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五行與五運六氣學說

第一節 論五行

由於接下來的敘述中一再地要用到五行理論,而五行在今天又似乎頗多地受人非議,以為它很玄等等,所以在繼續往下講述之前,單獨列這一節:論五行。

五行的理論包括:1、 五個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2、五個基本元素間的正常關係:相生和相剋關係,分別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可以用一個圖形形象地表示五行的這種相生相剋關係。從上面的平面圖中可以看出,正常的五行構成了一個非常平衡的圖像。

3、五個基本元素之間可能的異常關係:相乘和相侮關係、相生不及太過關係,分別為: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木乘土,土乘水;火侮水;金侮火;木侮金;土侮木;水侮土;相生太過:水生木太過;木生火太過,火生土太過,土生金太過,金生水太過;相生不及:水生木不及,木生火不及,火生土不及,土生金不及,金生水不及。由於正常的五行關係是一個非常平衡的平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任何一方與另一方的正常關係失去正常,都會導致該平面圖整體的失去平衡。五行的理論主要包括上面的三部分內容。下面來看:一、 關於五行之「行」。雖然關於五行的各種說法都有,但很少有人提及五行的「行」字。古人使用每個字幾乎都有講究,「行」在古代是一種動態的描述,故五行事實上描述的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的運行的關係。在介紹完金、木、水、火、土之後,我們再來詳細討論五行之「行」。二、 關於金、木、水、火、土在討論金、木、水、火、土之前,我們先來看集合A、B、C、D、E,並且我們首先作一些基本的規定:A={x|x讓人心生柔軟的感覺或者具有向上生長的氣息}B={x|x讓人覺得熱,就象靠近火時那樣的感覺}C={x|x讓人感覺潮濕粘膩}D={x|x讓人感覺象秋天的空氣吹在身上,燥、涼}E={x|x讓人產生見到清亮的水的感覺}從上面A、B、C、D、E的基本規定可知,這幾個集合是以人的感覺為基準,把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進行分類,每一種物質都屬於某一個集合。例如,鮮花開時,人們看到了往往會感到愉悅,心裡有柔軟的情愫在悄悄流動,於是鮮花∈集合A;再比如,月光灑向大地,月色如水,讓人心生見到清涼之水的感覺,於是,月光∈集合E。以人的感覺為基準,對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進行分類,不管物種是如何之多,都必然屬於上述某一個集合。當見到不同的物體時,人怎麼會產生不同的感覺呢?中醫認為,那是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氣。這種氣息從物質的表面發散出來,使人體產生不同的感覺。物理學發展到今天,已經證明不同的物質周圍都存在著不同的場,如磁場等,中醫把這種人能感覺到的物質周圍的場統稱為「氣」。在現代尖端的物理學理論里,物質可以無限分解,從整體到分子到原子到夸克再到後來可分成量子,進一步則分成弦,是一個個弦的跳動構成了一個具體的物質。弦的調動產生能量,故可以認為物質是能量的集合體(原子彈的道理也在於此)。中醫用眼睛觀察物體,觀察一個物體的整體時是某種感覺,把這個物體斷開成一小部分,仍是這個感覺,無限地把物體細分下去,只要在肉眼可觀察的範圍內,這個物體給人的感覺不會改變。故而中醫認為,不僅物質周圍存在氣,物質的內部每一小部分也存在氣的,故認為每一種物質都有它的特殊的氣,這種特殊的氣給人以特殊的感覺。上面的五個集合是以人的感覺為基準進行分類的,因為每種氣給人以每種氣的特殊的感覺,故也可以認為,上述五個集合是以物質之氣進行分類,我們可以把這五個集合等價地改寫成如下的集合形式。A={x|x具有柔軟或生長之氣}B={x|x具有熱和火氣}C={x|x具有潮濕之氣}D={x|x具有乾燥之氣}E={x|x具有水一樣的氣}按照我們上述集合的規定,自然界的任何一種物質都肯定屬於上述的某一集合。換一種說法,也可以說成,上述五個集合描述了自然界的所有物質。自然界的所有物質,不僅具有自身的特性,而且處於自然界之中,必然也會與其它物質產生一定的聯繫。比如說,一支含苞的鮮花,插在清涼的水裡,會生機盎然,慢慢開放;同樣的一支花,插在餘熱未燼的爐子里,不僅不能生存,反而迅即枯萎甚至冒出火苗來。很顯然,從氣的角度來考察,這一現象說明一個問題:屬於集合A的含苞的鮮花與屬於集合E的水和屬於集合B的餘熱未燼的爐火之間的氣具有一定的關係,水有助於鮮花,而火有害於鮮花。考察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並作出歸納,我們可以發現:上述所有屬於集合A的物質與所有屬於集合B的物質都具有某種關係,故我們可以簡述為集合A與集合B具有此種關係。其它集合中的元素的關係與集合間的關係可作類似描述。考察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的實際聯繫並分析上述集合,我們可以發現:集合E對集合A有益,就如同鮮花插水裡能夠繼續生長一樣,我們把這種關係描述成相生關係。當然,我們可以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這種關係。