了;一點都不懷疑,極度的專註,專註在阿彌陀佛上,問題真能解決。
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經上講得、註解講得很清楚,那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總名號,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句是梵文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字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阿」翻成中國字是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你看要用中國話說是「無量覺」。迷惑斷盡了就是無量覺,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一切佛總名號不就叫無量覺嗎?西方極樂世界法藏菩薩修成佛了,他的名號就叫無量覺。我們念這句名號,念自己的無量覺,念一切諸佛如來的無量覺,自他是一不是二,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這一體沒有染污,這一體沒有生滅,這一體沒有去來,這一體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不生不滅,就是真如、就是實相、就是本性。中國老祖宗幾千年前就告訴我們,本性本善,本性是佛,怎能說不善?中國古老的教育,它的宗旨就是教人從不善的習性回歸到本善,本性本善,這教育就成功了。
「且此八字」,這八個字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展之則為徹悟禪師之教」。徹悟禪師教給我們十六個字,「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深信深願,「持佛名號」,念阿彌陀佛。「約之則為蕅益大師所倡之」,四個字,「信願持名」。徹悟禪師說十六個字,蕅益大師說四個字,意思完全相同。這四個字是在《彌陀要解》裡頭說的,「《彌陀要解》以信願持名為宗」,這個宗就是凈土宗修學最高的指導原理原則,三樁事情,信、願、持名。大師在《要解》裡面給我們信講了六個,六個信。第一個信自己,這個太重要了!信自己什麽?信自己本來是佛。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要相信,相信自己本來是佛,相信是心作佛。前面第一個相信「是心是佛」,現在我相信「是心作佛」,我現在發願求生,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這個信是真信。中峰禪師講得更好,「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更貼切了,句句話都是真話。
所以佛家講信心,第一個是講信自,第二個才是信他。跟宗教不一樣,宗教里第一個要信神,第二個要相信神慈悲,愛我,他會幫助我,跟佛法講的不一樣。佛法里講的,真的,自己跟一切諸佛菩薩是一不是二,這妙不可言。我們自己要認真想想,我們有沒有這個信心?有信心就有成就。我們今天修行,念佛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信心有了問題。我們天天念,跟功夫得力的人念沒有兩樣,一字不差,為什麽他功夫得力,我功夫不得力?他具足了六種信。信自、信他,他就是阿彌陀佛、釋迦如來,決定不欺騙我們。信理、信事,理、事今天量子力學家講得非常清楚,跟佛講的沒有兩樣。近代這些量子力學家沒學過佛,他們深入研究物質與精神,乃至於自然現象,發現這些現象的奧秘,提出報告,這個報告居然跟大乘經上講的一模一樣,我們看到非常驚訝。我們告訴他們,你們現在研究的成果,佛在大乘經上早就說過了,他們也覺得非常驚訝。這理事,我們不懷疑了,因果自然就相信了,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為什麽?意念。制心一處那個心就是意念,我們意念集中在一點,事就成就了。我們集中在一點,在阿彌陀佛這一點,我們就成就跟阿彌陀佛同樣的成就。
