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龍文化2 龍的傳人
06-04
龍的傳人 龍天地開闢之後,就該創造生命、繁衍人類了。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這件偉大的工作是由伏羲和女媧兄妹倆合作完成的。生活在既遙遠,又幽美的"華胥氏之國"的"華胥氏"姑娘,到一個風景特別的"雷澤"去遊玩,偶爾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受感而孕,生下一個兒子,取名"伏羲"。雷澤中的腳印是"雷神"留下的,這位雷神長著龍的身子人的頭。因此,伏羲本來就是一個龍身人首的"龍種"。由於再找不到其他女人,龍性在身又立志做"人類之父"的伏羲先生,只好和妹妹女媧氏小姐結婚,生下來第一批男人女人。這位堪稱"人類之母"的女媧氏,也是龍身人首。這樣,在那些漢代的畫像石里,人類的這對父母便幸福地相依相偎,或手持吉祥物,相互禮敬,而兩條龍尾,就緊緊地環繞著,親密地交在一起。這大概就是"龍的傳人"一說的源頭吧。的傳說 龍與帝王的象徵 在公元前二世紀漢代以後,龍的形象與皇權聯繫起來,成為皇家的徽記。皇帝自稱「真龍天子」,他的後代稱為龍子龍孫,他的服飾被稱作龍袍,他的一切用品都刻畫上龍的形象。那麼,龍是怎麼成為帝王的象徵的呢? 來由大概有兩個:上古的帝王天神大都是龍,或具有龍性。像我們提到過的盤古、伏羲、女媧、黃帝、炎帝、唐堯、虞舜、夏禹,還有以龍為官的太昊,乘龍而行的句芒,生子句龍的共工,以豬婆龍為樂師、教飛龍效八方風音的顓頊,以及因母親感龍才有幸出生的帝嚳,等等。中國人生來尚古,喜歡效法聖賢,過去的帝王是龍,後來的帝王自然也是龍了。即就是不具備龍性,也得設法把自己包裝成龍。 再說,龍要管地上的水,又要管天上的水,這就得具備在天地間來去自由的本領。它可以直達天廷,向天帝反映人間的情況;也可以從天廷下來,傳達天帝的旨意,替天帝做事。皇帝不是說自己"受命於天"嗎?不是自稱是天的兒子,代天帝管理人間嗎?顯然,龍的神性和君主們的帝王性在這兒扣合在一起。於是,帝王們都成了"真龍天子"。 好像沒有哪個帝王不說自己是龍的。秦始皇號稱"千古一帝",於是被稱作"祖龍"。漢高祖自稱是母親劉媼與蛟龍相配後所生,生得"隆準而龍顏"。楚漢相爭時,范增發現劉邦具有"天子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漢景帝夢見赤豬化為赤龍,於是有了漢武帝。晉時有童謠"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結果應在晉元帝身上。。唐太宗出世的時候,有二龍戲於武功縣池;宋高祖小的時候獨卧講台前,上有"五色龍章"…… 縱觀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統治者將自己與龍相聯繫,無不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目的:或因其出身低微藉此提高威信,或因社會動蕩以此麻醉人民。 海外龍文化 在西方文化中,龍是一種類似巨型爬行動物,身上有翅口中噴火的怪物,是邪惡和暴力的標誌。聖經的《啟示錄》中的龍是魔鬼撒旦的化身。王子用利劍與凶龍搏鬥,斬其頭後救出弱女,是英雄救美女的西方版本。長相兇狠的龍也被古代西方人用在盾牌,軍旗和徽章上 ,用以起到阻嚇敵人的作用。所以龍在西方也是戰爭的象徵。 在東方文化中,龍卻是力量、財富、繁榮及祥和的象徵。中國人對龍的崇拜可說是十分狂熱。西方夫婦盼望千禧嬰兒,中國人盼望生個龍子龍女。不論生活在世界任何角落,華人都視自己為龍的傳人。如果沒有了龍,中國的文化傳統,包括建築、服飾、喜慶節日、飲食、民俗乃至語言文字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隨著中國人移民海外,中國的龍文化也隨之流傳到世界各地。其實遠在白種人接觸到中國龍文化以前,中國龍已經漂洋過海到日本,東南亞,以至美洲土著人當中。 