考察所有集合間的這種關係,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E→A,A→B,B→C,C→D,D→E考察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的實際聯繫並分析上述五個集合,我們還可以發現,在這些集合之間,存在著另一類不同於上述相生關係的關係,比如說,天氣很冷時生一盆火,則人的寒冷的感覺很快就會消失,但不生火而是只生煙,煙卻沒有這個效果。我們把這種關係稱做相剋關係,仍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考察所有集合間的這種相剋關係,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D↑A,A↑C,C↑E,E↑B,B↑D上面我們研究的是自然界萬物的集合劃分及這些集合之間的關係;是從整體的角度著手的;下面我們來看自然界單獨的個體,從個體的角度進行研究。對於一個具體的個體而言:1、 必然屬於上述某個集合。仍以一支含苞的鮮花為例,它屬於集合A。2、必然與其它集合之氣具有某種聯繫。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個體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而由於地球上的任何物質都可以被歸類入上述五個集合,故一個具體的個體所生存的環境也可歸類入上述集合,從而,一個具體的個體與其它集合之氣具有某種聯繫。上面我們也講過五個集合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故一個具體個體與其它集合之氣的聯繫,可以抽象地用相生相剋關係來表示。具體表示如下:CD↑↑ E→A→BA→B→C↑↑DEEAB↑↑↑ B→C→DC→D→ED→E→A↑↑↑ABC從幾個集合相生相剋關係的平面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地球上的萬事萬物處於平衡的一種狀態,但在具體到個體時,大家可以看上述的平面圖,具體個體卻處於不平衡的狀態。3、從上一條所列的個體的平面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個體都與周圍的物體相聯繫,可以說,個體之氣,是與周圍物體之氣不可分的,它與周圍物體之氣同在。故物質間的相生相剋關係,一般說來是一種正常的關係,它使得物體保持原來的性質平穩發展,但假如由於某種情況,導致物體間的這種平衡關係被打破,則物體將會發生急劇的變化。就比如說一支正常環境下生長的含苞待放的鮮花,假如天氣變壞,突降霜雪,那麼這支鮮花當時就得夭折。我們也可用數學的公式來描述這種正常與異常的相生相剋關係。我們假設,如果兩個集合之氣之間的聯繫處於正常的範圍,那麼記其值為0;如果超過正常的範圍,那麼記其值為1;如果低於正常的範圍,那麼記其值為-1;並規定值以函數g(x)來表示。仍以一支含苞待放的鮮花為例,它處於正常的環境中,有充足的水分供應,那麼可以表示成:g(E→A)=0;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使得它所生存的環境出現乾旱,那麼可以表示成:g(E→A)=-1;如果突降大雨,使得它所生存的環境水太多,那麼可以表示成:g(E→A)=1。由此,我們建立了自然界某個具體的個體生存環境的數學模型,以後,如果要判斷該個體是否能夠按照其正常的規律發生、成長、衰老、死亡,我們可以採用這個數學模型來對其某一個時刻的情況作出描述,並可據此作出判斷,當然也可據此作出相應的改善的措施。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重新審視集合A、B、C、D、E,我們當然可以重新給它一個英文的或者拉丁的名字,也當然可以重新給它以漢字而命名。在自然界,給人柔和感覺的莫過於春天生機盎然的樹木花草;借用漢字的「木」來給集合A重命名,我們至少可以不用去記憶集合A的定義吧,因為看到「木」字,我們便能本能地知道它的許多特性。同樣的道理,分別用漢字「火」、「土」、「金」、「水」來給集合B、C、D、E重命名,豈非對這些集合的性質一看便知,無需記憶這些集合的定義。當我們用金、木、水、火、土對上述的集合重新命名以後,再看下面集合間關係的討論,我們不難發現,那恰是古代五行理論的完整的描述。所以,五行是古人用於描述自然界萬事萬物及其互相聯繫的數學模型,後來許多人之所以對它提出質疑,也有許多人不會使用,並非五行理論本身之錯,而是沒有讀懂五行理論。三、 續解五行之「行」前面簡略提了一下五行之「行」。現在繼續來討論。五行理論中的金、木、水、火、土本質上說是數學中的集合的名稱,並且這些集合中的元素的共性都是「氣」的特性。就比如說木,它是一個集合的名稱,在自然界中,生機盎然的樹木花草給人以柔和的氣息而屬於這個集合,和煦的微風也給人柔和的氣息從而也屬於這個集合,柔軟的絲綢衣服同樣讓人感覺愉悅舒適而屬於這個集合。故而,金、木、水、火、土這五個集合中的元素的共性是「氣」。不管怎樣的氣,無時無刻不處於運動之中,而且,也同時與其它幾種氣互相聯繫,處於一種動態的變化之中。正是因為此,古人把金、木、水、火、土及其相互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稱之為「行」,並稱這種理論為五行。五行是一種數學模型,它描述了自然界萬事萬物的屬性及互相間的聯繫。對於人而言,單獨看人體,人體內部各個臟腑經絡間的氣按照一定的規律有序運行,這些氣有自身的特性互相間還有密切的聯繫,故可用五行理論來描述;對於人與自然界的關係而言,也同樣可以用五行理論來描述。故五行理論是中醫學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而且在臨床上相當易於使用的理論。