「並雲」,這也是《彌陀要解》上所說的,「信願持名為一經要旨,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慧行是智慧在指導,不是盲修瞎練。慧行就是章嘉大師當年給我講的看破;持名為行行,行行就是放下。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是什麽?明了,不迷惑,清清楚楚;放下是放下一切萬緣,專念阿彌陀佛,這叫行行。我念阿彌陀佛,裡面還有雜念滲透在裡面,把這句佛號破壞了,你的念不凈,不清凈、不純,有夾雜,那就功夫不得力。念頭要純凈,沒有絲毫夾雜,除阿彌陀佛這一念之外,什麽念頭都沒有。念念跟阿彌陀佛相應,而且念念加持遍法界虛空界,真實功德、真實利益。蕅益大師《要解》里講的這些話好,印光大師佩服得五體投地。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有真信切願,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對這個世間、對十方佛剎沒有絲毫留戀,像我們在外面旅行住旅館一樣,住幾天就走了,住在這兒辦事或者觀光旅遊,看完了就走路了,沒有留戀。娑婆世界、十方剎土是我們的旅站、客棧,極樂世界是我們的老家,我們要回家去。阿彌陀佛是我們的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要有這樣的願望。「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能不能往生是信願,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淺深,這兩句話說得好。我們功夫淺一點不怕,只要能往生,就像蕅益大師講的,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足了。何況你真干,真干肯定不是下下品,總在下下品之上,努力去爭取。
心裡頭千萬不要搞拉雜東西,這是什麽?這是你在極樂世界不能提升品位,你應當放下。弘法的人放下容易,護法的人可不容易,護法有很多拉雜事情在你面前,你不能不處理。那怎麽樣?雖然處理一切雜務,心心念著阿彌陀佛,不要讓雜事、雜念干擾你的彌陀心。你的心是彌陀,別讓這些拉雜干擾彌陀的心,就成功了,那個功德等於大三空三昧。問題是你有沒有真心,有真心,我相信阿彌陀佛加持你。如果還有一點私心在裡頭,阿彌陀佛就加不上,你要知道,你那一點私心才是你真正的障礙。外頭人能不能障礙你?不能,外面善緣惡緣、順境逆境都不能障礙你,你一定要曉得,障礙你的是你自己。所以你要知道,不能成功是你自作自受,與什麽人都不相干,你要怪這個、怪那個,你就大錯特錯。外緣如果能干涉,十方諸佛如來一個都不能成就,這就說明一切外緣決定不能干擾你。所以,你一心想成就,你這一生就會成就,不接受任何干擾。順境善緣沒有貪愛的心,不受干擾,逆境惡緣沒有絲毫瞋恚心。對一切人事物只有一個感恩的心,謝謝你,沒有留戀。像善財童子一樣,戀德禮辭,懷念你、感恩你,這個地方不留,走了。禮是向你禮拜,辭是告別,不接受。這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
「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慧行是看破,行行是放下,放下真的是真修。大乘教裡面佛告訴我們,放下,我們用《華嚴經》上所說的好懂,放下執著,我什麽都不執著了,你就證阿羅漢果,成正覺;放下分別,不但執著,分別心都沒有了,沒有分別就一如,就萬法歸一,你就成菩薩;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成佛了,法身大士,不住十法界,住實報莊嚴土,凈土經上說,你就成了阿惟越致菩薩。所以,真行就是放下。我向章嘉大師請教,有沒有什麽方法讓我們很快能契入佛境界?他把這個方法就教給我。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又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哪個排在第一?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有的人先放下就看破了,有的人先看破再放下,每個人不一樣。我們一般講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妄念比較多,應該先看破再放下。有一些真正是老實人,他心地很善良、很純樸,教他怎麽做他就怎麽做,可以讓他先放下,放下他就看破,看破再幫助放下。這是成功的秘訣,佛法從凡夫地一直到圓滿佛果,就用的這個方法。我修到這個境界,如果不放下就不能往上提升,像上高樓一樣,放下一層我就上第二層,放下二層我就上第三層,放下第三層我就上第四層,我這樣到樓頂。
