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關癌症的16大誤區,不要再信了~

提到癌症,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死亡、絕症、無葯可治「,其實這是人們對癌症的一個認知的誤區。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糾正有關癌症的16大誤區。

1、癌症 = 絕症

在中低收入國家,人們對癌症的看法很悲觀。低收入國家,48%的人認為癌症沒有有效治療辦法,患癌症就等同於被判死刑。在中等收入國家,39%的人持相同看法。與之相比,高收入國家中僅17%的人有此看法。這種錯誤的看法可能影響到人們參與癌症篩查的積極性,也非常不利於癌症的早期發現和治療。

2、癌前病變是癌症

從正常組織到發生癌變的中間階段,稱為癌前病變。常見的癌前病變有慢性子宮頸炎、纖維囊性乳腺病、結腸多發性息肉病、慢性胃潰瘍及萎縮性胃炎等上皮非典型增生。癌前病變本身並非惡性,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變為癌(或肉瘤)。因此,對癌前病變我們既不能輕視,也不能談之色變,要積極採取措施治療。

3、腫瘤有傳染性

腫瘤本身並不具有傳染性。只是某些腫瘤的發生是與病毒有關,且這些病毒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如: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HPV(人乳頭瘤病毒)、導致肝癌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導致鼻咽癌的EB病毒等。也就是說,是導致特定腫瘤的病毒具有傳染性。

因此,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避免被致癌病毒感染,對於預防腫瘤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

4、治療癌症是醫生的事

在低收入國家,75%的人認為在制定治療癌症的方案時全都是醫生說了算,僅8%的人同意患者應該與醫生一起做決定。與之相比,經濟發達國家中72%的人認同患者與醫生共同決定的模式。

在臨床中,往往是當患者的心態擺正了、思想樂觀了,再加上科學規範的治療,使患者的病情穩定,或帶病延長了生命,並且保證了生活質量。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關注個體的心理情緒波動,因為治療癌症不僅是醫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非常非常重要。

5、酒精的致癌作用微乎其微

世界衛生組織癌症國際研究機構發現,無論是在人體還是動物身上,酒精就是具有致癌性的。在2007年時由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所聯合發布的一項報告中稱,已經發現了口腔,咽喉,食道,肝,結腸直腸和乳腺方面的癌症病發與酒精之間存在關聯。因此,現行所倡導的「理性飲酒」的限制是完全不足以預防癌症的發生的,急需制定全新的國際通行的指引導向。

Latino-Martel博士說:「就整體而言,酒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具有癌症觸發性的因素,更籠統地說,是全球性疾病的負擔。」

6、 癌症都會遺傳

癌症確有遺傳傾向,即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更易患癌。癌的家族傾向有兩種表現:一是多人患不同種癌;二是一個家族中存在某些特定癌的聚集。現代遺傳學研究表明,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大約5%是遺傳的,80%以上的癌症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癌症不僅取決於其遺傳因素,還要取決於受到多少致癌物和促癌物的作用。如:乳腺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子宮頸癌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對其起著很大作用。

因此,即使與癌症患者有血緣關係,只要注意防範,做好自我保健,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也可將癌症拒之門外。

7、「飢餓療法」餓死癌細胞

一些人認為,不吃東西可以讓癌細胞沒有能量生長,繼而「餓死」。這是錯誤的觀點!癌細胞也是細胞,但他們是不正常的細胞,他們異常地快速分裂、生長,並「竊取」體內正常細胞的營養。

所謂「飢餓療法」會造成機體營養不足,影響體內正常細胞的生長和保護作用,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風險。因此,正常細胞獲取營養的能力遠遠不如癌細胞,憑藉「飢餓療法」,餓死的首先將是正常細胞。

8、豆製品含有大豆異黃酮,婦科癌症患者不能吃

天然大豆食物(如豆腐、豆漿及其他製品)的異黃酮含量並不高,而且其作用僅為女性荷爾蒙的1/1000-1/100而已,不足以改變體內雌激素總體水平,對婦科癌症患者沒有明顯影響。