第二章 古代的時間醫學理論(二)

----五運六氣學說

子午流注和八法流注產生於金元時代,自產生起一直在民間以秘傳方式代代傳承,直到近代才被公開;五運六氣學說也屬於古代的時間醫學範疇,它至少產生於《內經》誕生的時代。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五運性大論篇第六十七等都是論述運氣學說的思想及內容的,因在《素問》中即有論述,所以歷代著名醫家,有很多關於運氣學說的論述及著作,近現代關於運氣學說的研究應該說也頗多。

非常可惜的是,由於年代的久遠,《內經》里關於運氣學說的論述非常地難懂。而歷代及近現代的關於運氣學說的一些著作,好像沒有哪位用運氣學說直接來指導臨床選穴及處方用藥的,至少我沒有見到過吧。

當然,我也沒有讀懂《內經》中關於運氣學說的內容,然而,沒有讀懂,並不代表我們不能夠去探究五運六氣學說的由來,並努力去用自己的知識豐富它,並最終得以給出它在臨床上直接指導針灸選穴和處方用藥的方法。多年來,我一直在琢磨五運六氣學說,並已經能夠熟練用於臨床,療效屢經驗證,所以這裡介紹給大家。

我們先來熟悉一下五運六氣學說的基本知識:

五運:金、木、水、火、土

六氣: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

五運六氣與時間的聯繫:

《內經》里記載:「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內經》里還記載:「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丑未之歲,上見太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卯酉之歲,上見陽明;辰戌之歲,上見太陽;巳亥之歲,上見厥陰」。

古代某醫家把《內經》里的上述兩段話編成了兩段歌訣,很方便記憶,這裡也介紹一下: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盡成林丙辛具是三江水,戊癸南方火炎侵