不放下不行,決定不可留戀,再好的境界,你一定要知道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莊嚴土也不是真實的,也要放下,他才能真正回常寂光。他對實報土還要有留戀的話,他就入不了常寂光,知道有常寂光,他不能契入,放下就契入了。實報土的殊勝沒法子說出來,法性身、法性土,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人在這個境界裡頭,那就是無始無明的習氣,這個境界就是太不容易放下了。知道有常寂光,不想去,這個地方挺舒服的、挺自在快樂,不想去。住上三大阿僧只劫,換換地方吧,放下吧!他就入常寂光,就回歸自性了。所以,無始無明習氣真難斷。
末後一句是比喻,「如目足並運也」,把眼睛比喻慧行,把足比喻正行。你能看得清楚,你才不會走錯路,不會走入歧途。「又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蕅益大師這句話說得好。不認識字的人,不懂經教、沒有學過經教、也沒有聽過經的人,你教他念佛求生凈土,他就相信,他真發願,一天到晚佛號不斷,念上幾年他真往生了,瑞相稀有。甚至於經都不會念,字也不認識,他怎麽往生的?深信發願,這就是無上菩提心。《要解》上這句話,印光大師是大大讚嘆,他說「發古人之未發」,古人沒有把這個事情講得清楚。所以對於很多老太婆,阿公阿婆、不認識字的人念佛往生不可思議。他不懂,沒有發菩提心,他是光一向專念他有,發菩提心他沒有,他怎麽能往生?這句話解釋得好!真相信、真願意去,就是無上菩提心。換句話說,無上菩提心的作用是什麽?無上菩提心就是讓你真信、發願。你已經真信發願,那不就是無上菩提心嗎?蕅益大師這麽一說,我們完全了解了。所以他信願持名,這一點都不錯。他註解的《彌陀經》,序、正宗、流通三分都用信願行來解釋,序分裡頭講信願行,正宗分裡頭講信願行,流通分裡頭還講信願行,用信願持名真正成為一經的宗要。不像其他的這些大德,講《彌陀經》,正宗分裡頭講信願行,序跟流通沒有,他三分都把它講清楚了。
「合此信願,的為凈土指南」,那就是信願持名,這是凈土指南,就是凈土的宗要。「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你有真信、有切願,你現在念佛號求生凈土,這是正行。「大本阿彌陀經」,大本經就是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它叫《大阿彌陀經》,「亦以發菩提願為要,正與此同。可見信願持名與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正是同旨」,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不能不發心。發心要以真信,不是真信,你願心發不起來。那要真信,最重要的條件是對極樂世界有認識,我們如何認識極樂世界,那就靠這部經典。這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我們先決的條件要相信自己,相信釋迦牟尼佛的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相信這兩句話,你來學《無量壽經》、來聽《無量壽經》你會得受用;如果沒有這兩句話做底子,你學習這個經,你得的受用不大。真正相信這兩句話,或者相信今天科學家所講的以心控物,我們的意念專註在一點,小的利益可以治療我們身心,致命的疾病能治好;大的利益,不說得太大,可能制止地球上這些災難的發生,有這麽大的能力,我們的意念。
今天佛告訴我們這個意念,我們本來是佛。佛的智慧不要從別的地方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出這一切經。佛講經,沒有草稿、沒有參考資料,什麽都沒有,就是隨心所欲這麽說出來,記錄下來是這麽好的文章。我們用科判來一整理就發現了,他的言語有章法結構,有層次、有條理,一點都不亂,一流的文章。從他的條理我們就能夠想到,他的思惟、他高度的智慧,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的。這是什麽?這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不是學來的。開悟之後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麽?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一切都是無量的、圓滿的、究竟的,這是自性本來具足的。那明心見性就比什麽都重要,只要見性一切就圓滿了。
