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系統知識點小匯總

轉載自系統解剖學慕課知識點

骨學

成人有206塊骨,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為顱骨、軀幹骨和四肢骨三部分,根據形態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四類。

骨由骨質、骨膜和骨髓構成。骨主要由有機質和無機質組成。有機質由膠原纖維和粘多糖蛋白組成,它使骨具有韌性和彈性。無機質主要是鈣鹽,使骨具有硬度。人的一生中骨的無機質與有機質不斷變化,年齡愈大,無機質的比例愈高。因此,年幼者骨易發生變形,年老者易發生骨折。

軀幹骨包括24塊椎骨、12對肋、1塊胸骨、1塊骶骨和1塊尾骨。分別參與構成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顱位於脊柱的上方,由23塊扁骨和不規則骨組成(中耳的3對聽小骨未計入)。分為腦顱和面顱兩部分。除下頜骨和舌骨外,顱骨藉膜和軟骨牢固結合面一整體。全顱的形態特徵,對臨床應用極為重要。

上肢骨由上肢帶骨和自由上肢骨組成。上肢帶骨包括鎖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橈骨、腕骨、掌骨和指骨。下肢骨包括下肢帶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帶骨是髖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髕骨、脛骨、腓骨和足骨。

重點:內容為胸骨的結構,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徵和髖骨的結構。

難點:內容為顱的整體觀。

關節學

關節是骨連結的最高級形式,其相對骨面間互相分離,之間為充以滑液的腔隙,借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相連結,因而一般具有較大的活動性。

關節的基本構造包括: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

關節的輔助結構有:韌帶、關節盤和關節唇和滑膜襞和滑膜囊等。

關節的運動方式有:移動、屈和伸、收和展、旋轉和環轉。

椎骨的椎體間連結為椎間盤及前、後縱韌帶相連。椎弓間的連結為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和項韌帶、橫突間韌帶和關節突關節。脊柱的側面觀可見脊柱有頸、胸、腰、骶四個生理彎曲,其運動可作前屈、後伸、側屈、旋轉和環轉運動。胸廓由12塊胸椎、12對肋、1塊胸骨和它們之間的連結共同構成。構成胸廓的關節主要有肋椎關節和胸肋關節。顱骨之間多借縫、軟骨或骨直接連結,十分牢固僅顳下頜關節(下頜關節)能活動。

上肢骨的連結包括上肢帶連結和自由上肢骨的連結。

上肢帶連結包括:胸鎖關節、肩鎖關節和喙肩韌帶。自由上肢骨連結包括:肩關節、肘關節、橈尺連結和手關節。

下肢骨的連結包括下肢帶骨的連結:骶髂關節、髖骨與脊柱間的韌帶連結和恥骨聯合。由骶骨、尾骨和兩側髖骨及其連結構成骨盆,骨盆的男女差別顯著。

自由下肢骨的連結:髖關節、膝關節、脛腓連結和足關節。

重點:椎骨的連結,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和膝關節。

難點:膝關節的結構。

肌學

肌根據構造不同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骨骼肌為隨意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多數附著於骨骼,少數附著於皮膚者,稱為皮肌。

每塊肌都有一定的形態、結構、位置和輔助裝置,執行一定的功能,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並接受神經的支配,所以每塊肌都可視為一個器官。每塊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性部分主要由肌纖維組成,腱性部分主要由平行緻密的膠原纖維束構成,位於肌性部分的兩端。肌的形態多樣,按其外形大致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4種。

肌通常以兩端附著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骨面上,中間跨過一個或多個關節。肌在關節周圍配布的方式和多少與關節的運動軸一致。單軸關節通常配備2組肌。雙軸關節通常有4組肌。三軸關節周圍配備有6組肌。每一個關節至少配布有兩組運動方向完全相反的肌,這些在作用上相互對抗的肌稱為拮抗肌。拮抗肌在功能上既相互對抗,又互為協調和依存。關節在完成某一種運動時,通常是幾塊肌共同配合完成的,這些功能相同的肌稱為協同肌。

肌的輔助裝置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頭肌包括面肌又叫表情肌。

頭肌包主要有:枕額肌、眼輪匝肌、口周圍肌、頰肌和口輪匝肌等;咀嚼肌包括咬肌、顳肌、翼外肌和翼內肌。

頸肌可分為頸淺肌和頸外側肌、頸前肌、頸深肌三群。頸淺肌與頸外側肌群有頸闊肌和胸鎖乳突肌。舌骨上、下肌群有二腹肌、下頜舌骨肌、莖突舌骨肌和頦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和甲狀舌骨肌。頸深肌群主要有前、中、後斜角肌。

