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董氏針灸小腿部三穴解

1.正筋穴

部位:在足後跟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

解剖:脊椎骨總神經,腦之總神經。

主治:脊椎骨閃痛、腰痛(限脊椎部位)、頸項筋痛(扭轉不靈)、腦骨脹大、腦積水。

取穴:當足後跟筋正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處是穴。

手術:針深五分至八分(針透過筋效力尤佳)。體壯坐位扎針,體弱側卧位扎針。

解部:脊椎骨總解部,腦之總解部。

2.正宗穴

部位:在正筋穴上二寸處。解剖:脊椎骨總神經,腦之總神經。

主治:脊椎骨閃痛、腰痛(限脊椎部位)、頸項筋痛(扭轉不靈)、腦骨脹大、腦積水。

取穴:當足後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筋穴二寸處是穴。

手術:同正筋穴。

應用:正筋、正宗兩穴相配同時下針。

解部:脊椎骨總解部,腦之總解部。

3.正士穴

部位:在正宗穴上二寸處。

解剖:肺之分支神經,脊椎骨總神經。

主治:肩背痛、腰痛、坐骨神經痛。

取穴:當足後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宗穴上二寸處是穴。

手術:針深五分至一寸。

解部:肺之分支解部,脊椎骨總解部。

解語石注

此三穴合論。此三穴在足太陽之筋斜入小腿的部位,起於足跟。足跟又稱跟腱,跟腱古來禁刺,因古代針體較粗,恐針傷筋,現代針體細軟,當無此慮。

《靈樞·經筋》:「足太陽之筋,起於足小趾,上結於踝,邪上結於膝,其下循足外側,結於踵,上循跟,結於腘;其別者,結於腨外,上腘中內廉,與腘中並上結於臀,上挾脊上項;其支者,別入結於舌本;其直者,結於枕骨,上頭,下顏,結於鼻;其支者,為目上岡,下結於頄;其支者,從腋後外廉結於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於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於頄。其病小趾支跟腫痛,腘攣,脊反折,項筋急,肩不舉,腋支缺盆中紐痛,不可左右搖……」

「足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上結外踝,上循脛外廉,結於膝外廉;其支者,別起外輔骨,上走髀……」

「足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下,並足太陰之筋邪走內踝之下,結於踵,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

「足厥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上結於內踝之前,上循脛,上結內輔之下……」

「足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端內側,上結於內踝;其直者,絡於膝內輔骨,上循陰股,絡於髀,聚於陰器……」

從《靈樞·經筋》的原文來看,跟腱是足三陰之筋和足太陽之筋、足少陽之筋上行的必經之地,或在跟腱,或在跟腱之側。正筋穴、正宗穴二穴的位置,剛好就在跟腱上。在下者必上,在上者必下。跟腱部位在下,又是足五脈入小腿的部位,從經筋循行的角度來講,針刺跟腱,能調整足三陰之筋和足太陽之筋、足少陽之筋。由於經筋循行於人體的廣泛性和病理特徵的複雜性,董門先祖提煉了治療的最精華部分,直接對應於脊柱總解部和腦之總解部,這是很有道理的,也有大量的驗案和論著來證明二穴的效果。

此二穴作用於經筋,針刺的時候刺透跟腱,效果雖好,但容易引起不適。所以,在上文「手術」中袁國本師伯記載董公原意時,就補充了「體壯坐位扎針,體弱側卧位扎針」。有人說扎針的時候暈針,是「暈的好不如暈的巧」,這是完全錯誤的。本來虛證,為了見效快,強刺激一些敏感穴位,血氣全部調動到病所,必然導致腦部供血不足,癥狀雖然會暫時緩解一些,但傷害性更大。古語有「葯不眩瞑,厥疾弗瘳」,這是指使用大毒藥物接近中毒量的一種有效量,與針灸引起的暈針完全不同。虛證用針引起的暈針,是犯了虛虛之弊,經雲:陰陽俱虛,毋復針,調之以甘葯。

不僅針對此二穴,凡是不辨病患虛實,以短效為目標,針刺一些敏感穴位或針刺經筋結合點時,總會容易引起患者針後體虛乏力、面色白、脈更變虛弱沉細,雖然患者局部疼痛減輕了,但這其實是以戕害人的正氣為代價的。中氣不建,出入則蹇,雖調之以四隅之穴,無中氣之斡旋,升降何能正常?若用針,也以卧位或輕淺刺為主、為上策。聖人設的規矩,規矩不能令人巧,靠犯「虛虛之弊」來換取治病療效,是不合針道的,必然是按住了葫蘆起來了瓢,此處痛消,彼處又起,痛雖除,而正氣更虛,把四隅位的肢體之邪,引入為臟腑深層病症,看起來是病退了,實際恰恰相反,不僅病者不知,許多醫者也不知。

出現這種「虛虛之弊」後,我們更應該從培養中氣入手。小建中湯用於偏於脾陽虛者,理中湯用於偏脾腎陽虛者,補中益氣湯用於偏於中氣下陷者,均可作為補偏救逆的好方劑。灸針補亦可。在董氏針灸中,以針補虛,重點在於補中焦。下三皇穴的輕刺、斜刺,通天、通關穴的補火生土(或稱補土實火),肩中穴和背面穴的補丹田作用,上肢的中、下白二穴等,均可補偏救逆。

此二穴位於膀胱足太陽脈。太陽為表,肺也應太陽居於上焦。此治筋病者多見,宜參考重子穴、重仙穴的應用。針後不效者,應從心脾考慮火土問題。正筋穴和正宗穴,筆者曾用於一些腦損傷術後昏迷不醒的病人。這類病人多伴有手術引起的局部水腫、二便失禁等情況。用此二穴能有效地縮短病程,如結合門金穴、腑腸穴或承氣湯類通陽明之腑,再結合針心手少陰脈的滎火穴———少府穴(手解穴)來通心腦府室之路。在目前筆者有限的醫案(40餘例)觀察中,以此為主穴,配合其他穴位療效尚好。

正士穴的作用可看做正筋、正宗二穴的延伸。前文講過,士者,事也。肺為相傅之官,主事,從主治上講,「肺」主治節應皮毛,此穴能通肺氣,所以能治療脊柱病變和「肺」病變,如肺氣虛之各種痛症。

本穴組有興奮脊髓、恢復大腦功能的作用,主治範圍很廣泛。

本穴組的解部是董氏針灸解部中的另外一個層次,即實體對應。董氏針灸奇穴除了對應五臟臟氣外,還可以對應脊柱骨、腦等實體。又如「四四部位」的後椎穴、首英穴,也是作用於人體的實體結構;又如門金穴,作用於十二指腸,金林穴作用於二尖瓣,水仙穴作用於腦,木枝穴作用於膽等。


推薦閱讀:

五臟生克論與針灸(發揮)
銅人針灸經卷一
針灸簡易歌訣 @ 酷北鼻 :: 痞客邦 PIXNET ::
針灸操作如何得氣與導氣
針灸學重點-(2)

TAG: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