佛陀的教育見性,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儒家也講心性,在教學裡頭也重視悟性,儒家講,道家也講。這就是湯恩比所說的,古時候的中國人心量很大,能夠包容異族文化,就是指的佛教,佛教從印度傳過來的,能夠包容它;而佛教的文化又幫助了中國本土文化,把中國本土文化大幅度的提升,相輔相成。這是外國人講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應當以非常客觀的態度去看待不同的文化,認真學習,輔助我們自己的文化,讓自己的文化更豐富、更廣大。所以不必拒絕,要提升就得要多學習,我們有好處,別人也有好處。說我們有糟粕,別人也有糟粕,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東西才能夠發揚光大,真正做到博大精深。排斥,那就大錯特錯了!現在科技發達、交通便捷、資訊暢通,互相學習就變成十分重要。知道自己不知道別人不行,知道別人不知道自己也不行,必須是知己知彼,認真去學習,我們才會有真正成就。
不但是《無量壽經》跟小本經同一個宗旨,其實我們細心去觀察,大小乘經典、宗門教下,就像章嘉大師所說的,無一不是看破、放下。可見信願持名與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正是同旨,學習任何一門東西有信、有願,信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大根大本。自性裡面德能,最基礎、最底層的就是信德,一切法都從信德裡頭成就的,沒有信,什麽成就都沒有。所以,「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佛說的,不信就沒辦法。你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有多大的信心,信心跟你的成就決定成正比例。「蕅益大師以信願持名為小本之宗,大小兩本,宗旨應同。故今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大本之宗,正是遵奉蕅益大師之垂教也」,跟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所判的宗旨完全相同。
我們再看下面第六段,《觀經》發三種心往生,這三種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是《觀經》上講的菩提心。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又《觀經》云: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三福這個地方引用第三,前面還有兩條。凈業三福大家都很熟,那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的總綱領、總原則,無論你修哪個法門,這三條必須具備,如果不具備,你就不能成就。這個話都是佛說的,在《觀經》上講的。三福第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今天聖教難,太難,難在哪裡?難在現在人不孝、不敬,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這就難了。為什麽?沒有孝敬,聖學他聽不進去,他聽不懂。所以這兩句話是根之根、本之本。古今中外世出世間大聖大賢、諸佛菩薩,哪一個是不孝父母的?哪一個是不敬老師的?沒有,你找不到一個。在這個世間,真正有成就的肯定是孝子,肯定是尊師,尊師重道。這就是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是什麽?就是孝親尊師。現在承傳聖教,找一個學生,條件是什麽?就這兩個字,孝敬,沒有這兩個字就不能學,無法教。千萬人當中難找到一個!
現在人崇尚科學,科學裡面第一個條件就是懷疑,小朋友從小就學會了。你教他孝順父母,他問,我為什麽要孝順父母?我為什麽要尊重老師?我為什麽尊重他?這個麻煩可大了!所以中國古時候的教育,這都是湯恩比說的,這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研究世界文化史,他說在全世界,所有族群當中只有中國人最懂得教育。真的,中國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成效。中國人教育從什麽時候開始?從母親懷孕的時候開始,胎教,始於胎教。紮根教育是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因為嬰兒,所以叫「教兒嬰孩」,中國人講的。「教婦初來」,娶太太,你教你太太,一進門就要教她。教兒子從嬰孩,生下來的時候。他眼睛張開了他就會看,他耳朵就會聽,他就在那裡學習,在那裡觀摩。這一千天,看了一千天,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弟子規》不是教小孩念的,現在都搞錯了,《弟子規》是父母在家裡做出來讓嬰孩看的,他怎樣自己在家裡對待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做出來讓這個嬰兒看。他看上三年根深蒂固,他全學會了,他不知道什麽原因,但是他做到了,他全學會了。《弟子規》是這麽教的。