子午少陰君火心,丑未太陰濕土臨寅申少陽相火位,卯酉陽明屬燥金辰戌太陽寒水是,巳亥厥陰風木尋

需要進一步闡述的是:雖然「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但甲代表土運太過,簡稱為土太過;己代表土運不及,簡稱為土不及。其它依此類推,歸納如下:

甲:土太過 己:土不及;

乙:金不及 庚:金太過;

丁:木不及 壬:木太過;

丙:水太過 辛:水不及;

戊:火太過 癸:火不及;

在六氣中,「子午少陰君火」等沒有分別。

子:少陰君火 午:少陰君火;

丑:太陰濕土 未:太陰濕土;

寅:少陽相火 申:少陽相火;

卯:陽明燥金 酉:陽明燥金;

辰:太陽寒水 戌:太陽寒水;

巳:厥陰風木 亥:厥陰風木;

上述天干地支與五運六氣之間的聯繫一定要首先熟悉,它是使用五運六氣學說的基礎,也可以說是公式。

第一節 六氣的由來

曾經在某本論述五運六氣學說的書里見到:

大寒到春分:厥陰風木主氣;

從春分到小滿:少陰君火主氣;

從小滿到大暑:少陽相火主氣;

從大暑到秋分:太陰濕土主氣;

從秋分到小雪:陽明燥金主氣;

從小雪到大寒:太陽寒水主氣。

我至今也沒有完全讀懂《素問》中關於六氣的內容,但看看上面的論述,你也許象我一樣發現了點什麼:

設想一下我們的祖先們,面對著春、夏、秋、冬的季節輪轉,他們發現:

從大寒到春分:萬物在土下悄悄地萌芽,柔和的風開始在大地上吹過,大地表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生命初生的氣息。這樣的氣息,他們給它一個名字:厥陰風木,於是此時,就為厥陰風木主氣的時節。從春分到小滿:萬物從土下探出頭來,伸枝展葉,生長,開花,空氣變得很溫暖;-這樣的氣息,他們給它一個名字:少陰君火,此時,就成為少陰君火主氣的時節。從小滿到大暑:萬物生機旺盛,大地一片綠海,空氣變得很炎熱。他們給它一個名字:少陽相火,此時,就成為少陽相火主氣的時節。從大暑到秋分:濕氣蒸騰,萬物趨向成熟。他們給它一個名字:太陰濕土,於是此時,就成為太陰濕土主氣的時節。從秋分到小雪:天氣轉涼,潔凈清爽,稻穀成熟,水果成熟,落葉紛飛。他們給它起名:陽名燥金,於是此時,就成為陽明燥金主氣的時節。從小雪到大寒:天地寒涼,北風呼嘯,白雪茫茫。他們給它起名:太陽寒水,於是此時,就成為太陽寒水主氣的時節。

六氣的概念,無疑是來自我們祖先對於自然界春夏秋冬季節輪轉的觀察,他們分別給不同的時候起了不同的名字,於是這些名字,也同時具有了它們所代表的時候的主要的特徵。如少陽相火,它代表的是從小滿到大暑的炎熱的夏季,從而少陽相火也代表著炎熱,其它也均為如此。

在本書的最初,我們曾經介紹過時間,地球上季節的輪換是由地球上空天體的運行所決定的,所以地球上的六氣也是由天體的運行所引起的;天體的運行可以由天干地支所刻化的時間所表示,從而六氣也與天干地支所代表的時間有著密切的聯繫。《素問》里已經給出了六氣與地支之間的聯繫,也就是歌訣「子午少陰君火」所描述的,所以我們不需要自己再勞神去尋找,直接拿來用就是。

第二節 六氣名稱詳解

在上節中我們看了六氣大概的由來,這一節,我們來看看老祖宗最可能是根據什麼給六氣具體起名的。換句話說,就是為何我們的老祖宗把小雪到大寒起名叫太陽寒水呢,而不是叫別的什麼?其它名稱也是如此。

我們先來看六氣中的「陰」和「陽」。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六氣為: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每一個名字之中,不是有「陰」就是有「陽」,這「陰」和「陽」的確切含義是什麼呢?老祖宗是按照什麼把一年分為「陰」和「陽」的?