一兩千年以來,日本農民和漁民就一直祭祀和崇拜龍,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高松冢古墳中有一幅七世紀的壁畫《青龍圖》,其形態與中國龍相差無幾。日本的古建築中,中國漢唐明清時期龍的形態較多見,先秦時期的龍則少見。可見中國龍的藝術是從漢代開始大 量傳入日本的。 中國龍文化傳入東南亞要比日本早的多,因而顯得更具原始文化的特性。越南、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龍鳳藝術,明顯具有中國長江文化系的特徵。龍的頭大,有些像獅子或牛,腹粗,尾大,足小。這種龍的形象在這一地區的建築、服飾、雕刻,以及龍舟、龍舞 和龍燈等民俗活動中,隨處可見。長江以南有星羅棋布的江河湖泊。龍舟文化甚為發達。指揮龍舟競渡的銅鼓飾有龍鳳等吉祥動物圖案。東南亞的銅鼓藝術源於中國。滇系和粵系銅鼓藝術的差別也見之於東南亞,成為長江龍鳳文化的地方變體。從古代文化史的角度看,東南 亞龍文化是長江文化系,特別是苗蠻文化向南的伸延。 美洲古印地安人接受中國龍文化要比東南亞更要早得多。考古學家發現,早在7000年以前到哥倫布時期,中國龍藝術就傳入美洲,和當地土著人文化結合,成為奧爾梅克、瑪雅、阿斯特克、印加等部落龍文化的基幹。興起於公元前1000年(相當中國歷史的商末周初)的奧爾梅克文化被認為是印地安文化的搖籃。奧爾梅克文化中有兩種原始龍:鼉龍和螭龍,也就是中國人俗稱的大龍和小龍。與商周時期中國龍的本源相似。在一些古印地安人文化遺址中看到的龍的形象,幾乎是中國揚子鱷的寫生。印地安人神話傳說中,火龍和水龍分別代表南北二神。而中國古代神話中,北方水神是水龍公工,南方火神是火龍祝融。考古學家把古印地安人的龍身體各部分分解分別於中國龍體各部位比較後驚奇地發現,瑪雅文化的龍與黃河文化和松遼文化的龍極為相似,印加文化的龍幾乎是華南文化和巴蜀文化龍的翻版。在美洲的金字塔和其他祭壇廟宇上飾有的龍的形象,說明古印地安人和中國人一樣地崇拜龍文化。其實龍文化只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中國龍文化在美洲的傳播,佐證了中華人種早在遠古時期就東渡美洲並帶去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的歷史事實。 龍文化的影響 龍與繪畫 龍屬於商代藝術家在多種動物藝術形象(原龍紋)的基礎上再創造的產物,因而龍的實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象。中國的純繪畫藝術大約在東漢時期才從應用美術中獨立出來,我們迄今所知最早的畫龍專家是三國時期東吳的曹不興。 曹不興之後,又有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善於畫龍。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多才藝,尤工丹青,傳寫形勢,莫不絕妙」。南北朝時代的張僧繇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畫龍專家。 唐代的畫龍名家有李思訓、馮紹正、吳道子、孫位等宋代畫龍高手最值得一提的是董羽、僧傳古、陳容三人。董羽對畫龍藝術最突出的貢獻,是他總結了前人及自己的創作經驗,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畫龍理論——《畫龍輯議》。 明、清兩代是中國畫全面發展的時期。從傳世的有龍形象的作品看,其表現手法與繪畫技巧都更顯成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古代相面詩歌之論耳鼻百態
※古代詩歌鑒賞失誤類型及真題試作
※古代中國人如何看「自由」
※10個古代奇怪而驚人的皇帝
※說說古代詩文中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