所以在嬰孩面前,父母、任何大人都要規規矩矩的,都要守禮。為什麽?他在學習,你不能有壞樣子給他看。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決定沒有負面的,這樣教出來的。到六、七歲上學了,老師再把為什麽要孝順父母講給他聽,明白了,一生都不會改變。在家裡面,父母跟他講為什麽要尊師重道。這叫易子而教。父母不好意思教兒女:你要孝順我。他問你,為什麽要孝順你?你還跟他去辯論,哪有這種事情!所以老師教,教孝。實際上他已經做到了,他已經看到他父母孝順他的祖父母,他看到了。老師再把道理講清楚,你統統做到,為什麽要這樣做,詳細給你講解,明白了。這是紮根教育。三歲以後來不及了,已經學壞了,你就知道現在教學多難。
現在教學誰在教,你們大家知不知道?誰掌管教育的大權?你們都不知道,我知道,這個人來找過我。誰?魔王波旬,我這裡供有他的牌位。他附體來找我、來責備我,沒有跟他商量,就侵犯他的道場。我說沒有,我們一生講經規規矩矩,從來沒有侵犯過任何人的道場。他說怎麽沒有侵犯?我說你道場在哪裡?網路、電視是他的道場。我就明白了,我們確實沒有跟他商量,我們也搞了個衛星電視台,也搞了一個網路。所以我說我明白了,對不起你,請你原諒,我供你的牌位,希望你也來聽經。既然你掌管著教育,希望能把小朋友、把人教好,別把他教壞。你主持的這個教育是負面的,不是正面的。我說請你跟我們一起來學佛,希望把你的教學內容改變一些,不要再搞這些殺盜淫妄,不要再演這些不孝不忠、不仁不義,把人全教壞了。現在小孩眼睛一張開就看到電視,他就在學習了。稍為長大,國內情形我不了解,我當年住在美國,美國小學一年級就用電腦,他就在電腦裡面接受一些遊戲,打鬥的這些遊戲都在那裡學會了。今天教學媒體在主持,媒體的幕後是魔王波旬,所以使教學感到非常困難,障礙重重。
我們今天用這些科學工具,我們用網路大概有二十年,我們用衛星九年了,這是佛家所謂的佛度有緣人。他願意打開頻道來收看,這有緣的,不願意收看那就沒有緣的。哪些人收看我們不知道,佛法講度一個算一個,不必想著要度多少人,那是妄想,那是錯誤的。一個有緣度一個,兩個有緣度兩個,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普度眾生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沒有這個權力,那是誰的事情?媒體主持人、國家領導人,他們有權。國家領導人要爭取選票,那要聽群眾的意思,群眾喜歡看什麽節目,你就得給他;你惹得他不高興,他不投你的票,不選你了。所以,他自己也做不了主。所以想想還是從前君主時代好,皇上說了就算,不需要徵得大家同意。皇上都有智慧,懂得保護人民的清凈心,他懂得,保護人民善良的心,所以他頒布的教法都合情合理。那當然違背了現在民主一些概念,民主是什麽?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這一自由麻煩大了,邪知邪見全出來了,讓大家一般人沒有能力辨別邪正,這就是愚痴。沒有能力辨別是非,沒有能力辨別善惡,整個社會混亂了,這是今天的現象。為什麽最近這半個世紀,跟前面半個世紀差距太大太大,什麽原因?這半個世紀發明了衛星電視,發明了網際網路。很短的時間,三、五年時間就把人全教壞了,原因在此地。
大家現在講災難,災難是什麽?應該上天有正神,要把魔王教壞了的這些東西統統收回去,收回去就是科技、文明全毀掉了。頭一個電沒有了,瓦斯沒有了,自來水沒有了,這些科學技術統統等於零。可不可能?很可能,科學家提出警告。怕的是什麽?就在明年,銀河對齊。銀河系核心這個黑洞引力非常大,引發太陽風暴,太陽風暴就會引發地球上的災難。最怕的是引發地球上一些超級火山爆發,現在知道有十幾二十個超級火山,像美國黃石公園一樣。這個火山爆發,估計會引發一千米的海嘯。今年在日本三月十一號那個海嘯十米,如果是一千米還得了嗎?不得了!這個海浪衝到大陸的岸邊,也有人提醒我,距離海岸直線兩百公里的地方都是有危險的地區。兩百公里以後這個浪花不會進來,就是它的浪可以衝進大陸直徑二百公里,這個多可怕。所以科技文明全毀掉了,人類要過到原始生活,完全靠手工。