六氣中的「陰」和「陽」,我個人的看法是指自然界的濕和燥。我們的老祖中是按照濕和燥來給一年分陰、陽的。

大家想啊,如果要用一對屬性詞來表示一年的地表的特徵,很明顯的,濕和燥最為有用。春天到來時,百草萌芽,地底下的熱氣上升,使得腳下的大地,尚寒冷的表面之下,土層因地熱的上升而蒸發土壤中水汽,使土壤轉為濕潤,為萬物萌芽作最初的準備。進一步地,春夏之交,正是很多地方的梅雨季節,不要說腳下的地了,連房子里都潮濕得很。然後到了夏季,因陽光的蒸發,地表不潮濕了,變得乾燥,但到了夏秋之交,露水和綿綿的雨水又讓大地再次潮濕。這以後到了秋天,地錶轉為乾燥,一直到冬天過去後,春天到來。所以這潮濕和乾燥可以明顯地表徵一年地表的特徵。而潮濕和乾燥相比較,潮濕為陰,乾燥為陽。所以,潮濕和乾燥就是六氣中的「陰」和「陽」。

有了「陰」和「陽」的概念,我們來看六氣每個名稱具體的詳解。

從小雪到大寒,太陽寒水主氣。

從小雪到大寒,此時正是冬天。冬天,土壤乾燥,所以名之為「陽」。至於說為何是太陽。這裡「太陽」的「太」是老的意思,表示「陽」的生命快要走到盡頭,所以謂之「太陽」。在中國,常常尊稱爺爺的父親為太爺爺,媽媽的姥姥為太姥姥。所以,把土壤最為乾燥,春天到來時將轉為「濕」而失去燥性的冬天,稱為「太陽」很正常了。

冬天,大地還銀裝素裹,分外好看。這皚皚的白雪,不僅寒冷,而且在《易經》里,正是坎水,所以名之為「寒水」。合而言之,冬季就是「太陽寒水主氣」的季節。

從秋分到小雪,陽明燥金主氣。

從秋分到小雪,是秋天。秋天,當然土壤乾燥,故名為「陽」。秋天給人的感覺,空氣非常地明凈、清爽,所以又名之為「明」。秋天的空氣吹在臉上,給人以「燥」的感覺,於是又描述其時「燥」。秋天的大地萬物成熟,一眼望去,成熟的水果、糧食都是金燦燦的。樹葉、小草開始枯黃,也為金色。所以,此時為「金」。綜合上面的特性,古人因此而給秋天起名為「陽明燥金」,並稱這個季節為「陽明燥金主氣」。

從大暑到秋分,太陰濕土主氣。

從大暑到秋分,此時,是夏秋之交的季節。在大暑到秋分這一段時間裡,有兩個節氣名為處暑和白露。下面是我從名為~美麗元素~的博客上摘錄的兩段文字。

「處暑

處暑是我省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這時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裡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為多。因此,為了保證冬春農田用水,必須認真抓好這段時間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區處暑至秋分會出現連續陰雨水天氣,地農牧業生產不利。

白露白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我省盆地二十四節氣的氣候中,白露有著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日照驟減的明顯特點,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轉換。「

古代為這個季節起名的我們的老祖宗一定生活在這樣的地方,春、夏之交,土地上不是露水,就是雨水,腳下的泥土上一片濕氣,成為濕土。故給這個季節起名為「濕土」。濕為陰,此時大地的濕也垂垂老矣,秋天即將到來,大地將轉為燥,故尊稱此時為「太陰」。合而言之,這個季節認為是「太陰濕土主氣」。

從小滿到大暑,少陽相火主氣。

這個季節正是夏天,驕陽似火。地表顯得乾燥,故名之為「陽」。盛夏的陽光非常炎熱,如同人之少年,氣盛於外,一覽無遺,所以,又名為「少」。合而言之,稱為「少陽」。因為空氣太熱,走到空氣中彷彿象下火一樣。一國之中,國君為了統治國家,往往四平八穩,氣焰不盛。但丞相居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往往氣焰奪人,所以我們的老祖宗把這下火一樣的夏季,稱為「相火」。夏天便被稱為「少陽相火主氣」。