軀幹肌包括背肌,胸肌,膈和腹肌。

背肌有斜方肌:使肩胛骨向中線靠攏,上部纖維提肩胛骨,下部纖維降肩胛骨;

背闊肌:肩關節後伸、內收和旋內;

肩胛提肌:上提肩胛骨;菱形肌:上提和內牽肩胛骨。

胸肌有胸大肌:肩關節內收、旋內和前屈,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軀幹;

胸小肌:拉肩胛骨向下;前鋸肌:拉肩胛骨向前;

菱形肌:上提和內牽肩胛骨;

肋間外肌:提肋助吸氣:肋間內肌:降肋助呼氣。

膈為胸腹腔之間向上呈穹窿形的扁肌。周圍為肌性部分,中央為中心腱,膈上有三個裂孔,為主要的呼吸肌,還能增加腹壓,協助排便、嘔吐、咳嗽和分娩等。腹肌有腹直肌:脊柱前屈、增加腹壓;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功能均為增加腹壓、脊柱前屈、側屈和旋轉。形成的結構有腹直肌鞘:包繞腹直肌,由腹外側壁三塊扁肌的腱膜構成,白線:在腹前壁正中線上,左右腹直肌鞘的纖維交織而成等。

上肢肌分為上肢帶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上肢帶肌有三角肌:肩關節外展、旋內和前屈(前部肌束)、後伸和旋外(後部肌束);

岡上肌:肩關節外展;岡下肌、小圓肌:肩關節旋外;

大圓肌:肩關節後伸、內收和旋內;肩胛下肌:肩關節內收和旋內。

臂肌有肱二頭肌:屈肘關節、前臂旋後;喙肱肌:肩關節屈、內收;

肱肌:屈肘關節;

肱三頭肌:伸肘關節、助肩關節伸及內收。

前臂肌前群(屈肌):共9塊,分4層排列。肱橈肌、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掌長肌、尺側腕屈肌、指淺屈肌指、深屈肌、拇長屈肌和旋前方肌,完成旋前、屈肘、屈腕、屈掌指和近節指骨間關節等功能。

後群(伸肌):共10塊肌,分為淺、深兩層排列。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側腕伸、肌旋後肌、拇長展肌、拇短伸肌、拇長伸肌和示指伸肌,完成前臂旋後、伸肘、腕、指間關節、拇指外展、伸拇指等功能。

手肌分為外側、中間和內側三群。

外側群:較為發達,在手掌拇指側形成隆起,稱魚際。包括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對掌肌和拇收肌。

內側群:在手掌小指側的隆起為小魚際,包括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和小指對掌肌。

中間群:包括蚓狀肌和骨間肌。前者作用為屈掌指關節、伸指間關節。骨間肌分為骨間掌側肌和骨間背側肌,分別使手指內收和外展。

下肢肌可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髖肌可分為前、後兩群。前群有髂腰肌和闊筋膜張肌,功能為髖關節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時,屈軀幹和骨盆和緊張闊筋膜、屈髖關節。後群有臀大肌、臀中肌、梨狀肌、閉孔內肌、股方肌、臀小肌和閉孔外肌,功能為髖關節外展、旋外。

大腿肌分為前群、後群和內側群。

前群有股四頭肌、恥骨肌、長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和大收肌,功能為屈髖關節、髖關節內收、旋外和伸膝關節。

後群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功能為伸髖關節和屈膝關節。

小腿肌分為前群、後群和外側群。

前群有脛骨前肌、足母長伸肌和趾長伸肌,功能為足背屈、內翻和伸足母趾。

外側群有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功能為足跖屈、外翻。

後群有腓腸肌、比目魚肌、趾長屈肌、脛骨後肌和足母長屈肌,功能為屈膝關節、足跖屈和屈足母趾等。

足肌可分為足背肌和足底肌。足底肌的主要作用在於維持足弓。

重點內容:頭肌,頸肌和軀幹肌。

難點內容:上、下肢肌。

推薦閱讀:

實戰峨眉玉女拳系統訓練研究
努比亞手機系統怎麼樣?
子平法全系統實務論命導引(六)........(作者:阿財)
周易天地在線排盤系統
系統解讀「太極圖」----「雙魚太極圖」與「來氏太極圖」比較★★★★★

TAG:運動 | 知識 | 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