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半生執政路上的「黑與白」
李光耀執政數十年,這期間,新加坡從一個稟賦匱乏、國民素質低下、社會動蕩不安的小島躍升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並躋身發達國家之列。一路走來,新加坡的各個方面都留下了李光耀思想和政策的烙印,時至今日依然深深影響著一代代新加坡國民。其中有名垂青史的赫赫功績,但也不乏飽受質疑和詬病之處。
吸引外資 發展經濟
新加坡獨立後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失業率高達12%。面臨生存考驗,有著務實精神的李光耀,從製造業著手發展經濟,1968年成立裕廊工業區,建立多個輕工業基地,努力吸引外資,給予外國企業優惠。只用了十年,新加坡便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作為世界主要港口,新加坡成功吸引著名石油公司蜆殼石油和埃克森美孚,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國。
1980年代,新加坡經濟發展迅速,政局穩定,失業率低至3%,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8%。1980年代後期,新加坡政府成立經濟委員會,制定了工業生產向高技術、高增值轉化的中長期經濟發展戰略。在製造業成為經濟增長火車頭的同時,金融、交通運輸、旅遊、商業和服務業也得到蓬勃發展,工業結構日趨合理。
從1960年到1983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高達9.0%,是同期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李光耀擔任總理的25年是新加坡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它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亞洲小國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成為了一個井井有條、規範潔凈、生活富裕的花園國家。
以薪養廉 杜絕貪腐
李光耀執政之前的新加坡,貪污盛行,腐敗遍地,許多公務員都以貪污賄賂手段謀取錢財,一些人甚至對無權無勢者進行敲詐勒索,更有警察因受賄而成為貪污犯的保護者。
李光耀1959年出任總理後,一直致力於建設廉潔政府。李光耀先走出了一條「以薪養廉」的道路,他認為任何一個政府,要麼是廉潔和高工資,要麼是處於偽善而保持低工資同時腐敗猖獗。
1962年,貪污調查局成立,並由總理李光耀直接負責。主要職責是接受和調查公眾人士對公共部門和非官方部門的投訴,對公務人員的舞弊和失儉行為進行調查,並對公共部門的運作和程序進行監測,設法把官員貪污舞弊行為的機會減至最低。李光耀特彆強調貪污調查局查案的行動效率。一旦決定調查的案件,須在委定查案官員後48小時內展開調查行動。除非案情複雜,需要更長時間調查,所有的貪污投訴必須在3個月完成調查。
經過30多年的努力,新加坡成為了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之一,在1995年出版的《世界各國競爭力報告》中,新加坡僅次於紐西蘭,成為排名第二的政府機構無腐敗作風的國家。
建設組屋 民有所居
新加坡在1959年完全自治時,面臨嚴峻的「屋荒」,大多數人只能居住在木板和鐵片搭建的棚屋內,只有9%的人住在像樣的房屋內,惡劣的住房問題導致了社會嚴重不穩定。以李光耀為首的人民行動黨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號。
此後,李光耀政府於1960年成立了建屋發展局,向低收入人民提供廉價房屋。建屋發展局在1964年把「居者有其屋」從口號變為現實:國家免費提供土地,由建屋發展局統一規劃建設「組屋」。由於新加坡建屋發展局不以贏利為目的,因此組屋的價格並不與市場掛鉤,而由建屋發展局來決定。
50年間,建屋發展局建造了90萬間組屋,80%的人口居住在組屋中,其中95%擁有自己的組屋,是全球唯一近乎達到百分之百擁屋率的國家。在李光耀的正確的決策指引下,新加坡可謂真的實現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強化英語地位 被指消滅中華文化
自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上台後,李光耀就在新加坡推行雙語教育,即以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母語作為第二語言。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以李光耀為首的政府選擇以英文為行政語文。
按照李光耀自己的解釋,之所以要推崇英語教育,又進行母語教育,是因為新加坡的法律和所有官方紀錄,包括出生和死亡證書,都是使用英文。其次,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社會,英語不會讓任何族群感覺處於劣勢。另外,對新加坡華人來說,他們必須努力保留母語來維持認同感,尤其是在越來越多家庭使用英語的情況下。
對於李光耀來說,雙語政策是新加坡成功的基石。然而又有許多人指出李光耀把新加坡教育英文化,導致華文教育被消滅,特別是他對也華文學校南洋大學所採取的消極態度,更令後人詬病。李光耀認為以華文授課,側重文科的南洋大學畢業生不受僱主歡迎,經濟騰飛需要通曉英文的人,這正是南洋大學所欠缺的,於是李光耀決定將南洋大學併入新加坡國立大學。1983年12月,李光耀宣布所有學校到1987年都會用英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
推行嚴刑峻法 被指損害人權
李光耀一直認為,在新加坡要建立一個法治社會,首先必須有鐵的手腕,採取一些專斷措施來打擊那些強有力的破壞秩序力量,然後才能建立西方意義上的「合法」的法治社會。李光耀所言「鐵的手腕」對新加坡影響至今的就是對嚴刑峻法、重刑重罰的推崇。