9、喝湯最有營養

有人認為營養在湯里,要給癌症患者吃,所以醫生們經常看到患者喝湯、家屬吃渣的奇怪情景。

據科學測試,湯的營養只有原料的5%-10%,主要是一些維生素、無機鹽,大部分營養(特別是蛋白質)都留在渣里了。因此,建議患者能吃的盡量湯和渣一起吃,除非消化能力差,病情限制不能吃渣,那就只好喝湯了。

10、食療優於葯療

當今對腫瘤的預防和治療尚無特殊手段,手術、化療、放療、免疫營養治療等均是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內容。事實上許多食品都有一定的輔助抗癌作用,但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可靠的醫學研究證據,證實特殊菜譜、食物、維生素、礦物質、食品添加劑、草藥或復方產品能延緩腫瘤進展、治癒腫瘤或預防複發。而且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其中有些維生素或補劑還會影響腫瘤治療的成效。

食物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機體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改善體質。食療不等於抗癌治療。所以,如果得到一些「食療偏方」的信息,不妨及時向醫生諮詢了解是否具有抗腫瘤作用,至少不能影響腫瘤治療。

11、止痛治療只要能使疼痛部分緩解即可

緩解疼痛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止痛治療的最低要求是達到無痛睡眠。真正意義上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應包括:無痛睡眠、無痛休息、無痛活動。

12、期服用麻醉性止痛藥會「成癮」

「成癮性」的特徵是持續地、不擇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類藥物,目的不是為了鎮痛,而是為了達到「欣快感」。

疼痛治療工作的開展,使阿片類止痛藥用量出現明顯增加的趨勢,然而阿片類的濫用人數卻呈現下降的趨勢。阿片類止痛藥物的醫療用藥,並未增加阿片類藥物濫用的危險。解密君建議,請放心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止痛藥物。

13、服用大劑量的阿片類藥物會中毒

阿片類藥物沒有封頂劑量。恰當的止痛劑量,是指在作用時間內,既能充分鎮痛,又無不可耐受副作用的劑量。

14、不到萬不得已,不使用止痛藥

疼痛長期得不到有效緩解,會影響睡眠、食慾,降低病人的抵抗力,從而使疾病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癌症疼痛,大都可以通過口服或注射阿片類藥物得到很好的控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止痛藥物,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質量,是癌症治療的目標之一,這也是患者家屬的願望吧!

15、嗎啡劑量越大,說明病情越重

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即使相同的疼痛強度,所需要的止痛藥劑量也不一定相同。有些患者需要高劑量的嗎啡,才能達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嗎啡的劑量大小,並不能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更不能由此估算生存期的長短。

16、不疼痛時不繼續服用嗎啡

這取決於不同的情況。

☆如果患者意識完全模糊,拒絕可能是無理智的。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勸其接受嗎啡是必要的。

☆如果意識模糊與妄想狂有關(受威脅或迫害的情感),這時候溫和的勸說也會使病情惡化。如果懷疑病人有被害妄想,不宜再用嗎啡;而首先應通過電話從他的醫生或家庭病床護士那裡尋求幫助。

☆如果是由於意識模糊,而不是有意拒絕服用嗎啡,應該有理由減少嗎啡的用量。

病人可能是對的:使用嗎啡引發難於接受的嗜睡或噁心,或者頑固性便秘等嚴重不良反應,這樣也許就是以一種苦境換取另一種苦境,即服用嗎啡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甚至比疼痛還痛苦。對此,需酌情減少嗎啡的用量。

顯然,有必要去探索其原因,或了解在拒絕服用嗎啡背後的種種可能的原因。同時,更應尋求專家的建議和幫助。


推薦閱讀:

肺癌發病率全國第一,最大元兇是什麼?
北京今年新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同比略有下降?
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如何優雅的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
別上當!市面上最熱門的防癌體檢,專家說這些都不靠譜
癌症康復

TAG:癌症 | 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