有沒有辦法拯救?有,不是沒有辦法,我們念頭轉變過來就拯救了。不要跟這些人走,端正心念。現在的人心,貪瞋痴慢疑,這是現在人心,壞了;現在人的情緒,怨恨惱怒煩;現在人所造的,殺盜淫妄。沒有人能管得了,道德沒有了,倫理沒有了,因果沒有了,法律也管不了,像帝王那種權威沒有了,真叫無法無天。所以感召來這麽個災難。有很多人來告訴我,災難確實可以化解。連美國布萊登都說得很好、說得很清楚,只要地球上的居民,他說了三句話,第一句「棄惡揚善」,就是佛教裡面講的斷惡修善,第二句「改邪歸正」,第三句「端正心念」,地球上災難可以化解,未來的地球會更好。但是誰肯聽他的話?布萊登在美國「2012」那個電影片裡面出現四次,大概每次都是一、二分鐘的時間,出現過四次。這是個科學家,研究心理,就是意念,這新興科學,研究量子。
所以講到「孝敬」這兩個字,怎麽辦?沒有這個東西,聖教雖然有,你無法契入,你進不了門。進門的方法,難得古人都替我們想到了,我們明了的人要感恩。清朝末年民國初年那些古大德,今天的話是專家學者,從《四庫全書》裡頭擷取精華,編成一本《國學治要》。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入門,門徑,你從這部書學起。你對於中國傳統幾千年的東西你才有認識,你才會產生感情,你會熱愛它,你知道怎樣去學習。唐太宗的一部《群書治要》,那是治國平天下的學問,裡面的內容從修身講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幾千年智慧的結晶,對今天的世界非常管用。現在迫切需要的,就是把它翻成外國文字,對全世界流通。分量太大,翻譯不容易,集合許多人,志士仁人熱心在做這個工作。字要注音,要解釋名詞術語,還要翻成白話文。原書我們印了一萬套,書不會失掉了,我們就怕失傳,分送在世界許多地方。但是要有人去讀,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人來讀這部書,就是做注音、註解、翻成白話文,翻成外國文,做這個工作。
《群書治要》第一本,我們把它分成十本,綜合性的,沒有按照次第。先在《群書》裡頭選三百六十句,對現前社會迫切需要的,先翻譯,三百六十句,第一冊,印出來了。接著我們再做第二冊,總共做十冊,十冊就是全書都翻完了。一年出一冊,這種小冊子大家很歡喜;太多了,分量太大,他讀的興趣沒有了,一看到那麽多不想讀了。所以小冊子,一年一冊,十年圓滿。英文本第一冊,《360》第一冊,今年年底可以出書。然後我們希望這些老師們、這些研究的同學各個都能講,把它講清楚、講透徹,然後我們把它放在衛星電視、放在網際網路,就能向全世界流通。大家一起來學習,建立共識,六和裡頭「見和同解、戒和同修」,這兩個是根本。希望藉由這個教誨,再加上宗教教育,來端正心念、改邪歸正、斷惡修善。不但救自己,救了家庭、救了社會、救了國家,也救了全世界。我們要學大乘,無論做什麽好事,心地清凈,一塵不染,一定要學三輪體空。每天的工作精進不懈,心地乾凈一無所有,這叫自在!
所以,這是個非常嚴重迫切的大問題,就是如何教人知道孝親尊師的重要性,現在沒有人知道。凈業三福這兩句,實際上就是《弟子規》,落實《弟子規》,孝親尊師就做到了,落實《感應篇》,慈心不殺做到了,後頭修十善業。所以佛法,沒有前面這三句,佛法就沒有根,學佛學得不像樣子,沒有達到像古人所說的學佛那種效果,什麽原因?沒有根。你讀經、研究經教、聽經,很多把意思都曲解了,是你自己的見解,不是如來真實義,麻煩在這裡。你看這是第一個根,第一個根紮了之後才有第二個,第二是從第一個里生出來的。第二個只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就三句,這小乘。小乘從第一個根來的,蓋房子,第一是第一層,這是第二層,再往上去第三層。第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講得多清楚,我們如果前面兩層都沒有,來學大乘,不會成就的。大乘裡面最特殊的就是凈土,但是凈土要信、要願,還是要孝親尊師,沒有孝親尊師不能往生。所以,這是千萬千萬不能疏忽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九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六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三七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三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五七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