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凝聚國民的精神力量

愛國主義:凝聚國民的精神力量

CCTV.com2010年03月15日 10:55進入復興論壇來源:光明日報

  2009年,無疑是新中國歷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年。在這一年裡,舉國沉浸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巨大喜悅和振奮之中;同時也正是在這一年,全國各族人民在愛國主義熱情的巨大感 召下,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團結一心,共克時艱,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了經濟回升向好。

  團結就是力量,力量源自熱愛。「兩會」前夕,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們認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雙百」人物和道德模範評選活動,以及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為主要內容的傳統節慶活動,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凝聚了人民力量、振奮了民族精神。

國慶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最生動的平台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非常困難的一年。越是困難的時刻,越需要凝聚人心、鼓舞士氣,越需要高揚愛國主義偉大旗幟,用愛國主義精神凝聚和激勵各族人民共同奮鬥、共克時限。而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系列活動,無疑是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最生動的平台。」鄭州大學副校長張倩紅委員說。

  60年一甲子,60年舊貌換新顏,新中國譜寫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壯麗篇章。共和國60年的奮鬥歷程、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是愛國主義教育最直接、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材。

  儘管已經過去5個月,但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慶典的盛況仍清晰地印在張倩紅委員的腦海里。「當從電視上看到威武的受閱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禁不住熱淚盈眶。那種心情很難用言語來表達。我相信,在那一刻,所有中國人的心目中都充滿了自豪、震撼與激動。」

  在張倩紅委員看來,愛國主義是中國人民對祖國最深厚、最樸素也是最神聖的情感,是全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巨大精神力量。「去年,圍繞新中國成立60周年,各地各部門都深入開展了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這些活動對於提振士氣、增強信心、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安徽省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余敏輝代表對記者說,去年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他們學報專門組織開展了一個徵文活動。「我真的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這些徵文的作者有經歷過烽火歲月的老人,也有身處改革開放新時代的年輕人,徵文的內容各異,題材也不盡相同,但每一篇文章所蘊含的濃濃愛國之情卻每每讓我感動不已。」

英模評選:化愛國熱情為自覺行動

  一個英模就是一座愛國主義的豐碑,一個榜樣就是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凝聚民心,同樣離不開榜樣的力量。

  「愛國主義不是形式,更不是口號,應當緊密聯繫人們的生產生活實際,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學習工作之中,在平凡小事、點滴細節上培養深厚的愛國情感。英模和典型的評選就是用事實說話、用典型說話、用群眾身邊的事例說話,從而在無形中影響人們把愛國熱情轉化為立足本職崗位、做好實際工作的自覺行動。」湖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龔建明委員認為。

  廣泛的參與度,充分展示了人民群眾的巨大愛國熱情。2009年,在7月20日至8月10日的社會群眾投票階段,群眾參與投票總數近1億。這每一張選票,都表達了對英雄模範的崇敬,都凝聚著對人生價值的思考,都寄託著對偉大祖國的美好祝福。

  一位道德模範,一本美德活教材。「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都是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方面的先進人物,他們既很普通,又不平凡,他們的模範事迹人們看得見,學得來。實際上,我認為哪些人最終脫穎而出成為全國道德模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公眾在投票評選道德模範時,可以從這些『平民英雄』的事迹中得到啟發,受到震撼。因此,公眾積极參加評選,就能夠使更多的人在這項活動中深入思考,接受教育。」張倩紅委員說。

  「道德模範的評選是個持續的過程,它對於深入持久地運用榜樣的力量,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深人們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認同,激發人民群眾參與道德建設的熱情,凝聚全體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龔建明委員深有感觸地認為,對英模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這些活動上,而是應當成為一種持續的狀態。他們愛國愛家,不畏艱險,奮發向上的精神值得我們不斷地傳遞下去。

傳統節日:增強民族凝聚力的獨特載體

  不少代表委員認為,除了國慶盛典這樣的特殊時刻和「雙百」人物、道德模範這樣的特殊評選活動,在過去的一年裡,一個個傳統節日同樣成為凝聚人心的重要載體。

  春節、元宵節——辭舊迎新、幸福平安、家國興旺;清明節——紀念先人、緬懷先烈;端午節——熱愛祖國、求索創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中秋節——團結團圓、喜慶豐收;重陽節——尊老敬老、孝親愛老……不同的節日,不同的主題,濃厚的民族傳統氛圍卻是一樣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星亮委員表示,傳統節日是我國重要的文化標誌和象徵。普天同慶的節日,是萌發和強化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特有形式。傳統節日作為文化符號,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文化血脈,成為中華民族認同標誌和聯結民族情感的紐帶。

  「『每逢佳節倍思親』,說明傳統節日在維繫親情、族情、國情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鄉土情結和親情情結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愛國主義,是凝聚十幾億中華兒女強大的精神粘合劑,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文化遺產。」何星亮委員說。

  「以前,不少年輕人都以過『洋節』為時髦,各類洋節大行其道。近年來,隨著將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假日之後,年輕人對傳統節日的關注度也明顯增加。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也成為年輕一代談論的話題。」作為傳統節日納入法定節假日的倡導者之一,龔建明委員表達了他對這些變化的欣喜之情。

  他以剛剛度過的春節為例,無論海內還是海外,傳統節日文化吸引了10多億中華兒女廣泛參與和共享。世界各國舉行的春節民俗活動,為海外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華人認同中華文化提供了條件和環境。

  何星亮委員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傳統節日以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承載與傳遞著國家的文化傳統,使它在人民大眾的生活中得已延續和強化。年輕一代通過各種節俗活動,在耳濡目染和親身參與中理解、認同和接受傳統。「因此,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傳統節日,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把這份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傳給我們的子孫,代代相傳,使中華文化永葆特色。」


推薦閱讀:

你看過哪些精彩的魔術?
你是如何鍛煉自己的意志力?
陳丹青在局部中認為梵高早期作品《海邊漁夫》十分優秀,請問好在哪裡?
大衛霍金斯的意念力是偽科學嗎?
信仰的戰爭:從Papi醬說起

TAG:精神 | 愛國主義 | 愛國 | 國民 | 力量 | 精神力量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