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話語重構的使命與機遇

2017-05-13 09:2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7-05-13 09:26:49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責任編輯:羅旭晨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張康之

  自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一年以來,學術界積極響應號召,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而努力述學立論、建言獻策。這其中,話語建構可謂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問題。只有當我們建構起中國話語,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才能得到正確解讀和有效傳播,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驗才能得到科學總結並獲得世界承認。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習總書記的講話標誌著建構社會科學中國話語的進程正式啟動,這一歷史進程的意義和價值只有在「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以及「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中才能獲得更為全面的理解。

  新的社會進程呼喚新的話語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中國的社會科學研究經歷了從自覺到自主的發展歷程,為中國話語的建構作了良好的準備。近些年來,關於社會科學研究本土化的話題經常被人們提起,就更說明中國的社會科學發展開始步入自主創新的軌道。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表以來,關於建構中國話語的要求,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科學研究必須承擔起的一項歷史任務。事實上,在經濟全球化、後工業化時代,中國的社會科學研究也需要通過話語建構服務於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開拓全球治理空間的需要。

  中國改革開放發生於人類社會走向經濟全球化、後工業化的時間節點上,是人類歷史又一次偉大的社會轉型運動。經濟全球化是這場運動的橫向維度,而後工業化則是這場運動的縱向維度。在經濟全球化的維度上,中國社會科學的話語建構不僅是出於解決中國問題的需要,而且也具有全球性的價值。在後工業化的維度上,中國社會科學的話語建構則意味著從現實出發去開拓人類未來。因此,我們可以說社會科學的中國話語建構是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行動,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更是出於對人類即將走進的未來社會進行規劃的需要。

  在經濟全球化、後工業化進程中回望工業社會時,我們看到,工業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歷史階段之一,人類在這個歷史階段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令人驚嘆,而所有值得讚美的成就又都與啟蒙思想家的社會設計方案有密切聯繫。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學者們同時也發現了諸多足以否定啟蒙思想的社會現實。比如,隨著社會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程度的迅速增長,契約作為人的關係的中介,作為規範人們社會活動的設置,呈現出功能弱化的趨勢,大量的社會活動已經無法在人們的契約關係中獲得理解,也無法通過契約加以規範。因此,如果仍然原封不動地按照始於18世紀啟蒙而建構起來的社會科學話語去開展行動,那麼只能做出兩種選擇:其一,抱怨新生的社會因素引發了風險和危機;其二,將新生的社會因素強行拉入到既有的社會生活模式之中,為了維護人類自工業化、城市化以來所建構起來的社會及其生活模式,而不斷拒絕、排斥或化解新生的社會因素。然而,那些新生的社會因素恰恰意味著歷史進步的力量,必將引領人類走向新的歷史階段。也就是說,正是既有的話語妨礙了我們對新的社會現象的認識和把握。新的社會進程呼喚新的話語。這也說明,中國社會科學的話語建構,不僅擔負著服務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使命,而且也是對人類社會經濟全球化、後工業化的回應。甚至可以認為,這將是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者在歷史轉型的時刻對人類社會發展所作的一項偉大貢獻,是通過話語建構而開啟人類歷史的一個新的階段。

[責任編輯:羅旭晨]

分享

0

版權聲明:轉載須經版權人書面授權並註明來源
推薦閱讀:

藏在黨章里的「定海神針」
使命的召喚——鄭成功及其事業 / 醉罷君山 / 第17頁
巡迴法庭在推進司改中的使命與擔當
弘揚佛法是僧人永恆的使命
十幾歲孩子這些行為不是叛逆,是在完成自己成長的一個使命

TAG:社會 | 科學 | 社會科學 | 重構 | 話語 | 機遇 | 使命 |