從春分到小滿,少陰君火主氣;

此時是春夏之交,梅雨的季節,濕氣正盛,所以名之為「陰」,濕氣太重,也彷彿人之少年,合而言之,稱為「少陰」。此時天氣已開始轉熱,空氣變得溫暖,由於火能讓人溫暖,故名之為「火」,這火的氣焰卻很溫和,如同愛民如子的國君,所以又名為「君火」。這個季節,當然就成為「少陰君火」主氣了。

從大寒到春分,厥陰風木主氣。

此時,地熱上升,嚴寒的地表下的泥土裡,卻開始濕潤,百草悄然萌芽,故名為「陰」。這「陰」是如此之微,尤其不為我們的眼睛所看到,悄然藏在腳下的泥土裡,故為「厥」,合起來則為「厥陰」。這個季節,草木發芽,開始煥發生機,故為「風木」。從而稱為「厥陰風木主氣」。

第三節 五運的由來

六氣描述的是一年之中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的氣候變化。在我們生活的大地上,一年之中,不僅僅氣候的變化十分明顯,而且還有一個十分顯著的差別。比如說,盛夏時節,天氣炎熱,同時卻也是多處地方發洪水的時候;再比如說,寒冷的冬天,大地一片寂靜,沒有地方發生洪水。我們的老祖宗注意到一年四季這種不是發生在氣候環境,而是發生在土壤之中的差別,用五運的概念來描述它。

《素問﹒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中寫道:「帝曰:善。願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如何?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步;相火治之。

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上述的原文本是一段,引用時被我分成了兩段。不為別的原因,而是容易讓大家看清楚。在引文的第一段中,大家可以看到,它正是講述的一年的六氣,夏天少陽相火主氣,冬天太陽寒水主氣等,在前面我們已經詳細講述。在引文的第二段中,則講述了六氣與五運的關係。「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指的是夏天少陽相火主氣,這個時候,我們腳下的大地的地表水很多,不僅僅容易發洪水,即使不發洪水,各個大小河溝也往往很滿,土壤潮濕,比冬天的大地的表面水要多很多,所以認為「相火之下,水氣承之」。其它依次類似。至於「君火之下,陰精承之」這句,大家可以想想少陰君火主氣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呢?那是從春分到小滿,每年的梅雨季節正位於其中。這時候,我們腳下的大地地表的土壤中沒有夏天那麼多的水,但卻也是濕漉漉的。人為倮蟲,在《易經》里是歸為濕土的,所以濕土是人體之精。濕氣屬陰,所以此時可描述成「君火之下,陰精承之」。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看到,六氣描述的是某個時候的氣候特徵;而五運描述的是那個時候的地表的土壤的特徵。兩者結合,恰完整刻化了一個生物那個時候的主要生存環境。一個生物,在某個環境中生長發育,當然是得了這個環境的氣息的,被人體攝入後,則相應地進入人體相關的區域和經絡,所以,可用六氣和五運來描述藥物的功效以及人體的歸經等等。

六氣因天體的運行導致,所以可與時間建立密切的聯繫;五運也因天體的運行導致,所以,也與時間有密切的關係。我們的老祖宗已經幫我們找出了五運與時間的這種關係,這便是: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盡成林丙辛具是三江水,戊癸南方火炎侵

其中:

甲:土太過 己:土不及;

乙:金不及 庚:金太過;

丁:木不及 壬:木太過;

丙:水太過 辛:水不及;

戊:火太過 癸:火不及;

如果要把五運六氣應用於臨床的話,上述口訣或者說公式也需要記熟。

推薦閱讀:

《類經圖翼》運氣卷二(5)六氣
黃元御的六氣辨證學說
終於搞清楚五行和六氣的關係了 中醫五行表
六十四卦變六氣干支轉化起數訣(二)
五運六氣基本知識

TAG:五行 | 六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