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韓信:滿腹奇謀,天下唾手可得,然而韓信之死,後人深思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節,撫掌稱嘆,千古將才孰能出其右?諸葛武侯六出祁山無功而返,比起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月定關中,不過是徒有虛名。以數萬之師,滅趙代、降燕伐齊,垓下逼死項羽,試問天下誰與爭鋒?
韓信作為傑出的軍事家,在秦末諸雄分爭中,協助劉邦定漢中,滅三秦;背水列陣,大破趙歇;塞濰河水,洪淹龍且;兵圍垓下,擊敗項羽,為漢朝建立立下赫赫戰功。然而,這位開國功臣後來卻蛻變為謀反貳臣,最終招致殺身之禍。許多人將韓信的死歸罪於劉邦忌賢妒能,認為韓信謀反是劉邦容不下他,他是逼上梁山的。依我愚見,韓信之死,劉邦、呂后固然脫不開干係,但主要原因還在韓信身上。
我讀韓信,知其必死。功高震主,不知未雨綢繆,報小恩而失大義。手握重兵,坐擁齊燕趙代之廣,潼關之東盡屬其地,得天時擁地利占人和,卻見事不明,有機不用,請問如何能不死?天下誰人不知齊王大將軍,擁漢則漢有天下,向楚則得一統,倘若此時,以齊燕趙代之廣,數十萬兵之雄,計謀之妙,漢楚兩強相爭必有一傷之機,天下爭戰已久人心思定之望,數月之內滅趙代,降燕齊之威,以此克師,無師不克,以此拔城,無城不摧。卻重複文種故事,余讀及此,已不是扼腕,而是恨矣。攜此自立,內穩人心,外聯項羽,以齊魯之強分天下,則三足鼎立之勢瞬間而成。再以合縱之謀,制衡天下,滅劉邦,破項羽為難事乎?揮師天下,建韓氏江山豈不在望?若能如此,則後世只知韓信不知劉邦矣,安能重複兔死狗烹故事?以韓信之謀,倘擁天下,不復有昭君矣。即使有失,不外乎身首異處爾。
夫大丈夫處事,應當機立斷,見機而行,不可復遺恨與後世。皆曰項羽以婦人之仁失天下,若比之韓信,不過彼此。時人已有見羽之失者,獨信不見乎?武涉、蒯通接踵說之,不為所動,不過是感小恩之愚忠。韓信註定跳不出此,死為必然。
縱觀歷史,劉邦還是稱得上是位較賢明的帝王,他曾客觀地總結了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是靠三位人傑鼎立相助,並曾謙虛地說: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如說劉邦忌賢妒能,那他為何不忌張良和蕭何?反與他倆和平共處,而獨容不下韓信呢?
若論功勞,韓信武功第一不假,但他較之蕭何,卻差一些。蕭何從劉邦起事起就舉家30餘口加入劉邦的隊伍,在長期的征戰中,與劉邦同生死共患難,結下了深刻的戰友情誼,從而深受劉邦信任。劉邦每次出征,必要蕭何留守後方以定其根本。而蕭何呢,除做好本職工作後勤部長外,還積極向劉邦推薦軍政人才。韓信就是蕭何月下追回來的。用劉邦的話說,蕭何和在外征戰的將軍相比,前者是獵人,後者僅僅是獵狗。戰後,蕭何被認定為漢朝開國第一功臣是劉邦親自提議的,群臣對此也比較服氣。張良雖無戰功,卻有謀功,最令劉邦滿意的是,張良並不熱衷於功名,一心想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做一個逍遙自在之人。劉邦曾命張良從齊國地區挑選3萬戶以作為自己的封邑。張良卻說:我是從下邳起事與皇帝在留會合的,把留封給我就夠了,不敢當3萬戶。這倆人,一個功列天下第一,但仍竭力擁捧劉氏天下;一個名顯諸侯,卻淡泊名利,均對劉邦構不成任何威脅,劉邦當然願意與他們和平共處了。
相比之下,韓信在這兩方面做得就要差多了。論功勞,他不及蕭何,但比起對待功名的態度,他又比張良差了一大截。早在楚漢戰爭最白熱化之時,他就自恃兵權在握,公然伸手要官,要挾劉邦封他為齊王,劉邦氣得當時就拍案而起,好在當時在其身旁的張良及時踩了他的腳提醒,劉邦才從大局考慮,冊封韓信為齊王。但從此以後,韓信貪名求利、落井下石的壞印象也就在劉邦的腦海中形成了。有了前車之鑒,戰後分封,劉邦確有整一整韓信的意思,也不過是把他由齊王改封為楚王,比起其他功臣,對他韓信仍是不錯的。
天下平定之後,蕭何、張良仍一如既往地為劉氏江山嘔心瀝血,韓信卻為楚地沒有齊地富庶而鬧起了情緒,經常請病假,不參與朝政;自恃功高,看不起周勃、灌嬰等同輩將領。有一次,他到樊噲家去,樊噲對他很客氣,跪拜迎送。儘管如此,韓信仍不滿,而此時的他因窩藏欽犯而被降為淮陰侯,而樊噲呢,既是劉邦的老哥們,還是劉邦的妹夫,更是劉邦同生共死的戰友——即便如此,樊噲仍屈尊稱韓信為大王,而自稱臣。韓信出來後,竟笑話人家:想不到我韓信竟淪落到與樊噲這號屠狗夫輩並肩為伍。自負之情,溢於言表——他就不想想他自己,當年因饑寒緊迫而受漂母之食,在那秦末橫徵暴斂的年代,為生存以屠狗為活有什麼丟人。
韓信之自負,還直自負到劉邦頭上。他說劉邦最多只能將十萬兵,而自己卻是多多益善。到後來,他私慾膨脹,竟唆使劉邦的信臣謀反,自己暗中策應,搞起陰謀詭計來,其被殺之命運也就無可置疑了——其實,韓信是真不識時務,當年楚漢決戰時,他韓信投項羽,項勝,助劉邦,劉贏,即便倆個誰也不邦,他也可三分天下有其一。天下未定時,他不反,偏要在天下已定時,心存僥倖,以為老子領兵有方,腹藏天下奇謀,自然天下無敵,毅然要反,結果把自己的頭送上了謀反的不歸路。
最後仍然跳不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悲劇,莫非不知文種、范蠡故事?論及此事,世人多罵劉邦寡恩,蕭何無情。依我之見,韓信之死與劉邦蕭何何干?鳥皆競食,人皆逐利而已。
居功自傲,目空一切,弄權作惡,又有婦人之仁,最終葬送了自己。韓信之死,當為後人深思。
推薦閱讀:
※韓信生命中的三個貴人
※【西漢篇】第十四篇·大將軍所屬·左軍主帥·蓼侯·將軍孔聚
※翦除異姓王后,漢高祖劉邦為什麼不廢除分封制?
※韓信憑什麼這麼牛?
※一石三鳥:劉邦巧妙布局垓下之戰!
TAG:韓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