李光耀這種法制理念很大程度上來自其在日本佔領新加坡時的切身經驗。李光耀親身經歷了日本如何統治被佔領區,本人也差點被屠殺。他後來在回憶錄里對日軍暴行痛加譴責,但也不諱言對他們鐵腕手段的欣賞。李光耀稱,「日治時期的三年零六個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它讓我有機會把人的行為、人類社會以及人的動機和衝動看得一清二楚」。尤其是,「嚴懲不貸使犯罪活動幾乎絕跡」,故而,「在物資匱乏、人們半餓不飽的情況下,可以夜不閉戶,犯罪率之低叫人驚奇」。李光耀由此領會到的經驗是,「有人主張對待和懲罰犯罪應該從寬,認為刑罰減少不了犯罪,我從不相信這一套,這不符合我在戰前、日治時期和戰後的經驗」。
最能體現李光耀「嚴刑峻法」政策的就是對於造成較大危害、判刑又不足以懲戒的罪犯適用鞭刑。新加坡的鞭刑承襲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1966年前,新加坡鞭刑僅限於刑法中造成人民身心重大傷害的罪嫌,包括:重傷害、搶劫、強暴及猥褻等罪,然而,李光耀在1966年公布《破壞法》,以維護市容為目的來重罰處罰塗鴉及破壞公私財產的行為,將鞭刑範圍進一步擴大,作為維持社會治安的工具。這種嚴厲的處罰為世界各國所罕見,也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關注,許多國際人權組織強烈批評、反對新加坡的司法鞭刑。國際特赦組織形容新加坡鞭刑「殘忍,不人道,有辱人格」。有些人認為新加坡鞭刑違反了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但是新加坡不在此公約的簽署國當中。
嚴格監管媒體被指限制民主自由
李光耀執政後,尤為強調政府對媒體的監管。在新加坡,新聞媒體只能享有「有節制的權力和有約束的自由」,禁止和嚴懲一切攻擊執政黨以及鼓吹西方民主自由和生活方式的言論報道,禁止不利於國家安全和有可能導致種族和宗教對立的言論報道。
李光耀認為報章東主和屬下記者不像新加坡的部長,他們不是人民投票選出來的……報章自由和新聞媒體的自由必須服從新加坡的首要需求,也必須服從民選政府的首要職責。新加坡沒有新聞檢查制度,但管理傳媒業的新聞與藝術部有專門監管報章的單位,一組官員負責閱讀每天的報紙。如果發現有違反政府指示或國家利益的報道和言論,輕則提醒有關報章的負責人,重則由部長、部長授權的人向有關報章的負責人發出警告。在新聞的調控方面,李光耀也制定了細而全面的法律條文,通過專門的出版法、廣播電視法、新聞記者法,以及關於新聞的其他立法與判例實施對傳媒的調控。目前,所有媒體都必須接受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和廣播局的管理、監督和控制。
推行公積金制度 被指「劫貧濟富」
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始於1955,當時是由英國殖民政府推行的,相當於強制性的存款儲蓄,為退休後國民提供養老保障。
新加坡在1965年建國後,李光耀領導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並沒有照抄福利國家的老路,從而使政府背上沉重負擔,而是採取「嚴父主義」,通過不斷擴張中央公積金制度的保障範圍,強制替國民理財,逐步把中央公積金制度從單一的養老保障儲蓄功能拓展成涵蓋養老、醫療、住房、教育、投資等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2013年,新加坡中央公積金總餘額高達2000億美元,相當於其2012年GDP的74%。李光耀的公積金制度曾被贊為「模範養老制度」。
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覺得政府管理公積金的手法不透明,而且對資金的使用限制太死,支付利息過低。2014年6月,新加坡曾發生一場群眾示威性活動,抗議國家的公積金養老制度。從當前實際效果來看,住房公積金已背離了當初給中低收入人群「雪中送炭」的初衷,反而是給高收入人群「錦上添花」。因「沉睡」數量龐大,被指淪為「劫貧濟富」工具的住房公積金,成為了眾矢之的。
威權管理無所不包 被指「霸道家長」
李光耀在新加坡就像一位嚴父,細心照料國民,但有時候又顯得過於嚴苛,以至一些過於偏激的政策反而引發民怨。
1980年代初期,李光耀擔心受過高等教育的新加坡女性選擇不婚,乃提出了為人詬病的「優生學」理論,李光耀認為人的聰明才智有80%與遺傳有關,20%同教育和環境有關,文化程度高的婦女生的孩子智商高、素質好,而且家庭教育環境也比較優越,所以孩子的發展前途遠大。相反,文化程度低的婦女生的孩子智商低、素質差,而且也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於是,他決定給予獎勵鼓勵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子結婚生子,而教育程度偏低的女性若選擇少生,則可獲得現金「獎勵」,李光耀的這一理論受到了國人尤其是職業婦女的強烈反對,被視為對女性的侮辱。
此外,當他發現小學生出現肥胖問題時,立即禁止學校再出售油炸食品。在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政府用「懲罰教育」來規範國民行為,大街上的廣告牌旁邊都要標明罰款的價碼,禁止公共場合飲食,違者罰款500新元,甚至禁止攜帶榴槤。
被指隔代傳位 維持「太上皇」地位
「抱有我會退休的想法的人們,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頭腦燒壞了沒有。」
1990年,擔任新加坡總理31年的李光耀,在把擔子交給搭檔吳作棟時說了這麼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果然,卸下總理之職後,他旋即被任命為「國務資政」——這顯然是為他量身定做的內閣職務。2004年,吳作棟把總理之位正式傳給李光耀兒子李顯龍後,李光耀轉任「內閣資政」,騰出「國務資政」給吳作棟。稍稍變了一下名字的「內閣資政」,顯然又是為李光耀特別打造的職務,它居於「國務資政」之上。這一變遷,維持了李光耀在新加坡政府中的「太上皇」地位。
「我知道,要是我停下來,我會老得很快。」李光耀謙虛地說。
本文來源:網易環球眼
推薦閱讀:
※如果李光耀在韓國,朴正熙在新加坡?
※新加坡第一家庭因房決裂,會給國家帶來什麼傷害?
※世間已無李光耀(上)
※李光耀祖墳|
※「新加坡模式」如何解決改革中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